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97节

013-本草纲目-第197节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昌产者,良。(陈自明《外科精要》) 
大风疠疾∶何首乌(大而有花纹者)一斤(米泔浸一七,九蒸九晒),胡麻四两(九蒸 
九晒)。为 
末。每酒服二钱,日二。(《圣惠方》) 
疥癣满身,不可治者∶何首乌、艾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甚能解痛,生肌肉。(王衮 
《博济方》) 
x茎、叶x 
【主治】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时珍)。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赤节(《别录》)、百枝(《吴普》)、竹木(《炮炙论》)、白菝 。 
时珍曰∶萆 名义未详。《日华本草》言∶时人呼为白菝 ,象形也。赤节、百枝,与 
狗脊同名。 
【集解】《别录》曰∶萆 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根似菝 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 
颂曰∶今河、陕、汴东、荆、蜀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叶俱青。叶作三叉,似山薯, 
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春秋 
采根,曝干。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薯而体硬,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子三棱,不拘时 
月采根,利刀切片,曝干用。 
时珍曰∶萆 蔓生,叶似菝 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 
为萆 ,误矣。茎、叶、根、苗皆不同。《吴普本草》又以萆 为狗脊,亦误矣。详狗脊下。 
《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 
之才曰∶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牡蛎。 
【主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本经》)。 
伤中恚怒,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别录》)。冷气 痹,腰脚瘫缓不遂,手 
足惊 
掣,男子 腰痛,久冷,肾间有膀胱宿水(甄权)。 
中风失音(大明)。补肝虚 
【发明】时珍曰∶萆 ,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 之 
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 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 、菝 、土茯苓三物, 
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 《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 
木。竹木,萆 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 能除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厘清。 
杨《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 
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 
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证也。此 
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 
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 
用萆 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 
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 
【附方】旧二,新三。 
温酒服三钱匕。禁牛肉。(唐德宗《贞元广利方》) 
子大。每盐酒下七十丸。(《集玄方》) 
虚寒。萆 厘清饮∶用萆 、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 
煎七分,食前温服,日一服,效乃止。 
肠风痔漏∶如圣散∶用萆 、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之。(孙 
尚药 
头痛发汗∶萆 、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时,以温酒服二钱,暖卧 
取汗,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内容:(上蒲八切,下弃八切。《别录》中品) 
【释名】菝 (同 )、金刚根(《日华》 
时珍曰∶菝 ,犹KT KT 也。KT KT ,短也。此草茎蔓强坚短小,故名菝 。 
而江浙人谓之菝 根,亦曰金刚根,楚人谓之铁菱角,皆状其坚而有尖刺也。郑樵《通志》 
云∶其叶颇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别录》曰∶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 茎紫而短小,多细刺,小减萆 而色深,人 
用作饮。 
恭曰∶陶云三种,乃狗脊、菝 、萆 相类,非也。萆 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 
萆细长而白色,菝 
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颂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 
而差大。秋生黄花,结黑子如樱桃大。其根作块,人呼金刚根。 
时珍曰∶菝 山野中甚多。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 
柿叶,不类冬青。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其叶煎饮酸涩。野人采其根 
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吴普本草》以菝 为狗脊,非矣。详见狗脊下。 
x根x 
【气味】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别录》)。治时疾瘟瘴(大明)。补肝经 
风虚(好古)。治消渴,血崩,下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菝 ,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 仿佛。孙真人 
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用之。 
颂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新五。 
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儒门事亲》方) 
取去 
根本∶用菝 二两,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圣济录》) 
消渴不止∶菝谷即菝 , 咀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普济方》)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 
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卫 
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田舍贫家用此最良∶菝 (洗锉)一斛。以水三斛 
渍曲去滓,取一斛渍饮,如常酿酒。任意日饮之。(《肘后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土茯苓
内容:(《纲目》) 
【校正】并入《拾遗》草禹余粮。 
【释名】土萆 (《纲目》)、刺猪苓(《图经 
遗》 
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 
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 
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陈藏器《本草》草禹 
余粮,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皆此物也,今皆并之。茯苓、猪苓、山地栗,皆象形也。 
俗又名过冈龙,谬称也。 
【集解】藏器曰∶草禹余粮生海畔山谷。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 
人取以当谷食,不饥。 
颂曰∶施州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 
时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 ,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 
而质浓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 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 
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 
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近时弘治、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留筋骨,溃 
为要药。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 及菝 。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但其功用亦 
颇相近,盖亦萆 、菝 之类也。 
x根x 
【气味】甘、淡,平,无毒。 
时珍曰∶忌茶茗。 
【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 
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时珍)。 
【发明】机曰∶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 
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 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 
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瓦斯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 
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 
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 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 
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 
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 
瘴熏 
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 
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之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 
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 
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盖水银性走而不 
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 
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 
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 
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 
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 
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 
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 
木瓜、木通、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水二大碗煎 
饮,一日三服。惟忌饮茶及牛、羊、鸡 
【附方】新六。 
杨梅毒疮∶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角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 
深者 
四七,见效。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角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 
日一服。 
发挥》) 
连年累 
物汤,水煎 
角子七个, 
瘰 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 
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白蔹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白草(《本经》)、白根(《别录》)、兔核(《本经》)、猫儿卵(《纲目》)、昆 
仑(《别录》)。 
宗 曰∶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 
时珍曰∶兔核、猫儿卵,皆象形也。昆仑,言其皮黑也。 
【集解】《别录》曰∶白蔹生衡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竹穿,日干。 
恭曰∶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不似白芷。 
保升曰∶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 
颂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 
,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种赤 
蔹,花实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尔。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微寒。权曰∶有毒。 
之才曰∶代赭为之使。反乌头。 
【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带下赤白(《本经》)。杀火毒(《别录》)。治 
疮,扑损,生 
【发明】弘景曰∶生取根捣,敷痈肿,有效。 
颂曰∶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之。往往与白芨相须而用。 
【附方】旧四,新十。 
发背初起∶水调白蔹末,涂之。(《肘后方》) 
疔疮初起∶方同上。(《圣惠方》) 
一切痈肿∶权曰∶白蔹、赤小豆、 
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面鼻酒渣∶白蔹、白石脂、杏仁各半两,为末,鸡子清调涂,旦洗。(《御药院方》) 
面生粉刺∶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为末。蜜和杂水拭面。(《肘后方》) 
冻耳成疮∶白蔹、黄柏等分。为末。生油调搽。(谈野翁方) 
汤火灼伤∶白蔹末敷之。(《外台》方) 
诸物哽咽∶白蔹、白芷等分。为末。水服二钱。(《圣惠方》) 
铁刺诸哽,及竹木哽在咽中∶白蔹、半夏(泡)等分。为末。酒服半钱,日二服。 
(《圣惠方》) 
胎孕不下∶白蔹、生半夏等分。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榆皮汤下五十丸。(《保命集》) 
风痹筋急肿痛,展转易常处∶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为末。每酒服半刀圭,日二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