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战争-第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迫挥下左手。
“杀!”
在“呜呜”的牛角号声与震地战鼓声中,德威镇骑兵全军尽出,向倭军杀去。米迫一马当先,挥刀直取正在阵前的大友信仁。
倭军见华军大队骑兵杀到并不慌张,阵后的三排箭手先射出箭去,但德威镇所配均是北地百中选一的良驹,脚程奇快,倭军的箭支一多半倒落在了德威镇的后面。德威镇虽有几人中箭但也不为所动,仍是全军突击。
米迫的马是原来匈奴单于的坐骑,称为“穿云”,号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龙马,只一扫间就到了大友信仁马前。米迫挥刀搂头就砍,口中大喝:“纳命来!” 那大友信仁三十来岁年纪,五短身材,但体格精壮,也不是善与之辈,叫一声:“慢来!“起手中三尖枪迎住,两人便杀做一团。德威镇骑兵随即杀到,冲入倭人阵中,倭军竖起无数长枪迎敌,德威镇急切间倒也杀不进去,两下里立时混战起来。
米迫和大友信仁战了二三十合不分胜负,心里暗暗喝彩,“这倭奴倒也不是饭桶。”又战十余合,大友信仁渐渐力怯,只办得遮拦挡格。米迫晓得机会来了,忽的使个“把火烧天”,大刀猛抬,直向大友信仁下巴削去,大友忙一仰身,堪堪避过,心里刚叫一声“好险!”米迫一按刀,变一招“立劈华山”,大友大吃一惊,急抬枪挡时,哪里还来得及,一刀正中面门,立时将大友信仁好好一个脑袋劈做两边血葫芦,死尸栽倒马下。
米迫身后护卫上前取了大友首级,一发高叫起来,华军闻听个个勇气百倍,人人奋勇向前,倭兵见主将已死,士气大馁,纷纷后退,被德威镇的骑兵在后掩杀,死伤无数。
德威镇骑兵一直攻到倭军营门百步之处,倭军守营军士箭如雨下,射住了德威镇阵脚。此时米迫号令鸣金收兵,德威镇这才整队而退。这一仗德威镇伤亡寥寥,倒是出战的倭兵伤亡惨重,三停中去了二停,又折了主将,兵心大馁。
这边德威镇高敲得胜鼓回师,拓拔、火简仁二人领兵出营将米迫迎回营中,一边挂出大友首级示众,一边论功遍赏士卒不提。
有分较:
猛虎下山日,倭寇纳命时。
首战初告捷,扬名天下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外传扫倭外史第三回
作者:ayooyoo
却说孙武引南十二镇人马趁夜去了,偃旗息鼓,昼伏夜行,六日之后,已是摸到京都城下。就在城南十里扎下一座大营。
早有倭军探马探到消息,飞报京都城中。这时京都城中倭军不过三万,由西明弥康主管,精锐尽出之余,都是些老弱。这时闻得华军大军到来,顿时传遍全城,那些士卒都慌了手脚。正没做道理处,却听都督府战鼓大作,正是西明弥康升帐。
这西明弥康乃是倭军宿将,有名的“大阪三本枪”。当年领军扫灭突厥,立有大功,故而新津左助派他守住京都。这时闻报,虽然心下也有些惊惶,但他久经战阵,晓得此时慌乱无济于事,徒增纷扰。于是派人飞报倭王,一边升帐分拨人手守城,一边吩咐自己一员唤做古岛震川的心腹家将,令他领五十人,即时起程,就往明川大营告急。
古岛震川领命去了,退下帐来,先回到家中,告诉自己妻子。他也不隐讳,就说此去凶险,他妻子不由担心,当下哭了一场。古岛震川也自伤心,一头安慰妻子,一头安排了家事,吩咐她将儿子抚养成人,自己便死,也无恨了。随即备了马,提一杆十字枪,领了帐下五十名骑兵,就开西门杀出城来。
孙武早分派侦骑,四处截杀倭人求救使者。古岛震川出城不到十里,就遇到一支中国巡哨,为首一员大将名唤胡斯,一见古岛震川众人,不由抚掌大笑道:“着啊,功劳来也!”拍马来迎,部下五百侦骑跟在身后,便将古岛震川一行团团围住。古岛震川大吼一声,拍马摇枪来战胡斯,胡斯起手中一杆方天戟迎住。这一通好杀,一个是东瀛武士,一个是中华好汉,枪来戟往,交手四十余合,不分胜负。
这时胡斯部下早将古岛震川所部五十名骑兵杀得干干净净,见将官不能取胜,便围了拢来。古岛震川心知不妙,大叫一声,虚晃一枪,拨马向西飞奔而去。胡斯叫道:“好汉不要走!”催马紧追。
追出四十里,古岛震川马力渐怯,猛可里一个前失,古岛震川叫一声:“啊也!”,便被颠下马来。胡斯大喜,急催马来捉,古岛震川长枪脱手,情急之下拔腰间剑抵敌。胡斯追到近处,一戟刺来,古岛震川挥剑格开,两人一个马上一个步下,交手又有十余合。古岛震川眼见胡斯部下渐渐追近,心下着慌,一剑挥去,剑首在胡斯戟上小枝一格,乓的一声居然折断。胡斯大喜,正要伸手活捉,古岛震川猛从怀中又抽出一柄短剑,便向胡斯掷来。说时迟那时快,胡斯急抬头时,这一剑正中左眼,当下大吼一声,倒撞下马。古岛震川不敢恋战,回身向路边树林中奔去。胡斯伤了左眼,自有部下救回不提。
※※※
次日孙武便派军攻城,华军在城外树起井阑高台,向城中射箭,一时箭如雨下。西明弥康令部下架起抛石巨弩,片刻间将华军高台摧毁无遗。孙武大怒,分派众将四面将京都围住,树起云梯架上城头,华军蚁附而上,倭军矢石交下,华军伤亡无算。孙武又令人掘地道入城,西明弥康在城上远远望见,便令人在城内掘出深濠,灌水以待,华军军士掘到深濠,壕沟中水便灌入地道中,淹死不少华军。孙武不忿,亲自督战,日夜攻打。如是交战三日,京都城巍然不动,华军伤亡惨重。
到得第四日,孙武却不攻城,只令数百人在城外招降,劝倭人举城投降,以免玉石俱焚。西明弥康便分遣弓手,专射城外招降华军,一连射杀多人,其事遂不成。
第五日,华军复又攻城,到得下午,倭人箭尽矢绝,终于被奋迅镇一部杀上城头,占据西城一角。孙武大喜,便令人将数十面得胜鼓一起敲起,一时鼓声动地,华军高呼“万岁”,蜂拥登城。当先一人正是奋迅镇总兵汤仰,只见他猛冲猛杀,砍翻了十余名倭军士卒,片刻间已杀到西门城楼之上,汤仰手下数十名亲兵敌住四下里的倭兵,汤仰便挥刀猛砍门楼上大纛旗杆。
“我军已胜。”孙武回头对身侧一员偏将道,“汤仰这厮,又冲在第一个。”说话间汤仰已经砍断了旗杆,将那面大纛抛下城楼。随着一阵“吱吱嘎嘎”的声响,城门已被打开,城下无数华军高声欢呼,冲入城中。
“好!我们也走!”孙武上了马,两腿一夹,一马当先向城门驰去,身后三十余骑紧随在后。
西明弥康知道西门失陷,急引一千亲兵入宫保住倭王,一面吩咐开东门突围。他知道奔到东面海边,水军都督五道彦敏自会派人接应。
有道是“一人拼命,万夫莫当”,东门正是华军明光、神武两镇攻打,忽然倭军开城杀出,华军猝不及防,哪里挡得住,顿时大乱。明光镇总兵名唤崔平,急领亲兵敌住西明弥康,一边派人飞报孙武。
却说西明弥康果然了得,交手二十余合,一枪将崔平挑下马来。正待突围,四下里华军早层层叠叠围将上来。西明弥康大喝一声,护住倭王,一边向东杀去。但是华军势大,哪里杀得出去,堪堪杀出二十里,孙武已经领兵穿城杀到,又将西明弥康围住。这时天色渐黑,西明弥康眼见四下里部属已经所剩无几,心知无幸,当下牵了倭王的马,道:“天不佑我,今日臣请快战而死。我王珍重。”倭王此时年方十二岁,见西明弥康如此,双眼含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西明弥康躬身深揖,起身上马,便引二十余人向东杀去。只见人马攘扰,杀声四起,片刻之后,声扰渐息,倭王心知西明弥康已战死阵中,当下向东大哭三声,抽出腰刀,剖腹而死。
孙武攻下京都,城中倭人百姓兀自不降,死战不休。孙武大怒,传令屠城三日,这三日里京都城中哭声四起,血流成河,到得三日之后,京都城中冷冷清清,不闻犬吠鸡鸣之声,京都五十万倭人,无分老幼良贱,竟被杀得干干净净。
却说古岛震川跋涉多日,终于到得明川倭军大营中,新津左助得报大惊,立即拔营回师。拓拔那肯放过,在后掩杀。新津左助归心似箭,不免粗疏,被米迫、火简仁连番冲击,大折人马。如是便打便走,到的京都城下,已是二十日之后了,京都早已易手。
却说孙武得知新津左助到来,急忙点起人马,出城来迎。
新津左助得知京都失陷,痛不欲生,部下士卒挂念城中老小,兵无战心,孙武、拓拔二人领兵前后夹攻,一番冲击,十余万倭军大溃,就在京都城西七十里落阳坂全军覆没,新津左助也战死乱军之中。孙武恨倭人恨得紧了,便下令将倭人降兵伤卒一起坑杀,死尸筑作京观。
孙武拓拔两人合军一处,一起进入京都。
古岛震川在落阳坂一战身负重伤,拼死杀出重围,在野外养伤多日,待伤势少愈,便扮做一个山野樵夫,混入京都城中。却见城上将倭王、主人首级号令,心下惨然。慢慢摸回家中,只见一片白地,遍寻相识,竟一人不见。慢慢打听,方知陷城之日,城内火起,华军入城见人就杀,这一片居民尽都化做刀下鬼了。古岛震川心知妻儿无幸,当下痛哭一场,到得晚间,便在旧宅后一棵老树上自缢而死。
孙武、拓拔二人又向东追击倭人水军,连战皆捷。到得次年三月,倭人大将水军都督五道彦敏授首,倭军尽灭,两人方引军而还。六月,抵达北京,陛见大王,王命孙武便封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安国公,领太子太保;拓拔封做北地兵马都督,宁国公,领太子少保;属下众将各有封赏。随后国王下旨,改京都为苏州,徙河南人民充之,自是倭地大定。
这就是:
王命浩荡六师出,尽扫敌氛三军还。
笑看山河承平日,将军威名万古传。
外传扫倭外史附录与倭人有关的报道和文章
作者:ayooyoo
1、关于《扫倭外史》的考据
《扫倭外史》成书于1200~1300年间,作者不详,章回体小说,今传本缺第一回,书中叙述的是古代中国灭亡倭人的历史,但是充满了演义色彩,并非正史的改编和继承。
倭人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居住地在今苏州一带,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灭亡,之前他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和文化成就,邻近的波斯等国的史书上都有关于倭人的记载。虽然如此,由于关于倭人的灭亡,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模糊,缺少资料,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不清楚,在这样的条件下,《扫倭外史》的出现,不能说不令人费解——作者从何得到这样详细和生动的资料?
目前关于倭人灭亡的历史记载主要见于《古记》,该书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距离倭人的灭亡也有一千多年了。该书本已残缺,今存约一万二千字,是原书的1/3左右。书中的记载是“王遂命以孙武为将,拓拔为副,征倭,三年,克。王师还。”另外关于倭人的记载还有:“倭,苏州地,人短小,轻死畏法,尝南侵突厥,胁波斯王庭”。公元53年董旷给《古记》做的注说“倭,屋我反,倭人,自名日本,居今苏州地,民多矮小,国都名为京都,国内制度建筑一如华夏。夏望王十四年,孙武击灭之。”这里第一次提到倭人的自称和首都的名称。
其余关于倭人的记载多半荒诞不经,多见于一些笔记中,不足凭信,今多不取。
最近由于考古技术的发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发现了大量的倭人遗迹,大大弥补了历史记载的不足,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些遗迹,却多和《扫倭外史》的描写契合,令人惊叹。
《扫倭外史》中所提到倭人的两个城市:出云和东京,在以前的历史著作中没有被提及,但最近在北京北三十里一个古墓里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却提到“十一年,陷出云”,“破东京,得金,为器”,根据碳十四检验证实,这几件器物的铸造年代约在公元前2600~2400年之间,正是倭人灭亡前后。最近在上海南方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个古城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经过焚烧的房屋遗迹和城楼的痕迹。根据考察,该城在公元前约2500年被焚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那正是被孙武攻陷后焚毁的出云城。
《扫倭外史》中提到倭人使用中国文字,以前一直没有佐证,最近在苏州东北发现的一处倭人贵族合葬墓中,可以看到墓壁的壁画上画着倭人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到城上插着的旗帜上都写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