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

第37节

明-第37节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振想起师父生前恩义,本来对朱元璋十分怨恨,如今见朱元璋在众臣面前不顾九五之尊,如此低声下气求自己,气已经消了大半,叩头谢恩。朱元璋立即下旨,表彰李布衣当年救驾、助义军抗击蒙古、弟子曹振军前杀敌的大功,加封曹振为山海卫都指挥使,赐爵定海侯,归燕王麾下调遣。群臣只知道朱元璋今日要批发官职,却没想到给曹振如此大的恩遇,吃惊之余,议论声渐起。那山海卫本是大将军徐达所建,是北方咽喉所在,山海卫都指挥使是正二品的官,等于给曹振又连升了数级,也难怪大家吃惊。去年,朱元璋为了安抚北伐将士,彰显对军方的重视,仿照中央建制,改北平卫为北平大都督府,分前、后、左、右五军。以徐达兼大都督,以示自己以倾国之兵托之。辖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永清左卫、永清右卫、济州卫、济阳卫、彭城卫、通州卫、蓟州卫、密云后卫、永平卫、山海卫、遵化卫及居庸关千户所。后徐达有建大宁卫、和林卫、应昌卫。徐达凯旋后,北方防务俱交给燕王,燕王所辖又增加了太原左卫、太原右卫、太原前卫、振武卫、平阳卫、镇西卫、潞州卫、蒲州千户所、广昌千户所、 沁州千户所 、宁化千户所 、雁门千户所 、大同左卫 、大同右卫、大同前卫、蔚州卫、朔州卫。朱元璋给了曹振一个都指挥使,那其余燕王麾下各卫,恐怕今天都要换成北平新人。一时众人议论纷纷。
  朱元璋出身草莽,大臣们也行伍出身居多。在他登基之后,大家依然随便惯了,朝堂上没有秩序,洋相百出,让他十分不快,几次参考儒生的意见才整顿成了今天这样子。只是矫枉过正,诸臣有事皆需跪奏。不过众臣,特别是武将,骨子里还是当年义军的天性,遇见好奇的事就乱哄哄又成了一锅粥。
  朱元璋不悦的皱皱眉,宰相胡维庸见机得快,干咳几声,出来告了个罪又退下,大家才识相地静下来听朱元璋下文。接下来朱元璋问得是郭璞前年安置移民之事,郭璞上前具实禀奏,把武安国的谋划详细说了。朱元璋见他不贪功,十分欣赏,问了他出身,赐锦缎百匹。郭璞领旨谢恩,站到文官队末。
  剩下的众人除了张正武像个文臣外,武安国、周衡、林火风等人都是大块头。朱元璋早就从传入宫中的水炉子等新鲜玩意中听说了武安国的大名,月前对于如何奖励他的大功,着实曾经让朱元璋头疼了一番。今日从官服上认出块头最大的就是传说中的豪杰,朱元璋正要慰勉,在朝臣队伍中等了半天的燕王抢先出班,上奏,北平众臣有礼上贡。
  昨夜,燕王在怀柔工匠那里专门订做的,各种奇巧物品如七彩水晶琉璃风铃、松鹤呈祥自鸣钟等就让朱元璋老怀大慰。当朱元璋听说燕王还有礼物要第二天朝堂上上贡,十分不解。燕王却振振有词的说到:“今晚之物是儿子孝敬父母,是家礼。明天是儿臣代北平诸臣献给父皇,是公礼”。今日见燕王在这个节骨眼上拿出,知道必是为了给武安国等人邀功,遂命呈上。
  片刻功夫,思个太监各捧着一个蒙着锦缎的朱漆托盘,鱼贯而入,跪倒在金殿上。众大臣抬眼观望,但见左起第一个托盘上锦缎下面似乎是一个长条型物品,第二、第三个却是正正方方,高出第一个托盘数寸,第四个托盘明显与其他几个不同,那锦缎却是整齐的折在托盘上,下面看不出有任何物品。
  燕王朗声启奏“父皇,请过目”,阔步走到第一个托盘前,伸手揭开锦缎,露出一捆硕大的稻穗来。燕王双手把托盘举起,呈到御案前,大声说到:“此乃怀柔县乡民试种的北方旱稻,每亩收成五百余,北平之民从此可食无忧”。当时南方水稻亩产需丰年方可达到四百斤,黄河以北基本上以种小麦为主,产量不过两百,如遇旱涝,必有饥荒。朱元璋本出身农家,深知民间疾苦。当上皇帝后,除了自家天下外,最关心的便是百姓吃饭。一时间龙颜大悦,让太监把稻穗托了,在众臣间传看。立刻有善逢迎之术者出列赞颂“圣上洪福,天降祥瑞”云云。朱元璋座在龙椅上轻轻点头,待群臣传看罢了,才问起北方皆是旱田,怎么会种得水稻。
  朱棣笑道:“这是旱稻,需水较少,所以丰产,皆武将军制作的此二物之功也。”,顺手揭开第二个托盘。托盘上面放着一个水车,一个风车,俱是按原比例缩小的木制模型,做工十分精巧。他命太监打一盆水,并拿一个空盆来。把水车架到盆上,取一杯水冲击叶片,水车旋转,把水从一个盆子淅淅沥沥的抽到另一个盆子。江南等地,民间原有翻车等物,但熟知稼穑的朱元璋一看就明白,那些东西的效率与此不可同日而语。在群臣惊叹颂扬之际,朱棣又架上风车,用嘴轻轻一吹,又展现了一个提水的利器。至此,不用解释,众人已经明白为何旱稻得以高产。
  朱元璋早已手撑龙案,,大喜过望,着令工部立刻仿制,在全国推广。转头又问燕王道:“吾儿,还有什么宝贝,快快呈上!”第三个托盘里却是一块白亮亮的精钢。“怀柔钢”,出征吐蕃获胜而回的四平侯沐英低声叫了一声,武将队列立刻一乱。众所周知,怀柔软钢制作的连环手弩是这次徐达获胜的关键武器,而怀柔精钢打造的刀剑早被武将们视为至宝。朱元璋对此也早有闻名,但不知朱棣拿一块钢材来有何故事。朱棣这次却不着急,等众人胃口吊足了,才慢条斯理的说:“当年卫青带大汉兵士出塞,汉军士卒可以一敌五,全赖我中原以铁为兵,匈奴以铜为兵”。这些都是在北平时,曹振无意间所发表的“高论”,朱棣有过耳不忘的本领,所以复述出来,头头是道。“如今怀柔钢,利甲天下,以此为火器,轻而坚实;为甲,非强弩不能透之。我大明军队有此宝物,何愁边塞不宁!若以此装备十万众,足以把大明旗号插遍天下!”
  “哈哈哈~”,朱元璋放声大笑,“又一个常十万!开平王如健在,又多一个知交,吾儿好志气,众位爱卿,你们看如何?”
  “且慢,请父皇看了儿臣最后一个礼物再做定夺!”朱棣拦住诸位早已按耐不住的大臣,走向最后一个托盘。读书较少的武将早已不顾朝堂礼仪,伸着脖子在朱元璋不发火的前提下慢慢凑拢过去。
  第四个托盘被刷的揭开,竟然是空的!盘子里什么也没有,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燕王竟敢侍宠而骄,用空盘戏弄皇上,大殿里顿时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空气凝固不到一眨眼的功夫,燕王已经将手中的锦缎抖开,平平整整铺在大殿上,从脚下一直铺到御案前,竟是一幅重彩山水。众人定睛细看,只见锦缎最上醒目的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如画江山”。
  “父皇,这是武将军给儿臣讲的天下形势”。朱棣用手一指,指向其中一块,“这是我大明,此为黄河、此为燕山。出山海关,乃我华夏故土,可惜被蒙古人赠与高丽。正上方大漠为蒙古人目前所在,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在此处”,他指点的是漠北的阿鲁吐珲河附近,“往西为蒙古诸汗国,互不统属,再往西为西方诸国,元人统称为色目,实有大小王国百余,风物与中原不同。南有安南,占城,东面是日本,海寇多出自其国,日本向东不知几千里,有一洲,沃野万里,无国家,有野人居……。”朱棣指点江山,把武安国介绍的世界诸国倒背如流,“武将军祖上宋时避战乱去了海外,他游历西方诸国而归,具体的山川地势都是按其所言而画,儿臣记得不多,父皇若想了解世间各国地理,风土人情,可细问之”。见火候已到,朱棣恰到好处的把武安国推到众人面前。此时朝堂早已不成朝堂,朱元璋本人早就从龙案后绕了出来,走到地图前。众大臣更是把地图围了个水泄不通。见燕王推荐武安国,众人纷纷让路,眼角余光扫向皇帝,却见皇帝根本没功夫和众人较真,正仔细查看辽东地势。
  顺口问了武安国几句,朱元璋命令传琉球使臣。须臾,使臣被从馆驿叫到,朱元璋以图中琉球地形、城市问之,使臣大惊,扑通一声跪倒,口称万岁“琉球一直视中原为父母之邦,恭敬有加,请万岁息怒,勿遣人伐之,不敬之处,我琉球立刻更改”磕头如捣蒜。朱元璋大笑,叫人搀他起来,告诉他不过是得了一副地图而已,不必惊慌。使臣战战兢兢的站起,仔细观看,啧啧称奇,回奏朱元璋,自己曾到过高丽、日本,地图所画,竟和自己所见毫厘不差。
  群臣情绪更是激昂,若不是皇帝在场,早就拉住武安国询问自己兴趣所在。一、两个老成持重如宋廉者,也远远的探过头来不住观望。朱元璋不再对地图有任何怀疑,让使臣退下,从东到西,问得比朱棣当初还要详细。指点之间,惶如回到当年军中,带着汤和、邓愈、常遇春、徐达等一干弟兄,灯下看地图,商议如何与鞑子周旋。当时,气氛也是这般融洽。 
 
 
 
  
第一卷 布衣 第十二章 杯酒
 
  那一夜,在皇宫暖春阁的宴会上,很多人都醉了。朦胧中,大家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面对蒙古人的铁骑,唱着歌,手持简陋的兵器,毫无畏惧的冲上前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子做马牛…。。”武将们低声吟起当年的起义军战歌。文臣们一样慷慨激昂,一直自制力极强的宋廉被人从自己的桌子上扶起时,嘴里喃喃念叨着居然是,“直捣黄龙,直捣黄龙,我再与诸君痛饮”。“已经好久没没有这样了,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大家的心也散了,也许,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望着座位上醉得七扭八歪得群臣,朱元璋默默得想。
  白天,武安国指点江山,直到掌灯十分才讲述完毕。关于明代的世界,武安国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怀柔这两年,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花了极大的力气向过往商人打听世界的情况,所以离得近的地方,都和自己手中的世界地图对应个八九不离十,至于远的地方,他把自己能弄明白的地方讲得详详细细,不明白得地方则一句话带过,反正明朝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这个世界,所以也不怕穿帮。中间又穿插了很多道听途说的西方典故,时而让群臣捧腹,时而让朱元璋扼腕,自从大明朝开国以来,大家还从没有这样痛快的一起开心过,开心得忘了时间。佳节不可无酒,当朱元璋宣布赐宴时,底下居然有低低得欢呼声传来。酒宴上,除了必要的礼节,恭祝皇帝洪福齐天外,朱棣、武安国等人成了大家的焦点。白天一直到散朝,朱元璋一直没有开口说如何赏赐二人,但谁都知道,武安国封侯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接下来几日早朝,继续封赏有功之人,散了朝,朱元璋则把朱棣、武安国等人留下,在御书房仔细询问战争的经过。“先前火烧石门谷之计用得妙,蒙古人喜欢抢掠,当年徐达将军就多次用此计诱敌,屡试不爽。这么多年了,这些鞑子依然没有长进”朱元璋微笑着对武安国说,“但是水淹之计,行得太险,有两点朕实在不明白,其一是黑水河上游冬天一时怎能积得这多水,其二是本来两天的路程,纳哈出久经战阵,不会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怎么五天才到,王儿说你一日铸成一个水坝,说得也不是很清楚,不知到底怎地才能一日铸成”。
  “到底是马上皇帝,打仗内行,怪不得能在乱世中得到天下”,武安国心里暗自赞了一声,几天下来,武安国觉得朱元璋面似粗豪,其实却是一个心思极其甚密的人物,并且不像史书上说得那样天性残忍好杀。对于新鲜事物,这个皇帝接受起来,甚至比一些大臣还快些,前提是这些新事物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如今御书房的墙壁上,就挂着朱棣那天献上的地图,书案上,也按武安国当时给朱棣看的模样,做了一个沙盘。指着沙盘,朱元璋如自己亲临一样,推演着当时的战斗,遇到不明白之处,就直接发问,每个细节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才肯罢休。
  “这个计策实在是危险,如果不是众人心齐,未必能够取胜,即使如此,也折了许多人马,实在是微臣胆大妄为”。武安国不爱虚夸,一五一十的回答。没等他谦虚完毕,朱棣早已在一边接过话头,大声到,“启禀父皇,那天儿子真正见识到了武将军的高明之处”拿起一支毛笔,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通过在沙盘上的勾勾画画,当时的战斗,又栩栩如生的复现在众人面前。
  原来那日火烧石门谷之后,怀柔县城已陷入狂欢气氛中。先是捷报传来,民团八百人全歼鞑子三千精骑而己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