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得真实受用。
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是凡夫,首先要承认我们有自私自利,我们有名闻利养,我们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有贪瞋痴慢,佛所说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不是说别人,就是说我自己,没有一样不具足。我们要直下承当,也就是承认,这才有救;如果不肯承当,说这个我没有,别人有,我没有,那你就没救了。我们自己承当,自己才认真反省,才能够改过自新,所谓改往修来,不能像上上根人一时顿舍,我们做不到,我们慢慢的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看到龙女一生成就,她是顿超,可是善财的一生成就是渐修。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像世尊我们学不到,六祖能大师也学不到,同样的,龙女那个修行方法我们也学不到,可是善财我们能学到,这个榜样好!他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四十一个阶级一步一步往上爬。但是决定看破,也就是经上前后这两句,真的通达明了,一丝毫都没有疑惑。五位行门或者再加上十信位,就是六位行门,六位要记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总是一心一智一时智等遍满所行之道。所以佛法,这是《华严》里面常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有疑惑;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没有疑惑。
底下教我们修行,「是故起信进修行者」。起信进修,起信是初发心,真的相信,我们现在有没有真相信?真相信的人不生烦恼,真相信的人,我们还没做到!《华严经》的标准,真相信的人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是什么?初发心,就是发心住,初住菩萨,这真正发菩提心,这是佛的标准,大乘的标准。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降到小乘的标准,看看我们能不能够与小乘起信相应?小乘起信的相应是八十八种见惑断尽了。这八十八种见惑我们也是常常提醒的,为什么?没做到,要不断的去提醒。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第四是成见,末后一个是邪见,这五种都没有,小乘起信;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十信位的初信菩萨,我们想想,我们也没有到达这个标准。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水是动的,很容易动,小风小浪就动了,大风大浪就更不必说了,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受不了一点刺激,有一点小的刺激,七情五欲就发作。七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讲情绪。哪个人没有?赞叹几句,很高兴;别人说几句难听的话,心里就难过好几天,这是什么?小风小浪。小乘的境界入门,经上常讲「八风吹不动」,这个风就是外面境界,你六根接触之后怎么样?不动心,就是不会生起七情五欲的念头,真的把它控制住,七情五欲没有断,能控制得住,我们一般人讲忍辱功夫不错,他能够受得了。在境界风动里面,他居然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小乘境界。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努力学习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
昨天有同学在网路上节录一些新闻来送给我看,这里面全部都是最近二、三天报导的,网路上报导的,都是些灾难消息。这里面有个最严重的,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这是科学家报导的,这个地球上二十年之后,我们的水源会有严重的缺乏。估计南北极的冰会融化,超过想像之外的快速,高山的积雪融化,很多大江、大河的水源会断绝,他说至少二十亿人没有饮水,得不到饮水。这个大难谁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他们预测的,将来的战争是争夺饮水。地方没有水就变成沙漠,草木不生,人吃什么?科学家给我们估计二十年。最近这两年,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太大,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气候的反常,我们在前面也讲过,我们是根据佛经上的理论,这就是讲的三种周遍,这是原理,在实际环境上,你才真正相信境随心转。我们起心动念与遍法界虚空界都起感应的作用,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在实际,佛家常讲实际理地,就是《华严经》在此地讲的一心一智一时。一时没有前后,一心就是一念,这一念时间很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就是一弹指的时间,那叫一心,那叫一念,周遍法界。这个现象没人知道,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他才能感受到,知道这个事实存在。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对我们地球生态环境有关系。
气温为什么不断在上升?科学家说空气当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起了作用。这是有作用,但是这个是标,不是本。本是什么?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这些人,内心里头怨恨不平,怨气、怒气,一天到晚常常不高兴,发脾气,这些是什么?都是属於瞋恚的一分。瞋恚是什么相?瞋恚是火,往上升,就是温度上升。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心里不高兴,心里发个脾气,地球温度就上升一点,它就上升。我们依照这么一个原理,我们让地球的温度降温行不行?在理论上讲是决定做得到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都保持著心平气和,像佛所说的就太好了,「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个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全没有了。但是佛经上说得这么清楚,现在人不相信,他说这个不合乎科学。其实科学有证明,我常常举例江本博士在日本琵琶湖做的那个实验,那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不过就是一、二百个人,把意念集中,在湖岸旁边做祈祷,这个小湾水质它就产生变化,证明佛法上常讲的境随心转。境是我们居住的环境,现在所谓是地球的生态环境,真的是随著我们念头在转。我们是什么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贪,水灾,对应的是水灾;瞋恚对应的是温度上升,是火;愚痴对应的是风灾;傲慢、不平对应的是地震。那我们就相信,佛教导我们「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绝对正确。不但度自己,有意无意之中都度了众生,帮了众生的忙。我们想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不少!没错,学佛的人是不少,这些学佛的人果然都能认真修戒定慧,息贪瞋痴,肯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用。可是实际上怎么样?实际上学佛的人天天都搞贪瞋痴,那就没有法子,学归学,贪瞋痴恐怕天天在增长,没有减少。所以要知道,佛没有说错,经典没有记载错,祖师大德没教错,我们自己没做到。我们也会讲,讲得天花乱坠,就是做不到。
我们回头再认真想想,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得度?得度最容易的,也是最有效的、最圆满的,是求生净土,我们能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他讲得没错,真干的人,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差。可是早年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批学生,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二、三个人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换句话说,现在念佛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个念法,不真干!天天念弥陀,贪瞋痴慢没有降温,七情五欲不能控制,这句佛号不起作用,压不住。佛号有力量能控制住,这是定功,定久了生智慧,智慧帮助你看破。我们也常常勉励同学,在这种状况之下,《金刚经》管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这句经文念一下,心地就平静多了,不至於再激动,这叫修行,这叫功夫。可是几个人在境界现前的时候,能够立刻用得上佛在经上的提示?都忘掉了,过后可能他又想起来,已经发作了,这种现象常常有。那算不错了,过后还能够忏悔,这是好事情。为什么?常常忏悔他功夫就有进步,三年五载之后他真控制得了,境界现前他就不会发作,凡夫学习总得有个过程。所以六波罗蜜要常常记住,第一个布施就是放下。持戒是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持戒也就是把一切错误放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难辨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个好样子,但是我们往往都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如果你真看清楚、真看明白了,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这一生决定成佛,那都不是假的。我们知道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邪知邪见,诱惑的力量比过去(过去不要多久,过去半个世纪,过去一个世纪)增长百倍都不止,那个时候没这么多的诱惑,所以学佛容易成就。现在外面诱惑力量太大,外面有诱惑,里面有烦恼,烦恼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所以成就的人就愈来愈少,敌不过诱惑就堕落了。这个事情是我们这一生修行成功失败关键的所在,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警惕。要想成就一定要放下,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
我相信你们常常看电视、常常看报纸,你们所得到的资讯比我多,资讯里头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对修行人来说,这个负面的信息是好消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今天这个地球既危又乱,老祖宗提醒我们赶快移民,赶快争取时间办移民的手续,移到哪里去?移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非常欢迎我们过去,为什么不去?真有这个认知,所以这不是一个坏信息,我看是好信息。认真去办移民手续,这个移民的手续就是具足信愿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个世间万缘放下,你不能不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起信进修,这就我们现前这个立场。
「於大智境界,莫作三世近远延促之见」。这是我们对於大乘有尊重的心、有敬重的心,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是大乘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法身菩萨境界里面没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就是说他那个境界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你不能作三世近远,近远是讲空间,没有远近。为什么?一心一智一时。延促,延促是讲时间,延是延长,促是短促,这句话简单讲,它里头没有时空这桩事。我们真是很长时间生活在有时空的幻相里头,现在让我们把这个境界消除那不容易,消除不掉,所以他先教给我们不要有这个看法,这个见就是看法。法身菩萨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有时间、空间,法身菩萨没有。所以莫作这两个字重要,提醒我们。「违智境界故,失本大智之境,逐情识故,随相转故」。如果有这种时间、空间的见解,我们的亏吃大了。实在讲,如果不是随顺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那你就是随著业识变作十法界、六道、三途。所以这个错误的看法,再加上错误的想法,把如来大智境界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就是迷了,愈迷愈深。所以说你失去了,违智境界就是迷失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德相,你迷了这个,所以失去自性本有的大智。这个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你怎么恢复?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觉悟,智慧就现前,幻化的境界就没有了,就像我们作梦一样,睡觉的时候在梦中有境界,像是真的,醒过来之后,梦中的境界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确实就在这个现象当中,在作梦!几时醒悟过来,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我们现在在人道,六道都是梦境,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醒过来六道没有了,六道是一场梦。醒过来在哪里?在四圣法界。醒过来,醒过来还在梦中,还不是真正清醒,那我们六道是什么?六道是作梦里头又作梦,能不能一下就真的清醒过来?能,不多,但是从六道里面醒过来到四圣法界,这个多;更多的是相信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时候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这更多,而且还非常殊胜。所以世尊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净土,道理在此地,我们这一生有缘遇到了,千万不能空过。这个地方有这句话,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你迷了,你就「逐情识故,随相转故」,这就是我们先前讲的,你现在的念头,现在那个心随著外面境界转。外面境界合你的意思,你就起贪心,想控制、想占有,这属於贪心;如果不合自己的意思,你就起瞋恚、起厌恶,你想离开,这都是随境界转。大乘教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就对了。你要能够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了。「此会第四断惑次第竟」,在十住会上,第四段讲断惑次第,到这个地方就讲完了。末后的总结就是教我们,我们智慧没有开,要相信佛的话,相信佛的话就是六道里头最有智慧的人。相信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是真实的,依教修行,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老实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下面长者举比喻说,「如此五位断惑次第」,就是上面所说的,如此是像上面所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断惑次第,「如空无时」,它没有时间的,「如圆镜顿照」。这些话我们都很不容易体会,断惑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