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如焉@sars·come >

第24节

如焉@sars·come-第24节

小说: 如焉@sars·come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摩合上书页,忍不住,当即就给毛子打了电话。
  达摩说,毛子,刚买了你的一本书。
  毛子说,什么书?我近期没有出书啊?
  达摩说了书名。
  毛子就在那边笑起来,那样的书你还买它?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
  达摩说,也亏你写呢,好几十万字。
  毛子说,嗨,交差交差,骗钱混生活,吃了这一口饭。上面给的任务,又给了一笔课题费。
  毛子和达摩说话,从不假正经的,不摆学者名人的架子,粗话细话没个禁忌。一来两人知根知底,用不着端着。二来大俗大雅,反倒是一种风范。但这次达摩听了却不舒服得很。
  达摩说,真是有钱能叫人推磨啊。
  毛子笑笑说,那时候刚好分了房,也等着钱用。
  达摩终于忍受不了毛子的轻佻,便硬硬地说,缺钱花,也不能拿自家安身立命的东西去换啊?
  毛子说,你呀,正经起来,犹如天下第一君子!
  达摩说,还有,你小子什么时候入党的?也不告知一声?
  毛子想想说,搞马列的,入党是学术需要。
  达摩说,台湾美国那些资产阶级,研究马列的多了。
  毛子笑笑说,不一样不一样,政治生态环境不一样啊。
  达摩问,哪一年?
  毛子感觉出来什么,意味深长地问,你今天怎么啦?开始查我的账?
  两人一直就这么带说带笑半真半假地调侃着,但话里的分量是渐渐重了。
  毛子后来说,这样吧,你什么时候有空来一下,我正有事求你。
  达摩问,什么事?
  毛子说,我的电脑最近老出毛病,想让你帮我把系统重装一下。顺便来喝一点酒?
  达摩说,我明天一早就来。
  毛子说,你也是性急,宣传最高指示不过夜啊?
  达摩说,趁着这股子气还没消,说给你听听。
  毛子说,洗耳恭听洗耳恭听!
  毛子说,定个时间,我开车来接你。

  容易让人伤感的节日(6)

  达摩说,不用,我骑摩托。
  当年,毛子考入社科院,不久卫老师也到了社科联,不是一个单位,但是一个系统,开会活动常常碰面,一些人就知道了他俩的关系。社科院的头,当年是卫老师的下属,那种背景下,理所当然地成了投井下石者。二三十年过去,待卫老师复出,他已高出卫老师一级。其后几年,虽没有直接的交往,但是各自的笔墨间,可以看出大分歧来。因时因地,各有占上风的时候,但真正手握实权的,不是卫老师。因此,许多年中,毛子在此人手下,很受夹磨,一双双无形小鞋,让毛子有苦说不出。记得一次在卫老师家里,毛子说到此人,说到此人在职称、住房、出国、评奖诸多方面对自己的干扰压制。卫老师说,小肚鸡肠。连自己都解放不了,何以解放全人类呀?你做自己的学问好了,其余的,都是身外之物,比我当年好多了。时间会给予评判的。
  那些年,毛子年轻气盛,常有好文章出来。每每文章发了,毛子都会告诉“青马”几位,告诉卫老师,有时会复印了给大家寄去。然后找个机会,七嘴八舌评议一番,生发开来,很有生气。
  毛子的遽然折转,始于那一次风波。熟悉他的人都有些意外。
  那年六月上旬的一天,毛子的夫人小金突然打电话到达摩学校,对达摩说,你快来一下。
  那几天,达摩也正记挂着毛子,怕他有个什么差池。当时都还没有家用电话,写信又怕出麻烦,正想找个不招人注意的日子去一趟,见小金来电话,便有不祥之感,立刻问,怎么啦?出事了?
  小金说,这两天他有些不对头,一夜一夜不睡觉,忽然就发出一声像狼一样的干嚎。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也不做声。让他去医院,他也不理人。你快来看看他。你别说我给你打了电话啊!
  达摩假也没请,立刻就赶去了。
  达摩知道,入春以来,毛子一直很活跃,到北京都去了两次,风云一时。毛子还来找过达摩几次,两人就当下时局说了很多。在大的问题上,两人当然很一致的,但是对整个形势走向,毛子比达摩乐观得多。达摩说,你就看到你们金字塔尖尖上的一点小动静,你要来工厂呆几天,你就知道,还有一大半人正兴致勃勃想着自己的小康日子呢。中国老百姓苦了太长时间,想安逸一阵子。再者,你对中国整个的政治文化也太看好,你不想想,我们脑袋后面的辫子剪了还不到八十年!这些年的变化,其实多是皮相的。连整个中国大大小小的主事者,也依然是那些人,像我们这个厂子,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就那些人在上上下下。
  毛子说,你在基层,有些动静感觉不到,就像大海深处,看似纹丝不动,你浮到海面上看看?
  达摩说,如果大海深处不动,海面上的风浪喧嚣几天就会复归平息。这些年来盆满钵满的那些人,会如此松快地放弃得到的一切?
  毛子说,我觉得,离我们当年向往的理想不远了。
  达摩笑笑说,但愿如此。
  那天达摩冒着酷暑,汗流浃背地匆匆赶到毛子家。是小金开的门。
  达摩问,人呢?
  小金指了指卧室,轻声说,在里面看书。
  达摩进到卧室,见毛子倚在床架上捧读着一本什么书,很宁静的样子,没见出什么反常来。
  达摩便笑笑说,好兴致啊,天翻地覆,还能静心读书?
  毛子不理他,依然看自己的书。
  达摩再看,发现他根本没在看书,那两道空空洞洞的目光越过书页,不知落到了什么地方,这才觉得不对头了。
  达摩依然大大咧咧说,哎!来了人,怎么招呼都不打一个啊?
  毛子依然泥胎一样反应全无。
  达摩就拖过一把椅子,对着毛子坐下,将那本装模作样的书从他手里抽掉扔到床上,说,哎,毛子,你搞什么呀,装鬼做神的?
  毛子不看他,突然就像小金说的那样,狼一般嚎了一声,然后很快将那干嚎声咽回去,憋得自己吭吭吭吭闷咳了半天,几乎肺要炸的样子。很像达摩厂里那种旧式空气压缩机,每当气压超过了极限,便会嗤地一声放出多余的气来,然后就突突突突咳半天。
  达摩只得用了范进中举里胡屠夫的方法,在毛子肩窝上狠狠擂了一拳,大声吼道,你狗日的装个什么深沉哪?搞得吓死人的?
  这一拳打下去,毛子便倒在了床上,半晌,终于嘤嘤哭出声来,呜呜咽咽说,太可怕了,狗日的太可怕了……完了,完了,都完了。
  达摩让他哭,不劝他,一边添油加醋地说,是的,都完了,好好哭,哭完了也完了。
  毛子哭了一会儿,嘟哝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达摩又来。毛子又哭,又嘟哝。三五次之后,渐渐复归平静,只是言语短少,动作呆滞,像得了一场伤元气的大病。
  毛子住在单位宿舍里,这样的动静当然瞒不了同僚的耳目。不几天,就有传言出来,说毛××疯了。这个传言在某种程度上竟保护了毛子一把。社科院那个头,一直就想整治一下毛子的,正想动手,没料到他就这样了。都经历过文革,不再那么急促,再说要是把一个疯子逼成什么样,大面上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忍了下来。忍着忍着,没见到有大搞的动静,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据说此人当时就有了一句名言,后来成了别人开给毛子的一句玩笑话:哼,什么狗屁精英,豆腐和屁做的,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是真正的特殊材料制成的。
  十年之后,此人因经济问题被处理。所以这一句玩笑一竿子打了两头的人。
  达摩知道,毛子是恐惧。恐惧本是不该嘲笑的。但是恐惧之后,变成那样,就让人难受了,那是一种比恐惧更可怕的东西。达摩后来问过毛子,毛子说什么都记不得了。当时脑子轰地一下,一片空白,连达摩几次来家,也没有一点印象。毛子说他去看过医生,诊断是一过性精神失常并发失忆症。也有人说,毛子是装的,真是一个华子良呢。
  其后几年,达摩只是关心过毛子的身心健康,受刺激如此,就不好再和他说什么容易惹犯病的话题。如今看到毛子发疯不久之后,这个本要受到惩处的人,竟然入了党,才明白毛子其实清醒得很。而那些在非常时期能够宽宏大度接纳他的人,则更是清醒。
  达摩后来写过一篇文章《恐惧的力量》,其中说,恐惧常常比灭杀更有力量。灭杀只能消灭异端的肉体,恐惧可以改换他的灵魂,让一个最不羁的反叛者,成为驯良的奴隶,并以此作为其他同类的标本。尤其可怕的是,恐惧是长在自己内心的,别人无法帮你将它割除。

  容易让人伤感的节日(7)

  十多年就这样过去了。从达摩和毛子在电话里的对话看,从这些年中一些来往看,毛子似乎已将当年那些忘却,达摩也有了一种往事如烟的感觉。所以达摩就很想去毛子那里一次,将一些东西好好清理一番。
  37
  第二天一早,达摩骑上摩托就奔毛子那儿去了。一路上他风驰电掣,似乎要去找回那个当年的毛子,晚了他就会失踪一样。
  八十年代以来,毛子已经是第三次迁居。每次都翻着筋斗增长着面积,率先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第一次三十多个平方,一室一厅,独用厨卫。
  毛子在贫民区住了二三十年,全家三代八口人,挤在两间加起来不足二十平米的老平房里,一年到头没有阳光只有霉气,每年都要淹一次水。在这个城市的贫民阶层中,毛子曾是最倒霉的一类。他父亲当过警察,就是老舍《我这一辈子》中,那种旧社会的警察。旧社会,那种警察地位其实很低下,有钱人看不上,老百姓也看不上,所以有童谣唱:“××的爸,穷胯胯,没得法,当警察……”收入也很拮据。如果不搞歪门邪道,敲诈勒索,过不了好日子的。这一点在石挥演的那个同名电影中可以看得见。但是到了新社会,毛子的父亲就成了坏人,成了坏人中那种非常让人瞧不上眼的下三滥坏人,解放后,毛子的父亲当然不能再当人民警察了,顶了一个旧警察伪警察的帽子,做一些最低等的劳动,踩三轮车,卖豆腐脑,做搬运活,早早就死了。全家老老小小的,日子过得比无产阶级劳苦得多。毛子真是两头都没有落到好的。所以,毛子读完研究生留在社科院,第一次分得自己的独立居室,比原来全家住的还大出一倍,不用每天一早去抢那臭烘烘的公厕茅坑,毛子就像进了天堂一般。他就是在这儿成的家,夫人小金是低他一届小他五岁的学妹,后来调到大学任教。
  第二次,九十年代初期,就是那次入党不久之后,三室一厅,七十多个平方。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小的书房,可以安安心心放下自己的一张书桌了。那时已经时兴装修,乔迁之后,毛子志得意满地慨叹说,人生苦短,看来此生就交代给这里了。第三次,二十世纪最后一年,搭上福利分房最后一班车,一百八十平米,四室两厅,十四楼。那一栋大楼,是省里以社科名人楼的名义抢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中央的精神,所以超一点标就有了理由。入住之后才发现,近一半的住房,分给了宣传口的党务行政人员。他们的面积稍小一点,但是楼层朝向都好。用有些人的话说,是肉闷在饭里吃的那种。有人也提出过异议,没想到这些人竟都有高级职称,都上过各类名人大典名人录。关于什么是名人,没有个标准,所以异议归异议,也只能异议一下而已,再说,搬进去的那些真名人们,都没有异议,嘈嘈几天,这事也就算完了。
  毛子那时已经是正研,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还获过一些社科类的奖项。与某大学联招博士生之后,还弄了个博导。
  功名利禄,香车华屋,娇妻虎子,加上一表人才,一个男人的福气就都到齐了。
  马列主义说物质是第一性的。确实是这样。你看毛子在这样宽大豪华的房子里,那神态就充满了掩饰不住的第一性的快感。似乎他本身也成为这宽大豪华的一部分,举手投足,与他的环境特别般配。从他站在门槛后、玄关前迎宾的姿态看,从他一摁电钮便自动弹出了鞋柜的洒脱看,人的实现人的解放真是得到了最具体的体现。
  毛子少年时很瘦小,到了下乡时才开始蹿个子,一根豆芽菜似的,歪歪倒倒飘飘摇摇的样子。家境贫寒,衣服赶不上个子,哪儿哪儿都短一截,乡下又费衣物,叫做衣不蔽体也不为过分。衣物不合身,便有捉襟见肘的窘迫。所以那时候,毛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在做。达摩就是那个时候结识他的,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