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86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6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在六道修的,六道里的亲朋好友、冤亲债主多的是,这些人跟他有缘,有缘就必然有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应。所以阿罗汉也有应化身,在六道里面教化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六道苦!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些基本的常识我们学佛必须要记得很清楚,离苦得乐最低的层次是断恶修善,以世尊所说的《十善业道》为标准,能够断十恶、修十善你就能离苦,六道里面苦的是三恶道,你才能够得到天人之乐。
  在大乘教里,像智者大师跟我们细说十法界,他将十法界每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譬如我们人法界,我们一般讲人道,人法界,人法界修养功夫很好,有相似佛的生活,那就叫人间的佛法界;有相似的菩萨,那就是人间的菩萨法界。每一界里面的十法界,十法界就变成一百个法界,叫百界千如。智者大师教我们用这个方法来看宇宙人生、来看诸法实相。佛的法界,所以佛常说,说得很明显,我们不难懂,那是对我们说的,恒顺众生说的,佛法界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平等,平等心是佛,真的平等。我们现在在《华严》里学了这么多,了解了,真平等,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才是真平等。六根,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法界。不起心不动念是三昧,那是什么三昧?那是自性三昧,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第四句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只要你放下,它就现前,真平等。像前面李长者举的比喻,一滴水进入到大海,它就平等了,跟大海水融成一片,再也分不出哪是江水、哪是河水、哪是海水,分不出。那就入了佛的境界,法慧菩萨入了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这里没有称法慧如来,没有称法慧佛,称法慧菩萨,这个意思前面说过,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余习没断。把这个习气轻重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品无始无明习气,这都是我们应当要清楚、要明了的。这个习气少了一分,级别就提升一层,其实它里头没有阶级、没有等级的,平等境界哪来的等级?这种等级的说法都是属於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
  我们晓得人间有佛,用平等心,不分别、不执著,实在讲分别执著很淡薄,用平等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个人就是人间的相似佛,他跟佛差不多。菩萨心是六度心,念念不离六波罗蜜,喜欢布施、喜欢持戒。喜欢布施是能舍、肯帮助人,见到人有困难、有需要,他一个都不空过,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他能舍财,能舍法,舍法叫肯教人;能舍无畏,别人有困难、有痛苦,他真的帮助他解决,我们世间讲好人,热心的人士。这种人是人间的菩萨,他的心行跟菩萨很接近,是智者大师所讲的人间的菩萨法界。缘觉法界是辟支佛,这人很聪明,修学十二因缘就能帮助他看破放下,把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看轻了,也就是淡化了,人间的辟支佛。阿罗汉称为声闻,那就是欢喜佛法,依教奉行,出家是个好修行人,给出家人做个好榜样,在家是个好居士。在佛门里面,出家称法师,出家是善师,在家称高士,高僧、高士,这是人间的声闻。我们这么一说诸位就晓得,天人,天人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十善业道他真做到,做得很好,四无量心,他的心量大,四种就是慈悲喜舍。他有慈心,欢喜帮助别人得乐;他有悲心,欢喜帮助别人离苦,离苦是悲心,得乐是慈心;他能够常生欢喜心,常常能够舍,真能放下,人间的天人。
  人道是五戒伦常心,在我们中国传统里面讲就是五伦、五常、八德,他都能够奉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越这个范围,他是人中之人,为什么?肯定不堕三恶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违背伦常八德,伦常是关系,关系搞坏了,起心动念违背了道德,这一生得人身,来生就得不到人身,这个不可以不知道。《十善业道经》这个经不长,从前我们学习用的经本字不大,三号字排印,只有四张纸,八页。世尊居然在前后两次苦口婆心的叮咛我们,十善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换句话说,没有十善,我们人这个资格就失掉,就不像人了,你来生怎么能得人身?人不能不懂得伦理道德,伦理讲人与人的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个关系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凡是自然形成的则称之为道。随顺自然的法则来处理,譬如父慈子孝,孝跟慈就是德,君仁臣忠,仁跟忠就是德,夫义妇听,听跟义就是德,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德。展开来就叫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都能做到,念兹在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这个人是人中的人道,决定不失人身。如果违背伦理道德,来生人身得不到。
  下面下三道是什么?饿鬼、畜生、地狱。我们要想一想,三恶道的业因相同,都是贪瞋痴慢还有怀疑,贪瞋痴慢疑。疑什么?怀疑道德,怀疑圣人,怀疑圣人的教诲,怀疑圣人所讲的性德,他不愿意遵守。表现出来,起心动念都跟贪瞋痴慢疑相应,这五个叫根本烦恼,哪一个重的就是那一道第一个业因。贪心重的,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傲慢、嫉妒都是属於瞋恚,瞋恚的行为,地狱道;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自以为是,这是愚痴,畜生道。这个里面,好胜的心强、嫉妒心重,它里头起了变化,鬼道里头有、人道里头有、畜生道里头有,变成什么?变成阿修罗、变成罗刹,变成魔道去了。这是天台大师给我们讲的人道里面的十法界。
  我们现前是个人,如果我们把伦理道德统统都丢掉,贪瞋痴慢疑很严重,那想想我们现在在人道带著是什么习气,我们走的道路是向哪个方向,这不能不知道。真正明了之后,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回头是岸,我们一口气还没断,回头还来得及。真正修行人要记住六祖能大师在《坛经》上的一句话,「不见世间过」。常常把世间的过失,世间过失最重要的是世间人,把别人的过失牢牢的记在自己的心头,这个就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心本来是善的,叫良心,良善的,把我们的良心、善心去收藏别人的一些罪孽罪恶;他没有过失,我们自己有了过失,我们把他的过失拿到我心里来,这叫大错特错。你看看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怎么教我们?跟《坛经》上讲的一样,若真修道人,不记他人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常说,前面四个完全是自修,成就自己的德行。第一个是礼敬,礼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的礼敬,修什么?学自己的谦虚,实在应该讲是谦卑,谦卑是自己的性德。你看,法慧菩萨在此地不是承佛威神吗?不说自己有能力,这是谦卑。对任何人都谦卑,对造作五逆十恶的人还是谦卑,还是对他有礼。这个一般人做不到,佛菩萨能做到,谦卑有礼。对造作五逆十恶的人都谦卑,对於做好事的人他怎么会不恭敬?当然之理。这个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或者是表演用意很深,那都是在做样子给社会大众看,教导社会大众对人要谦卑、要尊重。人人都对人谦卑尊重,这个世界不就祥和了吗?灾难不就化解了吗?你看这个用意多深,你这种行为不就救了社会、不就救了世界吗?这叫积功累德,这叫做真正的好事。存的心就是感化人,人没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不能说他很顽固、他的业障很重,这样想法就错了;要回过头来想自己,我的德行不够、我做得不够好。尧舜之所以能够感动人,秘诀就在这里,处处反求自己,不去责备别人。
  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二条教我们「称赞如来」,这个如来是性德。什么是性德?仁义礼智信是性德,孝悌忠信是性德,礼义廉耻是性德,仁爱和平是性德。菩萨教导我们,凡是合於性德的赞叹,不合於性德的不赞叹就是了。你看他对於赞叹跟礼敬不一样,礼敬是一点分别都没有,赞叹有分别。你说的话是好话,做的事是好事,赞叹你;你说话、做事是违背德行的,不赞叹,不说,不把它放在心上,也不把它放在口上。我们中国古人常教人叫隐恶扬善,别人的不是不提,别人的好事我们来宣扬赞叹,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风气,大家喜欢善,不喜欢恶,用意深!不在自己,不在自己一家,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我们自己对於家庭、社会、族群、世界,念念要有责任感,我不能不负责任,不能把社会引导负面,那我们就有罪。念念当中我们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这个念头、这句话、这个行为,对整个世界安全有没有负面作用?如果有负面作用那就不可以做,这个念头不能起,这话不能说,这个事也不能干,这就对了。
  菩萨第三句教给我们「广修供养」。现代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发财,现在人念念不忘的是发财,一心一意怎么样想去赚钱。佛告诉我们,常行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心目当中就想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怎么来?广修供养就来了,而且来的非常殊胜。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生财有大道。反过来就是吝啬,吝财的人,自己有财富不肯布施,来世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不肯教别人,教别人自己也得留一手,来生得愚痴果报;见到别人有苦难,不能援助,将来自己要受苦难,没人帮助你,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因果与我们俱生而来,可以说是宇宙出现那一天因果就存在了,这个我们在《还源观》里面看得很清楚。一念不觉那是因,依报、正报现前那不就是果吗?从一体起二用,这就晓得因果从哪里来的,一点都不假。
  这是讲人法界里就具足十法界。我们虽然得人身,想想我们得这个人身现在在哪一法界,而且这个十法界还不是稳定的。我们念佛人,在念佛堂上念上一个钟点的阿弥陀佛,这时候心很专、精神很集中、专注,你念这一句佛号没有杂念,这一个小时你在佛法界,这一个小时你在极乐世界。它怎么会一样?我们现在这两个小时在学习《华严经》,这是菩萨法界、这是声闻法界。如果我们在想发财、想争取名闻利养,很可能就变成饿鬼法界、修罗法界、罗刹法界。起心动念,境界就不一样,所以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得很清楚,给龙王说的,这个世间众生心想异故,所以种类无量无边。没有一法不是从心想生。到心什么都不想了,那就叫三昧、就叫做正受。所以我们的受一定自己要明了,要肯定自己我们的受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受,我们从大乘佛法的标准上来说,最低的标准是阿罗汉,真正算是得到正受。严格的说,阿罗汉还不行,严格的说什么人得真正正受?法慧菩萨,他得的才是真正正受。四圣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正受,不是真正的正受,相似的正受。这是天台大师的意思。
  三昧我们懂了,我们再看看菩萨入的是哪一种三昧?他入的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两个字合起来意思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圆满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叫做方便。由此可知,最好的方法没有一定,因人不一样、因事不一样、因时不一样,千变万化,这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行。像菩萨,在东方,不但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无过於观世音菩萨,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这名气最大的,他就具足无量方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法华经.普门品》里面讲的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是无量方便,这是最恰当、最好的。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得度。这些法身大士,从法慧以上没有身,他的身相是随类现身,在一真法界里面,我们称他作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圆满报身,圆满是指智慧,他有圆满的智慧,应化在十法界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自然然的示现。世尊为我们介绍,把菩萨的应化身分为三十二类,实际上无量无边身,分成三十二类。后人根据佛的说法,画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像,我们这边十楼,诸位一进去就看到千手观音,这是根据佛所讲的,替观音菩萨造个像。观音菩萨头顶上有三十二个面孔,代表什么?代表三十二应。画的时候大意了,应当要画不同的面孔,那就对了。它有佛的面孔、有菩萨的面孔,声闻、缘觉的面孔没画出来,六道里面的面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