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谭政-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 日清晨。
初升的太阳照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操场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中。
宽阔的操场中央,一千五百多名秋收起义撤退下来的指战员列队静立,他们面容憔悴,连日来的奔波,使他们显得十分疲惫。但是,他们脸上充满刚毅之色,一动不动,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队伍前面一个人的讲话。
那人身材修长,蓬松着满头长发,身着老蓝布农民装,脚穿草鞋,黑红的面孔,看上去三十多岁。
他左手卡着腰,挥动着右手,操着地道的湖南口音,面向大家说道:
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谭政怀着崇敬的心情,专心聆听并且注目着讲话者,因为他知道,讲话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谭政完全被毛泽东的话语吸引住了,那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话语,那充满激情的手势,无形中让人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秋收起义失败的阴影逐渐在人们心头淡去。谭政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第一次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他为毛泽东在失败面前那超人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折服了。谭政暗下决心:不管今后革命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曲折,也要跟着毛泽东于革命!队伍出发了,沿着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前进着。1927 年9 月29 日晚。江西永新三湾村。浓黑的夜幕伴着连绵的秋雨,将湘赣边界九陇山区笼罩在漆黑的雨雾中。三湾,这个只有五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摇曳的风雨中,显得形单影只。枫树坪一座破旧的古庙里,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会议,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紧张地进行。会议提出井通过了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的问题。原来,就在谭政跟随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从文家市里仁学校出发后,部队沿着罗霄山脉向南进军,爬山越岭,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疟疾、痢疾蔓延,病员大量增加,疲劳、疾病威胁着整个部队。9 月21 日,部队到达萍乡县芦溪镇宿营。次日清展出发,行至距芦溪镇十五华里的山口岩,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部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起义部队仓促应战,损失很大。在此危急时刻,总指挥卢德铭亲自率领一个连,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军,掩护部队转移。敌军人多势众,抢占了附近的山头,居高临下,向起义军阵地猛烈射击。起义部队损失严重,死伤数百人,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三岁。芦溪受挫后,起义部队中弥漫着消沉情绪。不少人看到失败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瑟瑟的秋风染黄了路边的树叶,身穿五颜六色便服的起义部队,越走越显得稀稀拉拉。有的人干脆跑到队列外,一屁股坐在路旁休息;有的人擅自跑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子;有的三五成群,咬着耳朵瞎嘀咕;有的干脆开小差逃跑了。
有的干部军阀作风严重,以错对错,对士兵的错误,开口骂人,动手打人。
秋收起义的参加者赖毅回忆说:
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这一切,毛泽东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然,促使毛泽东决心进行三湾整编的还有很多因素:首先,起义军队伍秋收起义有五千余人,现在,经过短短半个多月的战斗,只剩下不足一千人了。虽然还保持着师、团、营、连的架子,但官多兵少,枪多人少,事实上处于组织涣散的状态;其次,从部队的成员看,各地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从旧军队出身的人,他们怀着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和对新社会的美好向往,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在严重的考验面前,多数人表现是好的,然而也确有不少意志薄弱者悲观动摇;最后,从党的组织看,过去党以城市为中心,主要在工人阶级中活动。现在到农民中来,一部分党员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思想上产生了混乱,认为这样槁,革命前途无望。等等。为此,当部队到达三湾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毅然作出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第一,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上只有第一、第三两个营,每营三个连,加上原来的特务连,共有七个连队。多余的干部组成军官队。伤员与战斗员分开,成立卫生队。谭政被编入军官队。经过整编,人员虽然减少了,但队伍却精干了,战斗力有明显提高。第二,在组织整编的基础上,部队着手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毛泽东根据北伐军中建立共产党组织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为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制度。第三,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许打骂士兵,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可监督军官,废除烦琐礼节,建立新的带兵方法。官兵生活待遇一样,吃一样饭菜,穿一样衣服。
9 月30 日清晨。雨过天晴,部队集合在三湾村的枫树坪。灿烂的朝霞映红了雨后的三湾村。偌大的三湾村显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毛泽东站在队伍正前方,准备向大家宣布改编命令。首先,大家静立为秋收起义阵亡烈士致哀。站在军官队行列中的谭政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他想起了团长、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卢德铭是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他作战机智勇敢,对待部下亲如兄弟,深受全团官兵的爱戴。秋收起义,卢德铭作为总指挥,一直冲锋在前。当三路起义大军出师进攻长沙受挫后,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率部退却萍乡。在芦溪,部队遭到敌人伏击,卢德铭挺身而出,亲自指挥,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他才二十三岁啊!谭政想到这里,潸然泪下。“弟兄们,你们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卢德铭一直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又在谭政耳边响起。卢德铭,是谭政崇敬的对象,斯人已去,谭政无比地怀念,怎能不失声痛哭呢。致哀完毕,毛泽东向起义队伍讲话,鼓励大家,乐观向上,他充满激情他说道:
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马。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几百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秋收起义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说完,他又大声宣布。起义部队的人,完全是自愿的。现在,愿留者留,不愿留者,根据路途远近,发三至五元钱的路费,开证明信允许离队。希望他们回到本地继续革命,将来如果愿意回来,部队仍然欢迎。
毛泽东的话语,像阵阵春风,把战士们心中的火苗又吹旺了。谭政默默地站在军官队的队列里,敬慕地聆听着毛泽东的教诲,回忆着秋收起义以后的日日夜夜。胜利,失败,挫折,困难,奋斗,牺牲。。“啊!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谭政的热血在沸腾,他的眼睛又湿润了,跟毛泽东跟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更坚定了!
10 月3 日,金色的阳光洒满枫树坪。改编后的部队又一次集合在枫树下,整装待发。火红的枫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支支燃烧的通天火炬。枫树下,革命战士精神焕发,红光满面。毛泽东向部队宣布了行军纪律: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一声出发令下,在三湾群众的热烈欢送下,谭政紧跟部队,迈着雄健的步伐,迎着朝阳,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进军,跟着毛泽东去谱写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巍巍井冈,林海茫茫。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井冈山正处在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属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山深林密,没有大路通往山区,只有几条羊肠小道连结峭壁间。同时,井冈山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因而,井冈山的确是个屯兵之地。井冈山地区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力量,毛泽东及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通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工作,袁文才亲自前来迎接工农革命军入山,部队进驻茅坪。接着,工农革命军在水口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遂川县靖卫团团总肖家壁的耳中。遂川靖卫团是一股反动地方武装。团总肖家壁,人称“肖屠夫”,心狠手辣,杀人如麻。风闻工农革命军在水口一带活动,他丧心病狂。纠集三、四百民团,向大汾圩扑来,妄图消灭工农革命军。10 月23 日深夜。深秋的大汾圩,寒气逼人。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已经闭门休息了。谭政也和衣而睡,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谭政是跟随毛泽东率领的工民革命军主力,来到大汾圩的。连日来,部队一直紧锣密鼓地做群众工作,十分辛苦。谭政和大家一样,躺在床上,很快入睡了。一阵密集的枪声突然从天而降,撕裂寂静的夜空。谭政从睡梦中惊醒,一个咕嗜爬了起来,下床摸枪,冲出门去。战友们都冲出屋门,探个究竟。很快,有人向毛泽东报告,遂川靖卫团包围了大汾圩向我发动了袭击!毛泽东临危沉着不乱,当即命令部队向敌人发起冲锋,夺回圩外被敌人控制的制高点,力争突出包围。霎那间,枪声四起。由于敌人发动突袭,工农革命军仓促应战,没有防御准备,在敌人的疯狂冲击下,队伍分散成了两部分,各自突围。战斗更加激烈。部队被分割后,无法联络,情况危急。谭政跟随一支突围队伍,边打边退。敌人气势汹汹,一路追击不舍。谭政又一次尝到了被敌人追击的滋味,忙乱中,简直狼狈极了。
一片漆黑之中,也不知跑了多少里路,枪声渐稀,追兵也不见了,大家这才停下来休息。谭政长出一口气,总算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下意识地一摸身上,行装全无,连挂包也不见了!遭到突袭包围,又被穷追不舍,为了轻装突围,哪里顾得上背什么东西,谭政心里暗叫一声惭愧。他抬眼一看身边的战友,一个个衣衫不整,行装不全,显得狼狈不堪,不禁一笑,将刚才的危险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部队陆续集合起来了。时至晌午,大家开始点火煮饭。这时,眼前的情景令人喷饭:碗、勺早就丢光了,于是,有的人干脆提起军服前襟的一角,把饭兜在里面,手拿两根刚撅的树枝,夹着饭吃;喝水时,干脆用手捧着喝。。尽管部队又一次受挫,但是不久苦尽甘来。大汾圩突围后,毛泽东率部回到茅坪。王佐率自己的农民武装前来参加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开始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艰难历程。1927 年12 月。井冈山宁冈砻市。军官教导队。井冈山的冬天,叶落草黄。寒风刮过,荒草落叶随风飘舞。刚刚扎根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缺米少粮,顿顿吃南瓜汤;缺布少衣,天天穿的是当初那身单军衣。军官教导队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这个一百多人的教导队,名曰“军官连”,实则是个集训队,过的是士兵生活,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地铺,黄土地上铺稻草。一座大房子里,整班整排的人各睡一席地。铺头的稻草常常冒出铺外,他们便弄来根木料或砖头挡住。这种“挡头”同时兼作脑袋底下的枕头。地铺上靠西墙一角的稻草窝里睡着两个人,合盖一床又薄又小的毯子,四只脚全部露在外头。稻草窝里、毯子底下这两个人,一个叫王大年,另一个便是谭政。原来,自1927 年10 月27 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茨坪以来,为了训练下级军官,提高指挥员政治、军事素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1927 年12 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军官教导队,由吕赤任队长。教导队的学员,除了来自军队中的班、排长以及有培养前途的基层战士外,还有来自地方武装的指挥员,训练时间一个半月。受训的内容既包括军事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内容有:
政治形势的分析,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