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44节

013-本草纲目-第144节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 
,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 
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斋随笔》 
云∶艾难着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气味】苦,微温,无毒。恭曰∶生寒;熟热。元素曰∶苦温,阴中之阳。时珍曰∶苦 
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 
【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 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 
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别录》)。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弘景)。主衄血、下血 
,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苏恭)。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 
治癣甚良。捣汁饮,治心腹一切冷气、鬼气(甄权)。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大 
明)。 
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温中、逐冷、除湿(时珍)。 
【发明】诜曰∶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 
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颂曰∶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 
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震亨曰∶妇人无子,多由血少不能摄精,俗医谓子宫虚冷,投以辛热,或服艾叶。不知 
艾性至热,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本草止言其温,不言其热。世人喜温, 
率多服之,久久毒发,何尝归咎于艾哉!予考苏颂《图经》而因默有感焉。 
时珍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 
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 
种病邪,起沉 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 
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因久 
服致火上冲之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人,以艾和 
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 
,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 
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着奇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 
不可言。寒湿香港脚,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附方】旧二十三,新二十九。 
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 
后方》)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用艾叶如鸡子大,酒三升,煮二升半,分为 
二服。(《伤寒类要》)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 
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中风口 ∶以苇筒长五寸,一头刺入耳内,四面以 
面密封,不透风,一头以艾灸之七壮。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胜金方》)中风口噤∶熟艾 
灸承浆一穴,颊车二穴,各五壮。(《千金方》)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 
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 
舌缩口噤∶以生艾捣敷之。干艾浸湿亦可。(《圣济录》)咽喉肿痛∶《医方大成》∶同嫩艾捣 
汁,细咽之。《经验方》∶用青艾和茎叶一握,同醋捣烂,敷于喉上。冬月取干艾亦得。李亚 
所传方也。癫痫诸风∶熟艾于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岁灸之。(《斗门方》)鬼击中恶, 
卒然着人,如刀刺状,胸胁腹内 刺切痛不可按,或即吐血、鼻中出血、下血,一名鬼排∶ 
以熟艾如鸡子大三枚,水五升,煎二升,顿服。(《肘后方》)小儿脐风撮口∶艾叶烧灰填脐 
中,以帛缚定效。或隔蒜灸之,候口中有艾气立愈。(《简便方》)狐惑虫 病患齿无色, 
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痢,宜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而下部生虫,食 
其肛,烂见五脏,便死也。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或少加雄黄更妙。罂中烧烟亦可。 
(《肘后方》)头风久痛∶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青囊杂纂》)头风面疮, 
痒出黄水∶艾叶二两,醋一斤,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一、两上。( 
心腹恶气∶艾叶捣汁饮之。(《药性论》)脾胃冷痛∶白艾末,沸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蛔虫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白熟艾一升。水三升,煮一升服,吐虫出。或取生艾捣汁, 
五更食香脯一片,乃饮一升,当下虫出。(《肘后方》) 
口吐清水∶干蕲艾煎汤啜之。(《怪证奇方》)。 
霍乱洞下不止∶以艾一把。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外台秘要》) 
老小白痢∶艾姜丸∶用陈北艾四两,干姜(炮)三两,为末,醋煮仓米糊丸梧子大。每 
服七 
诸痢久下∶艾叶、陈皮等分,煎汤服之。亦可为末,酒煮烂饭和丸,每盐汤下二、三十 
丸 
暴泄不止∶陈艾一把,生姜一块,水煎热服。(《生生编》) 
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野鸡痔病∶先以槐柳汤洗过,以艾灸上七壮,取效。郎中王及乘骡入西川,数日病痔大 
作 
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大转泻,血秽并出,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矣。(《经验方》) 
妊娠下血∶张仲景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并宜胶艾 
汤 
清酒三升,煮取三升,乃纳胶令消尽,每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妊娠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不止,或倒产子死腹中∶艾叶一鸡子大,酒四升,煮 
二升,分二服。(《肘后方》) 
胎动迫心作痛∶艾叶鸡子大。以头醋四升,煎二升,分温服。(《子母秘录》) 
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 
至 
二盏半,倾出,入胶烊化,分三服,一日服尽。(初虞世《古今录验》) 
产后泻血不止∶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止,妙。(孟诜《食疗本 
草》)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 
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矣。(《杨诚经验方》)忽然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 
团,水五升,煮二升服。一方∶烧灰水服 
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通妙 
真人方》) 
火眼肿痛∶以艾烧烟起,用碗覆之,候烟尽,碗上刮煤下,以温水调化洗眼,即瘥。更 
入 
面上 ∶艾灰、桑灰各三升,以水淋汁,再淋至三遍,以五色布纳于中,同煎,令可 
丸 
妇人面疮,名粉花疮∶以定粉五钱,菜子油调泥碗内,用艾一、二团,烧烟熏之,候烟 
尽 
身面疣目∶艾火灸三壮即除。(《圣惠方》) 
鹅掌风病∶蕲艾(真者)四、五两,水四五碗,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 
二层缚之,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热,如神。(陆氏《积德堂方》) 
疮疥熏法∶熟蕲艾一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 
条。每以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里烘熏,后服通圣散。(《医方摘要》) 
小儿疳疮∶艾叶一两,水一升,煮取四合,分三服。(《备急方》) 
小儿烂疮∶艾叶烧灰,敷之,良。(《子母秘录》) 
疮口冷不合∶熟艾烧烟熏之。(《经验方》) 
白癞风疮∶干艾随多少,以浸曲酿酒如常法,日饮之,觉痹即瘥。(《肘后方》) 
疔疮肿毒∶艾蒿一担烧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锻石如糊。先以针刺疮至 
痛,乃点药三遍,其根自拔。玉山韩光以此治人神验。贞观初,衢州徐使君访得此方。予用 
治三十余人,得效。(孙真人《千金方》) 
发背初起未成,及诸热肿∶以湿纸拓上,先干处是头,着艾灸之。不论壮数,痛者灸至 
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内攻,神方也。(李绛《兵部手集》) 
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直指方》) 
咽喉骨哽∶用生艾蒿数升,水、酒共一斗,煮四升,细细饮之,当下。(《外台秘要》) 
误吞铜钱∶艾蒿一把,水五升,煎一升,顿服便下。(钱相公《箧中方》) 
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集简方》)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箸卷成筒,烧烟,随左右熏鼻,吸烟令满口, 
呵 
x实x 
【气味】苦、辛,暖,无毒。 
【主治】明目,疗一切鬼气(甄权)。壮阳,助水脏腰膝,及暖子宫(大明)。 
【发明】诜曰∶艾子和干姜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每服三十丸,以饭三、五匙 
压之,日再服。治百恶气,其鬼神速走出。田野之人,与此甚相宜也。 
【附录】夏台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甘,主百疾,济绝气。 
弘景曰∶此药神奇乃尔,不复识用,可恨也。 
时珍曰∶艾名冰台,此名夏台,艾灸百病能回绝气,此主百病济绝气,恐是一物重出也, 
故附于艾后。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千年艾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千年艾出武当太和山中。小茎高尺许。其根如蓬蒿。其叶长寸余,无 
尖丫,面青背白。秋开黄花,如野菊而小,结实如青珠丹颗之状。三伏日采叶曝干。叶不似 
艾,而作艾香,搓之即碎,不似艾叶成茸也。羽流以充方物。 
x叶x 
【气味】辛、微苦,温,无毒。 
【主治】男子虚寒,妇人血气诸痛,水煎服之(时珍)。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茵陈蒿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藏器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 
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吴普本草》并作因尘,不知何义? 
【集解】《别录》曰∶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 
韩保升曰∶叶似青蒿而背白。 
大明曰∶茵陈出和州及南山岭上,一名石茵陈。 
颂曰∶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 
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 
阶州一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以为茵陈入药。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 
数种。或着其说云∶山茵陈,汴京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 
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者,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 
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 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若误作解脾药服,大 
茵陈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 
详本草正经,惟疗黄胆、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汴京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 
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比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隔,去胸中烦。 
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为 
山茵陈也。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 
用,更当考论尔。 
曰∶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阴干,去根细锉,勿令犯火。 
时珍曰∶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赋》云∶ 
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 
食之。后人各据方士所传,遂致淆乱。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 
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 
实者。 
x茎叶x 
【气味】苦,平、微寒,无毒。普曰∶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 
权曰∶苦、辛,有小毒。 
大明曰∶石茵陈∶苦,凉,无毒。伏 砂。 
张元素曰∶苦、甘,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