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322节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22节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些抉择万法为空的方法,爱因斯坦等西方科学家、布朗等著名哲学家非常赞叹,于是他们将目光纷纷投诸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观和禅宗的佛教思想。我们若能通达诸法本体皆空,空性中又可显现一切,这是最稀有的道理,圣天论师说过:“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这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存在中可以显现,显现的本体根本不存在。现在很多人口头上都会念,但它的意义又有多少人了达呢?
    知道这种现空无二的窍诀后,我们应该明白一切万法均为空性,连微尘许也不存在。现代微观物理学中,许多人担心最小微尘若不存在,面前杯子中的水就没有了,构造庞大的世界就失去所依了。这种想法,其实小乘行人也有,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中说,有部宗和经部宗认为如果万法都空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由何而显现呢?二者的担忧完全相同。但以中观和唯识的道理来观察,这种担心纯属多此一举,因为万法是在缘起中显现的——“缘起”在胜义中怎么观察,世俗中怎么了解?这些问题以前讲《中观根本慧论》时详细阐述过,也许你们记得清清楚楚,也许已经荡然无存,但不管怎么样,我不可能天天重复。
    壬三、摄义:
    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综上所述,身体在整体上不存在,在支分上也不存在,除了一个名称概念外,根本没有真正的实体,既然如此,依靠闻思修行对中观有所了解的智者,谁会贪执现而无实如梦境般的身体呢?(真正的修行人,对身体一点都不在乎,依靠身体日日夜夜苦行。而不明白道理的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对身体的执著非常可怕。)倘若身体不存在,身体的差别男相与女相又如何建立呢?
    此处所谓的智者,并不是世间懂电脑、精通工艺的人,也不是研究生毕业、博士生导师,而是了知自他身体虚幻不实、如梦如幻的修行者。《四百论》云:“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如果谁人能现见众生如同机关幻人一般不实,那他很明显已趋入了解脱道。
    见到身体虚幻不实,这是一种境界。我在修行过程中,确实感觉很惭愧,自己闻思修行了这么多年,有时候生一个小病就特别执著,别人说我的缺陷、我难看、我不好,马上产生抵触情绪,这说明我对身体的贪执一点都没有减少。其实在实相当中,身体的自性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男相、女相的差别也不可能有,《父子合集经》云:“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 
    禅宗也有一则无男女相的公案:从前有位龙潭崇信法师,他有次遇到一个女尼,女尼对自己的女身很反感,就问法师:“我可不可以变成一个比丘?”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说:“你当女身多长时间了?”女尼一怔,说:“您不要乱了话头,我问的是:我有没有变成比丘的一天?”禅师问:“那你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比丘尼啊!难道您不知道吗?”“谁知道你。”实相中并无男女之别,女相是了不可得的,舍利弗曾劝一位天女要转女成男,天女告诉他:“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可见,胜义中远离一切诸相,无有任何分别执著。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抉择,最终我们可达到一种境界。以前无垢光尊者讲《七宝藏》时,有时候一直分析,不经意就会进入一种境界;法王如意宝讲中观时,不知不觉也会安住在大圆满境界中。如果你的大乘善根比较深厚,详详细细观察下来,应该也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收获。所以大家不要听完课后,就把法本扔在很远的地方,从来也不悉心思维。如果是这样,那你只能得一个闻法的功德,自己的相续离真正的法义还有一定距离。
    当然,要想法义融入自己的相续,千万不能离开勤奋。我自己刚来学院时,那时还算比较精进,十多年来都没有松腰带,但现在身体不行了,跟以前比起来,真的特别惭愧。刚开始的十几年,我晚上只是睡一点觉,其他时间都用于修行和闻思,对自身的贪执也很少,修行境界应该算是很不错,虽然现在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退转,但有些行为好像不如以前了。有些道友也是如此,刚出家的一两个月,马上把床拆掉,每晚坐在一个小箱子里,夜不倒单,但没过两三天就倒下去了,无法一直坚持苦行。
    其实,长期苦行还是很重要的。若能长期这样努力,到了一定的时候,入定时离一切戏论,出定时万法如梦如幻,对相的执著会完全推翻。《金刚经》也说:“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世间上一切相全部是假象,非假象就是佛陀的相。这样的境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不过很多人努力不够、勤奋不够,再加上信心可能有点问题,因缘不聚合,法就会与相续脱离。因此,值遇殊胜教言而没有融入相续,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实修。
    了脱生死的大乘空性法门,任何一个高等学校都不会有,现在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和种种因缘聚合,能够闻受这样的空性法门,摧毁无始以来三有的种子,应该说是非常有福分的,大家务必要长期精勤努力! 

思考题
    934、请从一体和他体的角度观察,身体是否真实存在?对于这一点,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935、请以比喻说明,执著身体是一种迷乱。为什么这样说?请以最能说服你的理由进行分析。
    936、有人认为:“经过一一剖析,整体的身体虽不存在,但手脚等支分仍现量可见,因此手脚等支分应该存在。”对此你该如何驳斥?这样观察下来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937、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哪些方面可以证实佛教的合理性?与佛教的究竟观点相比,它存在哪些缺陷?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938、内道和外道很多人认为,形形色色的万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产生,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对此应当如何破斥?怎么样建立现空双运的观点?

第一百七十三节课
    《智慧品》中的“法无我”依靠身、受、心、法四念处来抉择,其中身念处已经讲完了,下面讲第二个——受念处。
    通过闻思下文内容,我们应该对感受有所认识、有所突破。所谓的感受,按照大小乘的论典归纳,主要分为乐受、苦受、不乐不苦的舍受三种。上至天人、下至地狱之间的众生,所有的感受就是这三种,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感受了,虽然心理学、医学有不同的名称,但也出不了这个范围,也就是说,众生的感受要么是痛苦,要么是快乐,要么是不乐不苦。所以,佛教对万事万物研究得非常透彻细致,佛陀在有关经典中所讲到的很多奥妙,世间科学家通过漫长时日、绞尽脑汁的研究,才能得出一模一样的结论,甚至有些甚深意义,世间的智者和学者根本揭示不了。所以我们在闻思的过程中,应该感受到佛陀无与伦比的智慧,这种智慧就像一览群山一样,完全涵盖所有的知识。
    如果没有受过佛法教育,单凭凡夫人的分别念,想了解万法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菩萨、声闻、缘觉尚且要依佛的教言修持以获得圣果,世间的仙人、婆罗门、大自在天、帝释天等的智慧与佛比起来,就更是微不足道了。因此,大家在学习佛法的同时,应时时刻刻对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不可动摇的虔诚信心,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信心,而是理性的信心、不退转的信心,即通过自己的智慧与理论相结合,而得到符合实际真理、并非人云亦云的信解。
    我们今天所抉择的法义是,求乐、避苦、无记状态的感受表面上存在,但在名言中全部是痛苦的本性,再进一步抉择,胜义中它是空性的,本质一点也不成立。如果芸芸众生能通达受无自性的道理,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就不会如此迷茫盲目了,然而千千万万的众生不要说通达胜义中受无自性,甚至对名言中它的本体是苦性也一无所知,以致始终漂泊在轮回中,极其可怜。
    大家遇到这样的甚深教言之后,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详详细细去观察:众生执著的苦受和乐受到底存不存在?进而了解到,众生所追求的乐、所逃避的苦,犹如虚空一样,根本不存在,佛经中说:“观受如虚空,是为受念处。”这个教言相当甚深,希望大家在下面抉择的过程中,首先专心致志地听闻,然后反反复复地思维,通达它的意义之后,再全力以赴地开始修持。
    辛二(受念住)分四:一、受之自性;二、受之因触;三、受之对境;四、执著不成立。
    壬一(受之自性)分二:一、胜义中受不成立之理;二、修分别彼之对治。
    癸一(胜义中受不成立之理)分二:一、遮破之理证;二、破彼之回答。
    子一、遮破之理证:
    先分析受在本体上成不成立。
    苦性若实有,何不损极乐?
    乐实则甘等,何不解忧苦?
    如果苦性实有存在于内心,那为什么不会损害强烈快乐的生起呢?如果快乐实有存在于外境,那么甘美饮食等令人愉悦的事物,为什么不能遣除忧伤者的痛苦呢? 
    一般人都认为苦、乐等感受真实存在,此处就分析这种想法是否正确。首先拿痛苦来说,假如它实有存在,那为什么不能障蔽相续中的快乐呢?自性存在的东西,不论何种因缘都无法改变,假如说痛苦实有自性,那只要产生一次痛苦,就永远不可能有快乐感受。无论遇到何等精彩的节目、悦意的对境,一刹那也无法引生相续中的快乐,因为痛苦自性存在的缘故,将所有的快乐摧毁无余,这样一来,你永远都是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一瞬间的乐受也生不起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绝对不是这样,今天特别痛苦的人,明天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还哈哈大笑,所以痛苦并不是恒常不变的。
    那么,快乐在本体上是否存在呢?以同理可推,如果快乐实有存在于外境,那么在痛苦者的面前,妙色美味等为何不能使他们快乐呢?因此,乐并不是自性存在,如果自性存在,那永远都是快乐,根本不会变成痛苦。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意思是,假如一个法真实具有自性,那么以前它怎么样,以后也该如此,如果说它前面存在、后面不存在,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快乐,这种变化是不合理的。因此,通过教证和理证来观察,感受实有的观点完全是一种分别妄想,并不符合实际真理。
    数论等外道又认为:“神我心识上并没有苦乐,苦乐唯于外境上实存。比如穿一件厚衣服,马上会感到舒服;看一些精彩表演,立刻会生起欢喜心;房子装修得富丽堂皇,一进去就有种舒适感;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自他都觉得赏心悦目……由此说明外境上存在苦乐感受。”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正如刚才所说,快乐若在外境上真实存在,那么就应该摧毁任何痛苦忧愁,但一个人死了儿子或正被疾病折磨时,即使将他喜欢的衣服、甘美饮食摆在面前,他也不会感受到丝毫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认识一个大法师(我不说他的名字,他比较出名,很多人知道了不好),他跟我关系比较好,平时喜欢吃巧克力,常常到我家里来吃东西、喝茶,我们玩得也不错,经常互相开玩笑。后来一段时间,他患了心脏病,好几个月都特别痛。一天他神情郁闷地来到我家,我看他脸色不太对,好像特别不高兴的样子,但我也没有在意,一直看书,随口说了几句不该说的玩笑,没想到他大声哭起来了。大人哭跟小孩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特别着急,想尽一切办法逗他笑,看桌上有他最爱吃的巧克力,赶紧抱过来堆在他面前,但不管怎么样,他的笑容一直没有露出来。突然,另一位法师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后面的节目我就不说了。
    这个故事说明,巧克力等你所喜欢的东西上有没有真正快乐呢?肯定没有。如果有,不管你怎么难过,看见它也应该快乐起来。然而有些人在忧愁时,看见自己原来所喜欢的对境,比如说一些精彩的节目或者美妙的歌,回忆起从前的幸福时光,反而更添伤心痛苦,故而外境上不可能存在苦乐的本性。
    现在有些世间人,对苦乐到底存在于内心还是外境,从来没有详细地分析过,他们认为物质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带来一切幸福快乐,于是为了追求财富、洋房和轿车,每天忙忙碌碌……但若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