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读者 2009年第02期 >

第5节

读者 2009年第02期-第5节

小说: 读者 2009年第0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置了一个残酷的事件,小男孩子的伙伴儿——塞林死了。亚历山大带着他去医院偷出了塞林的遗物。男孩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生死,除却对死有着不可名状、难以自制的恐惧之外,还有对生死的思考。他的灵魂参与了肉体的存在,这种思考让他过早的成熟。男孩子把塞林的遗物点燃,在火光中喃喃自语:“喔,赛林,海洋如此辽阔,你将前往何方。喔,塞林,我们将去何方,我们的明天将怎么样?”这是灵魂希望得到救赎的拷问。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终极是死亡,而死亡之后呢?在孤单的生命之旅中,除却肉体必须经历的伤筋动骨,还有没有一处温暖而安全的地方,可以安放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彼此信赖,没有疼痛?


男孩子要去寻找自己的伙伴儿,只有在大的集体中,个体的孤单才会消淡。而亚历山大生命的孤独,是在解救男孩的过程中得到缓解的,他无法再回到一个人的世界。安哲罗普洛斯再次设计了一个场景:一老一小,大桥上。男孩子转身离开,亚历山大痛苦地呼喊:请求你,留下来陪我。亚历山大终于明白了,自己美丽的妻子因何自杀。孤独,生命的孤独会慢慢吞噬一个人所有的意志。灵魂得不到救赎,在无法理解与关爱的世界中,没有谁能够走上山坡,走向阳光。阴影笼罩了全部的天空,仅有的一点希望被冷漠和长时间的无呼应状态,连根拔除。海风,蓝天,香槟,咖啡,众多的朋友,欢歌笑语,还有孩子的呢喃之声,被锁闭在脆弱的心灵之外。安娜——亚历山大的妻子,无法承受生命复制的孤独。她结束了自己一个人的旅行。亚历山大在虚幻中问妻子:明天需要坚持多久。回答是:比永远多一天。

男孩子终归是要走的,亚历山大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他要送男孩子去一个没有磨难的地方,弱小的生命应该在阳光和爱中存在。他们上了一辆大巴,摇摇晃晃的车在雨雾中行驶。中途有许多人不断地上车:挥舞红旗的革命者;拿着白色的玫瑰却无法相爱的情人;捡拾别人丢弃的花朵的中年人;演奏音乐的音乐家,还有不断买字的行吟诗人。他们面无表情,在各自的生命轨道中随着命运巨大的齿轮转动。没有交流,甚至是眼神不经意的一瞥。相聚,又分开,彼与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又相互排斥,无法关照。这些当然是亚历山大自己的虚幻镜头,事实上那辆大巴除却沉默不语的司机之外,只有他和男孩。窗外是安哲罗普洛斯在他的各个影片中不断安插的一个镜头:三个穿黄色雨衣的骑自行车人,在大街上,穿过雨雾,向前行驶。生命是一种轮回,孤独是永恒的宿命。

辽阔的海洋,巨大的海轮。亚历山大把男孩子送到船上,让他开始自己新的生命之旅,男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亚历山大在夜幕中孤独地回去了。他想起自己曾在小男孩手中买字:放逐者。这是小男孩卖给他的三个字。生命是在现实的束缚中,寻求可能存在的自由,自由等同于尊严和生命。但,它始终是一个人的飞翔。自我的放逐需要爱的牵系,否则孤单的生命之旅如何继续?亚历山大去养老院和年迈的母亲告别,老人竟然不再认识他。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回忆当中,那里没有现实的伤害和残酷,只有亲情、温情,和不竭流淌的爱。她颤巍巍地掀起薄暮中的窗帘,对着夜色呼唤:亚历山大,回家吃饭了。友情,亲情,爱情,是生命延续的动力,它们充盈了灵魂,如此才不会孤单。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欲望,每个人都在义正辞严、理所当然地追逐自己生命价值。其间,制造了自我与他人的隔阂。冷漠、无法交流与沟通,人性潜在的恶,像是百米赛跑中的跨栏,横亘在那里,等待着不断地翻越。然后,在精疲力竭,没有能力去掀开面前的这些障碍,伸出手想得到温暖时,才知道,他们都在一路奔跑,重复着相似的人生。亚历山大问询苍老的母亲,也在问自己: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不懂得相爱呢?

从前世逃到今生 
 
  
 
刘  墉 

 

人的一生,是不是只有一生?还是能够分成几段,告别这一段,换个环境,换群朋友,也换个“全新的自己”,走向下一段人生?
  
  许多人做到了,比如“昨日死,今日生”,有了对自己的“全新肯定”。
  
  有些人失败了,像戒不了、又重染毒瘾的人,再次掉进以前的渊薮。也可能从天涯海角被“认”出来,拉回他的前半生,为那前半生的罪作出赔偿。
  
  我常想,有一天会不会发明一种机器,你只要做了决定,走过那机器,就如同饮过“忘川之水”,与以前不再有任何关系。
  
  你有了全新的名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未来,即便是你的仇家,知道你已经走过那架机器,也只能当你不在存在。
  
  能这样,该多好!
  
  只是,这跟死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今生”,会不会正从“前世”遁逃而来?我们逃过了前世的仇家,躲掉了前世的孽债,舍下了前世的亲人,告别了前世的朋友,离开了前世的爱人。
  
  幸亏没有没有穿梭时空的警察,突然站在我们的面前说:“你逃不掉了,现在要把你引渡回去,还你未完的债!”
  
  生生世世,我们换了许多角色,结了许多缘,欠了许多债,逃到今生躲藏……
黎明的感觉 
 
  
 
钱理群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
  
  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
  
  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
  
  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
  
  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
  
  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 
两颗懂加减法的树 
 
  
 
曾山下 

 

 在华南植物园有两棵很奇特的树,有多奇特?看到下面大家就会知道。
  
  有一棵叫“光棍树”,单单名字就很吸引人了,不过,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是树木的本身——因为,整棵树真的是不见一片叶子,碧绿的树干和枝丫都是光溜溜的,的确是“光棍”——光剩下棍了。
  
  光棍树为什么不长叶子呢?
  
  在植物学上来说,这个要从它的原产地去寻找原因。光棍树原产于东非和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那里常年赤日炎炎,严重缺水。为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保水抗旱,原来枝繁叶茂的光棍树必须减少水分蒸发,所以它的叶子就渐渐退化了,消失了;没有看叶子的光棍树要想继续存活下去,必须用树干和枝丫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而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重要条件,树干和枝丫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绿色。这样,光棍树就在沙漠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另一棵叫“落羽杉”,高大、挺拔,生长在植物园的一个湖泊边,属于古老的“孑遗植物”。旁边竖立的告示牌显示,落羽杉“不怕水淹,在水中也能茁壮成长”。
  
  落羽杉“不怕水淹”的能力源自何处?
  
  源自它特有的“膝根”。它的“膝根”像刚钻出土层的竹笋,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树的周围,数量达几百根。“膝根”也叫“呼吸根”,内有非常发达的气道。这样,即使它生长在水边甚至水里,通往土层深处的根系全部被水淹没,它裸露在外的数百跟“呼吸根”也能提供树身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养分。
  
  光棍树为了生存,在它进化的过程中运用了减法——减去叶子,减去大量蒸发水分、威胁它在沙漠中生存的多余部分。落羽杉为看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获得活下去的机会,则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选择了加法——相仿设法进化出数量众多的“呼吸根”。
  
  不过,无论是运用了减法的光棍树,还是选择了加法的落羽杉,它们今天的样子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否则,今天世界上也许就没有这两种树了。 
丁当的水晶心 
 
  
 
羽  毛 

 

 翻看丁当的那篇作文时,毫无防备的刘老师大吃一惊。12岁孩子的稚嫩笔迹里,分明隐藏着成人般的痛苦秘密。

  丁当在作文里描述,“我的妈妈很爱笑,很爱我,每天晚上搂着我睡觉,可是慢慢她就交了。7岁那年,她带我去单位,别人问我是谁,她红着脸解释,这是别人的孩子!我差点大哭一场!还有一次,我在妈妈的手提包里,翻出了一张合照:妈妈穿着洁白的婚纱,依偎在一位叔叔的怀里??难道,妈妈喜欢上了别人?”

  虽然满腹疑惑,早熟的丁当却把痛苦强压心底。不久,母亲就从她的生活中彻底消失,父亲不去打听,她也放弃追问,但是五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