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硬粒。停而又下、不觉其滑。其射甚远。泻后精神不衰、反觉松快。
寒利色灰、舌无胎、而口淡。热利舌有黄胎,而口苦。阴阳不同、虚实各判也。
阳腑阴脏。腑病阳热,脏病阴寒,一定之理。少阳居三阳之一、却无腑病者、少阳胆腑、附肝脏而生,入胃腑而下、居其它脏腑之间。阳盛则胃腑病热、阴盛则肝脏病寒。故胆腑本身、无有本病、只有经病。经病现时,必项强已罢、继以口苦等证也。
一部伤寒论,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表病宜汗法、里病宜下法、宜温法。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柴胡汤之柴胡,却有汗意,黄芩却有下意、炙草大枣生姜党参却有温意。所以能和解也。
少阳经病,不可汗者,汗所以通表气。少阳胆经,秉气木火,居表里之间。汗伤木火津液、必干燥生烦而成坏病也。不可温者,温所以扶脏气之阳。胆经木火正郁,热药必助其逆升而不能降也。不可下者,少阳相火一病,上热不降,中土失根。下之必伤中败土、至于危亡也,惟有和之一法,不损其本来之气,调和其升降之郁,故病愈也。表里之间有少阳经,少阳经之内是脏腑,少阳经之外是荣卫。故少阳解决,整个表里方能分清。然必整个的表里认识,半表半里的少阳经方能认识耳。大柴胡汤是一面和解少阳经,一面下阳明胃腑之热之法。
小柴胡汤,是伤寒的少阳经病之方。后人每于老人之寒热口苦,亦率用之。不知柴胡性升而散,伤人可畏。小柴胡汤柴胡系升手少阳三焦经相火下陷,与黄芩降足少阳胆经相火上逆、是整个的作用、而又非参草姜枣、温补中气,不能成柴芩升降之功。非少阳经病,不可用也。老人寒热口苦,此寒热乃肾气虚中气败,因而荣卫分散之寒热。口苦亦中虚上逆之苦,万不可用寒凉去火。应服肾气丸,猪腰汤,小刺辽海参,温补肾气。肾气与中气回复、荣卫有根,仍然能作圆的运动,胆经仍然下降,寒热口苦自止,倘服小柴胡汤,升散寒凉,下咽即死。
再推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意义
外感病分两大原则,收敛与疏泄是也。恶寒无汗脉紧、为收敛为病。发热汗出脉不紧,为疏泄为病。收敛为病、用麻黄汤之法。疏泄为病,用桂枝汤之法。麻黄汤,发散本身卫气之法,非散寒也。桂枝汤、补益本身中气降胆经以调荣卫之法。非散风也。
本书脉法篇。有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脉细、用生地当归等填补阴液之药,汗出感愈者。有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脉微,用温补肾气之药,汗出感愈者。时病篇有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脉虚,服补中益气丸而愈者,八珍丸而愈者。里气和则荣卫和,荣卫和则寒热罢也,若果外感风寒是风寒入了人身为病。岂有将风寒补住,病反能愈之理。
他如外感于暑、脉虚恶寒发热欲吐。以扁豆藿香为主药。扁豆乃补胃土之药、藿香乃降胃土之气之药。若果是外来暑气,中入人身。而用扁豆藿香,将暑补于胃土之中、降于胃气之下。此暑气岂不深入胃中出不来乎。暑者太阳直射地面的热气,人身胆经与心包经相火之气也。宇宙的暑气,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之下。则地面清凉,万物得根。人身的暑气,由胃气之上,降入胃气之下。则肺气清凉,命门生火。暑病者,人身肺气不能将人身心包经胆经的相火,降入胃气之下。本身的暑气,停留于胸中,与外来的暑气接触。肺气不降,而相火停留、故发热欲呕,而成暑病。藿香扁豆、降之归下,故暑热病得愈。肺主皮毛,皮毛主表。暑伤肺气,牵连荣卫、故暑病亦恶寒发热也。古人造字、执火为热,日者为暑。热主上升,暑主下降。所以称少阴君火为热火,称少阳相火为暑火。人乃将暑字认为伤人的恶气。而不知暑乃天入的相火之气,万物生命的根气。遂不知治暑病以降之使下为主。此自来不于事实上求原理之过也。
麻黄之法、是调和本身荣卫之气之法。非散外来风寒之法。藿香扁豆之法,是温降本身胃胆之气之法,非清外来暑气之法。外感风寒而用养阴,补阳,补中,补肾,补气血之法,是补益荣卫里气,里气不偏虚,表气自调和,亦治荣卫的里气之法,非治风寒之法。如应当补阴,补阳,补中,补肾,补气血治愈的外感。要食着外感散风寒的药,一定要死的。里气已伤,再食伤里气的药、焉得不死。反之用补阴,补阳,补中,补肾,补气血之药,以治应用麻黄汤法之外感、也一定死的。人身脏腑荣卫表里一气的圆运动,是有层次,有秩序的。外感风寒、伤了荣卫。荣卫分离,表里的层次,运动的秩序,紊乱起来。荣病疏泄,气机皆虚。卫病收敛、气机皆实。实而误补,实上加实,乱上加乱,焉得不死。非麻黄汤证的外感、脉不紧寒热不甚也。
外感荣卫、收敛恶寒之病,只要恶寒不罢,脉象紧而不舒,未曾出汗,或出汗未出澈底。不论久暂,始终须用麻黄之法以开卫气,使荣卫调和,病始能愈。与补阴补阳补中补气血等调补以和表气的治法,是相对的。桂枝汤之法,即补里气以和表气之法。内经曰,夫虚者气出也。实者气入也。出入二字之意、在一年说则立春后气出、立秋后气入。以外感说,恶寒无汗为气入,发热汗出为气出。恶寒无汗之麻黄法,乃气入为实之法。桂枝汤法,乃气出为虚之法。外感之病,凡非恶寒无汗,而是发热出汗、皆虚证非实证。仲圣用桂枝汤以治外感,用桂枝汤加重芍药饴糖以治虚劳。同是一方、而为外感内伤之祖方,气出为虚之故也。气入为实之麻黄汤法、须澈底认清。但有恶寒身痛无汗,脉象紧而不舒,无论已发热否,总须发散卫闭重顾中气为治。此点澈底皆澈底矣。注意。
温病时病篇的乌梅白糖汤、三豆饮、痲疹之一豆饮、乃桂枝汤用芍药降胆经助收敛,用草枣补中气,变化而来之法。而善治不恶寒只恶热,一切外感。葱豉汤,人参败毒散,一切用薄荷之方、乃麻黄汤用麻黄以散卫气助疏泄,变化而来之法。而善治恶寒之外感。惟麻黄汤一证宜发散耳。古方命名时,有名实不符之处。如桂枝汤之桂枝,本桂枝汤麻黄汤共享之药。麻黄汤之主药系麻黄、桂枝汤之主药系芍药。名实不符,所以后人解释、都不得要领。尝谓中医书,非医学学好之后,不能读。此之谓也。
伤寒病荣卫表病,不经汗解,则归结于脏病阴寒、腑病阳热而死。或归结于少阳经,津液干而死。温病荣卫表病,不经汗解,则归结于气分病,血分病,肠胃病。然皆热而不寒、虚而不实。如不医错而死、则阴分伤耗、中气减少、转成虚劳,然后人死。其它外感,荣卫表病,不经汗解,则归结于胆经与肺家,或归结于气血。归结于胆经与肺家者,荣分发热作用、司于胆木。卫分恶寒作用,司于肺金。胆木横逆则成虚劳,肺金不降则成咳嗽。归结于气血者,荣卫不和,气血不通,亦成虚劳。若不咳嗽、则身体羸弱、久不复元,亦不致死。若加咳嗽,则成痨瘵而死。
古方上篇,前六方为初学基础,后十方为初学进一步基础。由内伤而知外感原理,由伤寒而知温病、及一切外感原理也。
发热恶寒,乃荣卫之事。有出于荣卫者、有出于脾胃者、有出于肾家者,有出于胆经者、有出于肺家者。出于荣卫者,荣卫自现本气,荣郁则发热,卫郁则恶寒也。出于脾胃者,脾为诸阴之本、胃为诸阳之本,脾胃为饮食所滞,脾滞则现阴寒,胃滞则现阳热。或脾胃将败,则脾胃分离,亦现寒热也。出于肾家者、寒乃水气、热乃火气,肾气败而现水火本性也。出于胆经者,胆经居阳腑阴脏之间,病则兼现阴阳之性性也。出于肺家者、肺主皮毛,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伤则牵连荣卫表气、而发热恶寒也。肺家之发热恶寒,时止时作,不似荣卫外感之发热恶寒无休止。五种发热恶寒,惟恶寒脉紧无汗,身痛项强之麻黄汤证。为气入则实之证。应用发散之药。此外皆气出则虚之证。宜养中气,降胆经,补阴,补阳、补中、补肾,补气血为治矣。惟兼有恶寒之证者,宜加少许发散之药。如温病篇之乌梅汤三豆饮加薄荷之法是也。世谓外感不可用补药太早,孔将风寒补在身内。其实是将卫气的收敛作用补住耳。凡病外感而日久不愈、皆非风寒未清,皆卫气未曾散通之故。
只须切实认明麻黄是散开卫气之收敛,并非散开外来的风寒,风寒伤了荣卫而恶寒发热乃荣卫自病,风寒并未入了人身。便扫除了一切邪说、而得外感病的原理。此点明白、温病疹病一切感病的原理都明白。
再推论承气汤四逆汤的意义
四逆汤加干姜,名通脉四逆汤。治伤寒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下利清谷肢冷,此四逆汤证。而脉微则属通脉四逆汤证。缘人身气脉,起于中气。中气虚寒故脉微欲绝。故于四逆汤加重干姜、大温中气以通脉。加干姜不加附子、此四逆汤更重温中之法。若并加附子,使脉暴出,必致不救。何也,附子重用、能引肾阳外散也。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寒霍乱吐下已止、汗出而厥、肢急、脉微欲绝者。吐下虽止,而四肢厥冷拘急,内寒也。又加汗出脉微,阳将脱矣、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以收汗出之阳,由胃降入肾家也。用胆汁之寒润,于姜附之中。使将脱之阳,仍降入肾、而姜附得胆汁之寒润化合,刚变为柔、阳入于阴、学用姜附宜细玩之。
承气汤为寒下之方。一人病停食发热、日久未愈。肠部痛不喜按,形容枯瘦,二便照常。舌伸不能出口、以指按舌心,有干黑胎一块。一医拟调胃承气汤、炙甘草三钱,大黄四钱,芒硝四钱。一医谓脉弦少胃气,且右关尺沉部甚空。拟四逆汤加大黄。姜附草黄各一钱。一剂痛减,再剂脉和,舌转。三剂改用炙甘草一钱、槟榔五分而愈。此病如服承气,必一下而脱。本是下证,却用四逆汤以辅助大黄。与四逆加猪胆汁汤,本是寒证,却用猪胆汁以辅助姜附。此圆运动的中医学整个妙旨,初学最宜注意者也。
脉法篇导言
尝谓读书不易。治病不难。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的,脉是实在的,唯其是实在的,可以再三审查,反复推求,以得着实在的解决。所以云治病不难也,而人往往得不着实在的解决者,学脉的方法不善也。学脉之法,一曰脉位,一曰指法,一曰脉象,一曰脉理,明白脉位与指法,然后能捐除自的成见,看清脉来的真象,脉象脉理,必须于普通学法之中,有系统以贯之,而后无繁难之苦,而后有运用之乐,此篇,脉法较善之法也。 编者识
目录
枯润二脉以下言脉的体质
虚实二脉
微弱二脉
松紧二脉
滑濇二脉
弦缓二脉
濡细二脉
大小二脉
芤革鞕软四脉
浮沉迟数四脉 以下言脉的动态
结促动代四脉
洪伏二脉
躁驶二脉
平人脉
真脏脉
指法脉位
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脉时决断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脉法原理
枯润二脉
枯润二脉者,用药之提纲,枯脉宜养阴,润脉莫伤阳,润津液充足,枯者津液干濇,润脉无论何病,慎用凉润药,枯脉无论何病,忌用热燥药,认明枯润二脉,处方用药,便少错误。
微弱二脉
微脉润而少,轻有重按无,总属阳气微,温补宜急图。弱脉枯而少,轻无重按有,总属阴液枯,清润法当守。此二脉,脉体皆少,一宜补气补阳,一宜补液补阴,最易含糊,须于轻按重按之间,寻出证据以为用药之本。病人的体质不是阴虚,便是阳虚,故诊脉先以枯润弱微,分别阴虚阳虚,便有把握也,微弱二字,自来概属虚脉之称,而于阴虚阳虚,置之不辨,遗误后学不少。故于脉法起首,郑重言之。伤寒论,少阴病,脉微细,用附子。营卫病,脉弱而渴,用石膏是也。
枯润二脉辨别阴虚阳虚,弱微二脉,辨别阴虚阳虚,又须审查两尺,左尺较右尺少为水虚,右尺较左尺少为火虚,据两尺以为判断中之判断,用药更少误差。总之脉法的阴虚阳虚,认识无差,然后能认识一切疾病的阴虚阳虚,然后能判断一切医书所说疾病的阴虚阳虚,此要诀也。
虚实二脉
实脉中沉盛,满指成分厚,久按总有力,攻下须研究。此为阳实、气实、热实,胃家实,可用攻下之实脉,脉之成分,厚而不薄,满指有力,中沉两部,久按不衰,此为完全的实脉。所谓完全实者,中土实则全体皆实也,攻下胃实,不可冒昧,须有法度,应当研究,详古方上篇大承气汤中。此外则伏而有力,脉细有力,软而有力,滑而有力,亦有实意。但只腠理热实,只宜清润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