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杨公公摇头叹道:“人人都说小石相公气节高,洒家还将信将疑。这个江副尉比起石相公差远了。人家可才八岁。”
他不知道石坚是八岁的身体,三十岁的灵魂,而且石坚由于拥有现代意识,对于尊贵看得比普通人,至少比宋人还要开些。
不但是他,那些海客看着江芨的眼光也是狂热,羡慕不已。他们是有钱,可再有钱,在这个年代也没有人看起他们。现在江芨是朝庭命官,那身份就不一样了。他们心想,这江芨命咋这么好呢?偏偏去拜个寿也能遇到小神童,让他名扬天下,还做了官。
宣完圣旨后,这小杨公公不象后来到石家宣旨的两个公公,他又开始打主意了,在他敲敲打打之下,江芨只好忍痛割爱将那幅当作命根子,石坚写的《望海潮》献给了宋真宗。
小杨公公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他还在心里念叨:算你识相,连汪知州也乖乖将《岳阳楼记》献给皇上,你一个小海客还敢留着这宝贝!他就没有想到汪铨因为献了《岳阳楼记》,现在都调到江陵担任江陵府知府。
又过了半个月时间,江芨将所有船只改造完毕,在泉州所有大小官员祝福和欢送下向大海深处出发。
现在随着他离开的消息传出,皇帝在等待,宋朝文武百官在等待,商人在等待,百姓在等待。
他们这次若能成功回来,除了验证小神童的神奇,更会带来小神童所说那种粮食种子。南方还好点,北方有多少旱地,那时大宋就不会为粮食发愁。小神童在将这种粮食推广后,也没有办法拒绝真宗的召唤,进入朝庭,别说,现在真宗最想念的人就是石坚。商人则在期盼着他们能够平安回来,那么不但石坚会放开棉花的种植方法,他们有了领路人,也会踏上寻宝之旅。那可不是寻宝之旅吗?一只破碗儿都能换来大笔黄金。
只有那些老儒们抱着若得若失的心态。如果此行成功,将打破他们学到千百年来留下的观念。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和州那个神奇的小孩子成了所有大宋希望的所在。
最叫人奇怪的是朝中忠奸两党对石坚都持有认同的态度,现在连寇准也不说石坚的不对了。对于这点真宗很满意,他心想:这就对了,这样的少年,你们再说他不好,朕就罚你们也写出一首《水调歌头》来。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元宵节,开封府是一片繁华景象。特别是石坚《青玉案》传出后,家家都买来灯笼挂在门口,将开封变得繁星点点。
可这时,那个神奇的少年又在和州干了一件大事。
正文 第三十一章 符号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6…9 1:17:13 本章字数:2907
外面的传言,石坚依稀知道一些,这也是他从绿萼和红鸢口中得知的。他现在真的连门也不敢出了,他每一出门,守在外面的人看向他眼中闪着狂热、兴奋、敬畏、好奇的光芒,这让他感觉很不好,有点象前世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一样。而且连那些老年秀才也恭敬地向他请教学问。他们还对自己这个毛头小子自称晚生,这叫他哭笑不得。这时候他也忘记了一件事,他可是被皇帝封为龙图阁侍制。这才是皇帝第二道任命,到了皇帝下第三道任命时,任谁也想到比这个官还要大。况且他留传出去作品很少,但无论是每一首词,都让天下人惊艳。学问不论年龄,先达者为师,那些老年乡下儒生有这样称呼也是应当的。
石坚只有坐在家中苦读经书,幸好他前世坐办公室坐成了习惯,还不着急。看到石坚几乎每天每刻都在拿着纸笔,这让人更加敬佩。什么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好无涯苦作舟,这叫是!
石坚唯一的娱乐就是每天早上做做体操,打一套太极拳。所谓楚王好细,天下柳腰,这种体操和太极拳也传了开去,现在和州每天早上都有人做体操和打太极拳,情景颇为壮观。或者他用竹叶吹着曲子,每当这时,他就会沉浸于对前世的思念中,那种悠然的感伤让所有来到石家门前的人都听得想要哭。他们不知道这个少年少年得志,名闻天下,还有什么感伤的,他是在思念着苍生劳苦,还是在思念先父母不能看到他现在的风光(多数人认为是这种可能,因为他们从石家那两个小丫头嘴里得知他非常想念他的父母,好一个孝敬的小孩子)石坚在他们心目的形象更为完美。
但是听得多了,总有聪明人记住了大多数曲子,和州城里乐妓紫燕有一天坐在石家门前,一言不发,她拿出古琴,奏出一曲《梁祝》。
石坚听了惊奇,《梁祝》这个曲子很长,他吹的时间都不长,而且很零乱,又不止一首曲子,这个乐妓竟然从千万曲子中将《梁祝》大多数曲调记下,可以说是一个有心人。
他对这种古琴可不会弹奏,于是等她奏完,他还是用竹叶吹出真正完整版《梁祝》,当吹到曲末梁祝双化蝶时,紫燕已是潸然泪下。然后石坚有意大声对绿萼和红鸢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他将《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传说讲出,绿萼和红鸢说道:“少爷,他们好可怜哟。”
这时在外面的紫燕若有所思,她忽然对着石家大门施了一礼,说道:“奴婢谢过石相公指教。”
说完她竟转身而走。石坚对她大奇,于是冲着他背影喊道:“明天这时候再来吧。”
第二天,石坚又隔着篱笆吹完了整首《二泉印月》。
这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隔篱教曲,从此紫燕身价大增,成为和州城头牌姑娘,凡是宴会能请到她弹奏一曲,主人都引以为荣。
春节到了,李恒亲自来到石家拜年。老妪现在因为孙子的身份不同,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对他说话也是淡漠,李恒呆了一会就呆不下去,告辞。现在唯一让他幸庆的是他手上还有另外一张婚契,以那少年现在的声名,他真要拿出这张婚契,少年还不至于反悔。可如果惹恼了石家,就是石坚娶了慧儿,然后再休掉,也是可以的。况且现在眼巴巴的想嫁给石坚的少女从五岁到十五岁能从和州排到开封去。他回去后,干了一件事,让李氏跪在李家祖宗牌位前认错。
可怜的妇人哟,让主宽恕她向剩下半生忏悔的时光吧。
终于石坚将《西游记》说完,他现在又开始说起了《三国演义》。这书一出,更是轰动,连官家也要和州陶知州每天将石坚说的新章节送到开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首先一首《临江仙》就让真宗看得喜不自胜,对身边太监说道:“这个少年好大的胸襟。”
“官家,非此胸襟岂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真宗听了大乐,又赏了石家无数的钱物。
石坚说完了《西游记》,其中大多是红鸢主笔,他不满意,又做了大规模的修改,这次他给书加了标点符号。并在序章里写了这种标点符号的妙用。他说道小子学问浅薄,常对古文中断章取义产生疑问。因此小子常想有一种符号能表达断句、疑问、感叹、省略、停顿、转折、着重、间隔,那么学子读起书来就方便许多。所以小子才妄自菲薄,创造这种符号,还望各位大人勿要耻笑。
这个符号一出,天下震动。任那一个读书人都知道这种符号的作用。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段句区分,那么枯涩的经义就变得通俗易懂,一是失去了看文章断句的乐趣,而他们也会失去权威,于是站出来对石坚又发动了攻击,甚至在真宗面前弹劾石坚胆大妄为,竟敢窜改前人留下的规矩。
真宗似乎看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想些什么,坐在龙椅上似笑非笑。
这时候王钦若又站出来为石坚了头(大大,先不用急,本文王钦若还是一个奸臣,到后面你们就知道了),他向这些老儒问道:“这本《西游记》是谁写的?”
这不是废话!这些老臣一翻白眼,他们家中也几乎都有一本,或者几本,自己不看孩子还要闹着看。
王钦若又说道:“他只是让自己写的一本书使别人看得更明白,又不是窜改经义,你们急什么?”
那些老臣哑口无言,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标符号,这是人家的权利。可想想不对,石坚这个符号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他们刚要说话,真宗却向他们说:“这件事就别要再争了,你们也用这个符号把书馆里经书重注一遍,看看效果如何。”
既然皇帝发话了,这些老儒们也就无辄。
这时真宗又说道:“和州又送来小神童讲的三国新段子,叫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其中有一段关于龙的描写,朕看得爱不释手啊。朕叫书馆里的工人印了几十本,拿给众位爱卿观看。”
说着他真的叫太监发起小册子,一人一本。那些老儒都摇头叹道圣上无可救药了。
然而老儒们开始用符号对经义注册时,每天就吵得不可开淆,一句话多用一个符号或者用了不同符号都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意思。书馆都快成了菜市场了,吵得激动时,这些老儒不顾身份,口中吐着唾沫,卷起袖子,那架势不是有人劝阻就会干架。有一次真宗到了书馆,这情形让他吓了一跳,连忙逃回来。
春天也来了,到了耕耘季节,石坚也来到了田边。此时,他长大了一岁,越发出落得风度翩翩(扑街,俺偏要这么写,噎死你),在田里干活的少女看到他的风采,禁不住忘记了手头的活计,脸上泛起红晕,都看呆了。
石坚和他家的佃农攀谈起来。现在在他的安排下,他们已经在试种双季稻,在特别低的洼地试载莲藕。石坚通过交谈,知道现在宋朝载种技术已经很科学,水稻出现了育种、撒种、拨秧、插秧。他将那些正在插秧的农民叫停下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看小子是如何弄的。”
说着他脱下鞋子袜子,卷起了裤角,来到水田里。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大客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6…9 1:17:13 本章字数:3018
这可将那家老农吓坏了,那可是天上的文奎星,怎能让他到田里干活。他连忙拱着手说:“少爷,你这等富贵身份,怎能下田劳动,不是折杀我哟。”
石坚淡然一笑:“老伯,民以食为天,没有你们的劳动,我们这些读书人吃什么。真要说身份富贵,你们才是身份富贵。”
老农虽不承认石坚说的话,即使是在现代,人民也没有养成对劳动者真正的尊重,况且那个年代。
石坚知道和他们解释不清,他也没有说话,将稻秧拨起,只是他和别的农民不一样。因为从秧田到稻田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减轻挑秧苗时份量,他们都把根部洗干净。但石坚并没有洗根,他直接对那个老农说:“麻烦你将这秧苗挑到稻田里。”
老农看到他没有洗根,以为他不懂,这样一来他挑到稻田里挑不了多少秧苗。但这可是少主人的吩咐,没有办法他只有照办。看到石坚居然在帮佃农干农活,许多农民都停下来观看。
石坚做了一个让他们张口结舌的举动,他将秧苗抛在田中。石坚采用的正是前世刚创造的抛秧法。然后他对周围的农民说道:“这好比是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很难自立,即使自立了也不够艰强。但现在让他从小学会独立,长大了更容易成材。我用这种方法,形同一理。我不去插它,让它自己生长起来,这样它的根部系统更为强壮,以后长出来的庄稼也会丰收。”
如果是别人说出这话,或者放在现代,这些农民不会相信。可那是宋朝,人民还挺迷信,现在人人都在说石坚是文奎星下凡,那可是天上的星宿,不然八岁能写出那好的词?
于是此后几日,和州城的农民纷纷效仿。后来那些秧苗长大后,叶子长出尖硬的毛刺,并不象那些采取载插的秧苗,叶子柔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水稻越来越显露出野性,长得泼辣起来,任谁也知道等到这此秧苗长大后,比平常秧苗会获得更大的收获。这时候,和州大多数农民还是种植单季稻的。看到石坚采取这种方法获得成功,更多的农民也采用这种方法抛插单季稻。这一年和州比往常收成增加了近两成。和州陶知州在给朝庭奏折上写道:“石坚怜农人辛苦也,遍翻农书,揣测物理(事物的至理,非现在物理也),独创抛秧法,使谷增产一成半。”
一成半,数字看来微小,可一个大宋农田加起来,可是多少。别说一成半,就是半成也是好的。宋真宗看了奏折大喜,他抓耳挠腮,说道:“这个小孩子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