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当要画不同的面孔,那就对了。它有佛的面孔、有菩萨的面孔,声闻、缘觉的面孔没画出来,六道里面的面孔没画出来,天人的面孔、人的面孔、阿修罗的面孔、罗刹的面孔没画出来,畜生的面孔没画出来,饿鬼的面孔没画出来,地狱的面孔也没画出来,菩萨到哪一道就现哪一道的面孔。在我们人间,我们现在人间,从人种上有白种人、有黄种人、有黑种人、有红种人,都没有画出来。从宗教里面,耶稣的面孔没有画出来,穆罕默德的面孔没有画出来。统统要画出来,让人一看,观世音菩萨真了不起,无量方便三昧,应该这样画就对了,这才显示三十二应真正的意思。所以,这些画画的人没学佛,不懂得三十二个面孔真正的用意在哪里,它是表法的,代表他能现这么多面孔。过年过节,这次山东年节当中有戏剧表演,他们打电话告诉我很热闹,邀请我去。我今年没去参加,明年我给他出个主意,我去参加。四川不是有变脸的吗?变脸应该怎么样?应该把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的脸谱,头一摇,佛就变成耶稣,再一摇又变成穆罕默德,这个面孔现的中国人,那个面孔一变变成外国人,这个才有味道。这说明什么?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统统是一家人,这是多元文化,这是世界大同,都应当互相谦卑、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地球上的极乐世界。不是做不到,能做得到,首先要大家认知,有这个认知就不难做到,放下一切分别执著不就没事了吗?所以,和谐社会是可以做得到的。明年我来出个点子,找四川变脸,让他多做几个脸谱我们来看看,这是很明显显出菩萨无量三昧。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讲解,就是他的注疏。《疏》,「何故入定,略辨六意」。这开头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入定?这个重要,为什么要入定,我们要特别留意在这里学。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定,心浮气躁,所以生活带来的是痛苦多乐少,苦太多、乐太少,就是不知道入定,这个要学。他底下讲六个意思,「一、此三昧是法体故」,这一条很重要。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就是菩萨自行化他的体,所依的体。他何以能够自行化他?三昧是体。那我们要晓得,我们想自己学佛、修行,自己能有一点成就,也能够像菩萨一样帮助别人,我们没有定怎么行?这个太重要了。三昧就是禅定,可以把它翻成禅定,或者把它翻成定。因为有定才有智慧,没有定,起的作用是烦恼。清净心是三昧,起作用是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烦恼只能把问题搞糟。所以他先入定是很有道理的。
说到这个地方,我就很自然想起,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次见出家人,我见的出家人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提了一个问题,我知道佛法好、佛法殊胜,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够契入?我们提了这个问题。老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一看就看了半个多钟点,这什么?三昧,入定。他一直看到我的情绪整个定下来,他才跟我说话,这有道理。年轻人心浮气躁,你给他讲,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不管用。定了半个多小时,我好不容易半个多小时在等他一句话,等到之后,这个话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教学法高明,这个教学法不是他的,经上有的,《华严经》上不就是这样教学法吗?这才能够传道,才能真正得道。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跟他那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他是六十八岁圆寂的,我跟他三年。每次见他我都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至少让我静下来五、六分钟他才说话,他不是一问马上就答,没那么快,言语、行动都非常缓慢。那个时候不知道,到以后学了大乘教才知道,大乘经里面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我从章嘉大师的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了,真的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叫人不能不佩服。他接见的客人也很多,没有废话,往往客人来访问的时候坐上一、二个小时,我想他老人家说的话绝对没有超过二十句。我跟他三年,没有超过二十句的。可是句句实用,没有废话,讲的东西简单明了。所以这个我们要学。
这个法在此地是佛法,在我们讲是一切法,连世间法都不例外,你只要头脑清楚,你只要是稳重,你对世间种种疑难问题在你面前迎刃而解,没困难。可是一个浮躁的意念那是决定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这个我们要注意,法体,世出世间法的体都在定。佛法学习重视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什么?全都是修三昧,所以三昧就变成无量。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成功了,得定,那就叫念佛三昧;如果你学《华严经》,从《华严经》里面得定,就叫华严三昧;你学《法华经》,就叫法华三昧;你学《金刚经》,叫金刚三昧。你用的方法不一样,无量无边,但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得清净心,都是得到一个正受,就是苦乐忧喜舍统统放下、统统没有了。所以它是一切法的体,这个体就是《还源观》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什么?是三昧,本无动摇、本自清净。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非证不说故」,你没有证得不跟你说,你证得的时候才给你说。像我刚才跟诸位说的,我跟章嘉大师学习的这段往事,我们初学,没有证得,章嘉大师没说,没说他用上了。到十几年之后我们才想到这桩事情,他没有说破,但是他用上了,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你没有证到的时候,跟你说你会起分别、起执著,这就是为什么不说。因为这个东西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它才现前,妄想太深了暂时不谈,我们讲粗相,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的时候不说,分别执著淡薄的时候可以说。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显此法非思量境故」。这是自性本定,不能思、不能度量。思是什么?思是妄想。量,量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念「亮」),思量。至少离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慢慢现前,相似境界现前;起心动念断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完全现前。完全现前的时候佛要说,说是给他做证明,给他证实他这个境界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佛经里常常有句话说「不可思议」,一个思就把思量境界统统包括在其中,妄想分别执著用一个思做代表。议是什么?议是言说,言说、讨论。为什么?这个境界它是超越了言语,言语说不出的;超越你的情识,情识就是八识,八识缘不到,言语也说不出,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处灭,非思量境,后面佛说唯证方知。证得之后,佛又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喝一杯水,这水的温度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说不出来。你说这水热,热到什么程度别人不知道;这水凉,凉到什么度数别人也不知道,唯证方知,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第四「观机审法故」。这是在教学的时候,你要看看这个人的根性,然后应当教他些什么、怎么教法,叫观机审法。可是这里头我们一定要知道,既然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你这一观机,妄想分别执著全起来了,再一想像我应该跟他说什么法门,不就分别执著又起来了吗?所以这个地方的观、这个地方的审,是用我们一般的名词,它的意思很深,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完全是一个很自然的反应。很难说,用我们世间这种言语大家有个概念,观机审法,其实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是《华严经》里面的教义;一落在分别执著里面去,那就掉在世间法,《华严经》就变成世间的一门学术。现在大学里面有开这个课程,方东美先生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里面开课就是「华严哲学」,那就把它当作世间一门学术来研究。能得华严哲学的概念,不能得华严的受用境界,那得不到;华严受用境界一定要从华严三昧下手,你要是不得三昧,《华严经》的受用是得不到的。我们要怎么样得到它的受用?你就要学放下。这个放下要放得彻底,学,真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起心不动念,就入华严境界。但是这个很难,佛有方便,我们从方便下手,方便能帮助我们契入真实。方便是什么?先学不执著,真的不执著了,再学不分别,真不分别了,最后再学不起心、不动念。有步骤的,慢慢向上提升,行。具体的做法,《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样子。
最近我在佛学问答里看到,有不少同学提出疑问,他们常常听经、念佛、学《无量寿经》、修净土法门。遇到有些法师给他们说,不必修这个法门,还有比这个更殊胜、更好的,他们也讲得头头是道。他问我怎么办?要不要亲近这些善知识?其实《华严经》上有例子,善财就是个好榜样。善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搞多元文化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是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出家、有在家。出家现在讲是宗教,有宗教、有学术,宗教里面有佛法,也有不是佛法,其他宗教,社会上各种行业统统包括了。善财童子都跟他们往来,都跟他们接触,对於他们这些技术、能力、作用、智慧全部都通达,像《般若经》上讲的无所不知。他到底修哪个法门?他修的是念佛法门,始终没有改变。亲近归亲近,访问归访问,听讲归听讲,听讲长智慧,你不接触、不听你怎么会知道?可是听了之后怎么样?听了之后他不动心,没有改变他的初衷,他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来不改变。到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所以我们学佛要学善财童子这个态度,问题就解决了。这是慈悲到了极处,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特别在现前社会很适用。
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一定要学善财,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条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永远不变,这就对了。所以他的参访,每个经历他就提升一个境界,参访德云比丘他是初住菩萨,法慧菩萨,参访海云比丘他就是二住菩萨,参访妙住比丘他就是三住菩萨,节节高升。五十三参前面三位是比丘,用意是表法的,代表是从世间法到出世间法,表这个意思,前面用三个比丘做代表,后面就不是的,在家人。我们总得要会看,要细心去体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观机审法就太重要了。这个本事学会了,你在这个世间可以说得上是人缘第一,人人欢喜你,人人爱戴你,人人都愿意跟你学。这在教学非常重要。
第五,「为受佛加故」。这是说接受佛的加持,就是前面菩萨自己说的承佛威力,受佛的智慧、受佛的大愿大行的加持。我们想想,我们现在在凡夫位,虽在凡夫位,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学佛绝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过去生中我们相信多次遇到佛法、修学佛法。为什么?你才有这点善根。从哪里看?从我们这两个小时你听得欢喜、你听得不愿意离开,这就证明了。你到马路上请个人来,叫他坐在这里听听,听个五分钟、十分钟他就走了。能够听得欢喜,尤其是能够天天都来听,就证明往昔生中学过这个法门,你才能听得懂,听得有兴趣、有味道,叫法味,才肯来。既然是这样的,我们就一定得佛加持。佛的加持,过去我的老师常常给我们说,他加持的威力大概跟我们学习的是相等的。我们有一分,譬如有一分信愿,佛菩萨就加一分;如果我们有两分,他就加两分;我们有三分,他就加三分,是这么个意思。只要我们自己奋发努力真干,真干最重要的不要忘掉是放下,对於经教的修学浅深、多寡没有什么大关系,最重要的是放下。为什么?你能把世出世间这些东西都舍掉,你的清净心才能现前。清净心是什么?是法体故,你回归到法体,你回归到自性,这个重要。我们今天回不了头,就是里面夹杂的东西太多,这些东西自性里头完全没有,所以它不是真的。
我们非常感激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感激他为我们做出的示现。他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你从《坛经》上去看,《坛经》第一篇是他的自传。没有学过经教,在黄梅虽然住了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八个月他很老实,标准的老实人,五祖分配他到碓房里去工作,现在讲做义工,舂米、破柴,他就老老实实干了八个月,门都不出去。最后传法传给他,为什么?他开悟了。凭什么开悟的?凭放下开悟的。就是说他能够把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