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56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56节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爱’这两个字出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从哪里生来的?从这个经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经是根本。这个经的内容就是讲孝亲尊师,这是以孝道为基础,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孝道里面生的,此经的内容是大孝。从孝里面生慈悲,从慈悲里面生智慧,慈悲是福,福至心灵;从智慧里面,才真正发起大心普度一切众生。

    末后说,“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涅槃是真的不是假的,涅槃是不生不灭,涅槃的意思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佛在此地劝导大家,必须广作方便,卫护流通,而且要注重效果。一定要帮助大众,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然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永远不堕三途,脱离苦海。在这个时代要想真正离苦得乐,永远不再退转,那就非求生净土不可。如果不求生净土,在菩萨位次上还有退转,退转是个非常大的麻烦事情,这是劝我们念佛,道理就在此地。请看经文: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这一段是讲当机启请。当机的人是一位菩萨,普广菩萨。普广菩萨代表在会的这些菩萨们,接受世尊的嘱咐,发愿流通这一部经典,弘扬这一个法门,他来做代表。菩萨名号里面的含义,跟佛放光、以大声宣布,意思都相应。‘普’的意思,普是普遍,遍及才叫普;‘广’是广大没有边际。感跟应都相应,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劝导与会的菩萨,佛是感,菩萨们听了之后愿意接受,这是应;由此可知,感应是双方面的,互为感应。青莲法师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解释菩萨名号的意思。‘从心发智,智弥法界’,这叫普,解释得好。没有智慧不肯接受,现在把这个事情嘱咐给你,你还在推托、还在客气,不敢承当,与会的菩萨不如此。他们从真心里面起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智慧普遍法界,普的意思。智才能导行,也就是说智落实在事相就是行为、就是行止;智遍法界,行也满虚空、也遍法界,所以叫广。真心是体,普广是用;普是讲智慧,广是讲事相。也显三身是一体,也显三德是一体,他这边是讲心是法身,普是般若,广是解脱,解脱就是方便自在,我们所讲的自在随缘,自在随缘就是解脱。这一段意思也很深,我们应当善于学习。

    佛法里头都是讲真相,真相决定不可以执著身是我,把身外之物,看作我所有的,我所。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你才真的觉悟了。你要能把我、我所放下,放下不容易,你为什么放不下?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如果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你就很喜欢放下,你不可能不放下,这是一定之理。明白就是看破,什么叫看破?理事因果清楚了、明白了,所以你是样样都放得下。放下之后,那个生活、那个受用,对自己来讲自在,对别人来讲随缘,所以自在是自受用,随缘是他受用。帮助一切众生随缘,随缘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不是随缘叫攀缘,攀缘跟随缘差别在此地。随缘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攀缘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是迷执迷惑,这里面差别很大。

    世尊赞叹地藏菩萨、赞叹与会诸大菩萨,这里头用意很深。诸大菩萨知道一切法毕竟空,又能够示现种种色相去教化众生,这才值得如来赞叹。世间人不晓得诸法性空,造业、受报那也是种种示现,不自在。二乘、权教,特别是二乘人知道诸法皆空,不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谓是‘堕涅槃坑’,佛不赞叹。这就是说凡夫著有,二乘著空,都堕落在两边。佛赞叹菩萨,菩萨是两边不著,所谓行的是中道,于自、于他有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才赞叹。赞叹的用意是让我们初学的人学菩萨,不要学凡夫、不要学二乘;学凡夫著有错了,搞六道轮回,学二乘著空也错了,堕偏真涅槃,佛说话用意在此。

    普广菩萨代我们启请,他话里面所说,“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这是前面所说,地藏菩萨累劫的发愿,成就无量无边众生作佛,这个功德多大。而且还继续不断普度一切苦难的众生,菩萨在此地特别提出来的,“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就是指我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世尊末法时期,佛在经上所说,佛的法运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是正法时期,去佛不远,佛法流传在世间意义很正确,有缘闻到佛法的人很容易证果,依照佛法的理论方法修学,成就的人非常之多,佛说这是一千年。可见得我们今天讲影响力,佛教化众生有这样深的、这样大的影响力,一千年之内接触到佛法都能修行证果,这影响力多大。可是到第二个一千年这个影响力差一点,佛法逐渐变质了,所以称为像法;像就是没有那么纯真,像是相似。修行人证果没有了、少了,得禅定的人很多,依照这个方法得禅定、开智慧还有,像法时期。末法时期,这是佛灭二千年以后,一直延续一万年。所以佛的法运,也就是佛教化众生的影响力,总共是一万二千年。后面这个一万年就称为末法时期,这个影响力逐渐逐渐衰弱了,我们从历史上能够看到。所以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弘扬,世间人常讲一代不如一代,有它的原因在。

    可是虽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佛法在末法有没有高潮的时候?有。有高潮、也有低潮,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在这个时代真正有大心凡夫,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依教修行,尽心尽力的弘扬佛法,佛法就起来了;如果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没有人弘扬,没有人真正依教修行,在这个时代佛法又衰落下去了,可见得盛衰在人,不在法。佛告诉我们,这一万年当中确实有起有伏。我初学的时候,章嘉大师就告诉我、鼓励我,叫我不要灰心,不是佛法一直滑落下去,不是的,有起来的时候,可见得这是事在人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发心把末法时期佛法带到一个高潮,无量功德了,诸佛赞叹,不是不可能的。我过去也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五比丘创业,在鹿野苑最初五个学生、一个老师,这样起家的、这样创业的。这六个人可以起家创业,在今天如果有六个人真正发心,怎么能不复兴?六个人很难找,什么样的六个人?六个明白人,六个觉悟的人,六个身心世界一切统统放下的人,佛教就兴起来了。我们肯不肯干?肯不肯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舍到底?

    往年香港洗尘法师在世的时候,他到台湾来看我,他也很护持佛法,跟我谈到怎样把佛法能振兴起来?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讲《金刚经》,讲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讲得很详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就提倡,他说如果要佛法兴旺,一定要实行托钵的制度,我同意他的看法。出家人恢复到世尊那个时代,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才能把佛法振兴。我跟洗尘法师建议,我说你去找,找五个人,我们五比丘。现在我们褔报比不上世尊那个时候,为什么?我们体力不行。今天叫我们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不要一个星期就病倒了,就送到医院去了。福报不行,所以生活环境要比那个时候稍微提高一点,我们不要树下一宿,我们住帐篷。现在童子军学生露营的帐篷,小帐篷一个人一个,折叠起来很小,可以放在背包里头。我说我们找五个人,白天我们乞食、讲经说法弘化,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五个人围著一棵树,在帐篷睡觉就行。我们也不必打坐,躺下来睡可以,把生活程度降到最低的水平,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一心办道。不讲经、不讨论、不弘法的时候,大家围起来念佛。我跟他讲,你带头干,我报名我是五个当中之一,你再去找。他回到香港之后就没下落了,洗尘法师过逝也很久了。真正肯发心,年轻人有体力可以做得到,要发大愿心舍己为人,为地球上的众生把佛法振兴起来。年岁大了体力衰,不行了,这做不到了,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年轻。

    释迦牟尼佛示现十九岁悟道,三十岁出来弘法利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要年轻才行。在中国,你们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廿四岁接受衣钵,五祖传道给他,他那个时候廿四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年岁大了怎么行?古来这些人,他们的经历,他们种种示现,给我们做参考,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期望我们后学能够效法他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地藏菩萨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效法,他的愿心从来没有退转过,他的行持永远都在勇猛精进,都在做“利益人天因果等事”。普广菩萨启请,他们是承佛的教诲,担负起弘经的使命。可是如何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有效果,“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这是讲效果,这要靠佛加持。菩萨虽然在做,是不是能收到效果,他也不敢讲。求佛加持,这个地方请佛开示就是求佛加持。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

    普广在此地是代表当机,“等”,与会的,不仅是与会,前面经文上所说,这是‘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等’就是等这个,不一定是在会,这是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菩萨摩诃萨,‘等’里面的意思很广很广。‘及四众等’,包括天龙大众。

    【谛听谛听。】

    “谛听”,谛是谛实,实实在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仔细的听、用心的听,有这个意思。

    【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世间人,特别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少,念念还留恋人天褔德,不肯舍弃人天的褔德,所以他们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可是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他的根性,随顺他的爱好,渐渐的诱导。众生著重在褔,哪一个人不求褔?不信佛的人有,不求褔的人没有,哪个不求褔?你在新加坡每一个街道上走走,人家贴的‘褔’字倒贴的,倒贴就是‘褔到’了,他在求褔。褔真的到了没有?很难讲。可见得求褔之心,没有一个人不如是。什么叫褔德?实在讲他也不懂得,他认为升官发财是褔德。儒家是以孔老夫子为代表,《论语》里面讲夫子五种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实在讲这是做人的根本,人道的基础。温厚,心地厚道,表现在外面温和、善良,恭慎;恭是恭敬,慎是谨慎小心;节俭,忍让。夫子的五德所感得的褔报,中国古人讲五褔,五褔临门。

    五褔里面第一个是褔寿,我们今天讲健康长寿,这是第一褔。第二是富贵,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你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第三康宁,康是健康安宁,身心安稳,身心快乐;心没有忧虑,身没有苦难,身享乐,心里面喜悦,这是康宁。第四好德。第五是考终,考终就是好死。在五德里面,褔寿、富贵、康宁、考终都是讲的果,是你享受的;好德是因,修因,你要不修因,你怎么能得到这个果报?好德就是温良恭俭让,你能够修德,你才能够得褔。享褔的时候还要修德,你褔报才能够绵长,才不至于享尽。在佛法里面修学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我们要知道,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确实是根本,我们的修学也把这个当作根本,养五德、修六和。

    今天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把基础奠定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三褔,《观无量寿佛经》这是我们的基础。三褔是什么?三褔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三褔里面第一褔:‘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褔:‘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褔:‘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诸位想想这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所讲的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这一部经,就是这三褔十一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佛说过,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非常重要。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就是依这个基础。可见得这十一句,不是我们净宗修行唯一的基础,任何一个法门,八万法相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不从这一部经上奠定基础,修学任何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说这是行门里面的根本法,非常非常重要。

    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