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516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有,时间很短,你自己可以试验,修行人常常做这个试验,时间很短没有关系,一秒钟、两秒钟都行。看到外面境界真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听得很清楚,看得很清楚;「很清楚」这个念头都不能有,有个很清楚的念头已经动念头了。那你就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确实就是这样,他们跟自性相应,他们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有起心动念,天台大师讲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就是他起心动念,但是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者,这叫相似,没有超越十法界。不起心、不动念,超越了,他不在十法界里头。他们这些人到十法界、到六道来应化,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在一起和光同尘。我们感觉不到,他六根对六尘境界是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都有,他没有。所以他的境界里面没有空间维次,他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境界里头有空间维次,我们不知道他住一真法界,道理就在此地。
  这个境界高,我们凡夫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学,可是底下我们就可以学,「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这八风是什么?他底下说,「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个字叫八风,这是境界。利是利益,你动不动心?现在人,你想想看哪个人不争利?利要是放不下,你的心动了,人见到利生欢喜心,心动了。利的反面是衰,利要失掉了,懊恼、痛苦。毁是毁谤,誉是赞美、荣誉,现在讲荣誉,称是称赞,讥是讽刺,苦、乐容易懂。这八种境界里面,你会不会起心动念?你会不会生起贪瞋痴慢、七情五欲?这是外面的境界,引起你里面的烦恼习气,你自性本定没有了,能大师所说的见性的五个境界你都没有。
  你看第一个,「本自清净」,你清净心没有了,你被这些东西染污了,外被外境染污,里面是被内心烦恼习气染污,内外全染,哪来的清净?「本不生灭」,性净涅盘,自性就是大涅盘的境界,而你现在变成刹那生灭,念念不住。「本自具足」,是的,本来具足的是智慧德相,现在把智慧德相迷失了,智慧德相扭曲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恶业,相好,一真法界的相好,变成六道三途这个境界,统统变了,迷就变了。佛法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阿赖耶是妄想,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自作自受。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这个八样东西,真正觉悟的人,见性的人,这些境界现前他如如不动,好像与他毫不相干一样。
  「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这是如来禅,前面讲的是祖师禅,后面这个是如来禅。你真的能对外面的境界,就是不取於相,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程度有浅深不同,确实能够不受干扰,你得定了。到什么时候能够不受外面干扰?可以说小乘初果须陀洹,《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菩萨,他就看破了,他也放下了,所以他可以不受干扰。经教里面说,这时候他的能力开始恢复,最初恢复的是六通的天眼、天耳,这两个是首先发现的。所以诸位要晓得,定能发通,定功愈深的人神通的能力就愈大。佛给我们说阿罗汉的神通,六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所以他能够看的范围、能够听的范围、能够知的范围,他知过去、知未来,他心、宿命这个能力都恢复。
  初果须陀洹跟阿罗汉当然不能比,阿罗汉是六通具足,他只有两个,天眼、天耳。再升一级,到二果,又加两个,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世,清清楚楚,知道过去,自己的过去生生世世,知道别人心里面想什么,别人起心动念。所以这起心动念可以隐瞒别人、凡夫,隐瞒不了圣人,他知道。再跟诸位说,也隐瞒不了鬼神,鬼神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种有,漏尽他没有。鬼神的五通不是修的,报得的。譬如生天或者堕落在鬼道、阿修罗道、罗刹,他都有这个能力,这是报得,生到那里他就有。但是能力都不大,不能跟圣人比,为什么?他那个还会失掉。
  我们每个人,天上住过,饿鬼里头也住过,畜生、地狱里面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现在忘得干干净净。可是证得圣果,像证得须陀洹果,他能力永远不失掉,这一点就不同了,所以他叫圣人。六道里面虽有,还是凡夫,凡夫里面四禅八定确实比须陀洹的定功还要深,但是他那个定功只伏烦恼,没有断烦恼。须陀洹定功虽然不如他们,但是烦恼真的断掉,这一点不一样,就是执著真放下了。所以我们从《华严》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来说,诸位就很好懂,三个统统都有,并没有放下,这是世间禅;分别、执著放下,这是出世间禅;把最后妄想放下了,那是出世间上上禅。所以凡夫能够真正修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即入佛位,这是什么位置?《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菩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惠能大师说,《坛经》里面讲的,他引经说,「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种种法就是整个宇宙,我们今天讲的时间、空间,时空里面所包含的森罗万象。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都在那里探讨,宇宙怎么来的?星球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问题一大堆。佛法里面解释得很清楚,「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真心,只要一起念,种种法就生了,所以一念不觉,种种法就生,如果一念觉了,觉了种种法就没有了。这个心生、心灭不是真心,真心没有生也没有灭,这个心是阿赖耶识。一念不觉,就现象起来了。相宗讲得很清楚,讲层次,一念不觉这叫无明。无明生三细相,业相、见相,这是见分、相分,阿赖耶的三细相,能见相、境界相。你看从业相,业是动,起心动念是动,这一动马上就生能见相,有能见相立刻就有境界相,能见相是精神,境界相是物质,整个宇宙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叫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次第。
  什么人见到?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的人就见到,所以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见到了,说给我们听,我们无法想像,没想到在中国惠能大师也见到了,这给我们做了证明。惠能大师怎么见到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而且《坛经》里头一再勉励我们,只要我们自己放下,马上就见到了。《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坛经》里面六祖说过好多遍,你自己是佛。整个宇宙从哪来的?是你自心变现的,你心生,种种法就生,你哪一天把起心动念灭掉,不起心、不动念,种种法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一念生的时候是梦里明明有六趣;心生种种法生是梦里明明有六趣,心灭种种法灭是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大师说的。永嘉是六祖的学生,是四十三个大彻大悟里面的一个。这些人都给我们做了证明,这哪里是假的?
  关键就是在放下,怎么放下?方法有八万四千种,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方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我们在八万四千种方法里面采取的,念佛的方法。你要是会念,用这句佛号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把它打掉。这一句佛号依旧是妄想分别执著,我就要这一个妄想分别执著,把其他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掉。虽不能明心见性,能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为什么?到极乐世界的时候,首先佛光注照,佛放光照你,他来接引的时候首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所以你现在的功夫很重要,他提升一倍。
  我们今天的功夫是功夫成片,提升一倍就是事一心不乱,那你念到事一心不乱,提升一倍是理一心不乱。这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讲过,《弥陀经》上讲的,现在我们念的是鸠摩罗什的本子,一心不乱,这是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是直译,完全照原文的意思译,原文不是一心不乱,原文是一心系念。一心不乱真的我们做不到,怎么能做到一心不乱,但是一心系念做得到。系念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挂念,心上老是念著,这个能做到。我们看到世间人,尤其很多老人,他最挂念的是什么?儿孙,儿子长大了,他不挂念了,他念他的孙子,孙子很小,很可爱。他没有天天念著「孙子,孙子」,他没有念在口里,但是心上真有,时时刻刻会想到他,这叫系念。
  如果我们能够系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这是《弥陀经》的本文。就是你心里真有佛,真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你心里面变成第一位,除这个之外你什么都不牵挂,你就牵挂阿弥陀佛,这叫一心系念,这叫真正念佛。不一定在口里,你心里真有佛,你一天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叫真念佛,心里真有。除这一尊佛、一句名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千经万论,莲池大师讲,三藏十二部交给别人去悟,八万四千门饶给别人行,谁要谁拿去。他就一句佛号,就一部《阿弥陀经》,这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证这个境界。现在我们听到大乘教里面这样说法,决定不疑惑,佛说的境界是自己的境界,我自己现在业障障碍住,见不到这个境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些业障洗刷得干干净净,这境界就现前了。
  下面说「若欲成就种智」,我们要想成就一切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一定要通达、你一定好好的学习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这是六祖教学的时候提出来的。什么叫一相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他有个简单的解释,「若於一切处而不住於相」,不住是什么?心里头不要有,这叫不住,「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这叫一相三昧,这个的确可以做我们修行的参考。这是说一切处、一切时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要牵挂,我们今天讲不要放在心上,不住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放在心上。
  在现相里面,无论这个境界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重要的,不要生起烦恼。憎是讨厌,爱是喜欢,这就是七情五欲,不要让它起来,完全是个平等的心、清净心来对待。在境界里面没有取、没有舍,这就随缘,这样就好,这才真正叫随缘,没有取舍。有很好,我也不排斥它,没有,我不强求,这就是很正常的。那个不善的一定要把它排斥掉,你取了,你已经取了,所以不动心好。净宗高明,净宗在这个境界里头,怎么样做到不生憎爱?阿弥陀佛。在境界相里,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阿弥陀佛,统统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全没有了,憎爱没有了,取舍没有了。不念利益成坏,成好,不成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你才真放下。所以你才显示出安闲恬静,虚融澹泊,这是形容你生活的态度。这个就跟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所示现的很接近,很像了,这叫一相三昧,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下面再说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你看看,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念得很纯熟,只有一声佛号,心里面只牵挂忆念著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就是此地讲的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六祖说,「若人具二三昧」,就是有这两种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好!我们懂得一行跟一相的意思,我们一心执持名号,就是在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好像地有种,你在这个地方培养它,将来一定茁壮、开花、结果。净宗结果是成佛,每个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佛道,圆成佛道。这些对我们用功真的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真正能够认知体会到,才晓得这一句六字洪名不可思议。
  一尊阿弥陀佛,总是叫你专。早年我去参访苏州灵岩山,去参礼印光大师的关房,关房现在提供人参观,不能进去。它门口门是开的,拉了一条绳子,你在外面可以看。佛堂不大,还没有我们摄影棚这么大,大概只有一半。你看到他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大概这么高的样子,塑像,墙壁上写一个大字「死」字,只有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供一杯清水,很简单。你就能看到祖师为我们所示现的,教给我们的,这叫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本《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这自己修行;接引大众,大众根性不一样,所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