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弟子规讲解 >

第6节

弟子规讲解-第6节

小说: 弟子规讲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这种景况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在外面游玩,很多户人家,他们即使家里都没有人,也不用锁门,也不用关门,因为根本就不怕有小偷,左邻右舍也会互相的关心,几乎邻人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所以在这种守望相助之下,社会治安非常的良好。我们在路上,如果远远看到隔壁的婆婆、伯母过来,我们都会打招呼,她也会叫我们的名字,某某是不是出去,还是怎样?最少都会打个招呼,偶尔还会寒喧几句。
  我们想想,现代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有的人隔壁住了谁?不晓得。对面住了谁?也不清楚。因为我们现在不懂得尊长,也不懂得邻人相互的照应,所以彼此当然不认识;不认识,感觉就没有那一份亲切。往昔的人,他为什么会这么亲切?原来他远远只要看到有长辈过来,就会打招呼。打招呼当中,我们就会说:你是某某人的子弟,大家就好像很亲切。即使住在这么一个区域里头,可以说彼此都相互的认识,跟我们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这里也提到,刚刚所指的是说走路,你看到长者应该要跟他打招呼。此地讲到如果你是骑着马,这里所指的都是以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以前的人,即使乘着马车,坐在马车上面,远远看到隔壁的伯伯或者叔叔,他一定会下来跟他打招呼;打过招呼以后,又目送着他远离,所以说‘过犹待,百步余’,即使他已经走过了,也要目送着他远去,直到没有看到为止。差不多有多远?差不多行走有百步多一点这样。
  我们今人,我们应该怎样‘骑下马,乘下车’?我们如何来对待我们的长辈?今天马车已经没有,今天所取代的是汽车,我们就要懂得对于长者、长辈,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要先礼让他。帮他开门,为他开门,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们再轻轻的把门给关上,让老者他坐得很舒服。长辈要下车的时候,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轻轻的很安全的下来。所以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做法可以随着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也要懂得如何帮助老者。在交通工具上,我们要帮助他;在礼节上面,我们也要懂得礼让,礼让老者乘车或者下车,我们都要特别的礼让他们。
  我们现在礼节可以说也很不错,譬如说搭乘飞机,我们会到机场送机、迎机。搭乘其他的交通工具,我们也懂得送父母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子再离开。这些是时代环境的不同,我们也要懂得,如何让父母在这个接送、迎送当中要特别的注意,尤其年纪大的人行动不方便。如果为人子女的你有驾车,你开车,对于长者,我们要看他完全身体手跟脚都已经伸到车子里头坐安稳了,还要再问他坐好了没有?他答好,才可以把门关上。
  曾经看到一个老者,他的脚受伤,末学就问他说:你的脚何以受伤?他就说他搭朋友的车子,脚还没有伸进到车子里头,这个朋友司机,他从前面没有看到他的脚还在后面,就把门用力关上,结果脚受伤了,三个月才好。可见我们在这一方面也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对于老者,他如果有乘载交通工具,要特别的谨慎,保护他们的安全为要。送这个老者离开,或者长辈离开,我们也要记得不是只有送出门就好了。往往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机场送别的时候,都看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个也告诉我们要目送长者安全的离开。看完了第十条,我们接着再往下看十一条: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这里也是教导我们在行仪上面,我们应该重视社交礼节。我们经常参加一些聚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到,譬如说有一些带小孩子到现场,如果小孩没有受到约束,他往往会在会场里头东跑西跑,非常没有礼貌,也没有礼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从小父母没有约束他。当有长者有长辈在场的时候,做儿女的应该要懂得进退应对,统统要了解。
  所以此地这一条就告诉我们,长者如果没有坐下来,“幼勿坐”,所有的晚辈统统不能坐下来;这个主人没有坐,所有的客人也不能坐下来。所以这里就讲到‘长者立,幼勿坐’,做为晚辈的就不能坐下来。‘长者坐’,长者已经有跟大家讲:大家请坐!晚辈才可以做下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这里也提到在长辈尊长或者长官主管的前面,我们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都会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晓得自己的讲话声音非常的大。所以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告诫,也要注意到他们讲话的声量。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情形。在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子女,跟他讲:你可以出来。测试看看他的这种情形,礼貌的情形,还有应对的情形,给他有这样的机会学习。学习之后,父母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或者表现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当下就来跟他指导,应该如何做是最好。但是这种做,不是造作,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的在教育他、在引导他。
  ‘低不闻,却非宜’。如果讲话会紧张,在长辈之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对。“低不闻”,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这样也不对,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所以讲话,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要指导他,他的行仪也要很自然,很大方。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进必趋,退必迟’,就好比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当会议结束,或者有人要进出,当长辈要进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赶在前面,为长辈开门关门;等他进了以后,再把门关起来。如果有离开的时候,散会要离开的时候,一定先礼让长辈先走,做晚辈的就跟在后面。
  可是我们现代有很多情景是不太相同的,譬如说要先打开每一道每一道的门,即使在散会的时候,要有一个人先替长辈开门,或者按电钮,或者按电梯,在电梯外面先等候。可以等候的时候,我们就有人先在外面等候长者,为长者开关门,其余之人就跟在后面。我们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长辈。如果你能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你的长官,你一定可以深得大家的喜欢。因为人家看你彬彬有礼,温文儒雅,肯定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问起对,视勿移’。这里就谈到与人对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线,应该怎么摆。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害羞,头低低的,应该眼睛目视着长辈,不能眼睛看别的地方,这个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你不懂得这样的话,往往会吃了很大的亏。尤其是你有职业,你有经商的经验,我们都晓得,与人对谈的时候往往都是看你的眸子,看你的眼神。眼神正,就表示你这个人为人正直。眼神不对、飘浮,也可以看得出来你内心是轻浮、是不正之人。所以“问起对,视勿移”,这个“对”就是对答,当长辈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我们的回应,要注意我们的目光不可以随便的飘移,应该要注视着对方,注视着长者。除了对长辈如此,我们跟一般人交往,在谈吐当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视勿移”这一点,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礼仪。看完了第十一条,我们接下来再看第十二条。请看课本: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都晓得,当我们跟群体在一起的时候,或者工作、或者职业,我们都会与人相处在一起。在团体里头,如果有长辈,不一定他是我们的主管,但是他的年纪比我们还大,如果我们有共事,一起合作,一起工作,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这样的长者?此地告诉我们‘事诸父,如事父’,就是他的年纪像父执辈这样的人,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的来敬重他。如果也像兄弟姊妹,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是在我们的兄长当中,我们也要爱惜他,珍惜这样的友谊,珍惜这样的因缘,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的因缘,或者相聚在一起学习的这种因缘,我们都要珍惜。怎么相处?‘事诸兄,如事兄’,对待这样年纪的人,就好像家里的兄长一样来尊敬他。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能和睦。一个团体不能和睦,这个团体肯定不能兴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处,这个家也不能兴盛。所以与人和睦共处,非常的重要。当然首先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纪比我们年长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一条,要尊敬他,要尊重他。你能尊敬他,你能尊重他,他会把他所学的他会的,他一定会提携你,教导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认为他没有什么,你有傲慢的这种心态,别人也不会帮助你,也不会提携你。
  所以人与人相处,也贵在能谦虚。尤其对长者,长辈他们的经验丰富,虽然或许他们的学识没有做晚辈的来得高,但是他们经验的累积,往往不是做晚辈的他们所能体会了解的。所以在对待年纪如同父执辈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敬爱他,像父亲这样的,不是用孝顺,而是用那样的心来尊敬像父执辈这样的人。如果人人从小都有这一份心,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一定是相当的和谐,相当的安定,相当的幸福。看完了第十二条,我们继续再看:
  【谨】
  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行仪,日常行仪应该如何。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请看第十二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精神最好,最抖擞的这个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古者他们对于子女非常重视,要早起。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头,他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们现在几乎到半夜凌晨还在那里读书也好,做事也好。因为毕竟环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它是这样子的,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跟我们现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此地也有人会误解,晚上很晚睡,早上又这么早起床,那不是睡眠不足吗?这里的用意就是说,我们如何先让父母安心的睡觉之后,为人子女再跟着睡觉。因为这样,如果万一父母有什么事情发生,不要说子女都已经跑去睡觉了,不晓得。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仔细,先把父母安顿好之后,做子女的再睡觉。此地最主要的精神所在,就是告诉我们时光,不要睡得太久,时间很宝贵,今天过了,今天永远不再回来。如果永远存着拥有今天,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他认为每天都有今天,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睡得很晚。
  也有很多家长,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子女睡得很晚。曾经这样问过学生:在暑假的时候,睡到十点的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半,睡到九点的也有一些,睡到八点的也不少,睡到七点的没有。睡到六点的有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他举手。我就问他说:全班只有你们两个表现最优秀,为什么你们这么早起?这个哥哥就回答说:没办法,是因为妈妈帮我们办了报名晨泳,所以五点多就被叫醒,六点就去学晨泳。原来是如此。
  可见一般家长往往也忽略了,孩子在休假的时候,也让他们睡得这么晚。我们想一想看,如果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吃完饭,肯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学很多的才艺也好,也可以看很多书。每天你能多了两、三个钟头,一个暑假六十天,他所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很多家长往往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