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49节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9节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1〕“甘龙、杜挚”,秦大夫,见《商君书?更法》及本书《商君列传》。
〔2〕“左庶长”,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级,是庶长中的最低一级。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1〕八年,与魏战元里,〔2〕有功。十年,卫 鞅为大良造,〔3〕将兵围魏安邑,〔4〕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5〕筑冀 阙,〔6〕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7〕集为大县,〔8〕县一令,〔9〕四十一县。
〔10〕为田开阡陌。〔11〕东地渡洛。〔12〕十四年,初为赋。〔13〕十九年,天 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14〕朝天子。

【注释】〔1〕“与魏惠王会杜平”,此时魏惠尚未称王,称王改元在秦惠文君四 年。“杜平”,魏地,在今陕西澄城县附近。〔2〕“元里”,魏地,在今陕西澄城县 南。〔3〕“大良造”,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十六级,亦称“大上造”。〔4〕“安邑”, 魏都,在今山西夏县西北。〔5〕“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6〕“冀阙”,亦 名“象魏”,古代宫门、城门夹峙两旁的楼观,常用来张布教令。〔7〕“乡聚”,秦 制,县下设乡,乡是仅次于县的基层居民组织。“聚”,村镇,如《秦始皇本纪》所附 秦世系记秦武公“葬宣阳聚东南”,“宣阳聚”就是这种聚。〔8〕“大县”,秦的大 县是指万户以上的县。万户以下为小县。〔9〕“令”,大县的长官叫令,小县的长官 叫长。〔10〕“四十一县”,《六国年表》、《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11〕“为 田”,“为”,音 w6i,据四川青川县郝家坪出土秦牍《为田律》,是界划田地的意思。 “开阡陌”,“开”,设立;“阡陌”,是用以界划百亩和千亩的田间道路。陌道与阡 道垂直,方向据亩向(垄沟的方向)而定。亩向为南北,则陌道为东西,阡道为南北, 亩向为东西,则陌道为南北;阡道为东西。这是商鞅改革秦田制的一项重要措施。〔12〕 “东地渡洛”,指秦东渡洛水而有魏地。〔13〕“初为赋”,赋字的含义原指军赋,是 一种按户征发兵役和军需品的制度。最初所征是以兵员为主,兵甲车乘多由国家置备, 粮秣需量甚少。春秋以来,各国扩大征兵,兵甲车乘渐由乡里置备,春秋末年并出现专 门的军粮征集制度,即“田赋”(见《春秋》经传哀公十二年)。这里的“赋”可能即 “田赋”、而与《六国年表》所记秦简公七年之“初租禾”不同,后者应是田租即一般 的粮食税。〔14〕“逢泽”,占薮泽名,属魏,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逢”,音 p2ng。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1〕


【注释】〔1〕“马陵”,齐地,在今山东鄄城县北。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1〕号商君。〔2〕


【注释】〔1〕“列侯”,秦二十等爵的第二十级,是二十等爵中的最高一级。列 侯与关内侯(第十九级)不同,前者有封邑户口,后者只是虚封。〔2〕“商君”,战 国时期盛行封君制度,封君一般是以功爵而封,封地多在边邑,地位很高。据《商君列 传》,卫鞅是因封在於(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等十五 邑而得名为商君。

二十四年,〔1〕与晋战雁门,〔2〕虏其将魏错。
 

【注释】〔1〕“二十四年”,《秦始皇本纪》所附秦世系作“二十三年”。〔2〕
“与晋战雁门”,《索隐》引《纪年》记此年秦“与魏战岸门”,这里的“晋”即指魏, “雁门”是“岸门”之误。岸门,魏地,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1〕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 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 可黥,〔2〕黥其傅师。”〔3〕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 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4〕


【注释】〔1〕“惠文君”,据《后汉书?西羌传》、《吕氏春秋?首时》、《去 宥》高诱注、本篇《索隐》,惠文君名驷。〔2〕“黥”,音 q0ng,刺面涂墨之刑,又 叫墨刑。〔3〕“傅师”,“傅”和“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两种官职。据《商君 列传》,惠文君之傅为公子虔,其师为公孙贾。〔4〕“车裂”,古代酷刑,将人的头 与四肢分系于车,驰而裂之。“徇”,音 x)n,示众。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1〕
四年,天子致文武胙。〔2〕齐、魏为王。〔3〕


【注释】〔1〕“王冠”,此时惠文尚未称王。“冠”,为成年男子加冠以示承认 其为成年男子的礼仪,一般认为是在二十岁时举行。〔2〕“文武胙”,祭祀周文王、 周武王的祭肉。〔3〕“齐、魏为王”,据《六国年表》、《魏世家》、《田世家》, 是指齐、魏二国国君会于徐州“相王”。“相王”和自称为王不同,是指两国或两国以 上的国君通过正式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徐州相王是战国史上最早的“相王”。此 年魏始称王,齐称王在前五年。


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1〕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七 年,〔2〕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3〕八年,魏纳河西地。 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4〕与魏王会应。〔5〕围焦,〔6〕降之。十年, 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7〕归魏焦、曲沃。〔8〕义 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9〕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 王,韩亦为王。〔10〕使张仪伐取陕,〔11〕出其人与魏。

【注释】〔1〕“阴晋”,魏地,在今陕西华阴县东。“犀首”,公孙衍的号,参 看《张仪列传》。〔2〕“七年”,《六国年表》作魏襄(当作“惠”)王二年,当秦 惠文君五年,《魏世家》作魏襄(当作“惠”)王五年,当秦惠文君八年。〔3〕“八 万”,《魏世家》作“四万五千”。〔4〕“汾阴”,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皮 氏”,在今山西河津县西。皆为魏地。〔5〕“应”,魏地,在今河南鲁山县东。〔6〕 “焦”,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郊。据《六国年表》,秦所围除焦外,还有曲沃,故下文 说“归魏焦、曲沃”。〔7〕“县义渠”,此年义渠置县,但其后复叛,所以下文复有 秦伐义渠之事。〔8〕“曲沃”,魏地,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与焦邻近,和春秋晋邑 曲沃是两个地方。〔9〕“腊”,岁终祭祀先祖。〔10〕“魏君为王,韩亦为王”,魏 惠称王已见上文,韩称王亦先此五年。《史记志疑》以“魏君称王”为秦惠称王之误。
 
《周本纪》:“(周显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正义》引《秦 本纪》云“惠王十三年,与韩、魏、赵并称王”。似乎这里所记乃秦、韩、魏、赵四国 相王,今本已有脱误。〔11〕“陕”,即上陕城。


十四年,更为元年。〔1〕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齧桑。〔2〕三年, 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3〕七年,乐池相秦。〔4〕 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5〕虏其将申差, 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 伐蜀,〔6〕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7〕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 章。〔8〕伐败赵将泥。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里疾攻魏焦,〔9〕降 之。败韩岸门,〔10〕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11〕燕君让其臣 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12〕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13〕虏其将屈匄,〔14〕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 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15〕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 魏攻燕。〔16〕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17〕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18〕


【注释】〔1〕“十四年,更为元年”,秦称王在十三年,此年始改元。〔2〕“齧 桑”,魏地,在今江苏沛县西南。“齧”,音 ni8。〔3〕“北河”,黄河流经今内蒙古 河套地区,分为南北二河,北边的河称“北河”。〔4〕“乐池”,曾为中山相(见《韩 非子?内储说上》),后入秦事秦惠王。相秦一岁,张仪复归为相,而乐池归赵,事赵 武灵王(见《赵世家》)。“乐”,音 yu8。〔5〕“庶长疾”,复见下文十二年,即《樗 里子列传》之樗里疾(“樗”音 ch&),秦惠文君八年封爵为右更。右更为秦二十等爵 的第十四级,属于庶长类。“修鱼”,韩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6〕“司马错”, 据《太史公自序》,是周司马氏分散后住在秦的一支,为秦将,司马迁本人即出其后。
〔7〕“中都、西阳”,据《赵世家》,是“西都、中阳”之误。“西都”,不详;“中 阳”,在今山西中阳县。〔8〕“石章”,韩地,不详。〔9〕“?里疾”,即上文“庶 长疾”,“?”同“樗”,?里是以所居邑里为氏,疾是名。〔10〕“岸门”,战国时 期韩、魏两国均有“岸门”。韩之岸门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魏之岸门在今山西河津县 南。《六国年表》、《魏世家》记此役为秦败魏,与此不同。〔11〕“公子通”,惠文 王子,《六国年表》作“繇通”,《华阳国志》作“公子通国”,即下文“蜀侯”。〔12〕 “临晋”,魏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13〕“丹阳”,楚地,在今河南淅川县丹江北 岸。〔14〕“匄”,音 g4i。〔15〕“雍氏”,韩地,在今河南禹县东北。〔16〕“到 满”,《正义》引别本“满”作“蒲”。〔17〕“丹、犁”,西南夷小国。〔18〕“壮”,
《集解》徐广引别本作“状”,《华阳国志》作“陈壮”。

惠王卒,〔1〕子武王立。〔2〕韩、魏、齐、楚、越皆宾从。〔3〕


【注释】〔1〕“惠王”,即秦惠文王。惠文王以下各王多用两字为谥,而后人往 往省称为一字。〔2〕“武王”,《秦始皇本纪》作“悼武王”,本篇《索隐》引《世 本》作“武烈王”,其名为荡。〔3〕“宾从”,服从、归顺。

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
 
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1〕?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2〕张仪死 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南公揭卒,?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 “寡人欲容车通三川,〔3〕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 宜阳。〔4〕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5〕魏太子来朝。武 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6〕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7〕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8〕无子。立异母弟,是为 昭襄王。〔9〕昭襄母楚人,姓芈氏,〔10〕号宣太后。〔11〕武王死时,昭襄王 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注释】〔1〕“丞相”,又叫“相邦”,是最高执政大臣。〔2〕“?里疾、甘 茂为左右丞相”,秦设丞相在甘茂定蜀之后,甘茂为左丞相,?里疾为右丞相。“茂” 字《说苑?杂言》作“戊”,与出土郝家坪秦牍相合。〔3〕“三川”,韩郡,因黄河、 洛水、伊水三川而得名,周都格邑在其中。〔4〕“宜阳”,韩地,在今河南宜阳县西 韩城镇。〔5〕“武遂”,韩地,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6〕“孟说”,古书多作“孟 贲”。〔7〕“膑”,音 b@n,膝盖骨。《集解》徐广引别本作“脉”。〔8〕“后”, 即下文“悼武王后”。〔9〕“昭襄王”,《索隐》注:“名则,一名稷。”《甘茂列 传索隐》引《世本》作“侧”,又引《赵世家》作“稷”。〔10〕“芈氏”,楚为芈姓。 “芈”,音 m!。〔11〕“宣太后”,最初地位较低,仅封为“八 子”(女爵名,详下 “唐八子”注),号为“芈八子”。昭襄王即位后,平定季君之乱,武王母惠文后死, 悼武王后被逐,始尊为太后。昭襄王在位期间曾长期主持政事(因为王立年少,只有十 八岁),四十一年始废之。参看《穰侯列传》、《范睢蔡泽列传》、《匈奴列传》及《战 国策?韩策二》。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1〕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 大臣、诸侯、公子为逆,〔2〕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3〕悼武王后出 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