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123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23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哪来的?他说九华山来的。你来干什么?来化缘,化什么缘?五斤香油。我们师母也没给他,没给他这个和尚掉头就走了。走了之后忽然想到我家里有大门、二门,到客堂三门,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走了之后门还是关著,他到哪里去了?遇到这么桩事情,她总是念念在怀,耿耿不忘。以后住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把她这个事情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说是地藏王菩萨。她才恍然大悟,后悔没有供养五斤香油,跟地藏菩萨有缘,她一生受持《地藏经》。念大悲咒,她那个大悲咒念得很灵,真的治病,什么病都能治。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懂了,大悲心持大悲咒,那个咒就灵,那个大悲水就灵;如果没有大悲心,大悲咒念得再熟都不灵。所以那是持咒的人大慈悲心加持的,真有修行功夫在里头。
  所以我们读这节经文,我们晓得,佛与法身菩萨的本体跟法界相应,跟法界完全一样,法界无障碍,他哪里会有障碍!法界没有大小、没有远近,所以时空维次他全突破了。所以他在这个法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应,自然就现什么身,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连妄想都没有,这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是有心,就是有分别执著,佛菩萨没有分别执著,随心应量,圆融无碍,随机教化。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世界上有许多不同宗教,你能说不是佛菩萨化身吗?众生想耶稣,他就现耶稣身;众生敬仰穆罕默德,他就现穆罕默德身;中国人尊重圣贤,那就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就现这个身。所以说现无尽身云,周遍微尘刹海。
  常说此经,这个经就叫一切经,你说西方《圣经》是不是?是,里面所说的是这里头的一分。《古兰经》是不是?是!所以你要能把《华严》通了,所有宗教经典全通了,你这一接触你就晓得,全都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一法,一法是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德相,就这一法,只要我们把障碍去掉,它就现前。所以章嘉大师从前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现在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靠什么?要靠经教。这么多年来老师带个头,头带得很好,我们接著认真努力的学习,学习了五十七年才看出门道出来。看多少就放多少,要放,不放怎么?不放就没有进步,就不能再往上提升。像上楼梯一样,你不放下下一步,台阶你就上不了上一个台阶。我们这栋楼房十五层楼,你不能放下底下一层你就不能提升一层,放下一层才能到第二层,放下第二层才能到第三层。知道上面还有,这看破,肯放下就上升了,真正的道理就在此地。
  「重叠无碍,无不互见,为一法界圆明大会」。所以华严法会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圆满的德行,明是讲智慧,圆满的智慧,这个大会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就像智者大师讲经的时候入定,见到灵山一会现在还没散,会会都不散,会会都圆明。有缘就见到,有缘你自然能够参与。所以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听了这些讲解,逐渐明白了,只要不怀疑,深信不疑,帮助你看破,放下。业障,所有的障碍都是业造的,业是什么?业是活动。我们所有一切的活动,与性德相违背,所以造成障碍。佛把无量无边的障碍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叫烦恼障,第二大类叫所知障,有这两种障碍,你就开悟不了!你没法子见性。这两种障碍哪种先断、哪种后断,不一定,这是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过去生中习染不相同。
  世尊当年在世就有这个例子,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听佛说法,阿难开悟了。在楞严会的第三卷,佛给大家讲七处徵心,阿难明白了。可是富楼那尊者,富楼那是阿罗汉,证阿罗汉果的他听不懂。阿难是初果须陀洹,为什么须陀洹能听懂,阿罗汉听不懂?佛就说了,阿难烦恼障重,所以只证得初果;所知障轻,他听得懂,这就讲大乘根性。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所以他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执著,他放下了,他证阿罗汉果;所知障重,所知障重听深的经听不懂。这就说明各人的业障习气不一样,所以佛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这个教学活活泼泼,总的纲领绝不改变,方法、手段常常在变化。总的纲领就是戒定慧三学,决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总的原则。至於运用之妙确实存乎一心,如何帮助自己成就,如何帮助别人成就,这个真正叫大学问。
  就大多数的根性来说,总得要考虑这个层次,就是上上根人少,下下根人也少,当中上中下这个根性是占绝大多数!那用什么方法?教学。这个方法,佛法没传到中国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也知道,我们想想,我们中国老祖宗是不是佛菩萨来应化的?大有可能。当年我们跟李老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过,我说尧舜禹汤、老庄孔孟,可不可能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老师听了笑笑,从理上讲讲得通,是可能,但是事上讲没有证据,老师给我这个回答。事上他们并没有说明,我是什么菩萨再来应化的,他没有说,没有根据,理上是决定讲得通。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用教学的方法,中国这些圣人也是用教学方法。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建国是建立一个政权,君民是领导人民,你怎样去领导人?教学为先。所以人民是教得好的!
  圣贤人无论在位不在位,他的天职三个字,君、亲、师。尧舜禹汤在位他是君王,但是也要做到人民的老师,人民的父母,那个君才做得圆满。老庄孔孟不在位,平民,平民怎么样?平民他用师,他是师道。师道他教学领导学生,也教育学生,也做到了亲,也做到了君,不在位的君。我们今天讲用学术来领导,这讲学术还不太恰当,为什么?现在学术很复杂。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无不是以伦理、道德、因果为教育的中心课程。所以人人懂得伦理道德,知道五伦五常,伦常大道,带给的是家庭、社会和睦,家和万事兴。伦常是讲求人与人的关系,只要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人人能够学著谦卑,尊敬别人,天下就太平,社会就和谐。如果不讲求这种的教学,你要想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是不可能。中国教学这个理念就是伦理、道德、因果,五千年世世代代改朝换代,有些制度有兴有革,但是唯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教材始终没改变,从尧舜禹汤到满清末年没改变。所以中国有五千年的太平盛世,你要知道原因在哪里。
  我们再看佛经,得到很大的启示,你看到诸天,看到他方诸佛刹土,几乎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的,都看到是教学。忉利天宫善法讲堂,讲堂的名字起的名叫善法,他们是讲求上品十善,这是那一个天人主修的课程。天王经常不断的礼请诸佛菩萨到天宫讲学,你看这次忉利天主请释迦牟尼佛、请毗卢遮那佛讲十住法,夜摩天宫的天王请佛去讲十行法,兜率天王请佛去讲十回向法。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在中国,佛法传到中国来两千年了,这两千年从汉朝开始,那些帝王都是以出家人做老师,封为国师。国师真上课,那不是假的,经常到宫廷里面讲学,君王带著他的眷属、带著他的文武大臣都参与上课,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我们今天看《华严经》,非常明显的,这经讲什么?讲哲学、讲科学、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都讲到究竟圆满,登峰造极。佛经里面讲六道、讲十法界,还讲到无量无边的世界,今天讲的宏观世界。
  佛不是天主,佛不是天王,佛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是什么身分出现的?老师。我们今天学佛,称诸佛本师,根本的老师;称菩萨也是老师,菩萨也是我们的学长。他是佛的学生,他已经开悟,已经证果,足以教导我们。所以菩萨很谦虚,教导我们谦虚,让我们学他谦虚,我们依他做老师,他看我们是同学,我们是小学弟,这老学长,没有一个不是教学。我们在这里头要细心去观察,在在处处都在求学、都在修行,时时刻刻把自己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使我们的心行与法性相应,这叫正法;与法性不相应,叫邪法。法性是什么?纯净纯善。我们中国古人讲,那时佛还没到中国来,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老祖宗说的,至少是五千年前老祖宗教的。
  所以与自性相应的,本善;一切不善,自性里头没有。佛告诉我们,用中国话来说,人性本觉,觉是善,迷是不善,还是一个意思,能通。所以我们一定要觉,一定要善,善的标准佛提了十个,十善业道。我们从哪里学?从十善业道学就没错。十善业道学得圆满,真正是尽善尽美了,那就成佛。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十善是人天的根本。我们知道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上品十善里面还有等级,欲界六层天,你的善到什么程度,你自然与哪一道、哪个天相应,他自然就去了。绝不靠关系,我天天拜天王,跟他套交情,那个没有用的;一定要德行,你的善跟他相等,你自然去了。翻过来是十恶,十恶是习性,十善是本性,你要不肯学,没人教你,十恶增长,十善渐渐就没有了。习性做了主,当了家,麻烦就大了,果报在三途。所以三途我们现在明白了,也不错,三途是消业障,你做了那么多恶业,业障不消除你不能提升自己,所以三途是消业障的。三善道,三善道说老实话你修了很多善,你积了很多福,是消福报的,你去享福。你造了恶,你应该去受罪,自作自受。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才说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真的,把我们过去对一切人事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看法都改正过来。所以一切善法,十善全把它包括了,一切不善那个十恶也全把它包括了。十条好记,只要你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想到十善就好了,那叫看破,自然你就能放下不善,你就能成就十善。
  我们再看下面还有两行文,是李长者的《论》,等於放在此地做这篇、第二大段「如来放光」做个总结。「已上菩萨名,世界名,十个佛果,总是此十住之中,随位进修因果之号」。这句非常重要,长者在此地明白告诉我们,十住是因。十住菩萨修什么?我们在前面第二会里面,给诸位报告过,第二会是十信位。十信位《华严经》里面讲到修行,行,文殊菩萨指导的十波罗蜜。初信位的菩萨修布施,二信位的菩萨修持戒,三信位的菩萨修忍辱。十住也是如此,初住菩萨修布施,二住菩萨持戒,三住菩萨修忍辱,一直到十地,统统是这个科目,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内容浅深差别距离大了。所以学习的纲领,《华严经》五十一个位次,总离不开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王,行、愿,文殊行、普贤愿,转凡成圣。
  所以十行、十愿,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念念不舍,行行进修,我们以这个进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也是《华严经》总的指导方向,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修什么?《华严》修西方净土,《华严》最后皈依极乐世界,这有凭有据,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所以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怎样学了。果,果就是前面讲的十个佛果,佛的名号里面都有月。月的意思一定要清楚,它所表法的意思,它表智德,智是最重要的,智则不迷,不迷就觉,断德,智是看破,断是放下。然后你做种种修行那都是示现,就是现在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想到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恩德!这是利他,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八个字,信受奉行是教我们要照做,我所信的、我所理解的,我全部都能够做到,信受奉行;为人演说,怎么信受奉行?一定要为别人表演出来,演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他做到了,他真的是信受奉行、为人演说。你自己修行,真的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你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么办?要把性德演出来,表演出来,这才有用处。如果不表演出来,你跟没有见性有什么两样?他不一样,他把它表演出来,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后,这是教学法,教学方法,你看我表演,我做到了。做到,别人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一定有感想,他会向你请教,他向你请教你就给他说,这叫契机,他来问!他要不问你,你给他讲,他未必会接受,他未必喜欢听。所以佛教化众生是先表演,你看佛所表演的,第一个你看到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