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046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046节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升爵是最高兴的事了。这些统军大将都很兴奋,凑在一起互相比,看谁的部下升职最多。
  皇甫郦念完之后,厉威将军何风马上站了起来,冲着鲜于辅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正想张口说话,鲜于辅一挥手阻止了他,“关中的兵力不多,暂时不能攻击汉中。”
  “为什么?”何风瞪大眼睛说道,“如果袁绍和刘表先派军队进驻汉中怎么办?”
  “我们也担心出现这种情况。”坐在鲜于辅身边的徐荣说道,“朝廷已下旨招抚汉中张鲁,想试探一下张鲁的反应。如果他接受招抚,我们就立即派驻军队进入汉中,如果他拒绝招抚,我们再做攻击的打算。汉中很难打,攻击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仓促行事。”
  何风奇怪地问道:“汉中很难打吗?”
  “你知道当年光武皇帝打益州,是从哪里打进去的吗?”鲜于辅笑着问道。
  何风想都没有想,张口就说道:“是从荆州打进去的。当年大将军岑彭先从夷陵方向攻破江关(即今奉节附近的翟塘关,又称悍关),打开了直通巴楚的咽喉,但他随即被刺杀。第二年大司马吴汉率军杀到成都,击败了公孙述。”
  “在大将军岑彭攻打巴蜀之前,前将军李通、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已经攻克了汉中,但他们为什么没有从汉中直接杀到成都?”鲜于辅又问道。
  何风愣了一下,“大概是因为从汉中到成都的栈道都给公孙述烧了,无路可通吧?”
  “我们也有同样的担心。”鲜于辅叹道,“从关中到汉中,需要翻越秦岭,但自古以来就没有路,只有栈道。栈道难行,路上驿关重重,我们要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随时都会被敌人发现。”鲜于辅叹道,“从关中到汉中有四条栈道,分别是从大散关南下的陈仓故道,从郿城南下的褒斜道,从武功城东南方向南下的党骆道,从长安城南濡水河方向南下的子午道。无论我们走哪条栈道,只要被他们发现,放火烧掉一截,我们就不得不掉头,所以打汉中之前,务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是自寻死路。”
  “从西疆方向突袭呢?”何风犹不死心,追问道。
  “从西疆的陇南进入益州的汉中、广汉一带有四条栈道,分别是嘉陵道、祁山道、沓中阴平道和洮岷道。”鲜于辅很耐心地解释道,“拙言啊,就算你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把军队带过去了,但粮草怎么办?军械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你勉强支撑着赶到了汉中地境,但进入汉中腹地之前还有一道阳平关,那关隘天下闻名,你这支疲惫之师怎么打?”
  何风气得怒哼一声,恶狠狠地骂了两句,“既然没办法打,那就干脆一把火把所有的栈道都烧了,让他们也无法打长安。”
  杨彪、鲜于辅、徐荣、张燕等人失声而笑。
  麴义随手拿起案几上的一卷竹简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你都是将军了,还这么没脑子。我这张脸给你丢尽了。”
  何风吓得一缩脑袋,歪身躲过了竹简。
  “栈道烧了,他们难道就不能重新铺吗?秦岭上最多的就是树木了。”徐荣冲着麴义摆摆手,示意他注意场合,不要乱打人,“大军通过栈道并不是什么难事,敌人即使把栈道烧掉一截,我们也可以带着工匠一路铺过去。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是粮草辎重的运输。打汉中也好,打成都也好,一路上都是重重关隘,大军需要很长的作战时间,所以粮草辎重的运输问题是保证大军能够持续作战的重中之重。”
  “当年前将军李通之所以未能继续南下攻打成都,是因为汉中被羌人彻底毁了,短期内无法恢复,大军得不到粮食支援,只好撤回关中。后来光武皇帝选择从益州东面展开攻击,就是因为可以利用长江水道运输粮食军械。”徐荣走到巨幅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汉中说道,“目前,朝廷的平叛策略很明确,打下洛阳后立即打汉中。打汉中需要多少军队,需要征调多少民夫,需要多少粮草军械,我们都要仔细核算,以确保大军能一战成功。”
  “所以……”徐荣转身望着一脸失望的何风说道,“今年打汉中,的确太困难了,不仅兵力不足,民夫不足,粮草和军械也无法保障。”
  “拙言,陪你母亲过完年后,你就回关中,给我老老实实地训练军队,不要胡思乱想。”鲜于辅笑道,“将来打汉中,我让你第一个南下。
  何风无精打采地“嗯”了一声,垂头丧气地坐了下去。
  军议快结束的时候,鲜于辅郑重嘱咐了诸将一些事,最后说道:“诸位大人过完年后,即刻奔赴战场。希望明年的新年,我们能在长安城里欢庆洛阳的收复。”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八节
 
  十二月上,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晋阳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汉承土德已成定论,而建都长安之议也基本上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认可。但因为朝廷财赋拮据、关中安全暂无保障、兵事策略改变导致平叛难度增加等等众多棘手问题,使得朝中很多大臣对重建长安没有信心,甚至抱着消极和抵制情绪。在朝议和凤凰池议事上,常常只有长公主和李玮等部分大臣非常兴奋地讨论着重建长安的具体细节,而丞相蔡邕、太尉杨彪等大臣却一言不发。
  定都长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这个工程中不仅包括宫殿府衙的兴建修缮、天子和朝廷的搬迁、京畿戍防的建设和巩固等重要事情,还包括因为定都长安而带来的一系列国策的修订。国策的修订关系到国祚命运,关系到大汉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这才是定都长安的真正目的。要想实现这个目的,仅靠天子、长公主和部分大臣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朝廷的齐心协力,需要一个团结一致的朝廷来调动整个社稷的力量。
  长公主为此忧心忡忡,她手诏大将军问策,再次登门拜访赵岐老大人求计。赵岐老大人对长公主增强皇权剥夺相权一事显然很不满,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长公主,定都长安能否成功,能否达到定都长安的目的,关键要看外朝能否确实承担起责任,要看外朝大臣能不能为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定都长安的所有具体事务最后都要由外朝实施完成。长公主如果不能挽回外朝的信任,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象平叛征伐,戍疆域需要军队一样,长公主正是因为绝对信任大将军和北疆将士,赢得了北疆将士们的忠诚,大军才能战无不克,而社稷也因此看到了中兴的希望。对待外朝和外朝的大臣们,也同样应该如此。
  长公主听不进去。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让她对外朝和外朝大臣们的权势心有余悸。大汉的确需要这些人才能中兴,但天子必须拥有足够的权柄掌控他们,否则掌控天下的就不是天子,而是他们了。
  大将军的回书及时解决了长公主的难题。大将军说,八月的官制修改给了外朝重重一击,逼得外朝连连倒退,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因此得以顺利通过。但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通过之后,需要外朝实施。尤其是定都长安,关系到社稷兴亡,没有外朝的鼎力相助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适当的让步是必须的,此刻要及时修补与外朝的裂痕,缓解双方的矛盾,重新获得外朝的信任。大将军提议长公主对外朝公卿大臣重新任命,并对一些大臣的职位调整做了建议。
  十二月下,长公主连续下旨,再次对朝中公卿大臣做了一次大调整。
  转拜太尉杨彪为太傅,参隶尚书事。转拜少府荀攸为太尉,参隶尚书事。
  转拜杨奇为宗正卿。转拜孔融为太仆卿。转拜张范为少府卿。转拜袁耀为大鸿胪。转拜董昭为将作大匠。转拜陈宫为司隶校尉。
  转拜陈登为尚书左仆射,拜荀正、黄猗、刘馥为尚书。
  转拜谢明、田豫为左右中书仆射,转拜唐放、尹思为中书左右丞,转拜王昶、孙礼为中书侍郎。转拜刘琬、刘晔、刘范、郗虑(郑玄大师的弟子)为侍中,拜朱魭为黄门侍郎。
  这次公卿大员的调整涉及一百多名大臣,为历次之最。外朝大臣们非常高兴,纷纷上表拜谢浩大皇恩,感谢天子和长公主的封赏。
  自丞相蔡邕参隶尚书事之后,太傅杨彪、太尉荀攸也参隶尚书事,外朝权势大为增加。但因为现在长公主和中书监牢牢把持着权柄,三位大臣对国事决策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此次北疆系以外的士人大量拥进朝堂,让人眼花缭乱,给人感觉好象北疆系权势大减了,不过太傅杨彪、丞相蔡邕等人却有苦难言。涌进朝堂的派系太多了,外朝各派权势之间的争夺势必会越来越激烈,从此后,外朝再想象以前那样齐心合力对抗中朝、内朝已经很难了。
  北疆系大吏在外朝和尚书台虽然没有了优势,但他们却牢牢掌控着中书监和侍中寺。现在中书监是田畴,中书左右令是朱穆、刘放,中书左右仆射是谢明、田豫,中书左右丞是唐放、尹思,中书侍郎是王昶、孙礼,侍中寺的侍中令是孙资,侍中、黄门侍郎等重要官吏清一色全部是北疆大吏。
  随着这次公卿大员的调整,朝堂上的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
  外朝诸府和中朝尚书台由各派系的官吏组成,权柄虽有增加,但彼此间的争斗却愈发激烈。中朝的中书监和内朝的侍中寺由北疆人控制,权柄愈发牢固。皇权和相权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后,渐渐占据明显优势。长公主从冀州大战结束后开始对官制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至此基本上夺回了全部的皇权,对相权也开始了强有力的争夺。
  大汉建兴四年(公元200年),除夕日。
  在长公主的盛情邀请下,大将军夫人携两女李雯、李秀到宫内过年。小天子很兴奋,拉着李雯、李秀四处玩耍。长公主和小雨夫人则围着火炉闲聊着家常。
  “很长时间没看到殿下这么高兴了。”看到长公主心情很好,笑语不断,小雨夫人说道,“如果殿下一直很快乐,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消瘦。”
  长公主笑笑,惬意地伸了个懒腰,随口说道:“没有豹子大哥,我该怎么办?”
  小雨夫人笑容一僵,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长公主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面孔微红,伸手捂住小嘴,佯装打哈欠以做掩饰,两眼却悄悄望向了小雨。
  “张辽大人的迎亲大礼,殿下是不是亲去恭贺?”小雨夫人低头拽了拽衣襟,不动声色地掩饰了过去。
  “新年里太忙了,我看算了吧。”长公主脸含羞色,轻声说道,“前几天参加了傅大人的迎亲大礼,他一次娶两房夫人,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很让人羡慕。看到他两位貌美如花的夫人,我就想到了自己。”长公主叹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不是老了?”
  “殿下国色天香,一点也不老。”小雨夫人笑道,“殿下不要老叹气,叹气会让人变老的。”
  “你想大将军吗?”长公主突然问道。
  小雨夫人点了点头,“孩子们总是念叼他,不知道明年能不能看到他。”
  “明年,我们到长安去,一定能看到他。”长公主凑到小雨夫人的耳边,低声说道,“现在大将军都让小雪姐姐一个人霸占着,你看我们是不是把小雪姐姐叫回来?”
  小雨夫人被长公主羞恼的表情逗得掩面而笑。
  “你笑什么?”长公主皱着眉头,不满地说道,“早知道分开的时间这么长,我们当初就不该让小雪姐姐走。”
  长公主亲昵的称呼和幽怨的语气让小雨夫人有些不自在,她急忙把话题又岔开了,“殿下准备哪一天去看望赵老大人?”
  “赵行大人迎亲大礼的那一天。”长公主说完这话,蓦然想到小雨夫人把话题扯到这上面的意思,“你想让我亲去恭贺张辽大人的迎亲大礼?”
  “前两天,郭蕴老大人的夫人和吕布将军的夫人一起到了大将军府,特意向我说起此事。”小雨夫人略感歉意地说道,“我知道殿下很忙,但联姻双方都是北疆大臣,大将军又是媒人,所以……”
  “大将军是媒人?”长公主诧异地望了小雨夫人一眼,然后抿嘴轻笑起来,“他既然这么有闲暇,为什么不回晋阳?是不是故意躲着我们?”
  小雨夫人突起戏弄之心,故作伤心地皱起蛾眉,生气地说道:“过完年,我们一起去中原找他。”
  长公主愣了一下,接着脸一红,娇羞不已。
  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01年),正月。
  披着银色盛装的晋阳城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新年气氛里。
  正月初一,天子诏告天下,大汉承土德,定都长安,并大赦天下。
  群臣恭贺。
  三天后,天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