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7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也知道时时刻刻要提醒,为什么?这个社会诱惑力量太大,这对於修行人来讲是很大的考验,是很大的障难,你只要一关透不过就堕落,那真叫可惜。这什么方法?佛的慈悲,你看一部经上,重要的话重复百遍千遍。为什么重复这么多?他让你,你其他的话都忘了,记不住,这几句话你能记住,道理在此地。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不愿意讲重复的,一遍讲了之后就不再重复。释迦牟尼佛是反覆又反覆,不厌其烦,我们才晓得,这叫大慈大悲,时时刻刻提醒。
我们说老实话,三天不听经,你就又恢复你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贪瞋痴慢、就是自私自利。这个事情我清楚。我的同学也不少,出家的道友也不少,堕落都很多,什么原因?经教疏忽了。所以我常常告诉人,我还没有被淘汰,原因是天天读经,天天亲近佛菩萨,天天劝告大众。劝告大众,实际是劝告自己、提醒自己,你说这多重要,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得好,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真的是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恶止。
所以我劝同学们,儒释道这三个根太重要。这三个根用多少时间?一年的时间,务必百分之百的落实。我们现在说这个话是很有信心,因为在汤池的试验,我们在汤池办个文化中心,招三十位老师,第一门功课就是学《弟子规》,要求这些老师们务必百分之百自我落实,不要人督促,难得!因为他们是老师,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我们是给三个月的时间,没有想到两个月就落实。落实之后,再去教别人,别人就受感动。你自己没有做到,你教别人,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那是假话。你做到之后怎么?做到之后,从内心里头流出来,不一样。没有做到的时候是记问之学,是别人的;做到之后,是我自己的。
所以《弟子规》,是儒家的弟子规变成自己的弟子规,不一样!所以感人那么深。如果要再加上《感应篇》,再加上十善业,这就是圣贤的底子,圣贤的基础。有这个基础,你再学三福第二条,当然就容易。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自自然然的,顺理成章,自然流露,一点困难都没有。所以今天十善难,持戒难,连三皈都做不到,什么原因?第一条没有了。而第一条,实实在在的它的内容是儒释道这三个根,这我们要知道。我们从前没有学,现在赶快补习。你要不补出来,你这一生不能成就,念佛都不会往生。
你细细观察,真正往生的人有这个瑞相,非常希有。你再细心观察,再打听一下,他日常生活当中,虽然没学,他都做到,这些善行真的都具足。所以我说真正百分之百落实弟子规,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为什么?那个信愿行他具足了。《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也具足了,他条件具足。弟子规做不到,不是善人!不是善人,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不是善人,不是上善,那到极乐世界跟人家天天吵架,破坏极乐世界的和谐气氛,阿弥陀佛怎么会接你?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持戒总是放在第一。在日常生活当中,早晨起来,第一个你就要想到持戒。修学处是善行。清凉大师引用《瑜伽师地论》里面讲「七处」,七处修学,所以叫学处。《瑜伽师地论》里面说,「既发心已,应於七处修学,故名学处」,这就是真正的菩萨学处。早年,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他所依据的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所说的七处。
七处,第一个是「自利处」。什么叫自利?对自己道业有利益,这叫自利。这个跟那个自私自利可不一样。这个七处,如果诸位看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要是能体会,你就明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有离开七处。自利是什么?帮助自己断烦恼、长智慧,这是自利,真实的自利。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讲处所,自利处。三人行,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你在社会上,无论在什么地方,跟大众聚集在一起,一定是有善人、有恶人。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你就得利益!善人,他的心善、言善、行善,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恶人作恶,是个坏样子,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用他做一面镜子,立刻回光返照,照照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是我的老师。所以尊敬是一样的,礼敬诸佛,对善人、对恶人平等恭敬、平等供养。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只有一个赞叹有差别,对善赞叹,对恶不赞叹,礼敬、供养是平等的,对自己真有利!
你能够在这些地方学,你才知道冤亲债主不是坏人。他来毁谤我,他来侮辱我,他来陷害我,这是老师来考试我的,看看我有没有定功?看看我能不能忍辱?看看我有没有持戒?看看我有没有布施?布施是放下,烦恼习气放下,来考试的,好老师!如果这些考试我都通过,他毁谤我,没有一点瞋恚心,决定没有报复心,依旧欢欢喜喜。而且对他还感恩,我每天念佛、诵经、拜佛,我把功德回向给他。为什么?报恩。没有这个逆境恶缘,怎么知道自己功夫得力?我们不说更高,最低功夫得力。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一切境界里面了了分明,不生愚痴,贪瞋痴是这样断的。一切境缘帮助我断贪瞋痴,有恩於我,我要知道报恩,这叫自利。绝对不是他对我好,这是我得利益;对我不好,我自己没得利益,那错误。真正的自利,记住烦恼轻、智慧长,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前面菩萨教我们「顺违皆顺」,就是这个道理,顺境随顺,逆境还是随顺。你这个样子,烦恼习气逐渐淘汰掉。
第二「利他处」。什么是利他?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给六道众生做模范、六道众生做榜样。我起这个念头,想一想,这些众生有我这个念头好不好?如果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譬如,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对一般人不守信用,这好不好?不好。这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这种行为、事情不能做,给别人做好样子。我们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老者,比我们年岁大的,像我们父母这样的年龄,我们就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恭恭敬敬,孝顺;看到跟我们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看到比我们年轻,很小的儿童,那是我们的子弟,这是对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与善相应,远离一切不善。
佛给我们的标准是十善。身,不杀。不杀这里头意思很多,包罗万象,就是决定不能够损害别人。不杀生的范围大,不但是人,动物、植物决定不可以伤害它。伤害里面,包括言语、包括态度,我们有不善的言语、不好的态度,让人家心里生起不高兴,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利他!不一定要用言语,我们的一举一动像佛一样。佛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利益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不但是我们人天的好榜样,也是菩萨们的好榜样。纯善没有恶,纯净没有染。
世善跟出世善在形式上讲是相同的,但是深一层讲就不一样。譬如孝顺父母,世间很孝顺父母的孝子,菩萨也孝顺父母,在孝行上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不同在哪里?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断,菩萨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这就是世间人纯善没有纯净,菩萨纯善又纯净,这就不一样。所以纯净纯善是菩萨,没有纯净只有纯善,世间善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学习《瑜伽师地论》上的「七处修学」,第一个是讲「自利处」,第二个是讲「利他处」。自利利他是根本,一定要懂得,要念念不离,就是不舍自利利他的心。自利利他是性德,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可是现在这一般众生迷失了自性,迷了之后,起的念头就不善,不是自利利他,而是损人利己。实在说,这个话我记得前几年,何守信先生问过我,他就讲到世间人的观念都是损人利己。我告诉他,这句话错了,误导许多的众生。为什么?损人决定害己。以为损人,我自己得到小利益,眼前得到小利益,不知道后面的后患无穷。真正利己,利他才是真正利己,哪有损人会利己的道理!
你细心去观察,你看看历史上损人的人,看他一生的结局,你就知道,后代没有了。而一心是利他的人,完全没有利己的念头。在中国历史上,大家知道,范仲淹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国家想,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自己官做大了,俸禄很厚,自己还是过一个很简朴的生活,把钱省下来,利他。你看《义田记》这篇文章里面所说的,他把自己的俸禄养三百多家,办学校,帮助清寒的学子;他们家境清寒,没有钱念书,他统统找来,替国家、替社会培养人才,没想到自己。死后到今天一千年了,家道不衰,代代都出人才,兴旺无比,这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损人哪有利己的!
秦桧损人,想做宰相,把岳飞害死,利不利自己?岳坟前面,你看秦桧夫妻的铁像跪在那边,你就晓得损人是决定不利己。这是什么?这是你眼前看到的花报!果报,利人,利益众生的,我们讲不学佛的,果报都生天;凡是自私自利害别人的,果报都在三途。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才知道我说的话没错,损人决定不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到处流浪,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身语意三业无不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不讲其他的果报,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你看看一直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建寺庙供养他,塑他的像。他活的时候没有宫殿住,树下一宿;你看死后,造的金色身的色相供养在大殿。天人师,这个世间人,多少人以他为老师,向他学习。利人真正利己。
所以七处修学,把这两句摆在前面,非常有道理。让我们时时想到要利益众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常常想到我们要给世间人做好榜样。如果做不善的榜样,那就错了。佛门弟子,尤其是出家,不善的榜样,果报三途里面的地狱。为什么?破坏佛教形象,破坏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就这个罪名,就是阿鼻地狱,不可以不知道。出家不是容易事,出家要给人天做好样子;不但是人间,天上,要给天神做好样子。
第三「真实义处」。什么叫真实?什么是真实义?真实义,简单的说,圣学,这才是真实义。圣学讲的是什么?你要能抓住,佛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从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真实义处就现前。真实义处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土宗所讲的理一心不乱,这是真实义。修净土修什么,你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白!《弥陀经》上就给你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这是我们真实义。《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义处。这要常常放在心上,为什么?跟自己的心性相应。
世法、小乘,不相应,这前面我们读过,讲信的时候,小乘是偏,世间法是妄、虚妄,唯独大乘,尤其是大乘当中的一乘法,纯净纯善,真实义处。这是菩萨学处。所以菩萨绝对不会有一天离开了义经典。佛在「四依法」里面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就是前面所讲的虚假跟偏,不依那个,依真实了义。真实了义,《华严》是真实了义,《法华》是真实了义,《无量寿》是真实了义,不能一天离开。
我在讲席里面讲过很多次,古大德说《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说的,这是在家菩萨,通宗通教。十八、九岁就中进士,二十岁成年,他没有成年之前考中进士的。考中进士,一生不做官,学佛了。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国防部长,所以他也确实是高干子弟。能够舍弃荣华富贵,不做官,去修行,居士身,儒释道都通,在佛门里通宗通教,了不起的大居士。他有一篇文章,《华严念佛三昧论》,他是修净土的,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说得真好。
所以我们修净土,今天来讲《华严》,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讲《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