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23节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23节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指诊脉,不可将指头死按脉上。就如用眼睛看物,却把眼睛珠放在物上,如何能将所看之物看得明白,三部九候的指法无差,便能免却此弊。
诊脉称为看脉,不如将看字改为听字,能将听字的意义体会有得,则诊脉必有聪明过人之处,听字比看字静得多,活泼得多,看是我去看他,听是听他来告我,必能听而后得整个认识也,三部九候的候字,候者等候之意,我的指头,只在九个字的地位上,审察地位、等候脉来告我。候字听字的意义,大医的妙用,全在于此。先将指头审察九个字地位,以候脉来,指头与脉见面之后,仍不听脉,仍只审察九个字地位,有意无意之中,听出脉的病点来,然后继续搜求,由合听而分听,由分听而合听,整个脉体即是整个人身的河图。由合以求分,便知病之所在。由分以求合,便得处方的结果。总而言之,不可由我去找脉,须候脉来告我。我去找脉,我便有成见了,就得不着脉的真相了。

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诊脉,须先定六脉的整个大体、切不可先注意关脉怎样、寸脉怎样、尺脉怎样。先诊整个大体,诊出大体是阳虚是阴虚,阳虚者脉气润,阴虚者脉气枯,润者无论何病,慎用阴寒药,枯者无论何病,忌用阳燥药,又要诊出虚的程度如何,方能决断用药。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开脉时决断
定药要在指头未离脉时,研究清楚,如诊脉放手,再来定药,即不准确,在脉上定方,即在脉上审察所用的药,与脉的轻重,审察再三,心中安了,放手即提笔写方,写方之后,再写医案,然后可同别人说话,万不可先写医案,后写药方。写完医案,再写药方,所写之药,必不全合所诊之脉矣。
拟方定药,要在指未离脉之时,如认为中气虚寒,拟用理中汤,是必脉来松微,润而不枯。倘肝胆脉比较濇细,则干姜伤津,细濇乃津伤之脉,须加少许芍药当归以润肝胆津液。如脉来松微,证现虚寒,当用理中补虚温寒,而左尺比较短少,左尺属水,是水气不足,当加熟地麦冬以补左尺水气,理中汤乃不发生燥热伤津之过。
如麦门冬汤治中虚肺燥,其脉必濇,倘濇而兼细,则去半夏。半夏伤津,细濇之脉最忌。
如小建中汤治虚劳,以芍药降胆经收相火为主,须右脉关寸之间、脉气较他脉为盛,乃受得芍药之苦寒,倘右脉动关寸之间脉气不盛,胆肾之热不足,当减轻芍药、或不减轻芍药,加冰糖白糖以和芍药之苦,免伤胆胃之阳。
如肾气丸治肾气不足,须看左尺右尺比较之多少,左多右少为火虚,附桂宜稍加重,右多左少为水虚,附桂即宜轻用。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经虚寒,倘肺脉虚弱,生姜只宜少许,肺主收敛,生姜辛散伤肺也。
如泻心汤治心火不降,吐血衄血,倘脉来不实,便不可用也。
如诊治伤寒麻黄汤证,问证无差,是麻黄汤证也,当用麻黄多少,当以寸脉尺脉而定,寸脉弱,尺脉少,只宜轻剂麻黄,便可出汗,寸脉弱,肺家收敛力少,尺脉少,肾家津液不足也,倘麻黄分量与脉不称,则服后汗多,诸祸作矣。
如诊治桂枝汤证,问证无差,是桂枝汤证也,而脉气虚软,芍药寒中,宜多用炙甘草以扶中气,以减去脉之虚软、则芍药乃能免寒中之弊。
如诊治普通外感,用薄荷以调卫气,用黄豆以和荣气,薄荷散性甚大,倘脉气无弦紧之象,不可多用,多则辛散伤肺,更加发热。
如诊肠胃热滞,拟用大黄以消热滞,倘脉象重按不实,便不可用。如其不能不用,必须用朮草以辅之,乃不发生下伤中气之祸。
如诊治吐血之虚热证,饮食甚少,阴液又伤,拟用补土养液之药,补土之药必伤阴液,养液之药,必伤土气,必须详审脉象,脉象细数,朮草不可并用,或朮草均不可用,则用山药扁豆以代朮,用白糖以代草,细脉最忌辛散,当归不宜,只宜阿胶,虚热吐血,肺脉如细,更须保肺,橘皮下气,亦能伤肺,半夏更不敢当。
如诊治腹泻,腹泻因于食滞热滞者多,因于阴寒阳败者少,两下诊治错误,关系生死甚速。认为阴寒,脉必微少无神,泻后气衰,稀粪下注不射,不食,乃可用姜附以温寒回阳。食滞热滞,脉必紧细有神,泻后气不衰,粪粒兼水射远,能食,乃可用神曲谷芽以消食,栀子黄芩以清热。脉虽紧细,若右脉较左脉无力,消食预防伤中,清热预防败火。前人有云:左脉紧伤于寒,右脉紧伤于食,其实伤食不必紧在右脉,伤寒不必紧在左脉。
如诊治阴寒夹暑,其人不食,不大便,不小便,但欲寐不能寐,口渴而苦,舌无胎,六脉洪大异常,沉按虚空,而关脉洪大中藏有弦细之象,洪大虚空,阴寒之脉,口苦而关脉内藏弦细,是乃暑脉,方用重剂四逆汤以回阳,兑入冬瓜蒸自然汁以清暑也,无冬瓜汁麦冬二三钱亦可。
如诊治妇女经停,脉象平和,寻求结果,在左关得看病象。左关脉较他脉多些,此木气不调也,用桂枝汤一剂,左脉多处平了,仅食饭加增,再诊则左尺较他脉少,此血热液少也,桂枝汤加生地以补左尺,一剂左尺脉起经来如常。
王梦英医案载,一人病外感,寒热身痛,梦英诊之,脉弦细异常。梦英曰:阴虚极矣,未可治外感,用重剂熟地当归等补阴之药而愈。外感风寒而用熟地补阴之药,岂不将风寒补住。不知荣卫乃人身表气之阴阳,表气之阴阳根于里气之阴阳,里气之阴阳偏多偏少,表气之荣卫即不能调和而成圆运动。外感风寒而荣卫病,乃荣卫因风寒之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人身为病。此病脉象弦细异常,阴液偏少,即不外感,荣卫早已失和,再遇外感,失和更甚,所以熟地等药,补起阴液以兴阳气调归于平,里气这阴阳既调,表气之阴阳亦调,阴阳调而荣卫和,所以外感愈也,王氏谓未可治外感,正所以治外感也,王氏用此药治此病,乃由经验而来,于外感风寒,并非风寒为病,乃荣卫自病的原理尚不知道,因王氏亦王叔和伏寒变温之信徒故也,医家有舍证从脉不通之说,毫无理由,如此案,医家即谓系舍证从脉的治法,可以见中医不知原理,自古已然。
一七十老人,冬月外感,恶寒重发热轻,脉不紧而虚微,服肾气丸五钱,半夜寒热罢而体舒,次早满身微汗而愈,伤寒论麻黄汤治恶寒脉紧,紧者卫气闭束之象,故麻黄开卫气之闭束,为治恶寒定法,今外感恶寒而脉微,微者阳虚之脉,肾气丸补起肾阳,里气的阴阳平,荣卫的阴阳自和,所以病愈而得微汗,如不补肾阳而用发散之剂,必脱阳而亡。此两案在已知圆运动原则的医家,自必认为当然,而普通医家,无不闻之而咋舌也,学脉不可就脉猜病,应问病求脉,所问之病是外感,求得之脉乃是内伤,内伤治愈外感自愈,外感病在荣卫,果是里气不伤之荣卫表病,脉必弦紧,束迫不舒而现躁急之象,不现阴亏之弦细脉,不现阳亏之微脉,按疏泄收敛之法治之可也,所以学医要学具体的病,乃能治抽象之病也,明了伤寒论桂枝汤麻黄汤证脉的意义,本书温病乌梅汤三豆饮证脉的意义,自能明了此两案的意义,桂麻二证与乌梅三豆的意义,本气自病的意义也。
一女科平日阴虚血虚,脉象沉濇,左尺尤弱,平日有病,皆服归芍地黄丸补阴补血而愈,一日洗澡受寒,身痛怕冷,不能起床,脉象沉濇尤甚,予归芍地黄丸八钱,吞下安卧,并未出汗而愈,明是外感受寒,全从补血补阴施治而愈者,因脉象沉濇故也,若照外感治法,而用发汗之品,伤其血分阴分,病必加重,至于不起,所以此病明是外感,病愈之时,并不出汗也。外感之病,荣卫和则汗出病愈。此病之荣卫和并不汗出。其恶寒自罢,乃荣卫之和,阴血已虚无可作汗,故不汗出而病愈也,此病治效,所凭者脉,前人谓此等治法,为舍证从脉。其实何曾舍证,正因此证,由于脉象纯系血虚阴虚乃成此证也,证由血虚阴虚而来,故用补血补阴之药,病自能愈,故用药治病,必以脉为主。
又一男科,自称胃病复发,口淡不食,亦不饥,小便黄如蘗汁,甚长,大便燥结,身倦无力。诊其脉全体细弱,右尺较少,予附桂八味丸二钱,茵陈蒿一钱,吞服,一日二服,服后胃更滞,更不欲食,脉细转和,右尺亦起,因以干姜两片嚼服,辣味少,苦味多,辣味少者,亦口淡之例,下焦无火也。苦味多者,火虚于下而逆于上也,用原方加干姜少许,同服,食遂增加,尿黄亦减,脉更调和,一剂之后,去干姜,只用附桂地黄丸四钱,茵陈蒿一钱,一日分二次服,数日全愈。此病口淡不思食,当然不宜地黄,因脉细阴虚,故仍用之,右尺火虚,故又用附桂,黄病为湿,尿长非湿,故宜地黄也,无湿而病黄,乃胆经之逆也,胆经相火逆行于上,故病黄味苦。火逆于上则虚于下,故口淡不食。茵陈清上逆之热,地黄滋阴,附桂补火,所以病愈,此病此方,亦凭脉耳。若以口苦胃滞之故,不用地黄,脉细难复,病将坏矣。此病,前数年曾病一次,医用附子理中加黄连,时轻时重,三年始愈,脉细尿长不知养阴,其不死者,幸也。此案用药,亦全凭脉脉象之功,数日全愈,理有当然,故学医归结在用药,用药的根据在脉象,故善于学脉者,乃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一人左脚肿胀疼痛,午前重,午后轻,左肿痛为阴虚,午前重为阳虚,脉左右皆虚,右尺尤虚,命脉服附桂地黄丸,每日二钱,午前服下,三日全愈,此病有谓为湿热者,有谓为风湿者,有谓为气虚者,今凭脉用附桂地黄丸全愈,可见凭脉治病,能免去一切牵缠而得着根本解决也。
国医指南将十二经病证,分虚实寒热,挨次列出,后学称便,然于脉的虚实寒热,无有认识,即无法辨别证的虚实寒热,只要于脉的虚实寒热,有精细的认识,无论何证的虚实寒热,不唯能澈底辨别,且能寻出整个治疗之法,不唯能辨别医书已载的病证,且能辨别医书所未载的病证,由脉断病,实有不可言喻之妙,因一经的虚实寒热,必有他经的关系,脉法不精,必无整个澈底的辩法。无整个办法,而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病不能愈且生他变也。欲认识脉的虚实寒热,只要有十架病床的中医院,以一年的临床经验,便可成功,总之由脉断病,是由原则以解决分则,由病断病,是图解决分则,而遗却原则,由脉断病,百无一失,由病断病,失多得少,甚至全失无得,脉者,审病断病处方用药的根据也。
以上审脉用药之大概分别学法也,又有宠统学法,六脉以中部为主,凡中部以上脉盛,中部以下脉虚,无论何病,先补中气,再配合治病之药,凡中部以上脉少或无脉,中部以下脉多有力,无论何病,温药补药忌用,宜用消滞清热养阴药。中部以下主里,中部以上主外,里气不足,故先补中,里气有余,故忌补药。人身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左脉阳虚,则升不上来,右脉阴虚,则降不下去。升不上来,则左郁而虚大,宜温升之药。降不下去,则右郁而实大,宜凉降之药。左属水木,右属火土,左脉沉细,水木枯濇,宜滋润水木之药,右脉微少,火土衰退,宜温补火土之药,左寸属心火,左寸不足,不治左寸,木气足则左寸足。右寸属肺金,右寸不足,不治右寸,土气足则右寸足。左尺属肾水,左尺不足宜补水,兼降肺金。右尺属相火,右尺不足,宜温肾,兼降胆木,此大概宠统学法也,宠统学法中,更有宠统学法,即上文所说脉的大体柔润而微为阳虚,无论何病,不可用凉药攻伐药,干枯而弱为阴虚,无论何病,不可用燥热药横补药是也,只要指法活泼,大体认清,宠统之中,已得应用地步了,学医归结在学脉,以上学法,理路明白,初学入门之快捷方式也。
还有好些省分诊脉,病人伸手就诊,都将掌心向上仰着,更无法诊得明白。万不可掌心向上,定要虎口向上,而且将掌向心微弯,则脉来流利,医生仍能用指法去细细寻求,李濒湖修正之四言举要曰:初持脉时,令仰其掌,不可为训。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诊脉之时,即是定方之时,此时指下心中,只知病人身体整个气机的圆运动如何不圆,要用如何的方法,以补救其圆。所开药方,却要自己立法,此时切不可有一句古人的书在我的心里,若是心里有一句古人的书,心就离开指下,忘却病人的整个气体,便不能立出合于病机的方法来。自己立法者,所用之药,只与脉的病机相合,不迁就书上成方也,书上的成方,乃教人自己立法之意耳。
诊脉之时,既不可想着病人身体的形质,又不可想著书上的一句话,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