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弟子规讲解 >

第21节

弟子规讲解-第21节

小说: 弟子规讲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命运。所以在此我们要特别的谨慎,我们的心地有没有经常保持清净? 
  最简单的反省方式,诚如曾子所讲:“吾日三省吾身。”但是我们每天不是只有三省而已,要时时刻刻的检讨自己。你能经常的注意你自己,可以说一切的吉祥都会随你的心地善良而拥护着你,你在周遭所受、所居住的环境,也都会非常的美满。因为你有一颗纯善之心,因为你懂得如何扭转内心,你能控制这个枢纽的这把钥匙,懂得在心地上如何用功,所以你就能掌握吉凶祸福。 
  心地的功夫,治心的功夫,讲起来虽然很容易,但是做起来还是相当的困难。困难在哪里?就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办法伏住,没有办法控制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不能扭转环境,这个心就顺应环境被转,所以这也是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的。我们再看下一句: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此地讲到有很多人,他认为:我这一生当中就交给老天安排,我的命运怎样,一切听天由命。从来就不晓得,我要好好的改善自己。所以,此地讲‘信命不修心’。他相信命运,但是他不知道要修持,要在心地上做修养的功夫。 
  所以,‘阴阳恐虚矫’。这个阴阳,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看,“阴”就是暗的意思,“阳”就是光明。我们如果把它展开来看,阴也可以说是晚上,阳也可以说是白天。一个人不能从心地上下功夫,你的心就肯定不踏实,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每天所造作,就有可能都是沦于虚假。尤其在现代的社会里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可以说有一半以上,他的交往都建立在利害关系,于我有利,我巴结你,我奉承你;有害处、在关键处,我们会远离。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种交往,任何的手腕他都使得出来,这也是很要不得。 
  此地讲“阴阳恐虚矫”,从内心上来讲,也可以说是心地上的功夫,还有跟外头所呈现出来的都不真实。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典故来加以说明。明朝的俞都,就是很有名的俞净意。俞净意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可是他的命运不济,他的命运相当的坎坷,他这么会读书,偏偏每一次考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就在家里授徒,在故里开班授课,讲解一些圣贤之道,以教书维生。
  他的家庭也非常的坎坷,他有五个儿子,有四个都贫夭,很早就夭寿,死了;生了四个女儿,也仅存一个。这一个就留在身边。其中,他的第三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大概八、九岁的时候就走失了,就失去了。唯一留下来的耳聪目明,看起来很讨人喜欢的这个儿子,偏偏又丢失了。他的太太因为伤心难过,最后把双目哭得都失明了。所以俞净意非常的难过,他认为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来对待他。他想到自己四十几岁了,这一生竟然家徒四壁,这么穷困,这么潦倒,九个子女竟然只剩一个。所以他就怨天尤人,非常的难过。 
  他认为他一生行善,教学非常认真。所以他在每一次过年的时候,他就写了一些疏文,焚香祷告,向苍天控诉,向老天爷控诉,说:我俞某人为什么这一生这么困苦,我自认为我做得很不错,我是为人师表,我又很慈悲,我又经常带学生放生种种。他认为他是仁人君子,可是今天的命运却这么的坎坷,这么的困苦。 
  这样经过三年之后,就在第四年一个除夕夜的晚上,有一个打扮相当特殊的人来敲他家的门。俞先生就把门打开,打开之后,他看到这个人打扮不俗,可以知道此人一定非凡人。在一阵寒喧之后,这个人就跟俞公讲(跟俞净意讲),他说: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我们也收到你每一年的陈述,陈述你内心的伤痛,陈述你内心的不平衡。你内心种种的这些怨恨,我们也仔细去调查清楚了,所以我就被派来转达来答覆你所陈述的。俞先生听到非常的惊讶,可以说是吓了一跳。 
  这个人就讲到:你是老师,你的口才很好。虽然你的口才很好,在同侪当中,你会利用你的伶牙俐齿经常伤害别人。你也经常开玩笑,讲得非常好,天花乱坠,众人都为你倾倒,但是你的心并没有存着善心,你是存有调侃,有恶意要取笑于别人;在谈吐之间,有轻视、有鄙视别人的这种念头。所以你在教学上,你就犯了存心不良,你已经冒犯了天地鬼神。
  第二点,你虽然经常美其名带学生去放生,但是再看看你的内心,一点慈悲之心都没有,你只是做给别人看而已。你不是真正有那种慈爱之心,你没有慈悲之心,更何况你家里也经常带这些活的、生的动物回来烹煮。你的真心,你真的慈悲之心,一点都没有生起,跟你所做的完全是两样。还有对书籍也不恭敬,你经常把这些破旧的书糊在窗户上,甚至用来擦桌子,你已经又冒渎了圣贤的典籍,你哪里是好人?
  他又讲:你看到漂亮的女众,你内心也会起了邪念。愈讲,俞净意愈听愈难过,愈听愈惊吓,何以此人一语道破他内心所有的这些习气毛病。所以俞净意公听到之后,赶紧的谢罪。他又请示这个人,我应该怎么办?这个人就跟他讲,如果按照你所陈述,本来上天就要降罪于你,但是看你还存有一点仁心,所以我今天就来告诉你。俞先生听到这一席话以后非常的感动,就请教他:我如何改造命运? 
  这个人是灶神,他家里的灶神,就跟他讲:你要改造命运,要从你的内心改起。从现在开始,你的内心要去除那些不好的念头,所有不好的恶念,你统统要去除掉。你要保持这种勇猛心,一定要戒除你的毛病、你的习气,才有办法完全的改造你的命运。俞净意公听了这一席话之后,他也很认真在改。可是他觉得改起之初非常的困难,为什么很困难?因为累积这么久远的习惯毛病,你一时要改掉非常的困难。 
  他看到自己又堕落了、又懒惰了,没有办法改造。后来就在家里头,家里刚好有奉祀观世音菩萨,所以他就很猛烈的磕头,祈求祷告,希望菩萨能加持之力,让他痛改前非,让他能勇猛精进。这一次他下定坚决之心之后,俞先生果真改造他自己的命运。所以终于在五十几岁的时候,他考上了进士。年纪这么大能考上,可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也因为俞先生痛改前非的这种决心,所以他才能考上进士。
  考上进士之后,他非常高兴。当时主考官就点召,邀请俞先生到他家里。到他家以后,这个主考官他就把他的孩子带出来向俞先生介绍,其中他介绍一个看起来眉清目秀的少年,十六岁。主考官就说这一个是他的义子,在他十岁的时候,因为误入了一条船,就随船漂泊到这个地方,主考官就把他收为义子。俞先生看到这个少年人,他觉得很面善,就问他是哪里的人。少年就答哪个地方。结果一问,就是俞先生的故里。俞先生又问他:你的脚底是不是有双痣?是不是与生俱来就有颗痣?结果这个孩子答是,终于俞先生他又找寻到失散多年的儿子。 
  这个时候,他的太太双目失明,虽然不能见到自己的儿子,但是儿子能失而复得,所以非常的高兴,高兴到感动的眼泪不停的流下来,甚至眼泪都带血流下来。母子相认之后,竟然母亲的眼睛就在哭泣当中,这种痛哭、这种亲情的场面感动到泣血,结果眼睛又恢复正常了。俞先生这一家从此又找寻到他的幸福,他的命运也从此改善了。 
  由此可知,人不能相信命运,不能一切统统交给命运,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命运的安排,你可以转你的命运。从哪里转?从心地上转。所以,我们从俞先生遇到灶神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名字,原来叫俞都,就改成“净意”,这个净就是干净的净,意念的意。他希望从内心开始,先把他内心扫除干净,先保有一颗清纯之心,从这里改起。果然他经过将近十年的功夫,他考上进士;失散多年的儿子,又回到身边;双目失明的太太,又因为儿子寻得,就这样的伤心哭泣,想不到把眼睛的神经又打通了,竟然又可以恢复。 
  所以从这种很困顿的环境中,要如何转变成为幸福的环境?完全都在心地。所以此地讲“阴阳恐虚矫”,俞净意年轻的时候自己所造作的,自己认为都是好事;但是一检查,你从内心才知道一切都是虚伪、都是骗人的。在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相信一切都是命运所安排,我们的内心就会随波逐流,不知道主宰自己,不知道心是我们一生当中幸福的关键,完全操纵在自己。不了解心在做主,你往外去追求,追求名闻利养,追求外界的一切声色、一切享受,我们追求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我们不能拥有什么。 
  所以此地也再再的告诉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老天,老天也不会为你好。为什么?因为完全是自己所造作的,你的命运完全操乎在自己。过去我们不晓得,是因为我们没有读到这样的书;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我们应该要坚定自己的志向,要掌握住治心的要道。就是要存人道,好好的从心地上做起,肯定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最后一段提到: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这里讲到我们修心,我们一切的修为,我们一切的修行,并不是为了追求福报,也不是要追求种种的幸福,不是有所求的,我们内心要一尘不染。什么叫一尘不染?好比我们今天行善,我们是很自然行善。而行善不是为了求功德,或者为了人家的赞美,这样就不是真心之善。真善是完全从内心很自然,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困难,所作所为真心流露,这样才叫善。 
  所以修心,这个修,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学习,一种治理,你的内心应该怎么来调伏它。首先我们就要有那一种静定的功夫,看到外界的种种,怎么修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是修心的头一个功夫。如果看到外界种种的活动,你的内心就不安定,你就没有办法折伏你的内心,你的所有功夫就完全破功了。在修心这一方面,你就不及格。
  所以此地讲我们在心地上做功夫,如何治你的心?首先要心无所求。心有所求就会有得失心,得失心你就会有压力,有压力你就不自在,不自在你就会觉得痛苦。所以此地讲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懂得如何来掌理自己的内心,我们就要完完全全的放下,一切的利害得失统统不要去理它,因为这样才会自在。
  所以此地讲‘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你能存着这样的念头,宇宙天地肯定不会让你吃亏。怎么说?我们看到历史上的人,好比是虞舜,他是一个大孝之人,他的父亲瞽叟对他这么不好,但是舜他心里想的,只是我做儿子的一定做得不好,所以父亲才对我不好。所以在舜的心目当中,从来没有想到:我这样的孝顺,将来可以当帝王。他是很自然的做好自己为人子女的这种孝心,今天父亲对我不好,完全都是我做不好,所以父亲才会对他不好,他是存着这样的念头。所以他就愈来愈孝顺自己的父亲,最后把后母也都感动了,父亲、后母还有他的弟弟都对他很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至诚之心,肯定可以感动人;也由于他能忍、他能孝,所以最后他当到帝王。他能当帝王,他有这样的仁慈之心,就能造福所有天下的百姓。
  所以我们想一想,一切的造作都存乎于心,我们有善心,天地也会待我们不薄。我们都晓得,这个宇宙当中、冥冥当中都有一股力量,什么力量?它会保护善人。恶人,你现在看他好像很得意,那是因为他的福还没有享尽,所以你看到的只是短暂而已。真正行善之人,心存仁道之人,他肯定在这个世间一定会幸福快乐的。所以最后提到“天地自相保”,我们这一生能存着仁道之心而行于世间,我们这一生就会幸福美满。今天时间已到,“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