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22节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2节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水完全干涸。
    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难以一一道尽,为了补充说明,论中又引用了《华严经》的教证:智者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菩提心的利益无法限量!
    弥勒菩萨对一切万法的本体完全证悟了空性,成为释迦牟尼佛的补处,在因地时名字就叫弥勒(意为慈氏),获得佛果时也叫做弥勒,即我们所谓的“弥勒佛”。
    〖此外,拥有高超智慧的弥勒怙主对善财童子说:此菩提心的功德无法估量。〗《华严经》中详细记载了菩提心的功德。在汉传佛教中,《华严经》可分为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等不同的版本。这里是按照藏传佛教的《华严经》,经中讲了一百三十种菩提心的功德。
    〖《华严经》中记载:“乐源城中商主坚财之子善财童子于文殊前发心后,为了寻觅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文殊菩萨在乐源城时,商主坚财及其儿子善财童子,以及五百童子一起到文殊菩萨面前发了菩提心。发心之后,按照文殊菩萨的授记,善财童子去往南方寻觅善知识,以获得菩萨的所有学处。在寻访的过程中,按照汉传佛教《华严经》的观点,是五十三参;按藏传佛教《华严经》中所讲,是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按照印度布布达论师的教言,是依止了一千一百位善知识。
    〖尔时,至尊弥勒正在南方海滨由毗卢遮那佛严饰具藏楼阁之一方为如海菩萨眷属讲经说法。〗在南方海滨城市由毗卢遮那佛所严饰的宫殿外面,至尊弥勒菩萨正为梵天帝释为主的无数眷属宣讲佛法,看到远方的善财童子来了,弥勒菩萨就进入宫殿为大家讲法。汉传佛教《华严经》的六十三卷至八十卷,也讲述了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公案,你们可以自己翻阅。〖善财童子见此情景急忙顶礼。〗有些经典中说,善财童子在五百由旬之外的地方看见了弥勒菩萨,急忙从远方向菩萨顶礼。弥勒菩萨在宫殿中右手指着善财童子,在众多眷属前先赞叹了他依止善知识及求法的精神,然后宣说了这个偈颂。〖弥勒菩萨向诸眷属赞颂善财童子言:‘且看意乐清净者,坚财之子名善财,寻求殊胜菩提行,来至智者我面前。’〗弥勒菩萨说:“这是坚财的儿子,名为善财童子,他意乐清净,为了希求菩提而来到我面前。”〖随之对善财言:‘善来善来慈悲汝,善来弥勒坛城中,善来寂静调柔尊,苦行之时疲倦否?’〗随后,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你依止了这么多善知识,今日来到我的面前,实际上就是要见我的坛城。”依靠弥勒菩萨的加持,在善财童子面前,如魔术般显现了弥勒菩萨从因地到十地之间所有的发心状况,依此坛城,善财童子真正发起了菩提心。
    在此之前,善财童子依止了很多善知识,在依止的过程中,有些善知识传授了胜义菩提心的一些学处,有些传授了世俗菩提心的一些学处,完整的学处并没有宣说,每位善知识只给了他一部分教言。当然,汉传佛教《华严经》中也记载,有些善知识的形象显现上不是很如法,这一点凡是读过的人应该都清楚。
    〖善财童子恭敬请问:‘圣者,我真实趋入无上菩提正道时,不知该如何励力学修菩萨学处,请您明示。’〗善财童子在弥勒菩萨面前说:“我现在真实发了菩提心,趋入了菩萨行。以前文殊菩萨让我四处寻访善知识,我已经依止了五十多位,但现在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修,请菩萨您明示。”〖弥勒菩萨答言:‘善男子,你已为善知识所摄受。何以故?’〗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你已被这么多的善知识所摄受,堪为法器,故我可以为你宣讲菩提心的功德。”下面,弥勒菩萨以比喻的方式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 。〖善男子,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开花结果,菩提心犹如种子,是所有佛法的根本。〖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菩提心犹如良田,能令所有众生的善法增上。〖一切有情赖以生存,故如大地,〗菩提心犹如大地,依靠它万物才能得以生存,如果没有利他的心,所有功德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能真正杜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其中有详细叙述。〗
    藏传佛教中,学习研究《华严经》的高僧大德比较多,而在汉传佛教,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华严宗的大德对《华严经》情有独钟。比如唐朝的清凉国师,从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一辈子都在钻研《华严经》,一生中给人传讲了五十多遍,每年基本上都讲一遍,对我们而言,可能念一遍都比较困难。但他老人家非常精进,每天讲经八个小时,我们有些道友听一个小时就要看表,看看时间是不是已经过了,外面有些居士看VCD或者听MP3,如果过了半个小时,就觉得听法的时间太长了,实际上这个不长,如果你是清凉国师的弟子,就得八个小时坐在那里听《华严经》!清凉国师是七个皇帝的国师,后来活到101岁,从他的一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皇帝们非常信仰佛教。
    大家在求学的过程中,不要稍微累一点、听经时间长一点就叫苦连天,我们与以前的高僧大德相比,现在的这种学佛态度非常可悲。律宗始祖道宣律师以前在终南山修学的时候,仅仅是《四分律》,就听了二十遍;不丹国师顶果钦哲仁波切,一生中听了七百多函经论的传承。与这些大德相比,我们听了多少法?自认为已经皈依了、学佛了,但你学的佛法有没有二十本?如果连二十本都没有,那可以说是孤陋寡闻。也许你不高兴,但不高兴也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的。
    以前的高僧大德都把修法放在首位,他们认为世间法不是人生的主要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获得菩提心,就是要学习佛法。但现在很多世间人一说到学佛,就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整天都是没完没了,脑袋里全是满满的世间法,真正留给佛法的空间相当少。这样一来,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就被这些没用的世间琐事给占完了,非常可惜!
    不管是研究《华严经》还是其他论典,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憨山大师说过:不读《华严经》不是佛教徒。不仅如此,《华严经》对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分析得特别细致,以前黄念祖老居士 经常宣讲《华严经》中的十种神玄,原因也在于此。所以,若想将世间法与佛法结合起来,必须要懂得华严世界一些不可思议的奥义,如果能真正通达,我们对现在所谓的奥秘也会有所认识的。爱因斯坦曾说:“人们现在所承认的空间、时间以及物质等,全部是一种错觉。”世界上旧有的科学体系,在被新的理论推翻时,这种新理论的观点往往与佛教的精神不谋而合,没有任何相违之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美国玉佛寺的一个典礼上说:“我是一位信仰佛教的科学家,我认为,佛教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奥义,它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两千多年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它还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他还提到了苏东坡的学佛经历,并分析了现代科学跟佛教的真理有哪些地方能够吻合,哪些地方根本比不上等等。 
    有些人学过一点世间理论,读过博士、硕士等,相续中就生起傲慢心,根本将佛法不放在眼里。其实,此举只能说明你对世间学问也是一知半解而已,真正的科学家从来都不把佛教视作迷信,不认为学佛是消极的,而那些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仅凭自己对佛教表面接触,就妄下断言“佛教是一种教条主义”、“佛教对生活没什么帮助”、“学佛的人是在世间中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了,才把佛教当作一种精神安慰”……若持有这些看法,则说明此人对佛教并不了解。如果他真正深入佛教,一一观察佛教中的慈悲观、缘起观、轮回观,不要说推翻佛教的所有理论,就连“前后世存在”这一观点,恐怕绞尽脑汁研究一百年,也不可能找出来一点漏洞。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佛教徒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得来,最好在心里有个坚定的正见,这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华严经》,方便的时候应该好好学习,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己二(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二、本体之差别;三、功德之差别。
    庚一、分类:
    菩提心的分类是相当多的,按照《涅槃经》的说法,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华严经》中讲,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现观庄严论》通过地、火、月、水等二十二种比喻,宣讲了菩提心的二十二种分类;《经庄严论》也讲了四种分类——信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障发心。
    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从相续产生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相续中先要生起世俗菩提心,然后才能生起胜义菩提心。什么叫做胜义菩提心呢?一地菩萨以上的这种境界,称之为胜义菩提心。什么叫做世俗菩提心呢?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它可以在我们世俗人的心里产生。
    今天所讲的菩提心之分类,就是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这种分类是从本体方面来分的。怎样分的呢?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归纳而言,菩提心可分为两种,一是愿求菩提心,一是趣行菩提心。
    〖我们一定要明确,归纳起来,菩提心有两种,也就是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说:“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无著菩萨此处所引用的教证几乎全是《华严经》,不然的话,有些执宗派偏见的人可能不会承认,正因为引用的是《华严经》,不管你是什么宗派,都没有理由不承认的。
    《华严经》中说:无论是什么众生,如果发起了“为度化一切众生,我要获得无上圆满正觉果位”的愿菩提心,这样的人在整个世界中非常罕见、寥若晨星,但与之相比,不仅发起了这种愿,还在实际行动中精进行持,具有这种行菩提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据资料统计显示,现在的中国,学佛的人大概有一亿多,在这么多的人当中,真正发了愿菩提心的有多少呢?平时每逢观音圣诞或佛陀转法轮日,在一些大的寺院里面,经常是人山人海、非常拥挤,人们来此烧香拜佛,大多是为了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的又有多少?可见,《华严经》说得一点也不错:在所有的修行人中,发菩提心的非常少。因此,大家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所谓“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也就是为利益他众而希求圆满正等觉佛果,这即是菩提心的定义。
    这种发心,我们每个修行人都不能舍弃。虽然现在有些人也在讲菩提心的利益,但真正触及其内涵的,很多人都没有讲到。我听过很多法师的光盘,看过很多法师写的书,也听过很多居士说的话,有些人口头上说“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但什么叫做菩提心、菩提心的概念是什么,这一点到底懂了没有?大家应该详详细细观察一下。所谓的菩提心,不是我今天捐了多少钱,我在哪里办了一个希望学校、搞了一些扶贫项目,这些确实是一种利他的行为,但不是真正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以佛法来饶益众生,令他们最终获得佛果,心里面这样发愿,行动上也这样去做,这才叫真正大乘菩提心的行为。因此,对于慈悲心和菩提心,我们千万不能混淆!
    
思考题
    66、名词解释: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劫末火  定业  不定业
    67、我们在修持禅定时,会经历哪五个阶段?请以比喻具体解释。
    68、“菩提心能根除一切罪”与经中讲“定业不可转”难道不矛盾吗?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69、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
    70、《华严经》中是怎样赞叹菩提心的?请简单举例说明。
     
第十一节课
    现在正学习的是第一品中菩提心的特殊功德,此中分为发心的分类、本体之差别、功德之差别三个方面。今天开始讲本体之差别。
    昨天学习了什么叫愿菩提心,什么叫行菩提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大家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