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14节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4节

小说: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女,40岁。
      20多年来,每至夏季暑热之令,即咳嗽、喘、喷嚏、鼻喉发痒,至秋季、冬季自然缓解。为此曾反复住院治疗。医诊支气管哮喘。虽遍用诸药效果不显,.采用脱敏方法数次亦均失败。今年入夏以来,病情尤重,经常昼夜连续不断地咳喘,喷嚏,食纳、睡眠几近全废,为此体重由60千克降至42.5千克。审其形销骨立,面色皓白中透嫩红,咳嗽不断,喉中喘鸣有声,平卧不能,食纳极差,但微喜饮,舌苔净,脉虚稍数。再视诸医所用之药,有中药,亦有西药,西药除激素外,大多为止咳、祛痰、平喘及抗感染的药物,中药多为化痰定喘,温肺化饮,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然其效果均不著明。再思其喘有明确的季节性,夏季者伏阴而肺热,冬季者伏阳而肺寒,此病发于夏季必有肺热而燥,此病之不效者恐在于以燥作寒,以燥作饮,过用辛热,苦燥之品伤其肺阴,致燥金更燥所致。又思仲景《金匮要略》云:“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其病至其年月复发者必兼伏饮也。综而论之,必肺燥兼饮为病耳。因拟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方。处方:沙参10克,麦冬10克,紫菀10克,半夏10克,桑皮10克,甘草10克,百部15克,竹叶10克,炙杷叶10克。
      服药1剂,咳喘大减,并能稍进饮食,继服10剂,症状全失。为了彻底痊愈计,其后每年夏季服药30剂,连服3年,果愈。
      白清佐先生云:夏季之喘非比冬季之喘,冬季之治必须重温药,夏季之喘则养阴润燥方可。
      2.气阴俱虚,痰饮内郁,不扶其正,但化其饮,其病难愈
      赵××,女,58岁。
      从3岁始,每至气候冷热改变,季节时令改变,或稍闻异味,或接触某些物品,或吃鱼虾螃蟹之类即喷嚏流涕流泪,连续不断的咳喘,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曾一度好转,但到50岁左右时咳喘又见加重,尤其是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咳,都喘,不过有时轻有时较重而已。最近3个月来,病情更加严重,虽然每天都打针、吃药,中、西药都用,就是不见其效。有时用药稍有不对即更严重。审其咳喘气短,喉中有水鸡声,神疲乏力,口燥咽干,舌苔黄白,脉虚大弦紧而数。因思仲景《金匮要略》论虚劳首重脉象,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本病虽非虚劳,而其脉却为虚劳精血大伤,虚寒相搏之脉,证实乃气阴大伤,寒饮内伏证。前用诸方或小青龙,或定喘,或苏子降气,或射干麻黄诸汤加减不效者,乃因未扶其正耳。因处补阴益气、化痰止咳为方:黄芪15克,地骨皮10克,紫菀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
      处方刚毕,某医云:既日寒饮,当用温药,何方中大用知母、地骨皮之清肺热也?答曰:弦紧为寒脉,自当用温药,此所以加肉桂之意也。然非仅见弦紧,且见数象,数者热也,且前已询及痰难咯出,口干舌燥,亦有热象,寒饮郁久化热,故寒热并用也。又问:方中用柴胡为何也?柴胡为肝胆药而用于肺疾,其理难解?答曰:仲景《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先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人心,甘人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本证显系肺虚之证,肺虚则心火来克,肝木反侮肺金,故以柴胡、白芍以理肝,麦冬养肺阴而泻心火。
      服药4剂,诸证俱减,继服20剂,咳喘俱失。乃以上药研末,炼蜜和丸,一日3次,一次9克。服药一年,果愈。3.肝木失达,木火刑金,但去治肺,不治其本,久久不效
      晁××,女,10岁。
      1周岁时,因感冒咳嗽,医予青霉素进行治疗,用药后不到1分钟即发现全身出疹奇痒,咳喘,身热,医急用激素进行治疗,岂不知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停药,其后虽然自然缓解,但却留下了喘哮经常发作。近10个月来喘哮不止,胸高目突,喉中哮鸣音不止。西药很多都因过敏而不敢采用。中药宣肺定喘、化痰定喘、补肾纳气、养阴益气遍试无功。审之:口唇面颊均轻度发绀,喘哮气短,消瘦神疲,舌苔黄白,脉弦滑虚数。综合脉证,云:虚数之脉乃气阴俱虚之证;滑数之脉乃痰热之证,此证综而论之,可谓气阴两虚,痰热阻肺,故治宜补气养阴,化痰清热之剂。某医云:余已用此法久矣,然始终未见其效,且我所用之方亦先生曾经介绍之方,然其不效何也?答曰:此证尚有肝郁化火之故,请再询其证可知也。询之除上证之外,果然尚有头晕心烦,胸胁满痛之苦。医又问:先生何知其必有肝证?答曰:脉弦,故知也。因拟疏肝理气,养阴益气,化痰清热。处方:柴胡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麦冬6克,党参6克,五味子6克,半夏10克,陈皮6克,青皮6克,黄芩6克,紫菀6克,丝瓜络6克。
      服药3剂,诸证果减,继服20剂,诸证消失。其后亦偶有反复,然多以此方而效,愈。
      4.不审病因,不察病机,胶于定喘,泥于补肾,久久不愈
      潘××,女,48岁。
      支气管哮喘时轻时重十几年,近3年来,因工作不顺利,又加家中被盗2次,而病情更加严重。曾先用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配中药宣肺定喘、化饮止咳、补肾纳气等近1年亦不见好转,为此数年来只能端坐扶枕而睡片刻。近3个月来,又因肺炎而病情更加严重,为此除严重的呼吸困难外,并见寒热,呕吐,心烦心悸,胸中憋闷如窒塞感。经查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为此某院以抗生素治疗1周,药后虽然寒热好转,但却出现严重的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不敢睁眼。为此不得不停用西药,改为单纯中药治之。细审其证,咳喘气短,说话、呼吸、吃饭均感气短不能接续,口唇紫黯,胸满胸痛,心烦心悸,恶心呕吐,头晕不敢睁眼,亦不敢抬头,纳呆食减,手足憋胀麻木,时烦易哭,舌苔黄厚而腻,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肺虚者当脉浮大,今反见沉,必为郁证为主也。因拟疏肝化痰、宣肺降气。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苏叶6克,郁金10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
      某医云:如此重证之喘,竞不治喘,吾不解也?答曰:脉沉者,郁证也,郁不解郁,肺气更逆,今所以解郁者,解其壅塞之气也。前用诸方之不效者,未理其肝耳。
      服药6剂,咳喘,胸满,心烦.恶心呕吐均减,继服20剂,诸证减其六七。再察脉证,脉由沉转虚弦。思之:郁稍解而正虚耳。因拟扶正祛邪同施。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黄芩10克,丝瓜络10克。
      服药20剂,喘咳停止,头晕、胸满、恶心均大减。乃以原方为丸,缓缓服之,2年后,诸证消失,愈。
      患者云:如此之重疾,今得痊愈,真乃辨证论治之功。
      
      支气管扩张
      1.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但予止血,其血难止
      石××,男,52岁。
      大口咯血反复发作5年多。医诊支气管扩张。每次发病,一用西药即很快好转。但近1年来,咯血日渐加重,尤其是近3个月来,发作更加频繁。此次发病虽用西药治疗3天,配合中药咳血方、清热解毒汤加减2剂仍无效。审其咯血正作,瞬间即咯血半痰盂多,并见其面色黄而微青,胸满胸痛,舌苔薄白,脉弦数而涩。综而思之,云:面色黄而微青即仲景所谓晕黄也,脉弦数而涩者瘀血兼热也,合之于证论之,证乃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且肝肺俱热热迫血行也。前用诸药之止血、养阴、泻火而不愈者,乃活血之力不足耳。治从活血降逆,泻火止血。处方:射干10克,黄芩10克,降香10克,茜草10克,元参15克,冬虫夏草10克。
      服药1剂,咳血停止。但仍咳吐黄厚浊痰,脉弦涩不调,以血府逐瘀汤加冬瓜子等为方,两月而愈。
      2.肝郁化火,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疏肝泻火,活血止血始效。
      甄××,女,40岁。
      大量咳血,时发时止7~8年。医诊支气管扩张。每次咯血虽用西药可以暂时止血,但不久又出现咯血,西医为此数次建议手术治疗,然终因患者拒绝手术而作罢。于是改请中医以止咳化痰,凉血止血之剂治之,前后治疗3年仍然时作时止。近一年多来,多则一月,少则一周,必然咯血1次,尤甚是近两周以来,几乎天天咯血。乃邀余诊治。诊察之时,恰遇咯血正作,一分钟内即咳吐鲜血半痰盂,并见其胸满胸痛,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化火,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急拟疏肝泻火,活血止血。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降香10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枳壳3克,元参20克。
      急煎1剂,服药40分钟后,咯血停止。继服40剂,追访20年未见复发。
      某医云:前医用止血之剂不效,师用活血之剂收功;前医用凉血降逆而无功,师用升提之药反效,其故何也?答曰:本证脉弦而偏沉,乃郁证也,郁者非疏达而不解,此即《内经》火郁发之之意也,本证之用柴胡、枳壳、黄芩、白芍者,意在解郁泻火,郁解火除血自归经也。又理气之品配用血分之药亦可解血中之郁,散血分之郁火。故气滞、血滞郁而化火者,恒以柴胡以解之。
     
      肺炎
      1.凉燥犯肺,不予辛温,反予清热解毒,寒邪闭郁,内饮因生,久治不愈
      黎××,女,成。
      咳嗽胸满一个多月。医诊肺炎。始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后又配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中药治疗20多天仍无效果。细审其证,除咳嗽,胸满胸痛,疲乏无力,口鼻发干而不渴外,并见其体温37.7cc,舌苔薄白,脉沉缓稍弦。因思病发于秋季,且见脉沉缓而弦,且久用寒凉之剂不效。必秋燥凉邪犯肺,肺气不宣,寒饮内生,且兼气郁所致也。因拟辛润化痰,理气止咳。处方:紫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前胡10克,半夏10克,葛根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紫菀10克。
      服药2剂,咳嗽即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x线拍片复查:心肺膈正常。
      某医云:何用麻杏石甘汤不效,而用非消炎药却有效呢?
      答云:肺炎虽肺热者较多,但寒饮阻肺者亦有之。本证脉、证均符合寒、郁、饮证之合邪所致,故用辛温、化饮、理气合法而愈。
      2·气阴俱虚,痰热内郁,不去养阴益气,但予清热解毒,其病不愈
      郑××,男,50岁。
      咳嗽发热2个多月。某院诊为肺炎。始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1个多月,发热,咳嗽气短明显改善,但在1个月以后,以上症状不再继续减轻,多次胸部拍片阴影一直不见缩小,又请某医以养阴清热,化痰止咳之中药配合治之,10剂后,诸证亦不见减。细审其证,除咳嗽吐痰之外,并见疲乏无力,午后热甚,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虚大弦滑而涩。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弦者,肝也,木火凌金也;滑者痰也,涩者,滞也,寒也。合之于症,综而论之,乃气阴俱虚,痰热蕴肺,木郁化火,阳气不化之证耳。治宜补气养阴以培本,化痰清热,理气温阳以治标。处方:黄芪15克,地骨皮10克,秦艽10克,紫菀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桑皮10克。
      服药6剂后,诸证消失,继服3剂,胸部x线片阴影消失。
      某医问:既然本病是肺炎,那么应用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剂就应该炎症消失,但其为何不效呢?答曰:炎症应用消炎药治疗本应证消而愈,但本证却长期不效,此必正气不足所致耳,正虚者为什么应用养阴而不愈,此乃挟气虚为患耳,故后以补气养阴以扶正,化痰清热,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