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

第47节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47节

小说: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多半是统治阶级中某些人利用迷信观念来制造政治舆论所捏造的假民谣。贾府的败落其实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财产与权力的结果。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勾心斗角、各施阴谋,其深藏之祸机常非外人所易知。这且不论,主要的还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待封建大家族的垮台。“算来总是一场空。”是谁在替他们盘“算”呢?受尽贾府欺压、盘剥的广大百姓的情绪该不是这样的吧?          
亲友庆贺贾政升官(第八十五回)    
  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说明' 
  续作者插入此对句形容贾府车马填门的热闹情景。 
  '评说' 
  作为喜庆语看,这一对句还是拟得不错的,但从小说的思想倾向来看就有问题,它缺少了八十回之前常有的、在这里也是应该有的讥刺意味。从曹雪芹的原来构思看,贾政的命运显然被改变了,他本该是官场倒霉的,因为在《红楼梦曲·恨无常》中贾元春的冤魂曾哭哭啼啼地警告她父亲:“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现在,元春的话算是白说了,靠着续书者的恩赐,贾政老爷官运亨通,他高升了郎中。          
与黛玉书并诗四章(第八十七回)    
  妺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妺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句,未尝不叹冷节余芳,如吾两人也!靶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 
  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 
  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 
  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 
  云凭凭兮秋风酸, 
  步中庭兮霜叶干。 
  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 
  静言思之兮恻肺肝?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 
  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 
  搔首问兮茫茫, 
  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 
  月色横斜兮玉漏沉。 
  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 
  吟复吟兮,寄我知音。 
  '说明' 
  薛蟠酒店行凶,打死张三,经贿赂官场得翻案灭罪。薛家人虚惊一场。宝钗的书和诗在等待结案期间所写。 
  '注释' 
  1。不偶——不吉利。传统迷信说法:如“数偶”为运气好,“数奇”为运气坏。 
  2。萱亲——母亲。下面“北堂有萱”亦同。参见《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色健茂金萱”注。 
  3。猇生狺语——“猇”也写作“虓”,老虎怒吼。狺,狗叫声。这里比喻令人不得安宁的坏消息。 
  4。啻(音赤)——但,只。惊风密语——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剌史》诗:“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5。辗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诗·周南·关雎》:“辗转反侧。” 
  6。属在同心——凡与自己要好的朋友。 
  7。愍恻——“愍”同“悯”,同情。 
  8。持螯——吃蟹。参见《螃蟹咏》注。 
  9。冷节余芳——冷若冰霜的节守,春光已过的芳香。以菊比。 
  10。匪——同“非”。 
  11。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唱代替哭泣。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2。递嬗——更替,变迁。 
  13。不造——不幸。星命家称人之生辰八字为“造”,即所谓“命”。男命为干造,女命为坤造。 
  14。咻咻——本为嘘气声,引申为不安宁。 
  15。凭凭——亦作“冯冯”,盛多的样子。李白《远别离》诗:“云凭凭兮欲吼怒”。秋风酸——“酸”是“冷”的修辞说法。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16。静言思之——“言”是语助词,无义。《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7。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春日用以荐祭寝庙(先王之墓),是贵重的鱼。梁,屋梁。《诗经》中曾以“有鹙(贪恶的鸟)在梁,有鹤在林”比亲近恶人而疏远善者。全句说:鲔、鹤本应有安居之处。 
  18。鳞甲——指蛟龙。羽毛——指凡鸟。喻所谓君子失意,小人得势。 
  19。谁知余之永伤——宋儒朱熹《感春赋》:“孰知吾心之永伤?”永伤,无尽的愁思,语本《诗·周南·卷耳》。 
  20。耿耿——明亮的样子。 
  21。玉漏沉——计时的漏壶快要水尽声歇了。即夜将尽的意思。 
  22。炳炳——犹言“耿耿”,形容忧思不减。 
  '评说' 
  薛蟠行凶打死张三、受官场庇护的情节是第四回打死冯渊的模仿,所不同的是曹雪芹的同情显然在受害者一边,而续书者则让宝钗在信中大肆歪曲事实真相,混淆视听:明明是张三家被弄得家破人亡而凶手安然无事,宝钗的信中却偏说自己“更遭惨祸飞灾”;被害家属喊冤叫屈,官府老吏虚张声势,宝钗就危言耸听地说是“猇声狺语,旦暮无休”;还“长歌当哭”,“寄我知音”,完全颠倒了黑白!续作者居然以同情的笔调,把这些当作宝钗抒情咏怀的内容,还让黛玉“同心”相感,与之唱和,其立场爱憎不问可知。 
  诗歌四章,大多是古诗中现成语句的堆砌,思想是贫乏的。首章是书信的重复;第二章“失我故欢”之叹莫知所指;第三章“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最不伦不类。一贯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宝钗怎么忽然发起“怀才不遇”的牢骚来了呢?第四章已实在无话可说,所以只好说废话。信中提出“无故呻吟”四字可算有自知之明,只是续作者和宝钗都不肯承认罢了。          
黛玉见帕伤感(第八十七回)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说明' 
  黛玉在毡包中拣衣服,见从前宝玉送她的两块旧手帕,上边有自己的题诗,于是便“触物伤情,感怀旧事”。对句是形容她淌眼泪的。 
  '注释' 
  1。“新啼痕”句——宋代秦观《鹧鸪天》词:“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评说' 
  续作者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可写,就常常翻八十回前的旧账,而且动不动就是“触物伤情”,所“伤”之“情”不但空泛,有时还与所“触”之“物”不大相干。这里就是明显的例子:书中含混地说,黛玉见帕想起“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也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些“旧事”。紫鹃则说:“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儿。要像如今这样斯抬斯敬的,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白糟蹋了呢?”事情很清楚:当时宝玉挨打,黛玉怜惜知己,为之而痛苦流泪,宝玉这才赠帕以示心意的。黛玉感知已之用心,更激动流泪,题诗寄情,这究竟跟“斯抬斯敬”有什么关系呢?能把这当作“笑话儿”吗?看到手帕,想起往事,又怎么能说是“失意人连失意事”呢?续作者根本不懂曹雪芹写那个情节的用意,所以只好瞎说一通。          
琴曲四章(第八十七回)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超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说明' 
  黛玉得宝钗书、诗后,也赋四章,翻入琴谱,以当和作。妙玉与宝玉走近潇湘馆,听得叮咚之声,便在馆外石上坐下,听黛玉边弹边唱此曲。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涕——泪。 
  3。迢超——高远。藤本、王本作“迢迢”。 
  4。寐——睡着。 
  5。子——你。古代对对方比较尊敬的称呼。 
  6。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诗 》中常见,如“之子于归”。焉,语助词,无义。 
  7。思古人兮俾无尤——语用《诗·邢风·绿衣》:“我思古(故)人,俾无訧(尤)兮。”古人,本指故妻。俾,使得。尤,过失。本说“故妻能匡正我,使我无过失。”在这里则说思念老朋友,但凑泊“经”语,补纳痕迹显著。 
  8。斯世——这个世界上。 
  9。夙因——所谓旧缘。迷信宣扬恩怨聚散、生死祸福皆前世因缘所定。 
  10。惙——通作“辍”,停止,断绝。 
  11。“素心”句——此诗每章都用平声协韵,这一章末句本来也应用平声字与一、二句“尘”、“因”相协,现在转而用入声字“月”,与“惙”协韵,打破了常格。这种出人意外的换韵方法,在古体诗中多用以表现一种激越或突变的情绪。所以书中妙玉说:“如何忽作变徴(音止,五音之一)之声!”后两句用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意思。 
  '评说' 
  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写环境的严酷无情,如春花遭风雨摧残之类,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较紧;这里所写秋思闺怨,如家乡路遥、罗衫怯寒等等,多不出古人诗词的旧套,在风格上也与宝钗所作雷同。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续作在思想基础和艺术修差上的差别。 
  诗的后两章明说宝钗,暗指宝玉,但以宝钗与宝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当,因为两人所代表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同用“不自由”、“必相投”之类的话,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倾向。末章叹人生变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 
  妙玉听琴,如果只限于写她深通乐理,知曲调过悲关系到人的气质,倒是合情理的。现在写她先听“变徴之声”讶然失色,又听“君弦”崩断,起身就走。宝玉问她怎么了,她只回答说:“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这就过于神秘化了。旧小说中多有“屈指一算,大惊失色”或“天机不可泄漏”之类的俗套。妙玉的形象本来是刻划得很现实的,而续书者却未能免俗,在这位世俗的道姑头上也画上了这道光圈,这实在是不合理的。          
悟禅偈(第八十七回)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说明' 
  惜春听说妙玉坐禅中了“邪魔”,叹息她“尘缘未了”,便想自己若出家时定能“一念不生,万缘俱寂”,于是口占了这一偈。 
  '注释' 
  1。“大造”二句——神力创造万物本无迹可寻,什么是应该留恋的呢?大造,佛教鼓吹佛法无边,能造大千世界,故称大造。 
  2。“既从”二句——禅宗的答问中本有“从来处来,向去处去”的机锋语。两句套此,说人的生来既是从空到有,那么他也应向空门去寻求归宿。其实,物质不灭。空能生有,有皆归空是宗教的思想观念。 
  '评说' 
  说妙玉欲念未尽,所以内虚外乘,先中邪魔,后迫劫持,说惜春能领悟万境归空的禅理,暗示她与佛门结有夙缘等等,都是离开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离开了当时大家庭的衰败过程,孤立地来描绘她们的思想、遭遇和生活道路的。          
??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第八十九回)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实时休。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 
  '说明' 
  天气转冷,茗烟到学房给宝玉送衣,拿来了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宝玉见物伤感,关了门,点了香,摆好果品,拂开红笺,口祝笔写道:“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接着写了这两首词。 
  '注释' 
  1。绸缪——情意深长。这两句头三字相连,容易产生歧义,使人误以为“意绸缪”者是“随身伴”,其实是说宝玉对随身之伴晴雯情意绸缪。 
  2。孰与话轻柔——跟谁再去轻声柔语地谈心呢? 
  3。怀梦草——传说中的异草。伪托东汉郭宪的《洞冥级》中故事: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想重见其容貌而不可得,东方朔献异草一枝,让他放在怀里,当夜就梦见了李夫人。因而有怀梦草之名。 
  4。翠云裘——指雀金裘。 
  '评说' 
  曹雪芹的“勇晴雯病补雀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