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山河英雄志 >

第311节

山河英雄志-第311节

小说: 山河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无法避免,宁可直面迎上,张仲道站在堂前,身躯颀硕,脸上神情萧漠,心里却隐痛难抑:分道扬镳数载,真是到兄弟执戟相见的时候? 
  徐汝愚微微一叹,说道:“数月间,我布下一招隐棋,如能得计,或许此时尚无需与东海兵戎相见。”稍稍一顿,神色瞬间肃穆起来,语音铿然,“然而也需有与东海兵戎相见的准备。” 
  几乎停顿下来的越郡战事,进入十月下旬,又突然迅速转动起来。 
  凤陵行营统辖五校、骁卫、宿卫三部兵马,历阳战事结束之后,除肖乌野、李公麟率领两万宿卫军精锐到历阳府西境布防,班昭邻率领一万精锐驻守原凤陵、怀玉山的防线,其余七万精兵都集结在新安一线,向占据湖州、兰陵的祝昆达势力逼进。洛伯源率领一部武卫军在新安、江宁之间策应,子阳雅兰率领一部武卫军出江宁向东策应,逼近兰陵。尉潦率青凤骑至新安、崇义之间,与崇义李逸所率领的清江卫戍军一部,监视樊族动静。 
  兵临城下,两家使节往来城门甚频,却未展开攻势。对于江宁而下,兰陵、湖州若下,则是江宁腹地,自然不愿看到战火将此地变成一片狼籍。 
  进入十月下旬,停滞下来的越郡战事让新安附近的军事调动搅动起来。 
  凤陵行营旗下的五校军于十月二十一日夜间离开新安东境,往崇义方向而去,临崇义折向,沿震泽湖南岸往东南行。锋芒直指临溪、余杭之间的空隙。 
  正让祝昆达迷惑不解的时候,樊族兵马出余杭、临溪、乌程等城,向临溪集结,集结起的大军却没有去迎击犯境的五校军,反而背离五校军行进的路线,沿震泽湖,往东北而行。 
  当祝昆达探知樊族大军的主将为樊文龙时,惊得目瞪口呆:樊族早就降了? 
  祝白衍白面微须,征伐无度,掏空身体,细长的双目里没有什么神光。江宁发动越郡战事以来,江宁在江水南岸与吴州没有接辖之地,在雍扬、镇海又没有部署兵力,祝白衍暂时感觉不到江宁的威胁。 
  数月前,惠山之战过后,越郡战事尚未发动之前,江宁遣曹散来说降,祝白衍心生不耐,却也不敢拂江宁的颜面,礼仪甚隆。然而席间,曹散言语张狂、神情踞傲,酒后常有祝连枝混迹东南数十载不过尔尔、屈死部众之手、其子却与部众窃据其地等等不堪入耳的话来。 
  虽说祝连枝死因不明,祝昆达脱不去嫌疑,却是徐汝愚在惠山伏击所致,指不定是徐汝愚刻意为之,徐汝愚当时实有击毙祝连枝的余暇。两军交战,徐汝愚敢在敌阵伏击主帅,只能叹其用计的胆略出常人所料。曹散当众提及,却有十二分的羞辱意味,若非众人阻挡,祝白衍连杀他的心都有,最后剥去他的衣物,鞭打了数十藤条,驱赶出城了事。之后,江宁悍然发动越郡之战,百日下历阳,祝同山率历阳残兵三万归降。此时祝白衍对折辱曹散之事,方生出一丝后悔,暗道:江宁势强,酒后猖狂难免。又知曹散回到江宁之后,不仅不受出使受辱之事而有碍于仕途,反而出领靖安司这样的要职,成为徐汝愚的近臣。祝白衍心中忧虑更甚,也不提祝昆达与有可能有杀父之仇,只望祝昆达抵死不降,替他挡住江宁的锋芒,又与樊彻联络甚密,心想:越郡惟能让江宁稍有顾忌者,只剩樊彻了。 
  祝白衍为防江宁从雍扬出兵渡江来袭,将兵力多部署在江水沿岸,吴州、华亭、吴县、望亭等与兰陵、余杭接近的城池,却无多少驻军。 
  祝白衍乍听樊族出兵往吴州而来,心里不信,说道:“两家并无合兵之议,樊彻领兵过来做什么?” 
  听得樊族领兵大将为樊文龙时,惊得双脚急伸,撑得连人带座向后翻倒。祝白衍从地上爬起来,惊惶失措,口里结巴着:“樊、樊、樊文龙……不是投、投靠……”却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来。 
  祝钦山说道:“樊文龙是归降江宁,如今连樊彻也归降了江宁。” 
  祝白衍手撑着地,正要挣扎着站起来,听得祝钦山此言,又惊跌在地,箕坐在地上,说道:“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抓住祝钦山的手腕,说道,“不如打开城门……” 
  “此时投降,只是成全了樊文龙,于主公却无益,说不定樊文龙会将主公当作他的功绩。江宁怨恨主公的人可不在少数,樊文龙大概愿意送这顺水人情……” 
  祝白衍只觉颈脖发紧,一时间无以为计,说道:“三叔,你说如何是好?” 
  “死守吴州,只到江宁派出足够份量的人出面。” 
  “我马上就发调令,让临江驻军返回吴州,华亭、望亭的驻军也调回来……” 
  祝钦山微微一叹,说道:“此时只怕各地驻军不听调令。” 
  “为什么不听调令,我是他们的主公啊?” 
  “主公可知我在江宁的遭遇?” 
  张仲道率领武卫军奇袭江宁,江宁邑丞马遥父缚都府祝钦山归降。徐汝愚于斯役,未损一兵一卒取得江宁、新安,打通雍扬、清江之间的陆路通道。徐汝愚未囚祝钦山,将他纵归祝氏。祝钦回到吴州,在吴州已无势力,祝连枝也看不顺眼,只得跟着祝白衍。 
  祝钦山继续说道:“人心便是如此,各地驻军没有望风而降,已是十分的忠义了。” 
  祝白衍脸色如土,说道:“吴州只有五千守军,如何守得住?他们不来,三叔不如随我避到临江去?” 
  “此时万不可离城可去,尉潦所率的青凤骑不知行踪多时,焉知不是潜到吴州野外?” 
  “啊……” 
  “樊文龙起兵仓促,必不能做好攻城的准备,吴州有五千兵马足以守城,何况我们又不是死守,只需让徐汝愚知道主公的份量即可……” 
  北方已是严寒季节,此地还不觉寒。从临溪往北,震泽湖东岸一马平川,连低矮的丘陵也极少见,一眼望去,了无阻碍,最先从地平线涌出来的是无数面锦幡绣旗,迎风舞动,战旗上的荒兽栩栩如生,张牙屈爪而腾跃,耳际似有无穷远尽的嘶吼之声。一骑驰出,随后千万人头攒动,号角擂鼓金号之声井然。 
  樊文龙端坐青棕骏上,望着远方横亘城视野里的吴江水。越过吴江,便是吴州境内了。不知祝白衍会是怎样的一番表情。 
  青骏长额微侧,打着响鼻,长嘶一声,只是让樊文龙按着不能扬蹄疾奔。 
  文先勇将青骏赠给徐汝愚欲害之。徐汝愚又将青骏赠给樊文龙,尚无战场奔蹄的机会。 
  在这支庞然队列的西侧,在连接吴州与余杭的官塘河上,数以千计的舟船顺水北上,进入吴江,分出一批舟船横在吴江之上,用绳索环扣,形成数十座舟桥。 
  眼望着从身边源源不断过去的人流,樊文龙心生无限感慨。 
  樊文龙想起与徐汝愚初见时的情形,那还是抚州会战之前的事,徐汝愚率领两千兵力在老人峰与公良小天率领的一万五千余流寇对峙。樊文龙率领五千樊族精锐从侧后偷袭流寇,一击溃之,为徐汝愚解去老人峰之围。徐汝愚一袭青衫、略染血迹,目光从容淡定,无侵凌之威,却让人折服。老人峰一战,徐汝愚被困老人峰,安坐如素,也不向樊族救援,倒是樊族明知徐汝愚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还是按捺不住,主动往援。越郡之战进行到现在,江宁兵欺祝氏,对樊族不理不睬,世人大概料不到还是樊族最先归降。 
  樊文龙轻抚马颈,驱之过河,青骏长嘶一声,跃上江堤,又纵下江堤,在空地上旋身踟蹰。远处传来呜呜号角,数骑驰来,樊文龙望见其中一人却是介海,暗道:青凤骑已经进入吴州了?策马迎上去。 
  介海离樊文龙还有百步许,便下了马来,疾步迎上来,揖礼说道:“青凤骑左镶尉介海见樊将军。尉将军率领青凤骑全军已进入吴州境内,令我率领两镶骑营过来听樊将军调遣。” 
  青凤骑设八镶,一镶五百人,设左镶尉领之,权职同营尉。尉潦派来一千精骑,介海为一千骑的主将,亲自来马前禀报,毫无怠慢之意。 
 
 
 
  
 ~卷二十一 第十章 望风而降~
 
  樊文龙微微颔首,说道:“有劳介将军了。” 
  介海探头瞅了一眼望不头的人流,从怀里掏出一封文书,说道:“大人领着邵大人、张将军、方大人、赵大人出了江宁,前日让送来这封军令。让樊将军领兵围吴州邀降,三日不降,则攻之。” 
  樊文龙接过文书,细看了一遍,徐汝愚在这封军令要求祝白衍弃械而降,仅保其性命无碍。樊文龙暗叹一声:祝氏数百年的风光从今日起,便成过眼云烟。 
  樊文龙率领樊族五万精兵从临溪出发,插过望亭、华亭之间的空隙,渡过吴江,直指祝氏立宗之地吴州。吴州只有守兵五千,其他兵力分散各城,见樊族归附江宁,驱兵来攻吴州,都按兵不动,没有一人引兵来援。 
  樊族应江宁要求,由樊文龙将兵力悉数调出,由五校军接管原樊族城邑。普济匪平,西、南两面又都是江宁辖境,刑坤民只令沈冰壶率领一部兵力接管金华、越州、余杭、临溪等地的防务,自己则率领五校军主力跟在樊文龙的后面,进入吴州境内。樊文龙领兵直指吴州,刑坤民则驱兵去夺吴州南境的望亭、华亭、嘉兴等城。 
  余江绕过临溪东境,勾连钱江与震泽湖。沈冰壶领兵抵达余杭的第三日,樊彻与本宗百余人便乘轻舟沿余江北上,进入震泽湖,转入经过湖州南境的济远渠,就能抵达新安,再由新安乘舟北上,就能到达江宁了。 
  余杭等地暂由樊湛协助沈冰壶接管防务、政务,待时势稍定,原樊族领地将划为余杭、越州、明州三府,归清江行辕管辖,防务也将由清江卫戍军接管。 
  樊彻俯身望着河水里两鬓斑白的倒影,一时间百感交集,拧头望着烟波里的余杭城,黯然神伤:此次去江宁,再没有返回故里的机会了。临波而吟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子阳秋听他歌声,似有忧伤彷徨感慨兴衰之意,猜出他心中所想,说道:“弹指数十载,恩仇一笑间,樊翁辛苦一生,临老还是故土难离。” 
  樊彻微微一叹,默无言语。百夷在清江埋骨甚众,樊氏也出了许多力,又在乐清、温岭筑长墙,封出百夷东出武陵的路途。子阳秋不提这段事,樊彻心怀感激。 
  子阳秋掉头回望,越过护卫的兵舰,目光落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低声说道:“这片土地终于迎来充满生机的一天,再没有战火与仇恨来让这片土地受难,来年黄花遍野,可载酒缓行也。” 
  樊彻听他言语,沉寂多日的心情也抑不住激动起来,远望那片黑沉沉的荒野,眼里噙着热泪,说道:“一生无所作为,临了离去,心里有愧啊。” 
  子阳秋收回神思,与樊彻相视一笑。 
  余杭、临溪、越州等地的樊族舟师也将陆续调入江宁接受整编。随樊彻、子阳秋前往江宁的则是第一批。行至震泽湖西南临近湖州的水域,遇见隶属于江宁水营的大型战舰。 
  历阳战事过后,湖州除湖州城外,余境都让凤陵行营控制,江宁战舰能够从济远渠进入震泽湖,只是湖州未降,江宁只是派遣哨船进入震泽湖侦察军情。 
  樊彻、子阳秋船队出余杭就悬上江宁的旗号,顺水而行数日,一直呆在船上,却不知越郡境内的战事如何了。遇见江宁过来的水师战舰,子阳秋与对方交验了印章,请来领队的左尉,追问战情。 
  樊文龙领兵困吴州第二天,尉潦领青凤骑前来汇合。祝白衍站在城头,让祝钦山背后刺死,祝钦山割下其首级,打开吴州城门,献到樊文龙的面前。樊文龙与尉潦缚押祝钦山及祝氏百余亲族随大军北上,围困临江。 
  是夜,大营遇袭,恰逢尉潦巡营,亲自出手格毙来犯数人;第二夜,大营再度遇袭,祝钦山在困囚营遇刺,虽然击毙来犯之敌,祝钦山却伤重身亡。第三日,临江守军打开城门讫降。 
  樊彻听了这里,长叹一声,说道:“祝钦山在江宁保住性命,到吴州却起了贪念,杀主求降,江宁焉能用你这反覆小人?” 
  子阳秋说道:“君子、小人,各取其需也。江宁只究犯奸作科之辈,不以道德取人。祝钦山背后刺杀祝白衍,祝氏恨他是当然,江宁倒要记他的功劳,冯远程却要感激他。” 
  骁卫将军冯远程曾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