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

第4节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第4节

小说: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我明白您的意思。”格雷格插话说。

    “达比叔侄一看到问题的不好苗头就放弃了,因为他们对淘金缺乏执著。相反,旧货商热爱淘金,决心一有机会就加入淘金人的队伍,后来他因为信念坚定,终于获得了回报。”

    格雷格在本子上用大字记下这句掷地有声的告诫:

    要想成功,必须持之以恒。

    因为没能拓宽视野,有些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情。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四章 走出低谷(1)

    在回家的旅途中,格雷格的脑子转得飞快,就像一辆法拉利在宽阔的公路上风驰电掣。他浮想联翩,格林刚才谈话的论点又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格雷格认识到,巴克兰让他来见唐·格林果然有一定的道理。格雷格认识的人几乎都曾经半途而废——在距离成功只有区区三英尺的时候。当然,这群习惯半途而废的人中间也包括格雷格自己,他甚至是个典型代表。

    是的,他现在的处境很艰难,然而他想放弃,难道仅仅是因为事情变得棘手起来?他知道,他不缺少成功的必要才能,他也有信心找到必要的资源。

    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他只要有执著的精神、积极的动力,且最关键是要有恒心,坚持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即可。

    他渐渐想通了,他之所以焦头烂额,一半是因为他事必躬亲,事事都想亲力亲为。他信奉一条古老的人生格言: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亲自去做。这样做的结果是,所有事都得自己做。

    就是这个观念把他的事业和生活搅成了一团乱麻。他想单枪匹马取得不凡的成就,所以造成压力太大,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别的事,包括善待女友米娅——他真心爱的人。现在他明白了,唐的话让他意识到,他没有真正投入这段感情。

    唐给他讲了“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的故事,这让他感触颇深。他意识到,一定要向自己专业以外的造诣精深者征求意见,这点很重要。格雷格要想成功,就必须允许别人帮助他。

    他想到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对会计和经营几乎一窍不通,但他认为自己在销售和营销方面有天分(这话也许有点夸大,他心里想……)。而最近他花了不少时间记账,所以销售电话打得少,销售业绩受到了影响。

    业务因此进展缓慢,财务状况也受到影响,因为他没有继续发挥长处。显然,他应该聘请几位精通会计和经营的人来帮助他,让他能脱开身做他擅长的、也是他喜欢的事。

    他在笔记本上挥毫记下:

    做你擅长的事,让别人做你不擅长的事。

    他只要这么做就能很快打开局面,他变聪明了——希望还能多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他擅长而且喜欢的事情。

    他一下飞机就打了辆出租车,径直向“世界资本大厦”驶去。当他跟新导师巴克兰打招呼时,察觉到自己的心态在结识巴克兰以后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巴克兰先生,啊,这次旅行太精彩了!”格雷格的声音洋溢着热情。

    “我明白了您为什么派我去见唐,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和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CEO坐下来聊了天。他让我真切地懂得,千万不要在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的时候放弃。谢谢您。”格雷格喘了口气,“尤其是要勇于向外界征求意见、寻求指点,我很喜欢这条忠告。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如果我一直唱独角戏,是不会成功的。”

    “我很乐意帮助你,你和唐聊得投机我很高兴。”巴克兰说,“现在有个重要问题,你听了这番教导后打算怎么做?”

    格雷格说:“我料到您会提出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计划的:在来这儿的路上,我约好了跟几个人见面,他们是我能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人,我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对我的公司和事业有什么看法。”

    “唉,很遗憾,你没什么长进。”

    “什么?我以为您派我去见格林就为了这一点,我以为我明白了这一点,您会很感欣慰呢。”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四章 走出低谷(2)

    “你认真听取了他的教诲,这很好。只不过我希望你征求的是劝告,而不是看法。”

    “这有区别吗?”格雷格皱着眉头问。

    “区别大了,关系到成功和失败。问题在于,人们几乎都只是征求别人的看法,而不是听取劝告。”巴克兰清了清嗓子,“就是这么回事。看法往往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这种无知也可以说缺乏知识,而劝告则是根据智慧和经验作出的。”

    格雷格思考着这句话。

    巴克兰接着说:“假设你告诉朋友和家人,你想做一件事,但他们对这件事完全不了解,也不喜欢,比如写一本书。他们可能会说你脑子出了问题,对吧?”

    格雷格设想了一下他朋友们的反应,忍不住笑了:“写书?你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还想当作家?别做梦了。”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觉得你写不了书,他们会给出许多理由。他们极有可能把重点放在困难上面,比如要下不少工夫,要花很多钱等。”

    “您就像见过我的朋友和家人似的,”格雷格苦笑着说,“他们可能会说:‘你写不了书,因为你从来不读书。’”格雷格倒是已经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思考致富》。”

    “是的,他们会这么说,因为他们自己从没做过这件事,这就是我们说的‘盲从’。现在,你再把他们的反应跟比如说‘管理图书出版公司’(ExecutiveBooks)的创始人‘了不起’的查理·琼斯的反应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查理·琼斯?就是他说一个人5年以后不会有什么变化,除非受到他读的书和接触的人的影响?”

    “没错,就是他。他是一位获奖的作家、演说家、许多人的挚友,还是一位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他的公司卖出了5000多万册图书。”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是啊。”巴克兰表示认同,“现在,假设你跟他说你要写一本书,那他的反应跟你平常社交圈内朋友的反应相比很可能大不一样。他也许会说:‘考虑到你在写作方面是个新手,你会遇到一些困难。你要了解这样一些情况。’然后他会告诉你,其他作家在成功道路上遇到过哪些困难,然后他可能会说到写作、出版、宣传新书的成就和误区等。换句话说,他为你提供的是中肯的劝告。”

    “我明白了,”年轻人说,“查理是这个领域的行家,好比帮助旧货商的工程师。”

    “一点不错,”巴克兰呵呵地笑了,格雷格听得很专心,这让他很欣慰。

    “我这就去。”

    “听到劝告以后,”巴克兰打断他的话,“请把你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别人。说到底,一个人最伟大的成功是帮助别人成长,取得成功。”

    格雷格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以备将来查阅。

    要寻求劝告,不要征求看法。再把这些道理传授给别人。

    “你要是打定了主意,我下个星期就安排你去见我的另一个朋友。想去拉斯维加斯吗?”巴克兰主动提出。

    “当然,当然想去!”格雷格说道。

    “跟我来,在我们安排这件事前,我先打个电话,让罗恩·格洛瑟跟你说几句话。”

    电话响了3声,听筒里传来愉快的声音:“巴克兰,你好啊,我看来电显示是你。我在开会,不过没关系,你有什么事吗?”

    “是有点事。”巴克兰回答说,“我这儿有个年轻人,他正在学习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伟大哲理,主要是那一条:不要在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的时候放弃。”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四章 走出低谷(3)

    “哦,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故事。”格洛瑟说。

    “既然你很忙,就请你用一两句话给我的朋友提一点智慧的建议,让他在旅途中好好琢磨一下。比方说,你可以告诉他怎么作出明智的判断之类的。”

    对方一刻也没有耽搁,听筒里马上传来一句话:“没问题!千万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策。”

    格雷格问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格洛瑟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人们的重大决定好像都是在人生的低谷作出的,比如丢了工作、失恋、陷入经济困境等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人在低谷时都容易情绪波动,在害怕、悲伤、失落的情况下,谁也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人生是有周期性的,有低谷也有高峰,一定要等到上行的时候再采取大动作。这样,它的基础就是进步而不是失败,是潜力而不是损失。老实说,你站在消极的立场上作出的决定有几次是正面的、积极的呢?”

    “下次你作重大决定时,要先走出低谷,然后等再次进入高峰时再作考虑,这样就是在在较为稳固的基础上起步。”

    格雷格取出笔记本,写道:

    千万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定。

    “谢谢你,罗恩。这话很有道理。”巴克兰说,“谢谢你做的一切。你先忙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好的,谢谢您。”格雷格说。

    “祝你们愉快,有空再聊。”格洛瑟挂断了电话。

    电话刚一挂断,格雷格就开口说道:“您的朋友们真了不起。他说得太好了。我都记不清多少次在低谷时作出决定,差不多每次都是。也许您还记得,我们见面的那天,我差点又要作决定。顺便问一句,格洛瑟是干什么的?”

    “罗恩·格洛瑟担任过古德耶银行的CEO,后来管理过拥有几十亿美元的米尔顿–赫尔希信托。另外,他也是我认识的最体谅别人的人。罗恩的人生哲理还有一条我很喜欢,那就是,‘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样子’。”

    “什么意思?”格雷格问道,又掏出了笔记本。

    “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得承认他说得很对:‘你要装做目标好像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很重要。在人生的挑战面前,你要不断地挖啊挖啊,因为金子马上就要出现。’”

    “巴克兰先生,我得告诉您,我还是不大明白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我知道,您和唐·格林都说,一旦我找到了人生目标,那么有些事情就必须去做,其中就有一条:把我明白的道理告诉别人。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将来都会用帮助别人来回报。我保证。”

    “很好。”巴克兰笑了,“所以我认为,你该去和我在拉斯维加斯的朋友杰克·梅茨见个面。他也许能帮你再往前走一步。”

    “好的,我相信您的话。”格雷格说,“我太激动了。”

    “这几天我会寄个包裹给你,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里面。”巴克兰站了起来,“顺便说一句,我注意到你也开始记笔记了。”

    “是的。笔记的用处很大,我还开始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

    “这是个好消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格雷格笑了,巴克兰说话时,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梦想只是梦想,除非你把它写下来。只有写下来,梦想才变成目标。

    “目标是你和自己签订的合同,它的基础不该是你想干什么,而是你决心要干成什么。”

    “我喜欢这句话。”格雷格说。

    “有位作家叫比尔·巴特曼,他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做法很奇特,他做了3张卡片,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把那些卡片叫做‘袖珍诺言’。卡片的一面写着‘我承诺’,另一面是空白的,你可以写下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深刻的承诺。他的意思是,你要把这张卡片随时带在身上。这样你每次掏钱包或车钥匙时都能看到它,而它也就能不断地提醒你不要忘记对自己的承诺。”

    格雷格听着这条劝告,在笔记本上记下:

    给自己做一张袖珍承诺卡,随时带在身上。

    “比尔是个绝不让逆境成为拦路虎的绝好榜样,他曾经是排在第25位的美国富豪。他的公司最早源自他在厨房里想到的一个创意,后来发展壮大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一家企业。他的创业理念不但得到史密森研究院的认可,而且全国各地的电视和杂志都对他的领导原则做过专题报道。”

    “听起来是火热的事业。”格雷格低声说。

    “你太性急了,注意听,我还没说完呢。事情到这儿还没有结束。有人指控比尔企图破坏该人一手创办的企业,他遭到了57项重罪指控。”

    “天哪!”

    “这件事对他就像晴天霹雳。比尔说,他用13年缔造了一个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