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 >

第3节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第3节

小说: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目集》、《汉园集》、《十年诗草》等,另外还有一些译作,如《哈姆雷特》、《海滨墓园》等。    
    名作赏析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便觉意味悠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个优美的意境,同时带着深深的伤感。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想那光洁的石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扬而和谐。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人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世间的美中找点慰藉。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使夜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若有若无,如梦如幻。“你”获得了美丽的满足吗?也许。然而,诗人要告诉“你”:此刻的“你”正做了他人的梦境,正被人设计在哀愁的、惹人怜的形象上,满足了别人的想象。    
    那桥、那夜、那风景、那梦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人似乎在讲生活、生活的状况,讲心灵、心灵的慰藉。桥是风景,是自然纯真的美;然而这美又是人类眼中的世界。夜是人心灵的归宿,又是生活的阴暗面。人们的阴影,人们的愁会积压在夜里,人们要从沉沉的暗夜中摆脱出来,寻找美好的生活。所以,人们需要风景,需要梦。诗歌隐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处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个体的人、自然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但作为群体的人、自然,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这首诗有着明显的中国现代派诗歌风格,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手法,同时又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手法:着重于意境的营造。诗歌意境空灵优美,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启人深思的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这首诗也带有卞之琳独特的诗歌风格:冷静的语调、对新奇意境的追求、带有思辨意味的象征,引人深思的内在韵味,等等。


第一部分 中国卷第7节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圯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丞,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幼年患有天花,容貌因此被毁。1928年发表诗歌《雨巷》震动文坛,获得“雨巷诗人”美誉。但这并没有使诗人得到他苦恋的意中人——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心。几经辗转,施绛年虽同意和他订婚,但也提出了条件:戴望舒必须留学回来才能结婚。1932年诗人去法国,1935年回国,此时施绛年已嫁作他人妇。诗人痛苦之下,找到施绛年,以一个巴掌结束了自己长达8年的苦恋。1936 年戴望舒与穆时英的妹妹相识并结婚。抗战爆发后不久,诗人全家去了香港,诗人一边做抗日宣传工作,一边主编文学杂志。1941年被捕入狱,因此致病。1950年于北京逝世。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及译著等留世。    
    名作赏析    
    《雨巷》写于1927年的夏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其时革命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中国大地,诗人只能在惶惶之中看着理想和现实的极端背离;另一方面,诗人居住在好友施蛰存的家中,他深爱着施的妹妹,却得不到对方任何的回应。压抑的外部环境和沉郁的内部心境的交互影响,使诗人唱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绝唱。    
    巷子大多在江南,长长的、曲折的,有说不尽的风情,不尽的缠绵。江南的雨更美,柔柔的、迷蒙的,或带着淡漠的愁绪,或含有浓浓的温情。诗人在这样的雨巷中走着,独自“撑着油纸伞”,品味这雨、巷子和寂静带来的愁绪、感伤。诗人彷徨着:    
    ……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姑娘来了,带着丁香般的颜色、丁香般的芬芳和丁香般的忧愁。姑娘和诗人共同走在这寂寥的雨巷,都撑着油纸伞,在彷徨,都带着说不出的愁怨,说不出的冷漠、凄清和惆怅。姑娘近了,投来一声莫名的太息,又渐行渐远了。    
    这一切都如同梦一样,凄清迷茫。姑娘离去了,离开这可能产生爱情、产生温暖的雨巷。雨仍在下,巷子仍是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也逝去了,太息也消散了,连惆怅也变成冰冷、枯寂的惆怅了。    
    诗人仍在撑着油纸伞,在独自彷徨。刚才的一幕,是梦还是诗人的情绪,是诗人的想象还是诗人心中的祈愿?在诗的结尾,诗人没有用“希望逢着”,而是用了“希望飘过”。那飘过的一瞬在诗人的心中升华了,成为一种境界:美。    
    这首诗将象征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诗的意象浓而不结、繁而不乱,可谓环环相扣、丝丝在理:雨的凄清愁怨和巷子的幽微动人、丁香和姑娘、姑娘的惆怅和诗人的彷徨相得益彰。这些共同奏出了低沉而优美的调子,唱出了诗人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心绪。可以说,《雨巷》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标志,标志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成熟;是一个成功的实验,既很好地吸收了西方诗歌中成功把握和表达现代社会的手法技巧,又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 中国卷第8节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1920年随父赴英读中学,后考入伦敦圣玛莉学院。同年与徐志摩相识并结为挚友。1924年和梁思成同往美国留学,习建筑学。1927年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舞美。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后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1931年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养病,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不久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经常随丈夫赴外地考察古建筑。1933年与闻一多等创办《学文》月刊。1937年任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编委。抗战期间辗转昆明、重庆等地。解放后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先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建筑学会理事。1955年4月病逝于北京。    
    名作赏析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轻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的,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第一部分 中国卷第9节 大堰河我的保姆(1)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