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3年第5期-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跨出家门,看见一大群蜘蛛在朝不远处的日轮花涌去。好漂亮的花啊,它张开了花瓣,它那苍劲有力的枝叶正紧紧缠住一个高大的男人,他那高大健壮的身躯现在却因极度的害怕而痉挛、抽搐着,那日轮花向毛蜘蛛们发出了信号,它们蜂拥而上,竞相撕扯,打包。那血淋淋的日轮花如同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魔鬼,令我全身颤抖。我的胃部似乎缩紧了,而那胃里翻滚着的,正是我妈妈如此打包回来的食物。
我跑开了,离开了家,跑到水塘边痛快地吐了一通。天啊,水中有个怪物在扭曲着脸。那竟是我,那么丑陋的外表令人恶心。又有谁会相信,一个丑陋的怪物竟会如此乖巧。
由于刚刚吐了一场,胃部早已空空如也,我想吃东西,但我不会去与那日轮花合谋,骗取食物,我想吃草,但那一口尖利的牙齿显然是撕扯吞咬的最好工具,而那些干枯的草令我难以下咽。
我躺在草地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又有一颗流星陨落了,是我吗?也许,家人们明天会在这儿发现我的尸体,哥哥们肯定会嘲笑我是懦夫。好冷,冻得我胃疼,似乎要炸了。
阳光使我感到刺眼,多好的天气,挨过了如此痛苦的夜晚,突然觉得好多了。阳光明媚,正是散步的好时机。慢着,我听见脚步声了,还有充满欢快的歌儿:“我本善良/我拥有自己的阳光/我本清纯/我的阳光如此缤纷……”
脚步停了下来,一个小女孩站在了日轮花前。“多漂亮的花啊!”她不由得向它靠近,它也在向她靠近。我仿佛看见了它狰狞的笑脸。我极力奔去,爬上了她的裙裾,用力拉扯着,她应该看见这团黑色的东西了吧,高声尖叫着,使劲地把我甩在地上,“滚,讨厌的东西。”她拾起了石头,砸断了我的一条腿。的确,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与那日轮花比一比。我显得如此丑陋不堪。日轮花的枝叶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愈来愈厉害,终于把她牢牢的锁住了。她发出了比刚才还要尖厉的叫声。叫得我头皮发麻,但仍有一丝快意。森林里的毛蜘蛛又大批大批地涌来。我想像得出,这个美丽的女孩十分钟后的惨样。
我紧随那些毛蜘蛛一起,爬上了她的身体,她那能发出银铃般声音的嗓子,如今已被咬断了,鲜血汩汩地流出。我撬开了她张很会唱歌的小嘴,似乎还能听到歌声从里面跑出来:“我本善良/我拥有自己的阳光/我本清纯/我的阳光如此缤纷……”我爬进了她的嘴,寻着那颗还在跳动的心,我要看看她的心是什么颜色的,我要尝尝人心的滋味。
黑色的,是什么?还有那硬生生的,带刺儿的?
2003年第四站冠军揭晓
竞赛评委组成:
侯小强(新浪文化与网络交流中心主编)
吴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邢育森(网络作家)
严力强(《北京日报》副总编辑)
杨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评委推荐篇目:
《十周岁》作者:程青
推荐人:严力强
《矿难如麻》作者:长江
推荐人:杨鸥
《风吹草低》作者:董立勃
推荐人:侯小强
《天知道》作者:麦家
推荐人:吴琼
《十周岁》作者:程青
推荐人:邢育森
评选结果:
中篇小说《十周岁》荣获2003年第四站“《当代》最佳”称号。
2003年第四站评委评语
推荐人:杨鸥
推荐篇目:《矿难如麻》
推荐意见:我们也曾为电视上频频报道的矿难而疑惑,但总是因距离遥远而有些隔膜。《矿难如麻》将矿难血淋淋地集中展示给我们看,令人心惊。作者不满足于表面化地报道矿难,而是越过重重阻碍,层层深入地揭示事实真相,让我们看到隐藏在矿难背后的黑幕。作者以自己的热情和良知唤起读者的热情和良知,让人们直面惨烈的现实,呼唤悲剧不再重演。
推荐人:严力强
推荐篇目:《十周岁》
推荐意见:本期的当代多是中篇,吸引力均衡,选起来难。但这一期很耐读,一篇篇读下来,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虽然没有明显的领军之作,却不失丰盛,可算精选。
《矿难如麻》作为报告文学,起的是告诫作用,使读小说的人不忘现实,保持对社会的真切感受和批判理性,体现了当代的一贯宗旨,只是急就的痕迹还重;《风吹草低》是下野地题材的第二篇,仍然是独树一帜的人性传奇,但故事不如前一篇圆润,有点套路之感;《十周岁》开头部分颇精彩,但后半部分故事的走向偏移,形成了明显的两截子;《长虫二颤》故事奇诡,看起来藏着些寓意,缺点是有些语焉不详;《洞穿黑夜》描写落后乡村人的心态很细致,眼光也独到,但叙事有些收不拢,特别是结尾;《天知道》的悬念很抓人,故事的氛围很重,很能调动读者的奇异感受,但有点概念化,就是说女主人公的性格走向还是在男性的想象和推衍局限内。
还是选《十周岁》。虽然故事中间有明显的折痕,但两半部分各自还是写得精彩,尤其是开篇,里面的唐冬青几乎是在自己演绎故事,看不到作者拉扯的手。写一个十岁的内心早熟的孩子,故事展开很从容,收放自如。当然后半部分差了些,重心偏移了。技术上看,丢掉陈伊琴的线索是个遗憾,唐冬青显得独木难支了。
推荐人:邢育森
推荐篇目:《十周岁》
推荐意见:尽管有几篇小说,一开头就好像急不可耐地招徕目光,不是“嘎吱嘎吱作响”,就是“谁把谁日了”——但我并不是在候车大厅里选择打发旅途时光的通俗读物——对小说,可读性必不可少,过份强调却让人不得不警惕了。我第一篇读了《天知道》,然后是《矿难如麻》和《十周岁》,其他的也都大体翻过一遍,但我知道,我推荐的篇目将在这三篇中选出来。
先说《矿难如麻》。让一位文人适当地表示一下人文关怀,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是给了他最好的表现机会,也许每一位衣食无忧、自以为有良知和道德优越感的知识分子都时刻做好了准备恰到好处义愤填膺那么一下的,而如今的时代也的确给大伙提供了太多这样表达愤慨和感叹的机会。所以读《矿难如麻》之前,我已经大概对即将读到的文字有了一些想象,一路下来,基本都在意料之中,结尾还是让我狠狠地意外了一下。作者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欲望,一个法的执行,后者虽然轻描淡写,但却举重若轻,许多话语尽在不言之中,这让我觉得非常巧妙,又颇见力度。法律可以制约人的欲望,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法的执行呢?
《天知道》开头写得非常好,后来好像有点失控了。黄依依这个人物,平得就像一张画,猛一看很吸引人,铺展开了也就不过如此。她的天才,她的野性,她对男人的需要和勾引,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到结尾死了也没什么变化。因此,她并不曾把我打动,就好像文中的“我”一样,起初对她稍微动心一下,但这种动心立刻就涣散不见,所以我的记忆也就将她放弃了。
我读《十周岁》,前几段有一点读“文革版”《城南旧事》的感觉,后来,读到唐冬青忆苦思甜的部分,开始惊诧并喜悦起来——我以为终于读到了一篇非常棒的杰作——这也许是一个细节丰满叙述扎实并且充满时光穿透力的好小说。可是,故事一个转折,兜回了唐冬青父母各自偷情的故事,我开始皱起眉头,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等结尾处罗瞎子又把唐冬青那么了一回之后,我无法表达那时我的失望。在我看来,后半部分的故事,太过面熟了,类似的情节至少可以在五篇以上的小说或者通俗读物里找到——不管后半部分的故事是基于阅读经验的虚构还是亲身经历的追忆,前半部分那种特殊的、细腻的、真实的让人惊讶和喜悦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不见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推荐这篇吧,因为前半部分向我展示了一个我从未在其他文本里接触过的世界,一个10岁女孩子的真实细腻的内心体验,那的确是有着穿透时光的魅力的。
推荐人:侯小强
推荐篇目:《风吹草低》
推荐意见:我喜欢董立勃笔下的“小姨”,她和“白豆”一样,都是苦难年代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不由他们主宰,而无论他们托付的对象是谁,有多可敬,总让人萌生一种怜意。
就连老潘,那个可恶的当权者,也那么委琐让人悲哀。作者看来不打算分出什么善恶,他仅想描述一种人生的体验。即使这种体验未必通透,我也满身的惊悚了。
现在看来,比起白豆,风吹草低文笔要简练多了,文风似乎也老到了许多——除了最开始的絮叨。10几页纸,一代人的命运完全浮现,说起来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推荐人:吴琼
推荐篇目:《天知道》
推荐意见:密码犹如一个文本,编码与解码如同写作与阅读,密码的生命就在被解码的过程之中,犹如文本只有进入阅读才能生产意义一样。如果说密码乃是数字或基因非同常规的组合,我相信天才本身就是一个密码,他/她的生活、他/她的思维必有非同寻常之处。高级密码必是天才的杰作,因而也只有天才能对其施以解码。解码的过程是秘密揭开的过程,如同阅读是意义呈现的过程一样,那是一种窥视,是一种反策略,同时也是我们体验生命快乐的时刻。《天知道》就给我们布下了这样一个前刺激的诱饵,它满足了我们双重的窥视欲望:密码的解密和天才的生活。
致读者
近年来,编辑部不断收到读者来函来电,希望《当代》改双月刊为月刊,以增加容量。为此,我们做过反复调查,仍然担心这不是所有读者的愿望。一旦改为月刊,读者阅读量翻番,全年订费翻番,我们不知道会不会给读者带来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
我们曾尝试通过编发增刊以满足读者要求,可惜增刊无法定期,更不能在邮局统一征订,给读者带来很大不便。每天我们都收到大量邮购增刊的汇款,想象读者汇款的麻烦,总是感觉歉然。
犹豫再三,决定增加《当代》页码,改208页为240页,既增加容量,又避免读者邮购的麻烦。只是要相应提高定价,敬请读者留意。
《当代》是我们的《当代》,也是读者的《当代》,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是我们的责任,维护《当代》形象也是读者的愿望。我们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将《当代》办成我们共同的自豪。
《当代》编辑部
2003年8月
邮购启事
读者来信
李 累
尊敬的各位编辑:
你们好!
我是一位法学教师。在法律这一行里,似乎不大有人读小说。可我建议学生读点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理由是小说写人、写历史,而法学就是帮助人们去写未来的历史的。如果法学院的学生只知道读律、读经、读案,那么,他们对生活、对法律的理解就可能十分苍白。
十分偶然地买到2003年第3期《当代》,用了两天工夫读完,觉得非常精彩。
非常感谢编辑部所作的贡献。当然,也十分感激作家们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