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260节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60节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是佛陀亲自在经典中授记的,并不是藏地自己认定的一位瑜伽士。藏文的《涅槃经》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释迦牟尼佛说:“我涅槃之后,你们众弟子不要忧伤,在无垢的彩湖中(现在阿富汗的邬金湖),会出世比我更殊胜的士夫。”《诸佛未来授记经》中也说:“我已灭度后,一百十二年,较我甚殊胜,名为莲花生。”在佛陀灭度一百一十二年后(也有说一百二十年),胜过释迦佛的士夫会来到人间,他的名字叫莲花生。
    有人可能会问:“佛陀已经断证圆满,难道还有胜过他的士夫吗?”喇拉曲智仁波切等大德在解释时说,莲花生大师比释迦佛殊胜,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从降生方式来看,莲花生大师是化生,在清净的莲花中降生,显现上没有父母的垢污;从弘扬密法来看,释迦佛只讲了极少数的密宗法要,而是授记未来广弘,莲花生大师则直接宣讲了殊胜的密宗……
    莲花生大师来到藏地之后,将邪魔外道一一降伏,在这里奠定了密宗的基础,现在有藏地这么一块净土,全是依靠莲花生大师的恩赐。印度很多大德在讲经时,不直接称呼莲花生大师,而是说“大恩怙主、根本上师、对雪域恩德无与伦比的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师”。所以我们对莲师方方面面的功德要了解,不要认为藏传佛教是突然冒出来的,或者像有些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婆罗门教的一个支分。大家应当依靠自己的智慧,与佛经论典进行对照,看看藏传佛教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座的有些道友,在藏地闻思了很多年,我个人在二十多年中也是精心地闻思过、研究过、对比过,最终对密宗法要生起不共的信心,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这么殊胜的密法,真的是很荣幸。麦彭仁波切在《快乐歌》中说:“如今的芸芸众生遇到邪知识,堕入恶趣,与他们相比,自己遇到莲花生大师的教法,遇到这么好的传承上师,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多快乐啦!”在座的很多道友,若没遇到这么殊胜的即身成就的密法,可能很多人今后仍在轮回中不断地漂泊。当然,个别孤陋寡闻或闻思不究竟的人,可能对密法不接受,但不接受也无法扭曲密宗的真相。
    藏传佛教的教派是圆融无违的,大家千万不要毁谤任何一个教派,我以前写过《藏传佛教互不相违》 ,不管是萨迦派、格鲁派,还是噶举派、宁玛派,各派大德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这方面并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宁玛巴的很多伏藏都有如是记载。第一世达赖根敦朱巴(僧成论师)说过:“持明成就莲花生,五百顶饰燃灯尊,金刚持尊宗喀巴,种种化现我敬礼。”持明成就者莲花生大师、五百班智达的顶饰阿底峡尊者、金刚持来到人间现为人相的宗喀巴大师,这三者是无二无别的,宁玛派、噶当派、格鲁派的祖师实际上是一个化身,并非别别的他体。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也说:“成就自在莲花生,化为具德阿底峡,再次化现宗喀巴,我无其他皈依处。”成就自在的莲花生大师,示现为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再次化现为宗喀巴大师,班禅洛桑却吉坚赞说自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皈依处。
    在大成就者的眼里,各大教派的祖师全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在一些论典中也说过,藏传佛教的轨范师、阿阇黎、堪布,都是莲花生大师和静命论师的化现。藏地看起来有各大教派,但在莲花生大师的伏藏品中说,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觉囊派的达热那他、噶举派的塔波仁波切,全部都是他的化身。如果说宁玛派的莲花生大师如何不合理,那直接或间接也诽谤了自己宗派的祖师。因此,大家对藏传密法一定要有信心,这种信心应该是全面的信心,不要是“我上师特别了不起,除了我上师以外,其他都是假的”。
    作为在家人,辨别宗派不是很容易的,不要说你们在家人,我们在寂静地方闻思了这么多年的出家人,要把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从见修行果方面辨别开来,或者宁玛巴和噶举派之间的观点让我分析,我还是迷迷糊糊的。有些在家居士说“我是学格鲁派的,你是学宁玛派的”,然后就诽谤别的宗派,这是完全不合理的。纯洁的宗派和纯洁的佛法要一视同仁,必须要以清净心来观待。
    学净土宗的人,对藏传佛教排斥也不应理,因为莲花生大师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一体的。有些伏藏品中说:“昔日极乐阿弥陀,普陀怙主观世音,达纳郭夏莲花生,纵然示现三化身,实则无二也无别。”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普陀山的怙主观世音菩萨、达纳郭夏降生的莲花生大师,虽然示现为三个化身,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
    大家都知道,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从心间射出第二个“舍”字,在达纳郭夏的湖里变成莲花生大师,邬金国王恩扎布德来到湖边后,把他封为太子带到人间,然后大师经过印度,来藏地弘扬佛法。尽管表面上化现不同,实则是一味一体的,莲花生大师就是阿弥陀佛。
    有些净土宗的人,对莲花生大师极力排斥,甚至个别人学习《入行论》之前,虽然感兴趣,但到处打听这是不是密宗的,不是的话就去学,是密宗就不敢学,好像密宗会把他吃掉一样。该怕的地方不怕,不该怕的地方害怕,这是素质问题,也是佛教的智慧问题,自己没有辨别的能力,听一些老和尚说密宗如何如何,自己于是人云亦云,这是不合理的。如果密宗不好、莲花生大师不好,那净土宗的阿弥陀佛也没办法建立。甚至释迦牟尼佛也与莲花生大师是无二无别的,伏藏品中有这样一个教证说:“清净刹土普贤王,密严刹土金刚持,金刚座处大能仁,与我莲师无别成。”法身普贤王如来、报身金刚持、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与莲师是无别的,也就是说,化身释迦牟尼佛再次化现为莲花生大师。
    可是许许多多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一心一意学释迦牟尼佛的法,却对莲花生大师的法嗤之以鼻,这是非常愚痴的,也是一种邪见。尤其是学《入行论》的很多人,以前若对藏传密宗不是特别了解,那么现在,应该逐渐去了解一下。其实在整个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法就是密宗。这一点并不是我学密宗就这样宣扬,我们学理论的人,说什么话都要站在公平正直的立场上,我确实经过多年的学习,从内心中感到小乘大乘、显宗密宗所有的佛法,在藏传佛教中都是圆融无违的,这样的佛法是最完整的。这不仅是我区区小人的见解,世界上公认的高僧大德,对密宗的看法也是如此。现在汉传佛教的个别法师,对密宗的弘扬和了解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能体现出他们的智慧。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毁谤密宗,如果你毁谤了,想往生极乐世界获得解脱绝对是不可能的。因此,你旁边若有人对密宗有看法、有成见,应该尽量去解释。当然,我并不是说密宗所有的修行人都十全十美,这一点我也不敢保证,但是密宗的法要千真万确,犹如经过多次提炼的纯金一般,没有任何垢染。所以大家要对密宗有不共的信心,千万不要去毁谤。
    刚才这两本书,有些人看后可能认为密宗不好,有这种想法的话,应该立即忏悔。如果你实在有怀疑,那最好亲自来藏地,跟我们学密宗的人进行辩论,在我们面前,什么样的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现在来藏地也很方便,不管是哪个城市,几天就可以到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你真有怀疑的话,应该亲自跟藏地的高僧大德交流,看密宗到底是不是那么坏。当然,有缘分的话,你也可以系统地学习藏传佛教,如今在佛教里面,最系统的闻思修行唯一在密宗当中,这一点并不是我自卖自夸,而是大家都公认的。
    所以我今天也劝大家,不要因为看了一些不好的书,或者听到一些成见比较重的人的话,自己的信心马上改变。当然,你不学密宗去学显宗,这个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佛法的哪个宗派都是一样的。现在有些大德通过五个手指比喻世界上五大宗教,以此表明“根”是一个,从团结的角度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用来形容佛教各派更为贴切。各宗各派虽然见解不同,但“根”全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开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同的众生都在弘扬,融入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以后,各民族都有它的弘扬方式、接受方式,这一点是不相违的。因此,对于所有纯洁的佛教,大家不要去毁谤,一定要乐于接受。
    尤其是在家人,分辨宗派很不容易的,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年,现在要辨别有些宗派问题,也许都分不清楚。你们什么闻思都没有,随随便便判定这是真的、那是假的,是不容易的。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你们有时候都分不出真假,《宝性论》中所说的更甚深的佛法,凡夫用肉眼和分别念来辨别,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对所有的佛法要观清净心,这样自己有一定的功德,对别人也没有任何危害!
    癸三(自他为主之功过)分二:一、相之差别;二、果之差别。
    子一、相之差别(重视他众和重视自己的差别很大):
    若施何能享?自利饿鬼道,
    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
    在布施的时候,很多人顾虑到:“如果布施了,那我自己享用什么?”这种自私自利心是吝啬的饿鬼道。“如果自己享用了,给众生布施什么?”这种利他的菩萨心肠,则是人天善道之法,将来可转生于人中当转轮王,或生于天界获得自在天、帝释天等天王的果位。
    在修行时,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低位,把别人看得很重。来了一个乞丐的话,应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当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在饭馆里吃饭时,把最好吃的东西给乞丐一块,这才是真实作布施的行为。但是很多人非常吝啬,害怕把东西给了别人,自己享受什么,所以就舍不得布施。
    吝啬的人可麻烦了,吃饭的时候也不掏钱。我听说有两个吝啬的人,吃饭时都认为对方掏钱,一直等等等,不愿意出钱。如果特别悭吝、不愿意布施,这是堕落饿鬼道的主因。以前莎士比亚描写过夏洛克,巴尔扎克描写过葛朗台,欧洲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吝啬,一点点都舍不得享用,假如我们也变成葛朗台的话,那是非常可悲的。古代有个人特别吝啬,临死时盯着油灯的两根灯芯,死不下去,他小妾告诉众人:“我知道老爷在想什么。”然后把灯芯取了一根,他就安心地咽气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害怕油用得太多。
    作为大乘佛教徒,倘若也是这样吝啬,对生生世世都不利。佛陀时代有个人特别吝啬,口口声声说“给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一次有人供养佛陀拉达水果,他见后立即飞跑过来说:“给我、给我!”佛陀说:“你先说‘我不要’,我再给你。”他迫不及待地照说了,给孤独长者见状,劝他不要接受施主供养佛的食物,给了他五百嘎夏巴作为交换。后来佛陀说:“我今日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待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一生中应该种下一个善缘,有些大老板、有钱人,钱多得不得了,但让他上供下施作功德的话,一点都舍不得。我遇到过一些人,钱是非常非常多,但自己舍不得用,也不布施给别人,一直包着、藏着,这种行为将来定会堕入恶趣,感受饿鬼的果报。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些资财受用,就马上布施给众生,而放弃自己享用,如同母亲一样,自己舍不得用,全部都留给孩子,那这个功德非常大。佛陀在经中说:“若能行布施,菩提不难得。”如果真能行持布施,菩提果位也不是很难得。
    释尊的公案中记载,他在因地当梵施国王时,他的国家有12年旱灾,国库里的粮食都布施了,只剩下3斗给国王自己享用。(具体数目,各个历史的说法不同。)后来有一位独觉来乞食,国王对他生起很大的信心,心想:“如果我自己享用了,给独觉供养什么?”便将仅有的食品全部供养给独觉。以此发心力和独觉的加持力,顿时天降珍宝雨,解除了饥荒,使人们摆脱了困境,国家繁荣昌盛。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布施,以菩提心来摄持的话,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功德也非常非常大。你们还记得吧,米拉日巴尊者和惹琼巴在康区时,因为惹琼巴相貌端严,当地的姑娘们都愿意供养他。惹琼巴的处境非常尴尬,觉得上师功德那么大,却没有人供养,反而东西堆到自己身上,如果继续留在上师身边,对他老人家纳受供养成了障碍,因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