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42节

013-本草纲目-第142节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误】颂曰∶苏主鸡瘕,《本经》不着。南齐褚澄治李道念食白沦鸡子成瘕,以苏煮 
服,吐出鸡雏而愈也。 
时珍曰∶按《南齐书》,褚澄所用者蒜也,非苏也。盖二字相似,誉录误耳,苏氏欠考 
矣。详见蒜下。 
【附方】旧二,新一十三。 
感寒上气∶苏叶三两,橘皮四两,酒四升,煮一升半,分再服。(《肘后方》) 
伤寒气喘不止∶用赤苏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饮之。(《肘后》)劳复食复欲死者。 
苏叶煮汁二升,饮之。亦可入生姜、豆豉同煮饮。(《肘后》)卒 不止 香苏浓煮,顿服三 
升,良。(《千金》)霍乱胀满,未得吐下。用生苏捣汁饮之,佳。干苏煮汁亦可。(《肘后 
方》) 
诸失血病∶紫苏不限多少,入大锅内,水煎令干,去滓熬膏,以炒熟赤豆为末,和丸梧 
子大。每酒下三、五十丸,常服之。(《斗门方》)金疮出血不止。以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 
之。(《永类钤方》) 
颠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伤损血出不止。以陈紫苏叶蘸 
所出血, 烂敷之。血不作脓,且愈后无瘢,甚妙也。(《永 
疯狗咬伤∶紫苏叶嚼敷之。(《千金方》) 
蛇虺伤人∶紫苏叶捣饮之。(《千金方》) 
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二升。(《金匮要略》)飞丝入目,令人舌上生泡。用紫苏叶嚼烂, 
白汤咽之。(危氏《得效方》) 
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咳逆短气∶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钟,煎服。(《普济》) 
x子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下气,除寒温中(《别录》)。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研汁煮粥 
长食,令人肥白身香(甄权)。调中,益五脏,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 
便,破症结,消五膈,消痰止嗽,润心肺(《日华》)。治肺气喘急(宗 )。治风顺气,利膈 
宽肠,解鱼蟹毒 
【发明】弘景曰∶苏子下气,与橘皮相宜。 
时珍曰∶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附方】旧三,新六。 
顺气利肠∶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煮粥食之。(《济生方》) 
治风顺气,利肠宽中。用紫苏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绢袋盛,于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饮 
之。(《圣惠》) 
一切冷气∶紫苏子、高良姜、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药性 
论》) 
风湿香港脚∶方同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可践地。用紫苏子二两,杵碎。以水 
三升,研取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椒、姜、豉食之。(《圣惠方》)消渴变水,服此 
令水从小便出。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 
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梦中失精∶苏子一升。熬杵研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外台秘要》) 
食蟹中毒∶紫苏子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上气咳逆∶紫苏子入水研滤汁,同粳米煮粥食。(《简便方》)荏(别录上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KT (音鱼。) (弘景)白苏(图经弘景曰∶荏状如苏,东人呼为KT , 
以其 
似苏字,但除禾边故也。颂曰∶苏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 
【集解】别录曰∶荏叶,九月采,阴干。弘景曰∶荏状如苏,高硕白色,不甚香。其子 
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笮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 
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恭曰∶荏叶人常生食,其子故不及苏也。藏器曰∶江东以荏子为油, 
北土以大麻为油,此二油俱堪油物。若其和漆,荏者为强尔。炳曰∶又有大荏,形似野荏, 
高硕。叶大小荏一倍,不堪食。人收其子,以充油绢帛,与大麻子同。其小荏子欲熟,人采 
其角食之,甚香美。大荏叶不堪食。颂曰∶白苏,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鱼 
苏,似茵陈,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者,一名鱼 。生山石间者名山鱼苏,主休息痢,大小 
溲频数。干末,米饮调服之,效。诜曰∶可蒸令熟,烈日干之,当口开,舂取米食之,亦可 
休粮。 
x叶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调中,去臭气。(别录)捣敷虫咬及男子阴肿。(藏器)调气,润心肺,长肌肤, 
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虫咬。(日华) 
【附方】(旧二)男女阴肿(男子∶荏叶生捣,和醋封之。女人∶绵裹内,三四易。孟 
诜食疗。) 蛇虺中人(以荏叶烂杵,猪脂和,薄敷上。梅师方。) 
x子x 
【气味】辛,温,无毒。(诜曰∶亦少破气。多食,发心闷。) 
【主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别录)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晒干,舂取米食,补 
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孟诜)止嗽。(日华)。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水苏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鸡苏(《吴普》)、香苏(《肘后》)、龙脑薄荷(《日用》)、芥 (音祖)、芥苴 
(并《别录》)。 
时珍曰∶此草似苏而好生水旁,故名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煮鸡,故有龙脑、香苏、鸡 
苏诸名。芥 、芥苴当作芥苏,乃是一名而误录尔,亦因味辛如芥,故名。宋《惠民和剂局 
方》,有龙脑薄荷丸,专治血病。元吴瑞《日用本草》,谓即水苏,必有所据也。周定王《救 
荒本草》,言薄荷即鸡苏,以生东平龙脑冈者为良,故名;陈嘉谟《本草蒙筌》,以薄荷种于 
苏州府学地名龙脑者,得名俱不同,何哉? 
【集解】《别录》曰∶水苏生九真池泽。七月采。 
弘景曰∶方药不用,莫能识;九真辽远,亦无能访之。 
恭曰∶此苏生下泽水侧,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青、齐、河间人名为水苏,江 
左名为荠 ,吴会谓之鸡苏,而陶氏更于菜部出鸡苏,误矣。 
保升曰∶叶似白薇,两叶相当,花生节间,紫白色,味辛而香,六月采茎叶,晒干。 
颂曰∶水苏处处有之,多生水岸旁。南人多以作菜。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 
谓鸡苏、水苏是两种。陈藏器谓荠 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 叶 
上有毛,稍长,气臭也。又茵陈注云∶江南所用茵陈,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 
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名龙脑薄荷。 
宗 曰∶水苏气味与紫苏不同。辛而不和,然状一如苏,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如雁齿 
耳。 
瑞曰∶水苏即鸡苏,俗呼为龙脑薄荷。 
时珍曰∶水苏、荠 一类二种尔。水苏气香,荠 气臭为异。水苏三月生苗,方茎中虚, 
叶似苏叶而微长。密齿,面皱色青,对节生,气甚辛烈,六七月开花成穗,如苏穗,水红色。 
穗中有细子,状如荆芥子,可种易生,宿根亦自生。沃地者苗高四五尺。 
x茎叶x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本 
经》)。主吐血衄血血崩(《别录》)。治肺痿血痢,崩中带下(《日华》)。主诸气疾及脚肿(苏 
颂)。酿酒渍酒及酒煮汁常服,治头昏目眩,及产后中风。恶血不止,服之弥妙(孟诜)。作 
生菜食,除胃间酸水(藏器)。 
【发明】时珍曰∶鸡苏之功,专于理血下气,清肺辟恶消谷,故《太平和剂局方》治吐 
血衄血、唾血咳血、下血血淋、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热诸病,有龙脑薄荷丸方,药多不 
录。用治血病,果有殊效也。 
【附方】旧六,新九。 
漏血欲死∶鸡苏煮汁一升,服之。(《梅师方》) 
吐血下血∶鸡苏茎叶,煎汁饮之。(《梅师方》) 
吐血咳嗽∶龙脑薄荷焙研末。米饮服一钱,取效。 
衄血不止∶《梅师方》∶用鸡苏五合,香豉二合,同捣,搓如枣核大,纳鼻孔中,即止。 
《 
用龙脑薄荷、生地黄等分,为末,冷水服。脑热鼻渊,肺壅多涕。鸡苏叶、麦门冬、川芎 、 
桑白皮(炒)、黄 (炙)、甘草(炙)、生地黄(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四 
十丸,人参汤下。(《圣济总录》)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 
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荆芥汤下。(《圣惠方》) 
耳猝聋闭∶鸡苏叶生捣,绵裹塞之。(孟诜《食疗》) 
沐发令香∶鸡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食疗》) 
头生白屑∶方同上。暑月目昏,多眵泪生。龙脑薄荷叶捣烂,生绢绞汁,点之。(《圣 
济总录》) 
中诸鱼毒∶香苏浓煮汁饮之,良。(《肘后方》) 
蛇虺螫伤∶龙脑薄荷叶研末,酒服,并涂之。(《易简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内容:(《拾遗》) 
【释名】臭苏(《日华》)、青白苏。 
时珍曰∶《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正此草也,误作水苏尔。其形 
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青,故有二名。 
【集解】藏器曰∶按∶苏恭言∶江左名水苏为荠 。按∶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 
叶稍长,其上有毛,气臭,亦可为生菜。 
时珍曰∶荠 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毛气臭。山人茹之,叶不甚佳。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冷气泄痢。生食,除胃间酸水。 
【附录】石荠 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风冷气,疮疥瘙痒,痔 下血,煮汁服 
之。生山石间,细叶紫花,高一、二尺,山人用之。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内容:x隰草类上五十三种x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节华(《本经》)、 女节(《别录》)、 女华(《别录》)、 女茎(《别录》)、 
日精(《别录》)、 更生(《别录》)、 傅延年(《别录》)、 治蔷(《尔雅》)、 金蕊(《纲 
目》)、阴成(《别录》)、 周盈(《别录》)。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菊本作 ,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 
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 。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崔实《月令》云∶女节、女华 
,菊华之名也。治蔷、日精,菊根之名也。《抱朴子》云∶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 
一菊而根、茎、花、实之名异也。颂曰∶唐《天宝单方图》载白菊云∶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 
中。 川人呼为回蜂菊,汝南 
【集解】《别录》曰∶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 
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弘景曰∶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 
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华正相似,惟以甘 
苦别之。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之,取种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惟花白,五 
月取之。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藏器曰∶白菊生平泽,五月花,紫白色。 
颂曰∶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初春布地生细苗,夏茂,秋花,冬实。然种类颇 
多。惟紫茎气香,叶浓至柔者,嫩时可食,花微小,味甚甘者,为真;其茎青而大,叶细气 
烈似蒿艾,花大味苦者,名苦薏,非真也。南阳菊亦有两种∶白菊叶大如艾叶,茎青根细, 
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今服饵家多用白者。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 
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宗 曰∶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九月应候而开者是 
也。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 
瑞曰∶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时珍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刘蒙泉、范致能、史正 
志皆有《菊谱》,亦不能尽收也。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浓 
、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 
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 
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 
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嫩叶及花皆可炸食。白菊花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 
菊之无子者,谓之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说出《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