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桃花映面宋美龄 >

第18节

桃花映面宋美龄-第18节

小说: 桃花映面宋美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日战争胜利后,本想东山再起的宋霭龄,在蒋介石面前却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 
  1946年下半年,宋霭龄将孔氏家族的财产进行了最后的清理,并在美国的里弗代尔独立大道购买了一幢新的别墅,作为自己流亡海外的居住地。 
  1947年初,宋霭龄在最后离开生她养她的中国前,到几个地方走了走,对故国故土作了最后的道别。 
  第一站是到南京看望小妹。在南京,美龄陪伴大姐,或做竟夜长谈,回忆几十年来宋氏家族的兴衰沧桑;或饱览名胜,游览故土山水丽姿。最后巡游北方,先后访问了北平、天津、太原、青岛等地。 
  宋霭龄终于在蒋介石痛失大陆的前两年,离开了上海,飞往了美国。 
  在上海虹桥机场临上飞机前,霭龄接到了庆龄的电报,庆龄祝她旅途顺利,到美国后生活愉快,也希望她能认清形势,适当的时候重返祖国。 
  当飞机舷窗外片片白云掠过的时候,霭龄心头忽然泛起一种懊悔和沉重,她第一次感到这大半生自己最对不起的人,是像这白云一样纯洁无私、光明磊落的庆龄妹妹……到美国后,霭龄第一封电报是发给庆龄的,与其说是电报,不如说是一篇忏文。 
  从此以后,宋霭龄和孔祥熙终其一生,没有重新踏进中国大陆一次。在此20年前,宋氏家族中霭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蒋介石政府,从而催生了蒋家王朝。如今,宋氏家族中又是她第一个离弃了蒋家王朝,飘洋过海到了美国。1973年10月19日,宋霭龄在纽约哥伦比亚长岛医院去世,终年85岁。   
  四、天各一方(3)   
  宋子文离开中国大陆以后,在美国当起了“寓公”。起初,他对台湾发生的事情还有所关心,特别是对蒋介石提出的“反攻大陆”也着实兴奋了一阵,并要求美国增加援助,“加强台湾的国防力量”。不料,这一要求不仅遭到美国拒绝,而且惹来一大堆麻烦。美国舆论界对国民党当局不断乞求援助的做法,发表了很不客气的意见,并引起了孔宋豪门“捐献助国”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台湾和香港报刊纷纷就孔宋财产问题发表评论。台湾国民党中央也电招孔宋来台“共赴国难”,对此,孔宋只得装聋作哑,不再吭声了。打这以后,宋子文深居简出,交际圈子大大缩小,偶尔与大陆时代几个故旧相聚,也只是以打牌来消磨时光,宋子文虽私产亿万,但生活却十分乏味,愈到老年愈加怀旧,也愈感孤独。他不愿去台湾,更不敢回大陆。1963年2月,蒋氏夫妇邀他在台湾小住了几天,并请他为争取美援再为蒋介石出把力,最后都为宋子文所拒绝。1971年4月24日,宋子文进餐时,因食物进入呼吸器官导致心力衰竭而猝然逝世,终年77岁。 
  在宋氏三姐妹中,最受世人尊敬的莫过于宋庆龄,她选择的是一条革命的道路。 
  她早年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最坚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她历数国民党冒牌领袖们背叛孙中山的种种罪行,坚决同这些叛徒决裂。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她又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不幸因病去世。从美国发来唁电的有二弟宋子良夫妇、小弟宋子安的夫人、大弟宋子文的长女。宋美龄没有做出任何公开反应,其实,84岁高龄的宋美龄已经悲恸无言——政治是无情的,但姐妹间的骨肉亲情却是永恒的。   
  五、晚年离愁(1)   
  宋氏三姐妹,小妹走得最晚。 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既有代表民族利益光芒四射的一面,也有站在蒋家王朝立场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面,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政治手腕,加上孔宋家族与美国背景,使她成为中国近现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 
  她不仅经历了满清末叶、民国启建、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更见证了冷战时代的降临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宋美龄见证了世纪的递嬗与朝代的变迁,亦阅尽了“千古兴亡多少事”。 
  她传奇的一生,始于一个富有而且西化的家庭。 
  她选择了自己的婚姻,既享受了蒋家的显赫,也担负了历史的责难。 
  她一生靠近权力中心,纵横捭阖于政治风云之中。 
  她晚年萦怀两岸关系,期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 
  1949年以后的宋家三姐妹,因为中国政权的急速转移,加上三者在政治立场上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之下。 宋庆龄留在大陆,宋美龄蛰居台湾,宋霭龄移民美国,三姐妹从此天各一方。她们都不得不安于各自的命运,或者像美龄所说的那样:这是“上帝为她们安排的命运”。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退据海岛,宋美龄当时正滞留美国。她几番权衡之后,还是到了台湾,与蒋介石相厮守。1975年蒋介石死后不久,宋美龄离开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国。从此,“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晚年的宋氏三姐妹,只有离愁,没有团聚;只有相思,没有相见。 
  宋子文的去世,给宋氏三姐妹提供了一次相聚的机会。 
  当时,中美两国政府正在进行秘密的接触,以求改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想通过宋氏三姐妹奔丧的机会,推进中美两国建交。为此,他邀请了内地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在台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和时在美国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前来参加宋子文的葬礼。 
  据说尼克松当天就收到了中方的回复:“宋庆龄副主席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由于中美尚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现在通过美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经伦敦飞美国。” 
  同时,尼克松也收到了宋霭龄、宋美龄将前来参加葬礼的回函。 
  不料,已离台经夏威夷飞纽约的宋美龄,中途得到了蒋介石的通知,以勿入中方的圈套为由,要其停止飞赴美国参加葬礼。 
  接着,宋子文家属又收到孔家的电话,宋霭龄临时决定不参加弟弟的葬礼了。 
  得知这意外的消息后,尼克松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电告蒋介石,说明宋子文的葬礼纯属宋氏家族的私事,和内地中方无关。 
  但宋美龄仍留居夏威夷观望。 
  4月28日,宋子文的灵柩从旧金山运抵纽约。葬礼的前一天,中方电告说,由于包租不到专机,宋庆龄无法赴美参加弟弟的葬礼。尼克松深感遗憾,他把这一消息通知了蒋孔两家。 
  结果,宋美龄飞回了台湾,在美国的宋霭龄则犹豫不决。 
  政治的原因,使三姐妹终于未能再次相聚。 
  1971年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的一个教堂里举行了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参加者有宋子文的遗孀张乐怡及其3个女儿、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以及顾维钧,台湾驻美“大使”刘锴等数百人。宋氏三姐妹均未出席,无论对生者还是死者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不能不说这是古今中外最为典型的亲情悲剧事例。 
  打倒“四人帮”后,宋庆龄曾托宋美龄的好友、前美国空军援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给宋美龄转交了一封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上一面,只叙姐妹之情。但是宋美龄没有表态。宋氏三姐妹最终不能重聚,这不能不说是她们的人生遗憾。 
  历史真相是,宋庆龄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确有一个盼能实现的愿望,那就是她很思念美龄,很想见上小妹一面。 
  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能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北京逝世。灵堂正中摆放着孙中山的独子孙科的夫人从台湾敬献的花圈,上书:“沉痛哀悼亲爱的妈妈——儿媳陈淑英敬”。6月4日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宋氏陵园”其父母陵墓的东侧。当年,宋嘉树见6个儿女肩负使命,散居国内外,便在上海万国公墓提前购置了8穴墓地,作为全家最后的归宿地,全家“约定”死后葬在一起。宋庆龄不忘“约定”,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希望身后永远陪伴着父母。 
  宋庆龄生前仿佛一位神话里的人物,身后享受了至高的荣耀。 
  宋庆龄的声望来自她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始终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斗经历。 
  宋庆龄一生维护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抨击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将她的爱和恨演绎得淋漓尽致。 
  宋庆龄,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之美,是中国最卓越而辉煌的象征。   
  五、晚年离愁(2)   
  宋庆龄的革命一生,无愧为中华“一代国母”,其光辉一生,正如何香凝《菊石图》所写的: 惟菊与石,品质高洁;惟石与菊,天生硬骨。 
  悠悠清泉,娟娟皓月;惟菊与石,品质高洁。 
  1948年,宋美龄赴美为国民党求援,从此再也没有踏回上海的土地,也再没有同宋庆龄见面。据说,1981年宋庆龄去世时,远在美国的宋美龄,虽对内对外都没有公开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唁电,但她当时就失声痛哭,并且私下里多次流泪,虔诚为二姐做祷告。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宋嘉树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8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8穴地;宋嘉树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新中国建国前的政治风云中,一方面和政治斗争中的不同阵营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搅动了她那平如秋水的心境。 
  应该说,蒋介石的死,宣告了宋美龄政治生命的结束。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 
  1995年适逢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宋美龄应邀重返国会山庄接受致敬,并发表简短谈话。此次华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龄重温了一场遥远的旧梦。 
  50多年前,宋美龄以其杰出的风度气质、流利的英语亲往美国国会与各大城市演说,要求协助中国抗战而引起轰动。因此,美国会议员有意藉纪念二次大战与联合国成立的机会,重邀宋美龄到国会演说,无疑颇有“遥想公瑾当年”,让人重温宋美龄国会演说的味道。偏偏打着“务实外交”旗帜的李登辉,也排定于当年重访美国母校康乃迪克大学,台独丑行的表演,不仅让美国方面居间处理感到尴尬,也使宋美龄这场历史性演说暗然失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愈是晚年,宋美龄愈是思恋生她养她的故土,因为那里镌刻着她的花样年华。多少事,自难忘。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很是孤寂。平时以养花、作画、阅读、练字来消磨时光。30位侍从人员除了安排她的生活起居、衣着、车辆外,还替她整理文牍,处理书信。 
  但相互间难有深入的交流。自1991年,宋美龄更是深居简出,颐养天年。很少在公众场所露面。 
  她喜欢一个人静静欣赏她以前画的国画,回味往事。 
  宋美龄晚年的心境也苍凉。不仅是故旧大多凋谢辞世,连家族晚辈如外甥女孔令伟、孙子蒋孝勇也一一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宋美龄心中的至痛。特别是在张学良去世之后,宋美龄更显落寞。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 
  她偶尔接见访客、逛逛公园、参观画廊。她虔诚信教,平日与《圣经》为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驾驭生命中的风浪与波折。1997年3月20日欢度百岁生日时,纽约宋寓热闹万分,贺礼极多。每年过生日,似乎是她最快乐的时刻。 
  孔令仪夫妇曾希望宋美龄将自己亲身参与或曾居关键角色的往事书写或口述,集成自传,但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对历史而言,乃是无可弥补的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