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

第294节

明-第294节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艘水师战舰,缓缓的靠近玄武湖入江口,这个口原来并不适合战舰行使,洪武年水理财远征高丽获胜,为了迎接其凯旋,献俘,朱元璋特地命工部拓宽,加深了这个入口。经过这次工程,玄武湖水面宽度和深度都有增加。曾经一度成为水师星、月两级战般的锚地。太子朱标讨平倭国,众大臣之女乔装打扮上船挑夫婿。这段佳话也发生在湖上。
  玄武湖注定成为承载英雄的传说之湖,无论是在炮击凌烟阁的当日,还是今晚。
  入湖口,几盏红灯又闪了数下,那是约定的暗号。武安国整顿衣冠,带着数百战士走下了小船。
  “武兄,小心。”靖海公曹振站起来,送到了船舷侧。
  点点头,武安国没回话,带着几艘小舟驶入了黑暗。驸马李琪站在曹振身侧,脸色因为紧张而显得苍白,身体处在热乎乎的夜风中,却不断的打冷战。“谷王朱穗靠得住么,他和李景隆可都是随风驶舵的小人。”
  看着李琪紧张的样子,曹振轻轻的笑了。“正因为他们是见风使舵之人,才更会选择时机。记得武兄白天对咱们说过的话么,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杀了武兄,也救不了建文朝廷,扭转不了天下大势。这个时候,李景隆才不会犯傻!”话说完,曹振扭头命令道,“传令,各舰队保持警戒,如果一个时辰之内不见对方回应,就给我轰平了这道防线。”
  “吱……吱……吱……”伴着酸涩的转舵声,几艘靠近江畔的战舰艰难转身,将侧舷对正了岸边的堡垒,舷窗推开,一层层火炮推出炮口,盯住了岸边堡垒的一举一动。
  玄武湖口的灯光又闪了闪,几艘更小的划桨船驶出湖口,小船头,一个大腹便便。下巴胖呈双层的将领高举着灯笼,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是谷王朱穗,他带着侍卫亲自过来。驸马李琪的心从嗓子眼儿落回了肚子。一会儿。旗舰主桅杆上挂起了一串彩灯。更多的小舟从巨舰上放下。迅速驶进了玄武湖,每艘小舟上,都坐满了手持武器的战士。紧接着,数艘改良型星级战舰从巨舰后边划出来。跟在小舟后,向湖内驶去。
  曹振和朱穗手挽着手,坐在最后一艘战舰上,慢慢溶入黑暗。
  “砰。”一声炮响,整个江防阵的瞬间亮了起来。紧接着,从长江畔到玄武湖。从玄武湖到京城城头。灯光如一条醒来的长龙般,逐一亮起。整个城市也跟着亮了起来。喊杀声,哭闹声,火铳射击声,响成一片。
  “逆贼进城了。”有人凄厉的喊道。
  “城破了。”有人乱哄哄的附和。剧烈的火铳射击打断了这些叫嚷,一队队士兵,冒着弹雨沿着街面跑过。有人在奔跑中倒下,有人在奔跑中加入。有人穿着禁军的军装。有人身着水师陆战队的迷彩。还有一些分不清编制的黑衣人,趁着混乱,用手雷,将一道道防线炸出缺口。所有进城的人手臂上都扎了一条醒目的白毛巾,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不愧是横扫倭国的威武之师啊,你们看看,人家就是不一样。”一所民宅紧闭的大门后,无数双眼睛在门缝里观望。乱军不像朝廷说的那样,见人就杀。严格的说,他们比守城的禁军更有纪律。几乎每个临街的房子都被人隔着大门通知,不要惊慌,不要点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做到了这几条后,叛军果然不再骚扰。有些地痞想趁乱发财,被胳膊上裹了军法队标记的人抓住,就地枪决了。
  “可惜啊,皇上用不了他们,否则……”一所大宅里,心忧天下的读书人叹息着说道。他的话立刻遭到一片反驳。“皇上,一个撒谎不脸红的家伙,得了吧,曹大人要是不反,早跟着朱大人去找先皇了。”
  “嗨。”有人叹了口气,啰啰嗦嗦念起了佛经,祈求混乱中,不会遭到士兵的伤害。“南无呵弥驮佛,南无呵弥驮佛”,会念不会念经的人一声跟着念叨,心中祈求着火铳声早日平息,混乱早日结束。
  “希望能摆脱这一治一乱,一乱一治的循环吧。毕竟,兴,百姓苦,亡,苦的亦是平头百姓。”灵谷寺内,方丈空闻望着如来佛祖庄严宝相,喃喃祈祷,跳动的烛光下,镀金的佛面一片祥和,低垂的双眼仿佛听到了他的祈祷,也仿佛看尽了这兴与亡的悲欢,不愿插手红尘之事。
  “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替我转告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方孝儒拒绝了弟子送来的黑衣,转身走入了书房,烛光下,翻开一本《论语》一字一句的低声朗读。弟子们楞住了,彼此以目光交流,有人保拿起了包裹,从角门溜了出去。有人走回了自己的屋子中,重新打开床铺。方家的后人陆续走进书房,各自捧起本论语,跟着父亲,高声阅读。朗朗的读书声穿过院墙,盖住街道旁嘈杂的射击声。
  皇宫内,同样是书声朗朗。建文皇帝朱允文捧着一本书,对帘外的身材声充耳不闻。御书房和皇宫内各主要建筑外,太监的宫廷侍卫的逼迫下,将柴草一捆捆堆在窗户旁。硫磺、菜油,各种易燃物品也被众仓库中取出来。洒到柴草之上。
  一切已经准备停当,只等皇城被攻破的消息了。李景隆派来的卫队在第一声炮响扣就开始冲击皇宫,只是因为没有携带火炮,才被宫廷侍卫们用火铳压了下去。眼睛皇城外的叛军越聚越多。等城外的火炮运来时,就是皇城毁灭之刻。
  今夜,朱允文的神情特别从容。该做的,他已经都做了,自从继位以来,推思于左右,对文臣不以小错相责,对武将不以小败为惩。古往今来的皇帝,允文自以为没一个人比自已更宽宏。更勤政。可这如画江山,怎么还是转瞬易于他人呢。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对曰,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朕对这些臣子还不够好么,为什么换不来他们的忠心呢,建文皇帝合上书。望着窗外天空中的子弹轨迹想。
  手中的论语,没能给他任何答案。叛军来得这么迅速,即使建文皇帝是傻子,也明白是李景隆和朱穗合伙出卖了他。可惜他白天才嘉奖完李景隆,当着剩下的臣子面儿夸李景隆公忠体国。没想到,才几个时辰,公忠体国的楷模李景隆已经把京城当作红包送给叛贼。最让朱允文痛恨地是,李景隆和朱穗,都是方孝儒推荐的。想到这个他一向尊重的名儒和叛贼勾结。设好了圈套等自己钻,允文心中更加失落。
  一阵噎泣,打断了朱允文的思索。皇后和几个妃子身穿朝服。相拥着席地而坐。她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带着泪水的脸。在忽明忽暗的烛光下,显得特别娇艳。
  “皇后不必难过,也许是天欲亡我吧。”转过身子。拍拍皇后的肩膀,允文低声说道,“朕已经尽力了,见了祖父,可以向他交待。”
  “皇上。”几个妃子抱头哭成一团。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允文去死,外边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她们还没有看够。
  “一会儿,朕将举火。焚了这肮脏世界,你们如果愿意离开。现在就走吧。”第一次知道体会别人的心思,朱允文笑着命令,“王总管,搬完了柴草,让太监和宫女们躲到御花园里去吧,拿几套宫女的衣服来,给皇后她们换上。”
  “是”王总管答应一声,叫过侍卫统领,传达了皇帝的命令。听听窗外越来越近的喊杀声,建文皇帝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让侍卫们也去后花园吧,贼兵来时,主动投降。武贼不嗜杀戮,肯定会放过大家,还有你们几个,也走吧,不要随朕一块去了。”
  “皇上,”几个贴身小太监一块哭了起来,门外的侍卫也暗自抹泪。宫女的衣服很快找来了,几个妃子却谁也不愿意先换。皇后擦了把眼泪,抓起一件太监的衣服。和自己比了比,试探着向允文问道:“皇上,您,如果暂避贼锋……”
  “砰。”一个炮弹落入了皇宫中,掀起一片黑土。几堆柴草被炮弹片击中,立刻燃起熊熊大伙。火光下,建文皇帝叹了口气,扶起了相濡以沫的妻子,继位以来,天天忙于国事,和妻子后妃聚在一起的时候很少,此时,皇城被攻破在即,反而增加了一家人聊天的机会。
  这就是命运,残忍而荒唐。
  “天欲亡我,我能躲到哪里去呢,皇后也走吧,隐姓埋名,出去做个普通人。”朱允文体谅的说道,命令太监给诸妃子们更衣。在他的几个老师口中,关于朝廷兴亡,皆以天命解释。朱允文想不出自己为何丢了江山,也把其归于天命。这个沉重的天命,让他再也生不出反抗之心。对眼前的世界,也没有任何留恋。
  历史上,被逼退位的君王,有几个能平安到老,与其等着别人羞辱过后来杀,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个了断。
  又一发失去准头的炮弹落入了皇宫,炸裂,震得御书房来回晃动。天花板哗哗向下落土,落了大伙一脸,几个抽泣着的妃子在太监的帮助下,半推半就穿上了宫女衣服,和小太监们一起向御花园退去,得到命令的宫廷侍卫们感激的看了看皇帝,也相继走向了御花园。皇宫外的喊杀声越来越大,不断有偏了准头的炮弹落入皇宫,在地上炸出一个大坑。
  皇后摇了摇头,推开给他换衣服的太监,自己站了起来。走到允文的身边。肩膀靠着肩膀。“臣妾是你的皇后啊,你去哪里,我自然跟去哪里。”这个一向以温婉著称的女子低声说道,目光安定而坚强。
  前门口又是一声爆炸,欢呼声起,喊杀声随即越来越近。数十个侍卫匆匆自御书房前跑过。怜悯向这边扫了一眼,扔下武器,跟着各自的长宫跑向了花园。火铳声渐渐稀落,愿意和允文共存亡的侍卫还在抵抗。但已经阻挡不住叛军的脚步。
  “走了?”朱允文冲着自己的妻子笑了笑,拔出蜡烛,走到御书房的窗口,夫妻两个相视而笑,目光如初婚时刻般温柔。
  微风吹来,翻动允文刚刚放下的论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一列清晰的大字出现在灯火下。
  蜡烛扔了下去,硫磺的火焰腾的一下,窜起老高。朱允文一把抱住妻子,闭上眼睛,等着最后时刻的来临。烈焰跳了跳,“噗”的一声,灭了。
  “怎么回事。”朱允文大喊道,转头怒视着自己的贴身太监。
  老王太监跪倒在地上,泣不成声。喊杀声越来越近,常承祖带几十个老震北军斥侯,冲到御书房前。边跑,边大声喊道:“允文,别忙着死,没人想杀你。”
  “你们……”朱气得脸色雪白,其他几处宫殿都着起火来,无数冲进来的士兵开始救火。身穿斥侯和水师陆战队服饰的士兵围成一个圈子,将朱允文等人围在中间,以免他们被乱兵所伤。
  惟独御书房没有起火。从淋过菜油的干柴上,建文皇帝闻到了水和阴谋的气味。“朕父子平日待你不薄,你,你这个奴才。”他指着老王太监,高声痛骂。
  “万岁,武公非嗜杀之人。老奴得保存先帝血脉啊!”老王太监坐在地上,放声嚎啕。
  “走吧,没人想杀你,”常承祖走过来。拍了拍允文的肩膀,高大的身躯将建文皇帝衬托得更加孱弱。
  “离朕远些,你这叛贼,朕自己会走路,”朱允文狠狠的瞪了常承祖一眼,被众人协裹着,走向宫门,皇后垂着头,轻手轻脚的跟在他身后。脸上的表情依旧坚强,但坚强中已经多了几分期待。
  楼琏、练子宁、丁志方、甘霖、韩永叶福……十数个建文皇帝的心腹大臣被李景隆麾下的士兵从家中揪出来,送入俘虏的行列。人越聚越多,俘虏的队列里,君臣彼此相望,内心越来越凄凉,越来越凄凉。
  所有人都被集中到一所靠近玄武湖的院落里,挨品级分别关押。陆续有大臣送到。快天亮时,一个衣冠不整的老书生在几个士兵的胁持下,走进了关押朱允文的房间。此人满身泥浆,看样子,被捕时做出了抵抗。吃了些苦头。
  “万岁,臣,臣对不起你啊。”看到朱允文果然还活着,书生仆倒于地。大声哭叫道。白发苍苍的头拼命磕向地面。在地板上留下一团血迹。
  “哪位爱卿啊,快快平身。”朱允文心中一酸,赶紧伸手相扶,扶了一半,看到了来人的面孔,楞了楞,后退几步,怒火满眼。
  “万岁。”白发苍苍的老书生低声叫道。血色一下子涌上了脸和脖子。是方孝儒,几个和允文相伴的大臣也认出了来人。冲过去,挥拳便打。边打,边骂道:“你这吃里扒外的东西,你这忘恩负义的狗贼。”方孝儒好像被骂傻了,任凭雨点般的拳头打在身上,不做任何闪避,也不知道护住面孔。
  “不要打,他只是个书生,不是内奸。几位大人莫失了身份。”一个低沉的男声从门外传来。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