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山河英雄志 >

第347节

山河英雄志-第347节

小说: 山河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破此局,十二寇盟匪寇拼死一博,暗日以西匪寇出兵八千,五千匪寇围攻暗日寨,三千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方向的援军。而暗日以东匪寇则以五千人马则尾随已经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回援的六千青焰军,计划在暗日寨的预定谷地以优势兵力与之决战。 
  而驻守在暗日寨的则是徐汝愚本人和八百守军,这就是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援军、决战迂回的六千青焰军的原因。 
  但是青焰军没有上当,北方的六千青焰军佯装紧急回援,却在途中反伏击了尾随的五千寇军,歼敌二千人;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歼敌一千余人,五千寇军彻底溃散。 
  宣城守军则干脆不援暗日,反袭破天魁寨,从另一个方向杀向暗日。 
  徐汝愚历尽危难,死守暗日寨四日,终于等到援军出现。近万青焰军反包围了攻寨的五千寇军,寇军全军覆没。 
  十二寇盟寇军此役折兵八千余众,丢失暗日、天魁两寨,再也无力与青焰军抗衡,暗日之役结束。 
  2、分析点评 
  略。 
  3、挑刺 
  1)战术依然陈旧 
  一个高明的战术,第一次出现是高明,第二次出现是缺乏创意,第三次出现只能说是恶俗了。尽管有所不同,但是这么说也还是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 
  2)徐汝愚守寨是另一大恶俗 
  作为一军统帅,作为一个势力的领袖。应该做的是在大本营指点江山,在统帅部运筹帷幄。那有一天到晚跑到对敌的前线与敌人生死相搏,一天到晚自入险地的道理?前面两次还有点说道,这一次就纯属胡来了。 
  如果不是徐汝愚守寨,那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万一徐汝愚没守住寨子,那青焰军不是就要玩完了? 
  都是黄易大师带的坏头,老是把领袖、统帅YY成武功高手,所以搞出来都是最高统帅们出去执行任务,把领地军队全给仍到一边不管。要知道只有大本营和统帅部才是情报和信息的中心点,离开了中心,连情报都收不到,怎么进行决策?要知道,黄大师写的那是武侠核心的小说,写政治军事的小说跟着学不是瞎搞吗? 
  像前面东海战役中,公良友琴自己入雍扬城刺杀徐汝愚也是一例,雍扬世家干脆集结高手把公良友琴干掉拉倒,还和他谈判个什么劲? 
  3)战略意图和战略构思有些看不明白 
  青焰军突破暗日寨后做了什么?六千大军深入敌后。深入敌后干什么去了?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既然是扫荡,那么从敌后扫荡和从正面扫荡有什么区别吗?作者能不能给个好一点的解释。 
  按作者的描写,十二家山寨一字排开,并无纵深或者后方可言,各家山寨均有物质储备(作者写的补给可以支撑到来年),有守寨的战士。 
  假设贼寇不管不顾,凭寨坚守,根本不考虑反攻暗日回怎么样?六千大军要扫荡五千匪寇(不考虑暗日寨另一侧的八九千匪寇)盘踞把守的险要山寨,逐一山寨攻伐,还要防范临近山寨的援军和偷袭,就算是青焰军占据暗日寨,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又如何?能够轻松速胜吗? 
  更何况,匪寇军在青焰军扫荡山寨时,不与青焰军正面对抗,而是扰其粮道如何?六千青焰军的补给线全在原敌方控制区内,青焰军要用多少战力才能保证其补给线的安全?这样算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从正面进攻。 
  其实这里我觉得作者的设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山寨贼寇也一样是人,他们也有老婆孩子,山寨里也有老弱妇孺。山寨与民寨仅仅只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民寨依靠自己的劳动求得生存,山寨依赖抢掠他人的劳动成果求得生存。要维持一个山寨的生存,要不就是临近交通要道,抢劫过往商客,要不就是由周边的一批民寨供养起来。 
  像作者所写那样的地理环境,交通要道自北向南(宣称至新安再历阳),民寨集中于西北方向的清江邑一带,而十二家山寨却自东向西连成一线,怎么看怎么觉得莫名其妙。 
  而且如果按作者的设定来分析,青焰军所袭破的暗日寨中全是战士,没有妇孺也是一大败笔。 
  4、总评:恶俗之战——3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此战完全没有必要以徐汝愚为主角描写战斗过程,写一写徐汝愚在统帅部怎么进行战略部署,下达指挥命令,看着青焰军清剿十二寇盟就够了。 
  更改作者的设定,十二寇盟散布于北陵堡以北的广大地区,在青焰军实力暴涨,足以向十二寇盟发动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十二寇盟决定仿照襄樊会的防御模式,在北陵堡以北选择了数个战略要点(6、7个足矣),利用原有的山寨或民寨设施,进行完善加固,驻扎重兵(70%的兵力)组成南方防线,防止青焰军突入十二寇盟控制区,并对各山寨予以各个击破。 
  由于整条防线地势险要,敌人众多,又实现了统一指挥,相互呼应。青焰军强行突破防线难度很大,且损失惨重。 
  因此徐汝愚制定了如下战略计划,首先绕开敌人重点防守的防线,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青焰军四千精锐轻装简从,翻越乌伦河源头的崇山峻岭,绕过敌人防线的最东头,突入敌方纵深地带。 
  青焰军的四千精锐自东向西,突袭十二寇盟各贼寇的兵力空虚的本寨,并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青焰军的纵深突击引起前线防守的各路贼寇的激烈争吵,本寨被袭或受到威胁的贼寇要赶回去守家,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贼寇则强调防线的重要性。一番争吵无果后,几路性急的贼寇不听调遣,擅自回军,完整的防线出现漏洞。 
  青焰军主力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发动了全面攻势,十二寇盟防线被打成了筛子,贼寇联盟土崩瓦解,各路贼寇纷纷夺路而逃,再无战心。 
  青焰军抓住战机,大军分进合击,纵横穿插,再加上迂回在纵深的四千精兵的围追堵截,击溃、歼灭、俘获贼寇无数,防线上近万贼兵只逃走了两千残兵败将。十二寇盟实力大损,腹地全开,只等青焰军逐一清剿拔除。 
  多路贼寇见大势已去,举寨投降,少数负愚顽抗者的末日也指日可待了。青焰军彻底解除了十二寇盟的威胁,稳定了后方。 
  清江水匪实力不济,怎么写也不难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下面再接作者的原创情节。 
  七、抚州会战 
  1、进程简述: 
  公良友琴的普济海匪一直被越郡樊家压制于温岭地带,一直计划着向外扩张,东海之战就是一次几乎成功的策划,现在公良友琴的主要扩张目标放在了越郡抚州一带抚州、崇义、清江三府。除了地域之外,三府近五万山寨流寇,近五十万民寨流民更是公良友琴志在必得的目标。 
  普济海匪的七万兵力集中在两城三地战场上,金华城外三万五千,面对樊家二万五千守城兵力;乐清城外二万五千,围困着乐清城中樊家一万五千守军;加上抚州战场一万,监控着抚州方向的青焰军,掩护着乐清围城大军的侧翼。樊家另有三万大军守在大本营余杭,提防着普济海匪纵横海上的水营。 
  徐汝愚青焰军的发展方向也是三府,终将与公良友琴来一番对决。更重要的是,压制了普济海匪的发展,也就是破坏南平复辟旧朝的计划,延缓天下大乱的来临。 
  徐汝愚定计先示敌以弱,迟迟不彻底消灭十二流寇残余和清江江匪,造成青焰军兵力被大量牵制着的假象;另一方面,联合民寨民军,积极打击清剿三府境内山寨势力;最后,派出兵力打通抚州至溧水河谷通道,令各民寨流民向通道靠拢,作出将三府流民尽迁入溧水河谷的姿态。 
  三府境内山寨势力大量消亡,使公良友琴计划中的五万兵源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若数十万流民被迁走,公良友琴即使得到三府的土地也将一无所获。 
  徐汝愚的计谋已经把公良友琴逼到了不得不应战的地步,而此前徐汝愚作出的种种表象也令公良友琴错估了徐汝愚的真实实力——迁民本身也是退让示弱的计谋。公良友琴被迫从金华、乐清各抽掉一部兵力,组成大军进入抚州,不惜与青焰军一战,也要截断流民迁徙之路,将数十万流民留在自己的治下。此时普济海匪的兵力分布是金华城外两万,乐清城外一万五千,公良友琴自统大军三万五千,另外还裹胁了八千流寇随军参战。 
  徐汝愚摆在台面上的兵力看似不多,正面迎敌的只有八千宿卫营、二千宣城步营,一万正规军,加上一万五千民寨民军的辅助,共两万五千兵马。 
  公良友琴预计到徐汝愚还能调动一万五千百夷族精锐,以及五到六千抚州轻甲营,但是胜负不过五五之数。公良友琴早有定计,一旦百夷族参战,徐汝愚与樊家的联盟必将破裂,公良友琴可以从金华撤回两万大军,与乐清的一万五千大军汇合后,至少还可以向抚州战场投入三万兵力,樊家甚至会将乐清城拱手相送。 
  然而徐汝愚亦早有定计,决战前策反清江水匪一部,一举歼灭清江水匪,用预备役和水营一部调换出监控十二寇盟的宣城步营,腾出了宣城步营四千,水营四千共八千精锐战力参战;另外通过与东林会的交易,秘密运送了雍扬后备营五千强军至抚州战场。新增加进来的一万三千精锐大军彻底打破了战场的局部平衡,形成局部优势,可以对公良友琴前出的三万五千主力形成致命一击。 
  另外,徐汝愚尽抽民寨战力,多组织了一支一万两千的民军部队;令抚州轻甲营于路阻截、迟滞普济援军,力争在普济援军到来前结束战斗。徐汝愚费尽心思,调集了超过七万人马投入这场生死大战,而实际属于青焰军编制内的不过两万余人。 
  公良友琴先出动八千流寇进行试探性进攻,被突然出现的宣城步营水营联军六千精锐杀得落花流水,全面溃散。 
  与此同时,雍扬后备营和百夷族一万精锐分别攻陷了邵寨和济寨,对公良友琴三万五千大军形成包围之势。 
  公良友琴即将被近五万大军合围,仓皇向乐清方向逃窜,青焰军衔尾急追,于抚州中部旷野追上敌军,在旷野上进行了大兵团的正面对决。 
  再说公良友琴一方的援军,樊家如公良友琴所料,将乐清城拱手相送,意图让普济军和青焰军杀一个两败俱伤。不仅如此,樊家还暗中调派了一万精锐,潜至抚州战场附近,妄图火中取栗。 
  公良友琴援军主将公良小天再次犯下致命错误,在樊家让城后令部将屠城。绝望中的城民奋起抵抗,乐清城激战竟夜仍无分晓,公良小天无奈留下七千部属继续屠城,不等金华到来,点起余部八千人马赶往抚州主战场。 
  抚州轻甲营按计划应阻截、迟滞普济援军,但是其主将审时度势,断然率部奇袭乐清城。就在城民与海匪殊死搏斗之际,抚州轻甲营出现杀败了海匪,占领了乐清城。待金华大军摆脱抚州轻甲营一部的袭扰,抵达乐清城之时,面对的已经是严阵以待的青焰军和众志成城的乐清城民。 
  金华大军由于无法在乐清城得到计划中的给养,没有加入抚州主战场,径自折返温岭而去。 
  旷野上,青焰军集合全军之力,向公良友琴发动了总攻,八千宿卫营、九千百夷精锐、五千雍扬后备营、六千宣城步营共两万八千精锐将士,结成攻击力最强的锋矢阵,在一万五千民军、四千水营将士结成的偃月阵护卫下,轮番向普济军的方圆鱼鳞阵发动攻击。 
  激战半日,普济军阵抵挡不住冲击,公良友琴无奈亲率六千精锐冲击青焰军以战力较弱的民军所组成的本阵,普济军阵型溃散,被青焰军分割成众多小块,两军陷入混战局面。 
  公良小天倍道兼程赶到主战场,恰遇另一支刚刚抵达战场的一万两千的民军,两军狭路相逢,又杀了个难解难分。 
  普济军再无援军赶到,而徐汝愚一方却可以有四千民军脱离战场休整,并先后有三千百夷精锐和五千抚州轻甲营赶赴前线。 
  徐汝愚一方的强悍实力,以及先弃民后助海匪对民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窥视一旁的樊家一万精兵不敢轻动。 
  激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普济军全面溃败,青焰军一路追杀。再加上乐清与雁潭堡等归路分别被青焰军和樊家所断,参战的四万三千普济军(含公良小天率领的八千援军),仅有不足三千人逃回温岭。 
  公良友琴折损四万大军,一无所获,青焰军不仅尽得三府,还意外得到乐清城和乐清府之地,大获全胜。至此,抚州会战结束。 
  2、分析点评 
  这是徐汝愚的青焰军成军以来,第一场数十万大军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