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

第26节

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第26节

小说: 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不用了。我再继续:“你的橡皮掉到地上了,你等下课再去捡,行吗?”
  “好的!”那头传来孩子轻松的回答。
  “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影响其他同学了,老师也不会怪你了,知道吗?你还怕去上学吗?”
  他好像忽然明白似的:“那我今天晚上就准备好铅笔,明天我就去上学了。”
  他的母亲接过电话,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我问母亲:医生开给孩子什么药?她说是什么镇静剂之类的。我的心情很不好受,因为我已亲眼目睹了几个来询者因为吃了太多医院开的药,都变得有些痴傻了,孩子的父母也追悔莫及。
  我对这位母亲说:孩子无论做错了什么,我们首先要和孩子交流,找到真正的原因;还要注意和老师协调好关系,因为老师带一个班不容易,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注意您的孩子。其实有些事真的很简单,可我们大人往往把问题夸大了。
  母亲表示以后要向这方面努力。
  过了几天母亲打电话过来。“孩子上课没有多动的现象了。您给我再留一个别的电话好吗?万一孩子又有什么事的话,我可以直接向您请教。您这个电话好难打,我打了两个星期才打进来。要不成立一个父母学习班,好不好?”这位母亲焦虑地说。
  上一篇
  母亲碰到的永远是第一次
  苏菁
  母亲碰到的永远是第一次
  提出类似要求的母亲已经很多,有的甚至是声泪俱下地乞求:
  “我的孩子在家反复开门关门,你们的电话太难打了,您能不能给我打过来?我愿意支付电话费。”
  “我的孩子出走了。他的语文老师说,他的作文写得太出格了,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走了。现在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他,我该怎么办呢?”
  “我的孩子迷恋上网,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更别说上学了。”
  “我的女儿小小年纪就怀孕了,真是造孽啊,她居然说不知道怀的是哪个性伙伴的孩子!”
  “我的孩子觉得活著没意思,想自杀。”
  ……
  面对一个个无助的孩子,面对一个个焦虑的母亲,我很是为难,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是没法应付这么多社会上的需求的,我理解她们,可却满足不了她们。
  母亲们的担忧引起了我的思索:作为孩子的母亲,她没有人指点,甚至没有地方咨询,即使这样,人们仍不会因为她没有经验,因为社会没有提供她这种经验就原谅她的失误。她的责任比老师的责任要重千万倍,但是同老师相比,让人诧异的却是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训练,她碰到的永远是第一次。母亲们就在这黑暗中摸著石头过河,万一不幸走错几步,就会连自己和孩子一起被河水吞没。
  母亲也需要培训啊,可是以慧源目前的状况是不可能专门开设父母培训班的。
  上一篇
  国内心理咨询的无奈
  苏菁
  国内心理咨询的无奈
  曾经有不少人问我:一个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时间应有多长?
  这不仅因人而异,也因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同要求而异。弗洛伊德在最初创立“精神分析”时,平均每个患者要见一年以上,每周会面一个小时。这样长的治疗期,是很少有人能在时间和财力上承受得起的。所以,后来人们便一直想方设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疗效。
  目前在美国,5次以下的会面一般就叫短期治疗,15次以上就叫长期治疗。
  在我们中国,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生活中有时间、有知识、有钱的人,当他有了心理问题时,宁愿去跟朋友喝酒,以酒浇愁;或去歌厅,找三陪,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或去赌博,一掷千金,用输赢的紧张来暂时转移现实关系中的紧张。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以为心理咨询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其实心理咨询并不能解决他们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
  有许多来询者提议能否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一篇《编读往来》中,肖峰老师详细谈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这些矛盾:
  在慧源我们每天收到少则几十封、多则上百封青少年的来信,诉说的全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去大学讲课,会场几乎次次爆满,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到京城一家有名的大网站现场回答网民有关人际关系的咨询时,还没开始就已有700多条提问。现在的心理问题,有著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作为专门从事心理咨询、训练、测试、研究工作的慧源中心,理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经济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回避经济问题是不可能的。从慧源中心开展的各项业务来看,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难以正常运作的:广告宣传,网站建设,资料的印刷与邮寄,办公用房的租用,日常办公设备的购买及维护,还有税务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哪一项能离开这个“钱”字?
  因此现在常常有人劝我:“你们干嘛老与那些小地方的穷学生纠缠在一起?你们干嘛不把服务对象定位在大城市的大款及白领阶层,去赚有钱人的钱呢?”这个问题我也曾不时地考虑过,问自己是不是要改变服务的对象,然而想到真诚需要、热心支持我们的广大学员及青少年、中老年朋友,我决心还是要把这项事业坚持下去。
  上一篇
  你不能丧失斗志
  苏菁
  你不能丧失斗志
  “慧源暂时发展不起来。”我愧疚地打电话给丈夫。
  “慧源发展缓慢没关系,但你不能丧失斗志。”丈夫初衷不改。
  我只觉得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
  连著几天丈夫都给我发来短信息:
  “辛苦你啦,目前慧源发展缓慢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你不能失去信心和斗志。不管时间多长,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因为你与常人不同,你有韧性。”
  “我相信你能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你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执著的精神,虽然在创业期间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坚信经过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
  “谢谢你把我放在重要位置,现在陈楠很独立,你放心,我希望你好好干,工作稳定后再接陈楠过去,好吗?”
  “是的,陈楠很可爱,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自豪,你说呢?”
  “我和楠楠都支持你,也相信你会成功的,你放心干吧。”
  “不管创业有多困难,我都始终如一地支持你,你有什么难处尽管对我说,好吗?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我深知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此时的我有著多大的分量。
  我选择离开慧源
  晚上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我是走,还是留?孰重孰轻,对于我来说远不是简单的一个选择问题。
  如果走的话,那将意味著在北京我要重新开始;如果留下来的话,那我只能接受这里的现状。按这里的步伐,两三年内都不一定有大起色,我们家人的团聚将变得遥遥无期,我上课也不会有激情,对学员辅导效果也不会好,这绝对不是我所要的生活。
  《16星期从绝望到希望》一书告诉我:坚持是种好品性,但你必须随时启动常识和智慧,当发现自己的选择有偏差时,要合理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
  我要离开慧源了!作此决定后我给平日要好的志愿者们发了短信。他们纷纷赶来,中午吃了一顿饭,算是给我送行。
  我们快结束午餐的时候,肖郁和黄月凝回来了,她们走到我的跟前,说:
  “苏菁姐,我们想送点东西给你!”
  我这才注意到,她们每人手里拿著一本笔记本。我接过笔记本,打开封面,娟秀清晰的字迹印入眼帘:
  苏菁姐:您的真诚、善良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您不在中心工作对我们是一个损失。祝您在新的地方创造新的奇迹。
  月凝
  苏菁姐:我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小郁
  泪水霎时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离开慧源,是我内心的一个隐痛,我何尝不知道肖峰老师想把这里发展起来?可现实却不是我们所想像的。
  上一篇
  寻找平台
  苏菁
  第十六章  感受北京大钊课程
  沟通很重要
  沟通很简单
  无论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人
  只要用你的一份真心去交谈就可以了
  可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中
  竟把这么稀有的缘分耗在无谓的争执中
  寻找平台
  晚上静下心来回想,无论是我还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咨询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心理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对整个人生的改善来说还是枝节而非根本。
  要真正解决问题,来询者自己必须有强烈的改变欲望,还要有一个配合的环境,那就是家庭,更确切地说,就是父母的婚姻质量。
  问题孩子都源于问题父母,源于问题家庭,如果心理咨询只针对孩子,即使一时解决了问题,回到家里受环境影响,又会恢复原状,因此如果不从家庭这个源头抓起,就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父母如果没有留一笔丰厚财产给子女,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培养子女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这样的父母就是失职的。
  如果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家庭开始。
  可现在没有专门从事家庭方面的素质培训呀,在自己开创之前,先要找个相近的平台呀!
  来北京一年多了,也接触了不少心理咨询或技能培训机构,北京的心理咨询以及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数不胜数,可要寻找和我的理念及方向接近的还真不容易。
  那里很对你的胃口
  一天,慧源的一位志愿者对我说:“你去大钊素质培训中心看看,我觉得那里很对你的胃口。”为了寻找新的平台,我带著他的建议来到了北京大钊素质培训中心参加免费试听。
  黄大钊老师先做自我介绍。他是山东人,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不觉就得了自闭症,特别害羞,连新衣服都不敢穿。大学毕业后由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吃尽苦头,后来受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的启发,才走向这条助人自助之路的。就为这份挚爱的事业,1993年他就辞职来北京了。
  黄老师有一句话一直伴随著我,那就是:来这个课堂不是为了对付别人的,而是为了发现自己问题的。我是上完所有的课后才体会到它的深刻含义的。
  上一篇
  学会和熟悉的人沟通
  苏菁
  学会和熟悉的人沟通
  记得刚上第一节人际沟通课时,黄大钊老师就说“有些人和陌生人沟通没有问题,但和熟悉的人沟通就不行了”,当时我没有太多的留意。
  姐姐以前对我的关心,我总觉得有些多余,因为我不喜欢她始终把我当成一个不懂事的时时需要照顾的人来对待,所以我一直尽量回避和姐姐有过多的交流。可以这么说,30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有真正地交流过。
  这次姐姐因弟弟的事又打电话来了,如果是以往我会以很忙作为借口,把谈话匆匆结束的,但黄老师的那句话此时像在我的耳朵里生了根似的。我想如果我连自己亲近的人都没法交流的话,那么我要做的事业是没法达到真正成功的。
  于是,我第一次平心静气地和姐姐长谈,也第一次发现一向那么乐观开朗的姐姐竟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和无奈。
  姐姐说:“哎,我烦死了!我那女儿啊,怎么这么像过去的你,特别爱生气,脾气又怪。”
  我问:“你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什么原因?遗传呗!她承接了我的长相,却遗传了你的脾气,我发现她很多地方和你小时候很像。”姐姐向来直言不讳。
  “我承认她像我小时候。”我没有反驳她。
  听到我同意她的观点,姐姐似乎有些兴奋,继续说:“不过我也发现她独立性很强,比她同龄的强多了,她从来不需要我提醒,都是自己起床穿衣。你说是不是脾气怪的人都是又独立又聪明的呀?”
  我忍不住笑了:“她的确是一个很独立很有主见的聪颖的女孩,但我认为她的脾气并不怪。”
  “怎么不怪?经常莫名其妙的就生气了!”姐姐低声分辩。
  从姐姐的话语里我听出了她宁愿我是对的,宁愿我去反驳她,以给她足够的理由让她因这个女儿而自豪而骄傲。普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世人的认可?中国崇尚谦虚的传统导致了父母习惯于说自己的孩子不好、不行,可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沉吟片刻,说:“我发现你们在她说话的时候,很少认真倾听。你们不理解她,又认为她怪,她当然生气。”
  “我没有当面说啊。”姐姐很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