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2004年第02期 >

第47节

2004年第02期-第47节

小说: 2004年第0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淖炖锞破碌剿牧成喜弊由虾苁娣⒌纳硖搴苋崛恚愿腥床怀林兀齑好孔咭徊剑⒍挤⒊龅臀⒌纳胍鳎鹄聪袷窃谛π齑骸W吡艘换岫齑翰桓易呦氯チ耍桓鼍旌嵩谒拿媲啊!八茸砹恕!毙齑核担烀辉俣嗍拢尚齑翰蝗鲜堵罚庋呦氯ビ锌赡茏叩教炝烈驳讲涣思摇�
  徐春把女孩放到沙发上。这张沙发也许就是女孩叙述中的沙发。徐春解开她的衣领,徐春脱掉她的鞋子。这双时装鞋大了些,不太跟脚,徐春在路上就注意到了。给女孩冲了一杯酸梅汤,徐春托着女孩的身体灌了下去。当他放下杯子,准备从女孩身下抽出手来的时候,女孩却抓住了他:“别走了,石冲,我求求你了。”
  女孩子渴望的是石冲,拖住的是我们的徐春,此时,徐春似乎拥有了双重身份。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我们路过半坡“遗趾”直接到了火车站。是“遗趾”而不是“遗址”,郭沫若的题字就是这么写的。我们的导游小姐专门说明,郭老的意思是让人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向历史,或者走向未来。也许吧,语言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打通生活当中的令人费解之地。火车就要启动了,我们的心却留在了西安,留在了半坡村。总的来说,这次西安之行是成功的,大家玩得都很开心,尤其是徐春这个小组,开心之一是回程中大家还呆在一起,徐春还是下铺,冰雪美人还是上铺。开心之二是徐春说他不但去了大雁塔,而且还爬上了大雁塔。对呀,我们怎么就没有爬上去看一看瞧一瞧呢,不是我们没有想到,想是想到了,但爬一次要花十五元买门票,这个钱旅行社没包,是要我们自己掏的。也不是我们掏不起,而是感到不值得。放眼祖国大好河山,宝塔何其多呀,每一座塔都有一个传说都是一个活化石,但你要是爬上去,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倒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嘛。现在轮到徐春开心了,徐春开心的是全团只有他一个爬上了大雁塔,几乎等于他一个人多来了一趟西安,他这么一说我们还真有些遗憾呢,当然有人开心总是好事。只要有人开心,我们就会跟着替他开心。
  我们也有开心的事,开心之三就是我们拍了照片,而徐春没有,特别让人振奋的是徐春为我们拍的照片不但没有曝光,而且简直是太好了。景是景物是物人是人。我们差 点信了徐春的鬼话。幸亏送去冲洗了——下,要不然可是终生遗憾哪!让人拍案惊奇的是在那一摞照片里头,竟然还潜藏着——张冰雪美人的单人照。水边的冰雪美人。微风细雨斜。落花人独立。在亭台楼阁掩映之下,我们的冰雪美人清新淡雅,飘飘欲仙。徐春这个闷葫芦真是绝了呀。可谁会想到后面发生的事呢。我们注意到,不管我们说什么。回程中的冰雪美人都绷着脸,好像她在做面膜保健似的。也许这张照片能够让她愁眉舒展吧。当敏捷的中年女人把玉照递上去时,没料到冰雪美人乜了一眼就从上铺跳了下来。
  “我要换床!”
  见大家没有听明白,冰雪美人又重复了一遍,她一边重复,还一边嗅嗅鼻子,好像我们中间某个人身上有异常的味道似的,于是我们也跟着嗅起来,你嗅我,我嗅他,没有,绝对没有异味,倒是大家鼻子在发出一种异常的声音。冰雪美人先是和对床的中年女人调换,后来干脆跑到其他房间里换去了。虽说彼此认识了,还是不熟悉,她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又扫了大家的兴,谁会换给她呢。很可能她走到别人房间门口,根本没有进去就折了回来。冰雪美人气呼呼的,轻盈的双脚嗵嗵嗵的。
  “换给我吧,”徐春说,“我和你换。”
  “你!”冰雪美人拿下了她的行李箱。火车开始启动了。我们都感到脚下的震颤,仿佛大船即将驶离码头一样。冰雪美人推开横在面前的徐春,冲出房间,冲向忙不迭地关着车门的列车员。你说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冰雪美人跳下火车。冰雪美人的双脚刚刚落地,徐春也在她的身后跳了下去,几乎撞倒了刚刚直起身子的冰雪美人。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把徐春的背包扔水雷一样扔到了窗外。
  “这个女人,也真是,她要换也可以找找乘务员,换到其他车厢呀!”
  “她怕是不想走吧,咦,她是不是也想爬一回大雁塔呀!”
  这话让我们重新欢笑起来,大家开始分拣起各自的照片。“快关上窗户,别让照片飞掉。”也真是的,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有啥事值得替他们担心的呢。 


动物学家冯祚建说话
■  邱华栋
                             姓名:冯祚建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7年6月24日党派:中共
  民族:汉
  籍贯:广东阳江市毕业院校: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学历:大学毕业  所学专业:动物学  毕业时间:1959年9月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单位类别:科研院所  学科领域:理工作类别:研究职称:研究员  职务:原室主任从事专业:动物区系分类学  动物地理学  保护生物学社会兼职:北京动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动物学会秘书长  (冯祚建说话):  说起来我的工作性质,主要是采集动物标本,根据动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实物为基础,进行分类鉴定研究。
  一般小型的动物,比如一些啮齿类动物,像是野兔、老鼠等等,都是我参加野外考察团,和同伴一起抓捕的。至于那些大型的动物,像是狼羊虎豹,就请猎人来帮忙了。
  很长时间以来,主要是在1960年到 1990年之间这30年,我的大部分野外考察的区域,都是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就是西北和西南地区,当然还有西藏,这片地区是我们大陆上的隆起部分,地形地质情况非常复杂的地区,动物的分布和种类,都很丰富。所以,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动物分类调查研究,几十年下来,可以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哺乳类动物,这几十年,我的足迹都在这些地区伸展,对这个地区的种类、数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宏观上有了一个把握。
  在那些无人或者很少人居住的蛮荒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相对要自在一些,所以给我们的动物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你要是问我为什么会后来搞上了动物研究,我小时候是在广东长大的,仔细回想起来,,和我的一些童年经历有关。那个时候我还很小,我记不清楚具体的年龄了,总之 我很小,有一天,天气很热,我出门的时候,看到屋子外面有一些蚂蚁在忙碌着。我很好奇,于是我就靠近观察,发现有很多蚂蚁来回奔忙,互相碰碰脑袋,伸动自己头上的触角,很好玩儿,在同心协力地搬运一只死去的苍蝇。蚂蚁搬苍蝇!蚂蚁真是大力士,这个东西长得那么小,但是它们却能够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搬运比它们远为沉重的东西。
  我观察了很久,觉得蚂蚁真是非常有意思的,简直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动物。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喜欢看蚂蚁搬东西了,我开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而且,我还经常打死几个苍蝇,放到蚂蚁必经的路上,来观看蚂蚁搬运苍蝇和其他各种东西。
  所以,要是说起来我最初喜欢动物的源头,可能就是从观察蚂蚁搬东西这个时候开始的。其实每个人后来从事了一生的工作,可能都和他的童年或者少年时代,对某个东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联的。
  后来,我就比较注意各种昆虫、动物的生活状态,渐渐地有了兴趣。但是我告诉你,说起来你会觉得好笑,我其实一直都很害怕无脊椎动物,就是蚯蚓、蜈蚣等等,我可是从来都不敢用手去抓蚯蚓的。你看我研究了一辈子动物,到头来还是害怕无脊椎动物,这是不是很好笑?
  你看,蚯蚓软软的,小时候我看见别人拿个棍子挑着玩儿,我就觉得恶心害怕。哎呀,人人都有自己的克星呢!什么?你也不喜欢无脊椎动物?啊,是啊,这个无脊椎动物因为没有脊椎,浑身软软的,确实让人非常不舒服。是,你说得对,很多人都害怕的。
  所以,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同班同学有好几个都考上了中山大学生物系,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不想选择昆虫研究专业,我相对更喜欢大的动物,于是,我就选择了研究哺乳动物专业。
  在大学里面主要是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了。中山大学生物系很好的,我在学习的那些年,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我后来参加工作、进行实地动物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959年8月我大学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就是现在这个地方,在北京北四环的边上。可是,报到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这里可是荒草一片的,就在我们这个动物研究所的前面的荒草滩上,有很多野兔子,也不怎么害怕人,你要是从这片草滩上经过,它们就四下乱窜,很容易打到。对,那个时候正是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要是能吃上兔子,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报到没有多长时间,受组织上的指派,马上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于1960年出发,前往横断山脉区域,去进行野外考察了。我记得那个地方当时叫西康地区,就是今天的云南、四川等等交界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地理地质情况非常复杂,落差很大,气候多变,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是地球上比较少见的区域,是非常好的科学考察研究的对象区域。
  我作为考察队年轻的动物研究者,主要任务是对横断山脉的野生脊椎动物的分类、分布、栖息区域特点等等,进行广泛的研究。
  这个考察活动前后进行了两年,从1960年到1962年期间,我都是在那里进行野外动物研究的。
  确实,第一次跑那么远,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一开始我很兴奋,一路上有很多浪漫的想象。你想现在要是让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又是学生物的,搞动物研究的,有了野外调查的机会,当然是非常兴 奋的。可是,到了那个地方,我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累。你想想,在人迹罕至的山上上下奔走,每天要爬很高的山,光是爬上去,就很费劲了,别说还要捕动物标本了。动物动物,就是不停地动的活物啊!我们自己都累趴下了,还怎么去抓活的动物呢?
  当然这是一开始的情况,后来就慢慢地适应了。而且也掌握了爬山的技巧了。横断山脉的景色非常迷人,那个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原始森林,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真是眼界大开!自然界的那个美!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这个你们作家记者可能是很擅长的,怎么美我一时还说不明白,容我慢慢地讲吧。
  横断山脉地区因为海拔很高,地质地理条件非常丰富复杂,天气多变。在山下还是暖和的夏天,爬到了半山腰,就渐渐地变成秋天了。当我们爬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天气很快变冷了,再往上面爬,就是冰雪世界的冬天了。
  所以,每天我们都要体会三个季节的感受,这就叫做“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真是恰如其分。每次上山的时候,我们都要准备三个季节的衣服,到最后就是棉衣在身了。
  我们开始一般跟着当地的马帮上山,因为他们熟悉路径。我们也要依靠当地的猎人,要是抓捕标本,没有他们的帮助,很难抓到那些大型动物的。
  你问我当时中国动物研究处在什么水平?当时的水平,当然不高啊!我们国家的动物研究,在解放以前,可以说是很初级的,民国时期,做了一点点,大部分研究工作,实际上都是从1950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才开始着手的。战乱年代,人命都难保,哪里还有人管动物呢!
  所以,只有等到战乱结束,人们的生活稳定了,社会也稳定了,科学研究才能有个正常的环境。当时,我国的动物研究是空白地区很多,就是说,我们的国土上,哪个省,哪个地区到底分布着什么动物,有什么样的种类,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习性,大都是不清楚的。这对于我们这个大国,确实是不应该的。
  ,
  而且,我们的动物的标本非常少,少得可怜。我们没有自己专门收藏标本的博物馆,我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这方面,也是很匮乏的。一切几乎都是要从头开始!我们就是这样着手我们的工作的!主要事迹:
  冯祚建,广东阳江市江城区人,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曾赴匈牙利和美国分别接受“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FAO主办)及“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CRC主办)的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