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332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32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它,它也尊重我们。所以我们的菜园划上一个小范围,专门供养小虫的,它就吃那一边;不是划给它的,它绝不侵犯。跟这些小动物相处,比人还好,好处。人有的时候他欺骗你,他不守这个约定,这小动物能遵守。所以我们知道都有灵性。
  於是我们晓得它有灵性,我们就在菜园,在果木树上,都挂一个小的念佛机,让它们时时刻刻听到佛号,有的时候也播放一点讲经的,让它们听听经,听听佛,将来它们往生之后也能到极乐世界去,不再去搞三恶道。有效果,我们这样对它,它很感恩。所以心量要大,对这些小动物我们这样爱护它,帮助它,帮助它离开三恶道。最低限度,它来生在人天,肯跟著念佛的,肯听经的,接受三皈依的,一定能生净土。这桩事我们也做出成效出来,让我们生起信心,我们不怀疑了。
  在这段末后这三首偈,这开悟,所谓开悟,前面的两首「顺理之得」。理是什么?理是自性,随顺自性,你得到的是什么?你得到的是成就佛道。违背了自性,违背了性德,你就堕落三途。这个启示非常重要!经上这些话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今天读这个经,确实在心上,法身大士的境界,让我们生起向往的心。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把分别执著放下了,像弘一大师晚年为我们示现的,我们就能入这个境界。靠我们这一生悟入不容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所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这个境界。所以我们藉著净土达到这个境界。可是那个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才是生实报庄严土。还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是执著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有,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妄想分别执著都有,怎么能往生?这个我刚才给诸位说的,你只要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念佛往生净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善人,佛菩萨承认你,《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感应篇》、《弟子规》做不到,你不能算善人。不能算善人,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想到,上善,我不是上善,我能做到中等善,行!做到中等善就是上善,为什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就把你提升一倍,你是一个小善就变成大善。所以佛接引的时候,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这一照就把你提升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把你提升一倍。你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你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经文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有道理的。那个经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这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用了这个。因为一心不乱一般人讲做不到,谁能做到一心不乱?对於往生不就没指望了。原文经典里面是一心系念,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看出来,一心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但是怎么样?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讲得没错。你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是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里头功夫浅的,到极乐世界再不断向上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那个分别执著淡化,认真努力把它看淡,不要太执著,不要太分别,对自己有大利益。应当怎么样?应当克期求证,希望我在两年当中做到,三年当中做到,自己要定时间表。最好在一年当中做到,你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不可以超过三年,超过三年这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没有。所以一定要了解当前事实的状况,我们怎样修才真正对於灾难没有丝毫恐怖,那就对了。任何灾难,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走,自己都有把握,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什么名闻利养是假的。要记住古人讲的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常常想到这句话,六道轮回里头业力不可思议,不要再造业。不要再造业,我相信每个同学听到都点头、都肯定,事实上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可是我们的老祖宗、佛菩萨有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什么方法?天天读经,天天讲经。
  我也说过很多遍,我这一生没有被这个社会染污,没有被社会影响,靠什么?天天讲经,读还不行,读还没有办法伏烦恼。讲什么?讲,你要准备,你不准备,你上台下不了台,逼著自己非干不可。所以那时候有人讲我喜欢讲经,不是,我哪里是喜欢讲经,不是!这个方法可以逼著自己规范,它对我很有效果。所以这样养成一个读经的习惯,每天至少三、四个小时,天天读经,亲近佛陀。天天讲演!我离开讲堂有没有讲演?讲演,我跟一个人也是讲,跟两个人也是讲。所以我知道经上讲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我知道。对一个人是讲,对两个人也是讲,只要开口都是在讲,所以讲经没有中断。天天劝人,劝人他当然头一个劝自己。所以我说我讲经四十年,一堂课没有缺,是我自己一个,真得受用。缺课的人,常常断的人,他不得受用。所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尤其现在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你用什么方法去招架?招架不住。所以你被染著,你会堕落,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一点都不稀奇。我要不是天天干、天天讲,没有中断的在这里讲,我也会堕落。这是我表演给大家看的,不受环境影响的一个方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一卷)  2008/10/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偈颂我们还是从第八首看起。我们先将偈颂表面上的意思简单介绍,然后我们再研究怎么学习。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
  这首偈是「顺理」,就是我们随顺自性,下面的「得」,得是底下的六句,包括第九首;如果违背理,那你就失掉了。『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你怎么知道它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我们要想见到自性,见到自性就是见性成佛,你必须心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妄想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这个非常微细,如果起心动念放下,你就成佛了。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境界相同,你跟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听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怎么悟的?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菩萨、阿罗汉都是佛的学生,那是真的学生,不是假的。阿罗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晓得六道轮回是从执著生的,不执著就没有,有执著就有六道。你要想问你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六道,了生死出三界就是指这个,你什么时候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世间圣贤常常教导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又说「好事不如无事」,这话里头真正的意思就是放下执著。事可不可以做?事可以做,没有执著,那是阿罗汉,在佛法里面讲小圣人,小圣,菩萨是大圣,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圣。
  我们学佛方向目标在此地,不搞世间法。实在讲,你要是真学佛的人,大梵天王让位给你,你要不要?他决定不要。三界天顶摩醯首罗天王把位置让给你,你也不会要,为什么?出不了三界,就是出不了六道。你地位再高、再富贵,福享尽了,还是堕落。福修不容易,生生世世累劫修行,可是享得很快,一生就享尽了,一生的时间长短不定。你们翻开中国历史看古代这些帝王,那都是福报达到极处,有很多帝王享这个福都没有超过十年,福就享尽了。像干隆皇帝一样,他能享六十四年,他做皇帝做了六十年,四年太上皇。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个,你就找不到第二个,你就晓得那个福不容易。干隆修的福实在是太大!历代帝王没法子跟他比,可是还是会享尽的。享尽之后,再第二生,第二生的福报就差远了,这些都是事实。中国古籍里记载得多!现在外国也承认,我们看到西方心理医生做出诊断的报告、催眠的报告,肯定人有过去世、有轮回。这个总是要常常记住。记住这个,你在这个世间就不会争了,你就真的能放下了,一放下你就自在了。放下的生活是神仙生活,你哪有这么多烦恼?有烦恼就造业,造业,你的福报、智慧都打折扣,你享福的时间也快速,很快就享完。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懂。
  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学什么?心地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果然修得清净平等觉,果报在哪里?果报在经题上头一段,你就得「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智慧;你得「无量寿」,无量寿是福报,寿命长;「庄严」,庄严就是一切都美好,这三种是果报。从哪里修的?从清净心修的、从平等心修的、从觉修的,觉而不迷。我们这一段讲「启悟」就是觉,你开悟了,你这三种果报才能现前。这里讲的是阿罗汉以上证得果位的。我们六道凡夫如果也能修清净平等觉,当然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跟阿罗汉比差远了,阿罗汉可以打六十分,菩萨是八、九十分,佛是满分。我们今天修的能够有个三分、五分就不错,三分、五分在人间就不糊涂了,肯定他就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三分、五分都没有,那就下坠,那个业障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懂得体是清净寂灭的,所以因也要清净寂灭,因果才能够相应。
  他得的是什么?得的见佛。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见佛就成佛,你不见佛你怎么能成佛?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德云比丘,我们就晓得他证初住了,德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不证初住,他就见不到初住菩萨;他不证二住,他就见不到二住菩萨。五十三参,他见到普贤菩萨,普贤是等觉菩萨,那他也证等觉了;他不证等觉,他见不到普贤菩萨。这里讲『则见正觉尊』,正觉尊是佛,见佛了,见佛成佛得大圆满。『超出语言道』,就超越了,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个境界是说不出来的,只有你心达到清净寂灭的时候你明了。言语它是有范围的,它的能力是有范围的、有限的,它不是无限的,向上一著,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也不能够想,叫心行处灭,就是你不能起心动念去想,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唯证方知」,你自己证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证得的时候与证得的人可以说,那个境界大家懂,证得的人跟没有证得的人没法子说,怎么说他也不懂。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杯水我喝一口,这是热水,这热水多少温度?只有你尝一口、我尝一口,我们两个之间就等了。如果我尝一口,你没有尝到,我说这个水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我说这个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所以唯证方知,这说得很好,「超出语言」。为什么?下面说: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语言跟心思也是如此,你说心思想『诸法』也是『不能显实相』,你没有法子,为什么?因为你想像是第六意识,你执著是第七识,第七、第六可以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它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广大,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自己缘自性,你决定不能用这个。所以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那就见性,你转过来,你不能用它。
  【平等乃能见。】
  平等性,妙观察,那就能见。
  【如法佛亦然。】
  我们见法的真相,这经上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这才能见得到。见佛亦如是,真佛、真法,这是经文表面的意思。我们怎么学法?总的来说,不要忘记放下。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接触到佛法,什么都谈不上,方老师介绍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跟方老师是学哲学的,不是学佛的,他跟我讲佛经哲学,这是一个系列,佛学概论是最后一个单元。我有疑惑,他老人家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