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1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一两,荆芥叶一两,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食后姜汤下
二十
丸。又上清丸∶用天南星、茴香等分,生研末,盐醋煮面糊丸。如上法服。(并出《经效济
世方》)风痰头晕目眩,吐逆烦懑,饮食不下∶玉壶丸∶用生南星、生半夏各一两,天麻半
两,白面三两。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水先煎沸,入药煮五七沸,漉出放温,
以姜汤吞之。(《惠民和剂局方》)
脑风流涕,邪风入脑,鼻内结硬,遂流髓涕∶大白南星切片,沸汤泡二次,焙干。每用
二钱,
枣七个,甘草五分,同煎服。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髓涕自收。以大蒜、荜茇
末作饼,隔纱贴卤前,熨斗熨之。或以香附、荜茇末频吹鼻中。(《直指方》)
毒壅滞,凉心压惊∶抱龙丸∶用牛胆南星一两,入金钱薄荷十片,丹砂一钱半,龙脑、麝香
各一字,研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全幼心鉴》)
壮人风痰及中风,中气初起∶星香饮∶用南星四钱,木香一钱。水二盏,生姜十四片,
煎六分,温服。(王硕《易简方》)
痰迷心窍∶寿星丸∶治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或痰迷心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天南
星一
斤(先掘土坑一尺,以炭火三十斤烧赤,入酒五升,渗干。乃安南星在内,盆覆定,以灰塞
之,勿令走气。次日取出为末)。琥珀一两,朱砂二两,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下。一日三服。(《和剂局方》)
风痰注痛∶方见羊踯躅下。
痰湿臂痛,右边者∶南星制、苍术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之。(《摘玄方》)
风痰咳嗽∶大天南星一枚,炮裂研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五分,温服。每
日早、午、晚各一服。(《十全博救》)
气痰咳嗽∶玉粉丸∶南星曲、半夏曲、陈橘皮各一两,为末,自然姜汁打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姜汤下。寒痰,去橘皮,加官桂。(东垣《兰室秘藏》)
清气化痰∶三仙丸∶治中脘气滞,痰涎烦闷,头目不清∶生南星(去皮)、半夏各五两
(并汤泡七次,为末,自然姜汁和作饼,铺竹筛内,以楮叶包覆,待生黄成曲,晒干)。每
用二两,入香附末一两,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王 《百一选方》)
温中散滞,消导饮食∶天南星(炮)、高良姜(炮)各一两,砂仁二钱半,为末,姜汁
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五十丸。(《和剂方》)
酒积酒毒,服此即解∶天南星丸∶用正端天南星一斤。土坑烧赤,沃酒一斗入坑,放南
星,盆覆,泥固济,一夜取出,酒和水洗净,切片,焙干为末,入朱砂末一两,姜汁面糊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蔡丞相、吕丞相尝用有验。(《杨氏家藏方》)
吐泄不止∶《集效方》∶四肢厥逆,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则阳回,名回阳散∶
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京枣三枚,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未省再服。又方∶醋调南
星末,贴足心。(《普济方》)
肠风泻血,诸药不效∶天南星(锻石炒焦黄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二十丸。
(《普济方》)
以自然铜磨酒调下。(《胜金方》)
初生贴囟∶头热鼻塞者。天南星炮为末,水调贴囟上,炙手熨之。(危氏《得效方》)
小儿解颅,囟开不合,鼻塞不通∶天南星炮去皮,为末,淡醋调绯帛上,贴囟门,炙手
频熨之,立效。(钱乙《小儿直诀》)
解颐脱臼,不能收上∶用南星末,姜汁调涂两颊,一夜即上。(《医说》)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不须服药∶以生天南星去皮脐,研末。醋调涂足心,男左女右。
(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生南星一个,当心剜空,入雄黄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
盏子合定,出火毒,去面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数日,甚效。(《经验方》)
风虫牙痛∶南星末塞孔,以霜梅 住,去涎。(《摘玄方》)
喉风喉痹∶天南星一个,剜心,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甚者
灌之
痰瘤结核∶南星膏∶治人皮肌头面上生瘤及结核,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
疼不痒,宜用此药,不可辄用针灸∶生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烂,滴好醋五七点。如无生者,
以干者为末,醋调。先用针刺令气透,乃贴之。觉痒则频贴,取效。(严子礼《济生方》)
身面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简易方》)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由跋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集解】恭曰∶由跋是虎掌新根,大于半夏一二倍,四畔未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
藏器曰∶由跋生林下,苗高一、二尺,似 ,根如鸡卵。
保升曰∶春抽一茎,茎端有八、九叶,根圆扁而肉白。
时珍曰∶此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气未足,不堪服食,故医方罕用,惟重八、九钱至一两
余者,气足乃佳。正如附子之侧子,不如附子之义也。
【正误】弘景曰∶由跋本出始兴,今人亦种之。状如乌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
苦酒摩涂肿,亦效。
恭曰∶陶氏所说,乃鸢尾根,即鸢头也。又言虎掌似半夏,是以鸢尾为由跋,以由跋为
半夏,非惟不识半夏,亦不识鸢尾与由跋也。今南人犹以由跋为半夏。
时珍曰∶陈延之《短剧方》,亦以东海鸢头为由跋,则其讹误久矣。
【气味】辛、苦,温,有毒。
【主治】毒肿结热(《别录》)。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内容:(宋《开宝》)
【释名】 头(《开宝》)、鬼芋(《图经》)、鬼头。
【集解】志曰∶ 头出吴、蜀。叶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阴地,雨滴叶下生子。
又有斑杖,苗相似,至秋有花直出,生赤子,根如 头,毒猛不堪食。虎杖亦名斑杖,与此
不同。
颂曰∶江南吴中出白 ,亦曰鬼芋,生平泽极多。人采以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
所收往往是此。但南星肌细腻,而 茎斑花紫,南星茎无斑,花黄,为异尔。
时珍曰∶ 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
时生苗,至五月移之。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多斑点,宿根亦自生苗。
其滴露之说,盖不然。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芋魁,其外理白,味亦麻人。秋后采根,
须净
擦,或捣成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
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切作细丝,沸汤
苗似半夏,杨慎《丹铅录》言 酱即此者,皆误也。王祯《农书》云∶救荒之法,山有粉葛、
、橡栗之利,则此物亦有益于民者也。其斑杖,即天南星之类有斑者。
x根x
【气味】辛,寒,有毒。
李廷飞曰∶性冷,甚不益人,冷气人少食之。生则戟人喉出血。
【主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主消渴
【发明】机曰∶按《三元延寿书》云∶有人患瘵,百物不忌,见邻家修 ,求食之美,
遂
【附录】菩萨草(宋《图经》) 颂曰∶生江浙州郡。凌冬不凋,秋冬有花直出,赤子
如
头。冬月采根用,味苦,无毒。主中诸毒食毒,酒研服之。又诸虫伤,捣汁饮,并敷之。
妇人妊娠咳嗽,捣筛蜜丸服效。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半夏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守田(《别录》)、水玉(《本经》)、
时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
【集解】《别录》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弘景曰∶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
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
颂曰∶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生
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汤洗曝
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绝
类半夏,而苗不同。
曰∶白傍 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微酸,不入药用。
【修治】弘景曰∶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
须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
曰∶修事半夏四两,用白芥子末二两,酽醋六两,搅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若洗涎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时珍曰∶今治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
或研为末,以姜汁入汤浸澄三日,沥去涎水,晒干用,谓之半夏粉。或研末以姜汁和作饼子,
日干用,谓之半夏饼。或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日干用,
谓之半夏曲。白飞霞《医通》云∶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
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
汁、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
x根x
【气味】辛,平,有毒。
汤洗尽滑用。
元素曰∶味辛、苦,性温,气味俱薄,沉而降,阴中阳也。
好古曰∶辛浓苦轻,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
之才曰∶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权曰∶柴胡为之使。忌羊血、海藻、饴糖。
元素曰∶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
用则泻脾胃。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为其燥津液也。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本经》)。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疗痿黄,悦泽面目,
堕胎(《别录》)。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
生者∶摩痈肿,除瘤瘿气(甄权)。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大明)。治
寒痰,
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
结(元素)。治眉棱骨痛(震亨)。补肝风虚(好古),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时
珍)。
【发明】权曰∶半夏使也。虚而有痰气,宜加用之。
颂曰∶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
成无己曰∶辛者散也,润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
润肾燥。
好古曰∶《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
肺为涕。有痰曰嗽,无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
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
则燥,
所以为流湿润燥也。俗以半夏为肺药,非也。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
,故今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是又为足少阳、阳明也。
宗 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
治水。《经》云∶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半夏、大枣各三十枚,水
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呷之,便已也。
赵继宗曰∶丹溪言∶二陈汤治一身之痰,世医执之,凡有痰者皆用。夫二陈内有半夏,
其性燥烈,若风痰、寒痰、湿痰、食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
病,不可不知。
机曰∶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
明胃
经之药,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
疽,妇人乳难,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乃禁用之药。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
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
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则翘首待毙矣。
时珍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
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
谓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