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 >

第8节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第8节

小说: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 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孤傲的诗人发现了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    
    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曲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但是,欢快的水仙并不能随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离开了水仙,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当然,诗人脑海的深处会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这时的诗人又情绪振奋,欢欣鼓舞。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在诗中,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    
    诗人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那在山谷上的高傲形象,那水仙的欢欣,那郁郁的独眠或是诗人自己的描述,或是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的心灵又是外向的,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意识的象征。那自然就进入了诗人的心灵,在诗人的心中化为了象征的意象。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22节 夜莺颂(1)

    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    
    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    
    于是向着列溪忘川下沉: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    
    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阴影,    
    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    
    哎,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    
    一尝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    
    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    
    要是有一杯南国的温暖,    
    充满了鲜红的灵感之泉,    
    杯沿明灭着珍珠的泡沫,    
    给嘴唇染上紫斑;    
    哦,我要一饮而离开尘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    
    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    
    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    
    忘记这疲劳、热病和焦躁,    
    这使人对坐而悲叹的世界;    
    在这里,青春苍白、消瘦、死亡,    
    而“瘫痪”有几根白发在摇摆;    
    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    
    忧伤和灰色的绝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飞去,    
    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车驾,    
    我要展开诗歌底无形羽翼,    
    尽管这头脑已经困顿、疲乏;    
    去了!呵,我已经和你同往!    
    夜这般温柔,月后正登上宝座,    
    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    
    但这儿却不甚明亮,    
    除了有一线天光,被微风带过,    
    葱绿的幽暗,和苔藓的曲径。    
    我看不出是哪种花草在脚旁,    
    什么清香的花挂在树枝上;    
    在温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这个时令该把哪种芬芳    
    赋予这果树,林莽,和草丛,    
    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    
    这绿叶堆中易谢的紫罗兰,    
    还有五月中旬的娇宠,    
    这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    
    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萦的港湾。    
    我在黑暗里倾听: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我在诗思里用尽了好的言辞,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倾泻着你的心怀,    
    发出这般的狂喜!    
    你仍将歌唱,但我却不再听见——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块。    
    永生的鸟呵,你不会死去!    
    饥饿的世代无法将你蹂躏;    
    今夜,我偶然听到的歌曲    
    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    
    或许这同样的歌也曾激荡    
    露丝忧郁的心,使她不禁落泪,    
    站在异邦的谷田里想着家;    
    就是这声音常常    
    在失掉了的仙域里引动窗扉:    
    一个美女望着大海险恶的浪花。    
    呵,失掉了!这句话好比一声钟    
    使我猛醒到我站脚的地方!    
    别了!幻想,这骗人的妖童,    
    不能老耍弄它盛传的伎俩。    
    别了!别了!你怨诉的歌声    
    流过草坪,越过幽静的溪水,    
    溜上山坡;而此时,它正深深    
    埋在附近的溪谷中:    
    噫,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    
    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23节 夜莺颂(2)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生于伦敦一个马夫家庭。由于家境贫困,诗人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当学徒。1816年,他弃医从文,开始诗歌创作。1817年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1818年,他根据古希腊美丽神话写成的《安狄米恩》问世。此后诗人进入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还有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赋》等诗歌。也是在1818年,诗人爱上了范妮·布恩小姐,同时诗人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在痛苦、贫困和甜蜜交织的状况下,诗人写下了大量的著名诗篇。1821年,诗人前往意大利休养,不久病情加重,年仅25岁就离开了人世。    
    名作赏析    
    1818年,济慈23岁。那年,诗人患上了肺痨,同时诗人还处于和范妮·布恩小姐的热恋中。正如诗人自己说的,他常常想的两件事就是爱情的甜蜜和自己死去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情绪激昂,心中充满着悲愤和对生命的渴望。在一个深沉的夜晚,在浓密的树枝下,在鸟儿嘹亮的歌声中,诗人一口气写下了这首8节80多行的《夜莺颂》。    
    相传,夜莺会死在月圆的晚上。在凄美而朦胧的月光中,夜莺会飞上最高的玫瑰枝,将玫瑰刺深深地刺进自己的胸膛,然后发出高亢的声音,大声歌唱,直到心中的血流尽,将花枝上的玫瑰染红。诗的题目虽然是“夜莺颂”,但是,诗中基本上没有直接描写夜莺的词,诗人主要是想借助夜莺这个美丽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人的心是困顿和麻木的,又在那样的浊世。这时候诗人听到了夜莺的嘹亮歌唱,如同令人振奋的神灵的呼声。诗人的心被这样的歌声感染着,诗人的心同样也为现实的污浊沉重打击着。诗人向往那森林繁茂,树阴斑驳、夜莺欢唱的世界。他渴望饮下美妙的醇香美酒,愿意在这样的世界里隐没,愿意舍弃自己困顿、疲乏和痛苦的身体,诗人更愿意离开这污浊的社会。这是一个麻木的现实,人们没有思想,因为任何的思索都会带来灰色的记忆和忧伤的眼神。诗人听着夜莺曼妙的歌声,不再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早已魂离人间。    
    夜色温柔地向四方扩散,月亮悄悄地爬上枝头,但林中仍然幽暗昏沉;微风轻吹,带领着诗人通过暗绿色的长廊和幽微的曲径。曲径通幽,诗人仿佛来到了更加美妙的世界,花朵错落有致地开放着,装点着香气弥漫的五月。诗人并不知道这些花的名称,但诗人靠着心灵的启发,靠着夜莺的指引,感受着深沉而宁静的世界。诗人沉醉在这样的世界里,渴望着生命的终结,盼着夜莺带着自己在这样的世界里常驻。    
    这样的歌声将永生,这样的歌声已经在过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在农民的茅屋上唱了很多年。这样的歌声仍将唱下去,流过草坪和田野,在污浊的人世唤醒沉睡的人们。诗人深深陶醉在这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在睡着还是在醒着。    
    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用美丽的比喻和一泻千里的流利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由世界的深深向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很好体会到后人的评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济慈那里达到了完美。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24节 去国行(1)

    一    
    别了,别了!故国的海岸    
    消失在海水尽头;    
    汹涛狂啸,晚风悲叹,    
    海鸥也惊叫不休。    
    海上的红日径自西斜,    
    我的船扬帆直追;    
    向太阳、向你暂时告别,    
    我的故乡呵,再会!    
    二    
    不几时,太阳又会出来,    
    又开始新的一天;    
    我又会招呼蓝天、碧海,    
    却难觅我的家园。    
    华美的第宅已荒无人影,    
    炉灶里火灭烟消;    
    墙垣上野草密密丛生,    
    爱犬在门边哀叫。    
    三    
    “过来,过来,我的小书童!    
    你怎么伤心痛哭?    
    你是怕大海浪涛汹涌,    
    还是怕狂风震怒?    
    别哭了,快把眼泪擦干;    
    这条船又快又牢靠:    
    咱们家最快的猎鹰也难    
    飞得像这般轻巧。”    
    四    
    “风只管吼叫,浪只管打来,    
    我不怕惊风险浪;    
    可是,公子呵,您不必奇怪    
    我为何这样悲伤;    
    只因我这次拜别了老父,    
    又和我慈母分离,    
    离开了他们,我无亲无故,    
    只有您——还有上帝。    
    五    
    “父亲祝福我平安吉利,    
    没怎么怨天尤人;    
    母亲少不了唉声叹气,    
    巴望到我回转家门。”    
    “得了,得了,我的小伙子!    
    难怪你哭个没完;    
    若像你那样天真幼稚,    
    我也会热泪不干。    
    六    
    “过来,过来,我的好伴当!    
    你怎么苍白失色?    
    你是怕法国敌寇凶狂,    
    还是怕暴风凶恶?”    
    “公子,您当我贪生怕死?    
    我不是那种脓包;    
    是因为挂念家中的妻子,    
    才这样苍白枯槁。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25节 去国行(2)

    七    
    “就在那湖边,离府上不远,    
    住着我妻儿一家;    
    孩子要他爹,声声哭喊,    
    叫我妻怎生回话?”    
    “得了,得了,我的好伙伴!    
    谁不知你的悲伤;    
    我的心性却轻浮冷淡,    
    一笑就去国离乡。”    
    八    
    谁会相信妻子或情妇    
    虚情假意的伤感?    
    两眼方才还滂沱如注,    
    又嫣然笑对新欢。    
    我不为眼前的危难而忧伤,    
    也不为旧情悲悼;    
    伤心的倒是:世上没一样    
    值得我珠泪轻抛。    
    九    
    如今我一身孤孤单单,    
    在茫茫大海飘流;    
    没有任何人把我牵念,    
    我何必为别人担忧?    
    我走后哀吠不休的爱犬    
    会跟上新的主子;    
    过不了多久,我若敢近前,    
    会把我咬个半死。    
    十    
    船儿呵,全靠你,疾驶如飞,    
    横跨那滔滔海浪;    
    任凭你送我到天南地北,    
    只莫回我的故乡。    
    我向你欢呼,苍茫的碧海!    
    当陆地来到眼前,    
    我就欢呼那石窟、荒埃!    
    我的故乡呵,再见!    
    作者简介    
    拜伦(1788—1824),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1805年入剑桥大学,接触到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歌。1809年开始在欧洲各地游历,期间写下著名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前两章(后两章在瑞士完成)。1812年,他出席上议院,慷慨陈辞,抨击英国政府枪杀破坏机器的工人,指责政治黑暗,遭到英国政府的嫉恨。1816年,政府利用诗人离婚之机对他大加诽谤,诗人不得不离开祖国,取道瑞士前往意大利,在瑞士和雪莱相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诗人写下了《普罗米修斯》、《锡庸的囚徒》。在意大利期间,诗人参加烧炭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