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蒙哥马利 >

第3节

蒙哥马利-第3节

小说: 蒙哥马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情,顺手拿过点心,狼吞虎咽地吞下,结果白白送掉性命。梅布尔一计未成,一
计又起,不除掉对手,誓不罢休。最后,她买通阿诺德的侍从,将其害死。1082年,
梅布尔自己也大祸临头:当她浴后躺在床上时,被仇人斩首。梅布尔死后,罗杰·
蒙哥马利娶性情温和的阿梯莉莎·甫雪特为妻,并洗心革面,努力改过,以赎前罪。
他后来成为一个虔诚而热心的基督教徒,在英国和诺曼底捐赠了无数的修道院和教
堂。1094年,罗杰·蒙哥马利在自己的什鲁斯伯里修道院逝世。
    1623年,罗杰·蒙哥马利的子孙从苏格兰西岸渡海,到达多尼格尔郡的基勒堤,
赶走了当地的天主教徒,在那里安家落业。他们主要经商、当牧师或任行政官员。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爱尔兰血统,便是从他们那里继承来的。
    在爱尔兰,蒙哥马利家族中第一个有据可查的是塞缨尔·蒙哥马利。他是个酒
商。当时的英国在英王五世的统治下,正是堆金积玉、笙歌旦旦和大兴土木的全盛
时期。那种宴安逸乐和纸醉金迷的社会生活使他大发横财。他用赚来的钱在伦敦德
里等地购置了大量产业。1768年他又购买了1000英亩农田,随即冠之以“新公园”
的雅号,并在上面建立起自己亲手设计的别墅。他与附近的一位建筑师的女儿结了
婚,生了8个孩子,但只有一个儿子长大成人。
    那个儿子名叫塞缨尔·卢·蒙哥马利,曾就学于伦敦德里的佛伊尔学院和都柏
林的三一学院。20岁时,他在爱尔兰基督教堂奉授圣职,被委任为教会执事。45岁
时,成为莫维尔教区——“新公园”所在地的教区的教区长。他把“新公园”的房
舍用作修道院,对宗教的信仰一心一意,如痴如醉。在其父去世的当年,他娶了莫
维尔前任牧师的遗孀、38岁的麦克伦·苏珊为妻。他们共生了6个孩子,最小的一个
出生时,苏珊已53岁。为了修缮“新公园”的建筑,他把伦敦德里的产业卖得一干
二净。到1832年他逝世时,他留给子孙的遗产只有从典押产业中得来。         塞缨尔·卢·蒙哥马利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家产,成为“新公园”的主人。他
也受领圣职,成为德里郡巴利纳斯克里恩的教区长,后来被家人称为“蒙哥马利叔
叔”。他毫无财政金融方面的才能,一次废约,便损失了1200英镑。1874年他去世
时,负债13000英镑之多。“新公园”的产业已被抵押,抵押的金额,即使再过50年
也无法偿还。蒙哥马利叔叔去世后,产业归他的弟弟罗伯特·蒙哥马利(塞缨尔·
卢·蒙哥马利的次子)所有。
    罗伯特,蒙哥马利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祖父,生于1809年。8岁时,他被
送往佛伊尔学院就读。那里鞭挞体罚盛行一时,寄宿生与走读生之间打架斗殴司空
见惯。好在罗伯特身强力壮,胆量过人,一般不受人欺负。他常常腰挂一支大口径
短枪,骑着无鞍之马驰骋于“新公园”的产业之间,到处打猎。14岁时,他入阿迪
斯康军校受训,成绩出类拔萃。1828年5月末,他带着300英镑和他父亲的亲笔信,
离开英国到印度任职。初到印度时,他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但他工作孜孜不倦,尽
心尽职,深得阿扎穆加总督的赏识。24岁时,他便与阿扎穆加总督18岁的妹妹弗朗
西丝·托马森喜结连理。弗朗西丝·托马森羞涩柔顺,厌恶应酬,不幸早逝,死时
仅32岁。她死后,罗伯特带着3个孩子返回英国度假。1845年,他与美丽、聪慧的艾
伦·兰伯特结婚。随后,他们一同回到印度。1849年,罗伯特担任旁遮普省会拉合
尔的都督。
    罗伯特·蒙哥马利负责司法、警政、道路、财务、教育等事务。他勇如雄狮,
静如羔羊,从不追名逐利。印度发生起义时,他沉着机智,很快就解除了英军印度
兵团的武装,使德里安然无恙。此项殖民成绩受到英国国会的高度赞扬,后来他被
提升为旁遮普省的副省长,并一直任职到1865年他以爵士身份返回英国为止。罗伯
特·蒙哥马利的第二次婚姻给他增添了4个儿子。长子阿瑟在20岁时不幸夭折,于是
父母亲的荣耀都落在了他的次子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身上。
    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便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父亲,1847年10月3日生
于印度。8岁时,他被送到伦敦就读,先入幼年神学院,后入哈罗学校,17岁时才与
其父重逢。在哈罗学校时,亨利的身高已超过一米八,他非常喜欢体育活动,在田
径、足球、板球等运动中生龙活虎,出类拔萃。他认为这些运动是最有价值的成年
准备活动。他说:“我从竞赛中得到的学问,并不比从其它任何活动中所学到的少,
它们是人生中真正的教育,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品格,锻炼他在境中奋斗,在逆境
中坚忍,对自己的脾气加以控制,在一个共同归标下活动而不自私。”
    1866年,亨利成为进入剑桥大学的蒙哥马利家族的第一人。在剑桥大学期间,
他曾获伦理学二等奖。1869年他离开剑桥大学,准备出任圣职。1871年,在伦敦法
学院院长沃恩博士的安排下,亨利到萨塞克斯的赫斯特皮尔角教区任副牧师。两年
半后,他被派往伦敦有名的贫民区——黑增路的基督教堂担任副牧师。罗伯特爵士
感到,儿子未来会非常艰苦,于是便给了亨利150英镑,让他随兴所至,到处旅游。
亨利利用这笔钱和其教父留给他的100英镑启程前往埃及、巴勒斯坦、地中海和爱琴
海沿岸各国、土耳其等《圣经》发祥地旅游。四个月后归来时,囊中仅剩10先令。
后来,亨利的旅游日记《东方四月游》出版,深受读者欢迎,流传数年,经久不衰。
    亨利到黑僧路教堂后,立即投入新的工作:安慰7000名教友的心灵,禁酒,教
学,作讲演,进行游泳训练……尽管工作烦琐沉重,但亨利从不叫苦,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1876年,在沃恩博士的推荐下,亨利来到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担任
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的副牧师。
    法勒1831年出生于孟买教会的一个副牧师家庭。他天资过人,才高八斗,学富
五车,在神学上反正统,在教育上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天资聪颖,法勒早年
就锋芒毕露,在学业和运动中崭露头角。在伦敦大学入学考试中,他名列榜首,荣
获学院古典文学奖学金、神学奖学金和伦敦大学奖学金,成为靠奖学金和奖金维持
学业的完全自给的学生。他在伦敦大学、三一学院和剑桥大学所得的奖不计其数,
并在1856年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生,但他已于1854年离开学院去从事教学工作。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尤其喜欢文学。1858年,他出版的长篇小说《埃里克》成
为风靡一时的畅销小说,在他生前就再版36次,并被译成各种文字。后来,他又于
1859年出版了《朱利安霍姆》,于1862年出版了《圣威尼弗雷德》。1860年他发表
论文《论语言的起源》,奠定了他作为语言学专家的地位,使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他在1874年出版的《基督传)}成为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在他生前就再版了29次。
法勒一生出版的著述多达75种,包括古典文学、教育、哲学、神学、地形学、诗集、
社会问题和传记等。
    虽然法勒集作家、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但
他的仕途却坎坷不平,极为不顺。他渴望改革,以满腔的热情对英国学校教育和教
会进行整顿,结果遭到英国社会和教育机构的纷纷抨击和反对。尽管法勒持有当时
英国教师可能应有的最佳文件和推荐函,但到他当上校长,已是任教16年后的事情
了。1871年,莫尔伯勒学校突然流行猩红热,一时人心慌慌,学生纷纷退学。法勒
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接任校长职务。5年后,他使这所学校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
学府。法勒于1863年领受圣职,但到1876年才被调往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
任院长兼牧师会全员,并一直在那里任职达20年之久。当首相锡伯利爵士于1895年
最终提名法勒为坎特伯雷主教时,他已年近65岁。那时,许多远不如他的人都已高
居主教之职,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觉得他早就该升到主教位置了。
    尽管法勒牧师在布道和著述方面名声卓著,但对一般的牧师工作并不熟悉,尤
其是在教区帐目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只好求助于妻子和副牧师们。亨利是个
实干家,对教区的事务了如指掌,干起事来又总是一板一眼,实实在在,于是成为
法勒院长的得力助手,深受法勒夫妇的青睐,并在后来以爱女相许。
    法勒院长的寓所是勃朗宁、霍尔曼·亨特、汤姆·休斯、路易斯·卡罗尔等文
学界、艺术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雅士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亨利这样的年轻
副牧师渴望的去处。法勒太太羞怯、温柔、善体人意。法勒的5个女儿天真无邪,活
泼可爱。法勒本人热情好客。这使得法勒家中总是充满亲切友好的和谐气氛。亨利
每天布道、演讲、写作,劳累一天之后,自然渴望在轻松的环境中消除疲劳。因此,
亨利也就成了法勒家的常客。
    随着交往的增多,亨利·蒙哥马利渐渐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心生爱慕之情。亨
利成为圣玛格丽特修道院的副牧师时,莫德只有12岁。他们开始恋爱时,莫德才14
岁,而亨利已31岁。亨利个子高挑,头发卷曲,眼睛深蓝,富有幽默感,其父罗伯
特·蒙哥马利又是曾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在情窦初开的莫德看来,这正是她要寻觅
的白马王子。
    由于对亨利颇有好感,法勒夫妇不仅不反对亨利的追求,反而立刻允许他们订
婚。但是,他们不许莫德戴订婚戒指,要求她保守秘密,即使对自己的姐妹也不例
外。威斯敏斯特的院长斯坦利(亨利曾作他的秘书)也同意亨利与莫德的婚事,而
且坚持两年后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
    1879年,也就是亨利订婚的当年,他被派往伦敦郊区甘宁屯圣马克教堂任教区
牧师,这是伦敦南面最重要的职位之一。当斯坦利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黯然泪下,
肯求亨利不要离去,并许诺以后在宫廷替亨利安排一个光明的前途。但是,亨利还
是去了圣马克教堂。一到任,亨利便按自己的“科学”方法开展工作。他把整个教
区划分为3个分区,由3个副牧师分别负责。每周举行一次早餐协调会议,讨论全周
的访问、礼拜、授课等各项工作。此外,他还同居民和学生直接通信,以沟通思想,
交流看法。周日礼拜后,他举行“礼拜后的聚会”,对那些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的
人们做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决心归主。在他的努力下,教区会众大增,周日礼拜通
常超过1000人。
    1881年7月28日,莫德满16岁,她和亨利的婚礼终于在威斯敏斯特第七教堂举行。
结婚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泰德主持,因为斯坦利院长在他们举行婚礼前一周不
幸去世。
    莫德天真活泼,长着一头瀑布般的黑发,高高的额头,挺秀的下颔,一双脉脉
含情的大眼睛,是个迷人的美人儿。在订婚期间,她每周只能与亨利见两次面。她
一从学校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同亨利结成伉俪。在蜜月期间,他们周游剑桥、约克
郡、爱登堡、格拉斯哥和爱尔兰等地,尽情地享受新婚的幸福与欢乐。
    在肯宁顿,亨利成天忙于教务,他16岁的妻子也与他一样,孜孜不倦、全心全
意参与教区的事务。尽管很忙,但他们还是不让工作妨碍他们的天伦之乐。孩子们
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同吃,亨利在书房工作时允许孩子们绕膝戏耍。每周六晚上,亨
利夫妇都带孩子到康沃尔花园第七号,与罗伯特爵士夫妇共进晚餐。每周日晚上则
在院长府邸与法勒共进晚餐。夏天,亨利夫妇带着孩子到爱尔兰“新公园”去度假,
亨利在令人陶醉的群山间放松神经,恢复体力,孩子们却在那里学会喜爱爱尔兰老
家。
    从表面上看,亨利与莫德的婚姻是一帆风顺、美满幸福的。实际上,对莫德来
说,他们的婚姻是没有多少欢乐可言的。当莫德结婚时,她正处在孩童嬉戏和在花
园里捉迷藏的年龄,而婚后她则不得不过早地告别欢乐的青春,接受种种为人之妻
的限制。刚到爱尔兰“新公园”时,她便觉得公婆家的生活刻板拘谨,索然无味。
每天全家两次团聚祷告,每晚婆婆庄重严肃地送新娘上床,然后丈夫才能跟着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