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桃花映面宋美龄 >

第2节

桃花映面宋美龄-第2节

小说: 桃花映面宋美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他们在农家地里看见一个南瓜个儿特别大。大姐、二姐、大哥一个跟一个,想抱起这个南瓜,他们谁也抱不动。 
  小美龄斗能地走上前去。她也想试试。 
  “去!去!看你丁点小,也想充大”。大姐霭龄向来都是命令式的。 
  二姐拉过小妹妹。 
  小美龄依偎在二姐的怀中。 
  霭龄突发奇想。 
  “我看,我们用水果刀在南瓜上挖一个洞,怎么样?!” 
  “好!好!” 
  小美龄拍着胖胖的小手,跳着,喊着。她赞成大姐的想法。 
  她拉过大姐,踮起脚跟将圆嘟嘟的小嘴附在大姐的耳根:“叫哥哥拉泡臭屎……” 
  别看大姐对小妹有时很凶,但大姐喜欢小妹,因为她聪明伶俐,从不怄小气。 
  大姐同意小妹的意见。 
  一个好生生大南瓜,被他们挖出一道口子。 
  子文往里面拉了一泡臭屎。 
  他们又扣上挖下的一块。 
  他们欢快地追打着回到家里。 
  事情终于被发现了。 
  田主把瓜摘回家切开吃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恶作剧。他四处打听,有人说看见宋家几个孩子在瓜地里鼓捣过,可能是他们干的。于是这人便拉上几个老乡,踏进了宋家的门。 
  远远看见几个陌生乡民向自家走来,小美龄知道他们撞祸了。 
  她飞跑着告诉大姐。 
  几个孩子吓得藏到后院的角落里不敢出来。 
  母亲一边安慰这些乡民邻居,一边差佣人寻来孩子。她要当着农户的面,教训自己的孩子。 
  就在她遍寻不见的时候,宋嘉树又一次及时回到了家。 
  他详细地询问了情况,给了农家厚重的赔偿。然后与她们订下了一项君子协议:要求乡邻们不要惊吓他的孩子,请允许他的孩子照旧在田野里玩耍,如果孩子们不懂事糟害了谁家的庄稼或什么东西,只要报来损失数量,他都愿意加倍赔偿。 
  干戈化为玉帛。 
  乡民们满意宋家主人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他们却很难理解。揣着钱出门,一个个摇着头。 
  送走乡邻之后,宋嘉树从后院找回孩子们。 
  在父亲面前,几个孩子看着父亲,各有所想。 
  霭龄自恃与父亲志趣相投,她承担了全部责任…… 
  二姐温和的眼神中,带有悔意…… 
  小美龄意欲挺身而出,大姐捏了捏她那胖胖的小手。 
  小美龄只得直达达地望着父亲。欲言而止。 
  看到孩子们疑惧的眼神,宋嘉树没有了责备,更没有了呵斥。 
  他安慰他们,问题解决了,没有事了。 
  他说,玩是你们的天性,今后只管放心大胆地去玩。 
  不过他指出,玩得痛快是好,可不能再搞恶作剧。 
  后一句话,宋嘉树望着门外,似乎是对别人而言。 
  为了消除孩子们的顾虑,宋嘉树和蔼地望了望霭龄,在庆龄和子文的后脑勺上轻轻地拍了拍。然后他抱起小美龄,亲了亲她的小脸蛋,接着又挠她的胳膊窝,只惹得小美龄格格地笑个不停。 
  孩子们又高兴地游戏了。 
  美龄越来越崇拜父亲了。 
  她这样评价: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可以说娇纵放任,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我们养成了一个信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千世界皆受我们的支配。这扩大了我们的欲望,使我们懂得了只有以非凡的干劲和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才能实现鸿鹄之志。   
  四、一个小精灵(1)   
  游戏是孩子们的乐趣。 
  少了家庭的束缚,美龄和姐姐哥哥同邻村的许多小伙伴成了好朋友。 
  他们常在一起游戏。 
  小孩子是喜欢捉迷藏的。捉迷藏不但空间宽广,而且可以锻炼和测试一个小孩子的胆识和智慧。 
  在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时候,小美龄嚷着也要入伙。 
  但孩子们都想法子把她甩开。因为她不大会捉迷藏。 
  当然,因为大姐的爱护,她有时也会被小伙伴们接收。再说,小美龄从小就有一股缠劲,而且有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恒心毅力。 
  轮到她躲藏的时候,她太卖劲了,以致那些小伙伴们无法找到她。 
  而该她找人的时候,因为胖,行动迟缓了许多。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太认真,太投入。 
  一次捉迷藏活动中,那些大孩子们想了一个主意,甜言蜜语地哄着她说,“你是个机灵鬼,从现在起,你站在花园里,闭上眼睛数一百个数,再找我们。” 
  美龄用圆滚滚的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 
  她可没那么傻,她的手指缝隙让她追寻小伙伴藏到何处。 
  可她特认真。不是说要数一百下吗?她耐着性子数呀数。那时她还不会很顺利地一口气数到一百,数着数着便乱了套,而且把从手指缝中追寻伙伴的事全忘到脑后去了。好不容易数到一百了,睁眼一看,四下一遍沉寂,哪里还见得到小伙伴的影子。 
  她找了半天,还是没有。 
  霎时她明白了:他们一定骗了自己,他们一定到远处找了个地方,在做一场新的游戏。可能他们正在嘲笑自己呢。 
  一种被抛弃被轻视被戏弄的感觉堵在了心头。 
  她恨这群小伙伴。 
  她甚至有点恨她一直崇拜的大姐。 
  …… 
  站在原地,她不再找他们。她要以退出行为表示她对他们的不满。 
  她太小了。 
  虽然她愤怒,但是,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 
  她恨自己小。 
  她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像大姐那样大。 
  正在这时,霭龄走了过来。 
  大姐将她搂进自己的怀中,怜爱地为她擦干眼泪,轻轻地捏了捏她那圆浑浑的漂亮鼻头。 
  “姐姐,我能长大吗?像你那样大?”美龄睁着泪水朦胧的大眼睛问。 
  “能,你一定能长成一个大人!”姐姐回答道。 
  小美龄笑了。 
  她不再恨大姐了。 
  从此,她跟着大姐。大姐到哪里,她也要到哪里。 
  就在小美龄5岁时,霭龄和庆龄要到一所外国人办的学校去读书。听到这个消息,小美龄吵着也要去。 
  父亲宋嘉树说,听老师讲,学校可不是捉迷藏的地方,你真的想去吗? 
  想要干的事是一定要干的。美龄从小就是这个个性。她坚定地回答父亲,我一定要去。 
  来到学校后,同姐姐们住在一起。每天,美龄都要帮姐姐抹窗户、扫地。晚自习后,她还为姐姐和同室的小朋友准备好茶水。 
  这所学校有两栋房子,一栋是宿舍,一栋是教室。宿舍用瓦斯灯照明,教室则是电灯。从教室通往寝室的过道很暗,夜晚则一片漆黑,许多小女孩都怕走这段路,夜晚更无人敢走了。 
  可是,美龄却不怕。老师很赞赏这个小精灵。 
  一天,老师批评那些胆小的小女孩,表扬小美龄的勇敢。 
  老师说,你们怎么不能像美龄那样走过去呢? 
  受到老师的表扬,美龄觉得很高兴。 
  可是,她心里也有余悸呀。 
  其实,她同那些小女孩一样,也挺害怕的。但光有害怕不行呀!再说,姐姐们上课去了,小伙伴们上课去了,独个儿留在寝室,一到晚上,寝室里一片黑暗,室外树影斜映到窗上,不时晃来晃去,偶尔的一声鸦鸣,那才煞是吓人。 
  她没有将这些感受告诉老师。 
  其实她每次通往黑黑的过道时,总是要鼓足勇气,为自己壮胆。或轻声唱歌,或干咳一声,或叫一声…… 
  她心里想着耶稣,心中装着上帝。 
  …… 
  久而久之,心中的恐惧终于爆发了。她常常从噩梦中惊醒,甚至尖叫起来。 
  细心的老师发觉了这一现象。 
  第二天,老师便通知了宋嘉树。小美龄被接回家中。 
  儿时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很长时间宋美龄没能摆脱这种挫折,这使得她难以与人推心置腹。自恃其强的心理,使她为了尊严而容易激动,甚至有时盛气凌人。 
  可怕的是,在她过分激动的时候,全身就会出现红色的肿块或疹团,这种慢性皮肤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她。为治疗这一顽症,西医、中医,甚至土法治疗,她都试过,由此还引来种种传说。牛奶洗澡即是一例。 
  当然这是后话。 
  美龄回到家里,父亲请了一位老秀才,专门教她古典文学。 
  这位老秀才瘦高身材,但他很有学问。 
  有意思的是,那老头稀稀拉拉的头发竟然也缠了根又细又长的辫子,一边念着古文,一边摇头晃脑,辫子随着节奏扫来扫去。 
  每天面对这样一个干瘪的老头,反复背诵枯燥无味的古文,一坐下来就是大半天。日子一久,小美龄心中不知有多烦。当然也有高兴的时候,她感到这个老头长相有点滑稽,也就学着他之乎者也,但这个先生完全没有父亲那么和蔼,那么可亲,而且这个先生似乎没笑过,好像不会笑一样……每每这时,她就要走神。老头儿便挥着戒尺呵叱起来。而且只要老头儿的辫子一摆,就像发出了信号,美龄就要读书了。   
  四、一个小精灵(2)   
  美龄恨死了那根又细又长的辫子,恨死先生摇晃着脑袋,入情入痴地咀嚼古文。 
  不过,小美龄也常常进入角色——但她不是做学生,而是做观众——一个惟一的观众。她决定戏弄一下这位老头。 
  一次,她找了个借口,溜到先生的坐椅后面,悄悄地把先生的长辫子捆在了椅子后背横杆上,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她很认真地学着先生,唱读古文…… 
  她扮鬼脸给先生看,激他发火。 
  …… 
  先生终于发现这位美丽的小姑娘压根儿就没有认真读书,他跳将起来,要惩罚这位调皮学生。 
  先生刚要站起来,突然猛地向后一拽,摔倒在地,椅子也跟着翻了。 
  小美龄好一阵紧张。 
  但心里却在笑。 
  老秀才火了。他顿足捶胸地告到宋夫人那里。 
  这次没有逃脱厄运,母亲狠狠打了美龄一顿屁股。 
  老秀才再也不肯给美龄上课了。 
  小美龄一阵轻松。 
  这年美龄8岁。   
  五、就读女塾(1)   
  罗比·尤恩森在《宋氏三姐妹》一书中这样描写了她们的家庭:“尽管这个家庭充满着欢乐,它却是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树立责任心的教育。它又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家庭。” 
  宋嘉树夫妇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对三姐妹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母亲倪桂珍是个斯巴达式的女人。按宋美龄后来的话说,“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现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的。”这位母亲,几乎在孩子还没有离开襁褓时,就领着他们做祈祷。这些养成了宋美龄后来处事与做事的善心和恒心。 
  母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大的,当然父亲也不例外。 
  在宋嘉树看来,最先进、最科学也是最伟大的教育方式,应是符合孩子天性即个性的教育方式,任何扼杀或窒息孩子天性的举动,都是愚蠢和罪恶。 
  宋嘉树不只一次地对人说:“只要100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400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子女,我要敢于为天下先。” 
  宋嘉树和妻子倪桂珍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教育模式:在充分发展孩子美好天性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成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达式勇士。 
  早在1898年,宋嘉树和长女宋霭龄一起编了一份《上海儿童报》,主要文章都由孩子们自己写。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孩子们可以充分想象,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宋嘉树仅仅是他们的朋友、印刷者和忠实的读者。当然也是他们最热心的评论家。 
  孩子们自由地在这个小天地里施展才干。 
  这份报纸一直办到他们最小的两个孩子子良、子安进入中学为止。 
  这个家庭中,英文成为孩子们的首选课程。宋嘉树说:“学英文是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是为了将来留学长知识学本领。” 
  他并不反对学中文。他说:“将来报效祖国,国文一定要好。”他坚信未来中国的领袖人物一定要学贯中西。 
  宋家三姐妹启蒙就读的学校是上海三一堂女塾。 
  当时上海有地位的中国人认为,中西女塾师资优越,所以都把女儿送入中西女塾而不入三一堂女塾。但宋嘉树认为,中西女塾只是美国监理会中国教区的橱窗,它被林乐知所控制,把美国社会的坏东西带进了上海,而且这所学校的英文名字又是以前那位不让他留在美国学医的马克缔那主教命名的。宋嘉树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种学校,在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