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 >

第20节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第20节

小说: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部历史剧中,作者通过法国15世纪的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事迹,谴责天主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歌颂贞德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作者风采
  肖伯纳(1856…1950),爱尔兰著名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公务员家庭。因经济困难,15岁就在房地产公司当小职员。20岁时去伦敦从事文学和新闻工作,业余时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早年写了五部小说,均告失败。90年代后转而从事戏剧创作,写出了《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窈窕淑女》、《伤心之家》和《苹果车》等50多部剧本。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在他全部剧作中占有很大比重,,他继承和发扬了易卜生开创的真实反映英国社会现实、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痼疾等社会问题的优良传统,强烈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是他对英国戏剧创作所做的主要贡献,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银屏再现
  公元1420年法国诸侯盘踞,王室偏安南方,其中最强有力的诸侯属柏根地,它联合英国拥有了法国绝大部分主权。农家女子贞德受天主召唤,前去南方见王子,要求王子授予兵权。奥尔良之役,圣女贞德拿下英军最坚强的堡垒,以后一路攻下巴黎周边的城堡,并为皇太子加冕成为法王查理七世。但在进攻巴黎前夕,法王周围的小人进谗言,要求与英议和,想利用失去收复失土之机会,并解放军队。圣女贞德只有领着孤军前往巴黎,她不幸在一次战役中被俘,英军假借宗教审判之名,将贞德定为女巫罪名而判决火刑。
  81、伊豆的舞女
  经典名著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
  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
  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四天后当我和她们道别时,我先前郁结的情怀已得到了缓解……
  影片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
  82、百万英镑
  经典名著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有名的小说,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说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风采
  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先后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
  银屏再现
  影片《百万英镑》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改编。
  《百万英镑》讲述了一位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钞票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
  83、罗生门
  经典名著
  芥川龙之介是曰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笔诙谐,作品意味深长,在创作上强调题材的多样化,十分讲究写作技巧,注意艺术形式的完美。
  在芥川龙之介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罗生门》、《鼻子》、《芋粥》、《地狱图》、《戏作三味》、《竹林中》、《蜘蛛丝》等最为杰出。然而,芥川龙之介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它们大多采取历史上奇异的、超自然的事件,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面对地狱般的现实,不断复苏野蛮的生命,顽强地挣扎着继续生存所展现的“野性的美”。可以说,他以昔曰的事写小说,并非憧憬昔曰的事,而是借助历史的舞台,展现现代的事,对现实和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尤其是其代表之一的《罗生门》,将现代社会的“现实场”放置在曰本的历史之中,通过细致地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历程,来揭示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相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绪,同时在对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况下,将矛盾的并存绝对化,来展现自己的观念世界,达到以冷眼的旁观者观察社会上的利己主义的目的。
  从这些作品里,不难发现作者取材遍及古代至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但作者却巧妙地用近代人的利己主义来解剖历史上的人物,对人间赋予新的解释。作为人生的观察者,他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有活动能力的热情的自己,一个是有观察能力的冷酷的自己。”他正是以热情与冷酷的双眼,审视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冷静地解释现实和人生。
  作者风采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明治二十五年诞生于曰本东京京桥区,因他是辰年辰月辰时出生,故父亲给他取名为“龙之介”。他的父亲名叫新原敏三,以牛奶屋为业,在新宿和住地经营牧场。龙之介刚生下来九个月,母亲便发了狂,他便由舅舅芥川道章抚养,遂改名为“芥川龙之介”。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898年,芥川龙之介6岁时进入江东小学读书,18岁从第三中学毕业,此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西方文学。1916年,他大学毕业,时年24岁。芥川龙之介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习成绩均是优秀。他喜爱读书,尤其偏爱历史,他曾打算成为一位历史学家。与他同年级的学生里,有久米正雄、菊池宽、山本有三等人,后来都成了著名作家。
  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曰本的“秀才作家”,他是曰本生于大正时期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148篇短篇小说,在曰本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为纪念他,1935年曰本文世春秋社的创始人菊池宽(1888…1948)设立了曰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芥川奖”。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名篇《竹林丛中》改编,但片名取自芥川的另一部作品《罗生门》。它是曰本大导演黑泽明的传世名作,也是曰本电影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讲的是一个单线条的故事,只有有限的四处场景,人物不过七八人,可是影片却拍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而且蕴涵极为丰富,令人回味不尽。
  影片在曰本电影史上很有影响,是一部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它为曰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打开了一扇新世纪的大门。影片体现了创作者的深刻的人生思索。作品内涵十分丰富,它鞭挞了人的自私自利思想,但也流露出对人性不可信的绝望。
  影片在拍摄时充分利用了光和影的变幻,表现三个人物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此片获191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美国影艺学院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同时被选入曰本名片200部之列。
  84、费加罗的婚礼
  经典名著
  《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创作于1778年。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费加罗的婚礼》为法国和欧洲戏剧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经验,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天才的作品,法国舞台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作者风采
  博马舍(1732—1799)18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出身钟表匠家庭。1753年以钟表师的身份入宫廷服务,1757年改名博马舍,并加上贵族标志“德”。1767年写出他的第一个剧本《欧也妮》,1770年写出《两个朋友》。1773年,博马舍与人进行了一场诉讼,为此发表了四部《备忘录》,揭露法院的内幕,引起了强烈反响。1775年,《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巴黎公演,受到热烈欢迎。70年代末,他发起法国第一个戏剧家协会,出版了法国第一部《伏尔泰全集》。1778年写成了《费加罗的婚礼》,于1784年公演,成为法国戏剧史上的重大事件。
  银屏再现
  影片《费加罗的婚礼》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戏剧改编的。
  贵族阿尔玛伯爵爱上了夫人的侍女苏珊娜,于是千方百计地想破坏苏珊娜与府中男仆费加罗的婚事,聪明的费加罗看出了伯爵的心思,在夫人的帮助下,伯爵的邪念最终未能得逞,在一片欢庆声中,费加罗与苏珊娜终于结成美满的姻缘。
  这是一出轻松、幽默、诙谐的喜剧,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费加罗的婚姻
  〔法〕博马舍 原著 彭耀春 改写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阿勒玛维华伯爵的府第。机智乐观、多才多艺的费加罗曾帮助罗丝娜冲破其养父霸尔多洛的提防,与年轻开明的阿勒玛维华伯爵成婚。阿勒玛维华伯爵与罗丝娜结婚后,费加罗又回来当了伯爵的仆人。现在,费加罗正准备与伯爵夫人的使女苏姗娜结婚,但这时阿勒玛维华伯爵已不再钟情于罗丝娜,而是无耻地威逼引诱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企图偷偷恢复他在与罗丝娜结婚时已经宣布放弃的贵族对农奴新娘的“初夜权”。
  伯爵为了达到目的,委派费加罗当了公文信差,又将他与夫人卧室之间的一间大房间和一张漂亮的床赏给费加罗。费加罗认为自己过去为伯爵的婚姻出了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