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玉碎 >

第6节

玉碎-第6节

小说: 玉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吉祥。

'第15节' 《玉碎》第三章(4)
  我们掌柜的像是个小学生似的,皇上说一阵儿,他就点一下头,见皇上说的高兴,他就插了一嘴:“可不是,在周朝那会儿,天子出门,都要用玉圭和钱、锦缎、皮子向列祖列宗上供祭拜,等出门的时候还要把玉圭什么的都装在车上,等回来,还得用玉圭、钱、锦缎、皮子再祭拜祖宗…可那都是先前帝王家的讲究,家父给我起了这个圭,无非是想让我踏踏实实的继承他的玉器买卖罢了。”
  不料想,听了掌柜的这话,皇上猛不丁的两行眼泪淌了下来,接着就抽抽嗒嗒的哭了起来。嘿,可把我逗乐了,这皇上可真逗,怎么跟个孩子似的,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别是神精了吧?我们掌柜可慌了神啦,忙站起来:“哎哟,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说的什么不得体了?”
  皇上掏出条雪白的绸子在脸上抹了几下:“没你的事,没你的事”
  掌柜的就直瞅刘宝勋,那意思是说,皇上竟然当着我这小民抹上眼泪了,这可怎么好呀?
  刘宝勋大概是见惯了,并不着慌:“赵老板,皇上是勾起心思了,大清三百年的江山,到如今,再多好玉器,可让我们主子到哪儿去祭拜祖宗呀?主子,您可得留神自己的身子骨啊!”
  皇上猛然指着刘宝勋骂了起来:“都是你们这些奴才不争气!不争气呀!!”
  刘宝勋嘴里念叨:“是奴才们不争气,是奴才们不争气,您就消消气吧,主子。”
  皇上还没完,一边骂一边哭:“我能消气吗?整天在这小破园子里囚着,你们就没个好法子让主子活得像个主子样儿?!”
  冷不丁瞅见皇上像个孩子似的哭鼻子,掉眼泪,掌柜的更傻了,两个巴掌把大褂都捏皱巴了。瞧着掌柜的进退两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劲儿,我心里说,老天爷,亏了没进去。就在这时,有人一溜小跑的来禀报,说是日本住屯军司令官派人来见溥仪,只见刚才还在大发脾气的皇上,立刻就换了一个脸,忙着叫人给他换衣服,再不搭理掌柜的,就从另一个门出了客厅。
  刘宝勋对掌柜的打了个招呼,也跟着皇上进了后边。我们掌柜的这才算是下了台,他出来时,我清清楚楚的看见他脑门子上铺着一层冷汗。
  冤家路窄这话一点也不假,我跟掌柜的拎着那几件买得的玉器刚刚走到院子里,迎面就走来那个叫小野的日本人,今天他穿着军服,腰里别着手枪,大腿边挎着马刀,威风凛凛的。一见掌柜的他倒是还算客气,先是“您好,您好”的打招呼,又夸起掌柜的孙子,掌柜的不想跟他多过话,可是又不能不客客气气的跟他寒暄。
  小野指着我手里的大包袱笑嘻嘻的说:“赵先生从皇上这儿又搞到了什么好东西?”
  掌柜的忙遮掩着:“没什么,没什么……”
  小野一脸的狡猾:“赵先生不用客气,那个刘宝勋不是常常到你们恒雅轩去卖古董吗?”
  哟,怎么日本人什么都知道呀?掌柜的脸色顿时有些紧张,但是立刻就像没事儿一样:“刘宝勋也去别的铺子的,可衡雅斋出的价儿公道,他自然愿意跟我们作买卖了。”
  小野说:“您这是头一次到皇上这儿来吧?想必皇上一定卖给您不少好玉器?我能不能先睹为快呀?”
  玉器行道里有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还没经过打理,没摆上柜台的货,是不可以对外人露相的,否则就会泄了玉的灵气,影响货的成色。我对小野说:“这也不是看玩艺的地方呀,赶哪天请您到我们衡雅斋去瞧……”
  掌柜的赶紧冲我使眼色,说:“小野先生喜欢玉器,要看就看嘛……”
  我只得解开包袱,在当院的石头桌上一个一个的打开锦盒。
  在太阳底下,那几件玉器显得特别透亮,倍儿招人喜欢。小野先抓起那把玉壶上下打量,又把那玉鹅和玉环托在手里把玩,嘴里“啧啧”的没完,还一边说:“嗯,都是玉器中的精品,很精彩!很精彩啊!我的上司最近要到天津,他是很喜欢中国玉器的,赵老板,您说说,我应当送给他一件什么玉器才好呢?”
  这口气,明摆着是想敲我们掌柜的呀。
  掌柜的立刻说道:“您的上司也欢喜这玩艺儿?好啊,您瞅这几件里边有合适的么?中意的您就拿走……哦,这件元代的印可以吧?”
  我心口一揪,那玉押可是刚刚用了五十块现大洋买来的,看来要打水漂了。
  小野拿起那玉押上下左右的打量。
  掌柜的紧张地瞧着他,我琢磨,掌柜的要是不舍出这玉押,怕小野就要朝那价钱更贵的玉壶、玉环、玉鹅伸手了。
  掌柜的说:“就是元朝当官们用的,就算是祝小野先生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吧。
  没料到小野摇起头来说:“这个的,不好。”
  掌柜的:“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元朝古董呀。”
  小野:“我的明白,这不是官印,叫玉押,签字画押的押,元朝作大官的都是蒙古人,中国书他没念过,中国字也不会写,作买卖,写文书要签名怎么办?写不好中国字又怕人家耻笑?就刻了这么个玉押,用得着的时候,就拿它往文书上一戳,对不对?这个东西就是个不懂中国字的象征,所以不好,不好!”
  我心里骂道:妈的,这小子还真懂行。

'第16节' 《玉碎》第三章(5)
  掌柜的忙说:“小野先生真是个行家,您不喜欢这玉押,就再看看这几件?”
  小野又在那几件玉器上打量了一阵,最了还是摇了摇头:“算了,算了,君子不掠人之美嘛。”
  掌柜的说:“小野先生千万别客气……”
  小野掏出雪白的手绢一边擦着手一边说:“不客气的,不客气的……日后赵老板进了更精彩的玉器,不要忘了跟我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哎,我可是要付钱的。”
  这功夫,就见皇上溥仪已经换上一身西服出现在楼门口,说着日本话,亲热的把小野往楼里请。小野走了几步,又回过头说:“赵老板,请转告陆雄飞陆先生,我要请他吃饭。”
  掌柜的应了声。
  见小野走进楼,我松了口气,一边收拾那几几件玉器,一边悄声对掌柜的说:“好悬,差一点叫他敲走件宝贝。看样子这小野还多少懂一点玉器古董呢。”
  掌柜的说:“听陆雄飞说,他是在大连生的,又在大连长的,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对他可得多留神。”
  事后我挺纳闷,这个小野跑到前清皇上这儿来干什么?小野跟溥仪是什么关系?这在当时可是个绝密的事,十几年之后,日本战败投降了,我才从报纸上知道,那一阵,日本的关东军为了搞满洲国,把东三省从中国分出去,弯着心眼儿要把溥仪偷偷弄到关外去当满洲国的皇上。可那会儿张学良的部队驻在天津卫,也盯着住在静园的溥仪呢,日本人要想把一个大活人,况且还是皇上弄出天津城,谈何容易。为了把溥仪弄到关外去,在天津的日本驻屯军可没少跟溥仪密谋策划,小野到静园跑来跑去的,干的就是就是这差事。
  出了“静园”大门,就见一个高高的,留着寸头的二十四五岁的汉子凑过来问:“伙计,刚才进去的那个人是不是小野先生?”
  我打量那人,高条的身板儿,一张文气的脸,下巴上一道深紫色的刀疤叫他带出几分杀气,我随口应道:“是啊。”
  掌柜的也看到那人,忙喝斥道:“德宝,要你多嘴?!”
  我赶忙把嘴闭上,待再想仔细打量那汉子时,他已经走开去了。
  掌柜的冲我骂道:“你小子今天吃错药了怎么的?人家问嘛你就搭腔?你知道他是干什么?跟小野是什么关系?还有,刚才在院子里你也犯浑,小野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他要看这玩艺儿就让他看呗,我还没发话你多什么嘴?还有规矩没有?!”
  我心里这个后悔呀,真恨不得煽自己两个嘴巴子,说:“掌柜的,我知道了。”
  掌柜的叹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非得哪天吃一个大亏才知道利害!”
  要不是坐上刘宝勋的车,他还不知道要骂出什么呢。
  直到回到“恒雅斋”,掌柜的脸还是没见晴天,我知道他教训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幸亏张家公馆的薛艳卿小姐在店里等着取玉镯子,掌柜的才把我撂到一边。
  好几年前,我在天祥四楼的戏院子看过薛艳卿演的《杜十娘》,一出台就凭她那扮相,就是个满堂的彩儿,可她不扮妆时,更是精神。虽然说已经是三十开外的人了,仍然还是细皮嫩肉、水灵灵的。男人看了,怕是没有不动心的。有她在当屋坐着,说着话儿,店里的那几个伙计个个浑身都是精神,
  掌柜的一边开锁取那只玉镯子一边说:“薛小姐,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薛艳卿是唱戏的嗓子,说出话来特别的受听:“您快别这么说,我也没事先打个招呼,出来办事顺路就来了。”等看到掌柜的拿出的玉镯子,她眼睛一亮,叫出声来:“哎哟,这镯子可是太招人喜欢了!”
  掌柜的也笑:“只要薛小姐喜欢就行,我就算没白忙活。”
  薛小姐把那满是翠绿的镯子套在手腕上转过来、翻过去的看,又举到窗户前太阳下面透着亮的照,那翠绿像雾似的丝丝缕缕纠缠,叫冷冰般的玉肉托着,又透出似有若无的黄,水汪汪的闪着光,她说:“今晚上老家伙有客来,我要唱一段龙凤呈祥的,得,就带着它了上台了,孙尚香一国的公主,配这只镯子是再合适不过了。”
  见薛艳卿这样喜欢,掌柜的格外的得意,说:“薛小姐还真说着了,水绿是翠的正宗的成色,而水绿又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艳绿,中等为水绿,下等为淡绿,不瞒您,这镯子算不上艳绿,是水绿,最难得的是它绿里渗着黄,叫黄阳水绿,看着就比一般的水绿高贵,加上玉肉特别的晶莹剔透,水光恍眼,可以说是水绿之中的上品。您戴在身上,就是两个字儿,般配。”
  薛艳卿又从手腕子上捋下镯子,拿自己的白丝缎汗巾细细擦拭着,再三端详着说:“赵先生夸我了吧,这么讲究的玉,我真的般配呀?”
  掌柜的的说:“般配不般配往后您就知道了,玉这玩艺儿,个个都有灵性的,它跟您般配,它就永不离您的身,若是不般配,没缘,您就是怎么精心在意,它早晚也得走了,任您怎么个法儿,也再找不着它。”
  薛艳卿睁园了眼睛说:“难道说这玉都长着腿不成?它说走就走了?”
  掌柜的的说:“这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它是有灵性的,只要是般配的,不但人养玉,玉更养人。您留心着,这镯子戴在您手上,它的翠会越来越绿,只要一看见这镯子,您的心情也特别的舒畅,万一碰上什么麻烦事,保不齐它还能帮您逢凶化吉呢。”

'第17节' 《玉碎》第三章(6)
  薛艳卿听了又把镯子戴在手上说:“那我可得天天戴着它。”她索性也不要锦盒包装,就带着那镯子跟掌柜的说起价钱,掌柜的说:“薛小姐是喜欢玉也懂玉的,只收您个本钱吧。”
  薛艳卿一笑说:“反正是老家伙出血,您该赚就赚,千万别客气。您为我淘换来这么稀罕的宝贝,我怎么也得好好酬谢您呀。”
  掌柜的笑道:“您什么时候方便,再让我能看一出您演的《玉堂春》、《杜十娘》,就知足了。”
  薛艳卿点头应了下来。掌柜的说了个钱数儿,她一点没犹豫,说回头就让人送银票来,高高兴兴的走了。
  这只镯子,掌柜的还真是下了功夫四处学摸来着,因为自古到今,咱们中国人都兴玩软玉,而软玉大多都是新疆的昆仑玉,也叫和田玉,薛小姐要的翠镯,则是来自缅甸的硬玉,自打前清硬玉的玩艺儿传到中国,才开始有人玩,也有人买卖,但是在民国20年前后,硬玉还是不如软玉那样招人喜欢,买的人少,卖的就少,所以在天津卫想学摸一只像点样儿的绿翠镯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末了,掌柜的还是托了英国人惠灵顿,才学摸到那只黄阳水绿镯子。
  薛艳卿走了后,掌柜的一边仔细打量刚刚从溥仪皇上那儿买来的玉器,一边哼着京剧的曲儿,就没再提下午的事。等把那几件玉器安置进保险柜里,记好了帐,已经是掌灯的时分了,掌柜的照例上楼去给老太太问安。他把去日租界买玉器、见到前清皇上所事儿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耳朵早就聋了,什么也听不清楚。掌柜的说几句,丫鬟璞翠就在她的耳朵边说几句。听说儿子见到皇上了,老太太很是惊讶,说:“虽说是前清的皇上,毕竟还是皇上啊!二子,你算是开了眼界了。好兆头,好兆头啊!”
  然后,掌柜的又搀扶着老太太下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