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弟子规讲解 >

第12节

弟子规讲解-第12节

小说: 弟子规讲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沟通,我们一定抓住到讲话要清楚、要明白,尤其很重要的事情更应该要特别谨慎。
  末学过去曾服务于公职,如果长官从远地打电话回来,交代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会再重复、再反覆反述一次,让长官明白我所听到的,我从电话中所听到的是不是真实。为什么?从电话当中,有时候我们会听错。言语当中有很多的字音发音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很仔细,有时候我们也会会错意,这种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讲话一定要清楚明白,让对方听懂,他的感觉是完完全全的清楚明了。
  ‘勿急疾,勿模糊’。它就告诉我们,讲话不可以太急躁。有时候很急,漏掉关键的一句话,或者一两个很关键的字,结果你因为太赶,漏掉了,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我们在言语上面,一定要把握住一个要领,当你在交代或者传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吐字清不清楚。讲得不清楚,让对方做错是我们害他,不能责怪对方。讲得不明白,交代得不清楚,往往会有很大的后遗症出来,可能所做的全部都错误。
  所以在言词当中,我们讲话要清晰、要明白。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你说话的声音速度太快的话,对方没有办法吸收,没有办法听清楚。尤其老师也要很注意。记得小时候上数学课,老师的乡音非常重,往往到很重要的几何数学时,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因为不明了老师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在此地我们也呼吁,凡是为人师表者,你在讲话、在授课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到音声速度的快慢。太快学生听不懂,太慢可能人家要打瞌睡。所以这种音声的传达,一定要把握住重点要讲到。而且这个“舒”就是要流畅,把你的言语要表达清楚,免得让人没办法理解你所说为何物。
  有的人讲话速度非常快,像连珠炮一样,从电话当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滴滴答答讲完,讲完我们也忘了他刚刚讲的是什么。所以碰到这种情形,如果我们接电话的人,我们也不要紧张,一定要缓和下来,反覆再问他。因为如果交代我们是负责传话的人,在这一方面把关更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我们更不能忽略掉。所以在此地,我们看到这一条,如果讲话时很快,这个语音有模糊的地方,我们也要特别谨慎小心。如果你没有把握,对方可能听不懂你的话语,我们也要告知他说:我这样讲你听得懂吗?如果不懂请你可以反问,哪里不太清楚。因为有时候人一急,或者一兴奋,很多话他有时候会漏掉,或者讲得太快,都会与人觉得你讲得词不达意,这样就很不好。接下来我们再看下一段: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这里就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什么话都不谈,只是讲一些是非人我。此地也特别告诉我们,当你有听到或者是看到人家一堆三五成群在讲一些不好听的话。所谓不好听的话,就是在讲别人的是非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插进去,不要再去讲,把这个是非扩散。有时候,我们听到刚好别人讲的是我们的亲人,或者是我们的好朋友,都会觉得很难过。所以我们耳根清净,不听其他不好听的话,不听闲言是非,可以让我们不但耳根清净,而且心也会很安定。
  再者,如果没有人我是非的困扰,我们这一生也会过得特别的快乐。为什么?流言的困扰往往很令人难过,甚至会难过一辈子。尤其伤害很深的言语,往往都是因为大家爱说话,传来传去,传到最后变了质,等你听到的时候,都已经不堪入耳,这个时候反而内心会很难过。所以当人家在讲话的时候,不关自己,千万“莫闲管”,千万不要去管他。不要闲着没事,电话拿起来就找朋友聊天。有时候就在你聊天当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朋友把你的话再传出去,这个是非就扩散出来了。
  所以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多读书,或者学一些才艺,学种菜,学烹饪,学中国传统的书艺,学画画,都很好。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宝贵时间,浪费在彼此的闲聊当中,不但造口业,也对自己很不好。为什么?我们前面提到“祸从口出”,我们要深深的警惕自己,言语一定要特别小心。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十一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前面第二十条告诉我们,言语特别的重要,要谨慎小心,它攸关一个人的声誉,攸关一个人一生立身处世的信用问题。这一条,它就告诉我们要扩充我们的心量。‘见人善,即思齐’。当你看到别人有善行,有好事,行好事,我们应该不吝于赞美,不应该鄙视他,更不应该有嫉妒的这种心态。我们说“见贤思齐”,就是告诉我们要有这样的心胸,要提升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善良的一面,应该要想一想,“即”就是马上,马上反观自己,想一想他这样做很好,我们应该要向他学习才对。这个“齐”,就是希望也能达成像他这样的水平,达到这样好的境界。
  ‘纵去远,以渐跻’。即使我们做不到,能力没有办法像他这样做到,我们也要慢慢的学习,慢慢扩充自己的心量。“以渐跻”,希望渐渐的也能达到他的境界,像他这样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样勉励自己?我想人都希望自己的境界、生活都会逐渐的提升。当我们看到人家美的一面,善良的一面,这些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没有做过;我们看到这么美的事情,我们把美的事情,自己也能变成这些美好的事情,不是很好吗?所以这里就鼓励我们见贤思齐。有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表现不错,往往都吝于鼓励,我想我们也应该要修正自己的一些观念。为什么?我们想想,我们大人在外面工作,如果我们表现得不错,主管或者长官对我们的奖励,我们也会感到非常的安慰,非常的高兴,觉得我付出、我所努力有了代价。
  当小孩表现得不错,我们也要适时的奖励他。所以经常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表现得不错,我通常都会赞美他:不错,要再接再励。我最经常奖励学生的就是卡片。卡片里头,写了一些历史上的名言,或者鼓励他的话,我希望他能做到更好,他能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得了不少的奖卡。他的母亲说,他的儿子自从得到这些奖卡之后,他都默默的把它保存起来,每天晚上他会一再的看这些鼓励的字眼。这些鼓励的话对他的功课、对他的为人,母亲观察之后说有很大的效益。
  所以为人父母的,当你看到美好的句子,或者鼓励人的这些励志的言语,我们也可以随时把它摘录下来,适时的鼓励自己的小孩。做老师的也不吝鼓励自己的学生,用好的言语,说不定他一辈子受用不尽,他可以得力于这一句话,一生精进不懈,这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平常看到好的,我们也应该把这些好的故事,把它收集起来,随时随地可以讲给子女们听,或者讲给学生听,也都是非常好的,因为它的鼓励作用非常的高。这里讲到我们看到好的要向他学习。如果看到不好的,我们应该如何?这里就提到: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这里就讲到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有不对的时候,“恶”就是有过失、有不对、有不法的情形,‘即内省’,这个时候立即要先想到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像他这样,犯这样的过失。
  所以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人,不是真的三个人,而是指: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善跟恶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借镜,也就是我们很好的老师;看到好的我们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我们要警惕自己,不能跟他一样的犯错。所以这里就讲到当我们看到别人做错不对的时候,第一个不是骂人家,不是批评别人,而是要赶快的自己想一想看,反省自己,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有则改,无加警’。如果我们也同样的犯这样的过失,这样的错误,就要赶快及时改正。“无加警”,没有的话也要自己勉励自己,警惕自己,不要做这样不好的事情。
  人很难看到自己的过失,可是却很容易看到别人过失的一面。所以看别人的造作,看到别人不管是善或者是恶,可以说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每天我们都看得到,世间的种种,镜子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帮助别人?如何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有很多人说我的能力很微浅,我没有办法做到。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世间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得很清楚,心里也很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本身做起。本身做得好,影响所及,你的家人也会向你学习,也会向你效法;扩充到整个社会,你影响的就是在你的团体。人人能如此,社会风气也会因为大家的努力而渐渐的改善。
  所以,当我们看到善的,一定要再加以发扬光大,从内心做起;看到不好的,从内心反省。这样这个社会善良的就会愈来愈多,善事扩充层面也会愈大;不好的也会逐渐的萎缩,逐渐的减少。所以读了《弟子规》,我们仔细想一想,的确是一本非常好的生活宝典。我们再看下一则,第二十二条: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从前面我们知道,人要扩充自己的心量之后,我们也要向这个好人学习;看到不好的,我们要反思自己。我们都晓得,做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你有德行的话,你能服众。你在家里有德,你这些孩子也会向你学习。我们说祖上有德,《易经》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里就讲到如何扩充自己的德行,‘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这个“德学”,我们所谓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也是八德。所以好的这种德行,好的德能,不但自己要能扩充,要能学习,要能效法;同时,如果感觉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欠缺,应该要勉励自己,好好在德学方面要加强。最简单的就是从孝悌开始。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做为儿女的、做为学生的,做儿女的在家里懂得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做学生的在学校明白自己学业一定要认真,像这样也是德学的一种。因为你能尽自己的力量,达成应尽的责任,这个就是德学。
  “才艺”如果不如人,应该要‘当自砺’。这个才艺我们都晓得,现今的人很重视子女学有才艺,拥有才华的人,他在社会上往往比较吃香。如果你能一门深入,就变成这种才艺的专家。我们看到别人很有才华,他的才艺非常的高超,我们不能只有羡慕,我们都晓得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很多的血汗所堆积成的。所以我们在才德方面、学艺方面输给别人,这个所谓“输”,并不是你一定要跟他竞争。而是你觉得别人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好,学得那么好,我们应该要想一想,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所以才做得不好,才学得不好,成绩才会一落千丈。
  此地是告诉我们,随时要勉励自己,看到人家好的,看到人家学业好、功课好、品德好、才艺好,我们都要反观自省,想一想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如果你没有达到尽心尽力,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好,就应该要向他学习,甚至请教他都可以。
  我们说“好学近乎智”。很好学的话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一辈子不好学,我们没有能力,不但立身处世很困难,就是连照顾自己吃饭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从小对于家里的子弟,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从小就要努力好好的学习。尤其在德行方面,做父母的更要加以谨慎的教导。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这里就讲到品德才学,这些非常的重要,一定看到别人很好,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效法。可是如果在物质的享受方面,我们就要降低我们的享受。不要看到别人穿得好,吃得好,生活水准很高,然后拼命向他追求学习,这个是不对的。
  曾经有很多有钱的人家,看到你穿名牌,明天我也穿名牌,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物质享受,这是无底洞的欲望。人唯有能降低自己的欲望,他对生活来讲会更为安舒,更为快乐。而快乐也不是建筑在物质生活上,一杯清茶,看看书,或者听听音乐,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的惬意,已经是相当的快乐。
  所以人要懂得知足,唯有知足的人,才是最能享受到人间的快乐。这里讲到你的衣服、饮食,实际上这里所讲的应该是指我们的生活,物质生活,不是只有在衣服。还有行的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曾经有家长向我反应,他的孩子说:爸爸,你不用去学校接我了,因为你开的那个烂车,我很丢脸,人家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