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281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个世间,尤其是道场,道场护持的人很多,但是你要知道,想破坏的人更多。为什么想破坏?因为跟一念不觉的人似乎是有利害冲突,其实没有,而是那些迷的人以为破坏了他的利益。他的利益是什么?名利,破坏了他的利益,所以他要想方设法来破坏。这也就是谚语所说的好事多磨,一定要知道。但是觉,魔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要是一念觉,魔连边都沾不上。怕的是一念迷,一念迷魔就上身了。一念迷是什么?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迷。一念迷,这个统统起来,就把道障碍住,就把你的正法破坏掉。这些道理不能不懂。明白这些,你智慧才自在,否则的话哪来的智慧自在!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华严三昧」第六句:
  【说法言辞无有碍。】
  前面一句讲「智慧自在不思议」,因为有智慧自在,所以说法就无碍,如果没有智慧,说法就会有障碍。智慧是从自性当中求的,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外面求来的是常识,佛法叫它世智辩聪。古今中外圣贤的教诲,无非是启发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跟我们世间一般教学不一样。在中国自古以来,我们很明显能够体会到,教学的老师对学生最重视的是悟性。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这个学生有没有悟性?如果有悟性,教学的方法就不一样,如何启发他的悟性。如果悟性差,就教他记,著重在记忆。记忆也是个好办法,是帮助他慢慢的把悟性开发出来。因为记忆的时候你要专心,你不专心就记不住,专心接近於定,定接近於慧。它都有道理在,而且道理很深,一般人多分都疏忽了。
  最重要的,如果这个学生有悟性,对於记忆就不重视,这就是随机施教。根性不相同,你教学的方法不能一样,一样那真是误人子弟。凡是悟性高的,你要用启发式;悟性差的人,一定要著重在背诵这些东西,让他精神意志集中。这都是讲总的原理原则。启发里面最重要的,像宗门里面讲的提示、启示。启示的方法非常之多,有形像的、有音声的,有言语的、有没有言语的,时时刻刻去逗他、去提示他,帮助他生起疑情,宗门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疑情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能给他答案,他也不需要去研究解答,总有这么个问题在就好,常常有这么个问题。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之下,他豁然大悟,这一悟就一切悟。这个方法是对於悟性高的人用的,对中下根性人不适用。
  对中下根性的人,这是绝大多数的,还是要用读诵,要用这个方法。但是读诵有个大原则,一门深入。可不能读得太多、学得太多,科目太多就杂了,乱了,一门深入。古时候,特别是在教下,进入佛门之后,老师给他一部经叫他天天念。给你一部《法华经》,分量可不少,叫你每天从头到尾念一遍,《法华经》念一遍大概要七、八个小时。每天去念,老师也不讲,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为什么?这样子念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看你每天修戒定慧修八个小时,修个几年它管用。
  规规矩矩的去念经,这就叫持戒,戒就是叫你守规矩。对经典要恭敬,读诵的时候要用真诚心,要一心专注,不能一面读经一面胡思乱想,那你全破坏了。一面读经一面想经里头什么意思,不可以,也破坏了。什么都不想,就是念,一个字都没有念错,一句都没有念错,这部经念完之后念多少个小时,你看你规矩统统都受了,你的心是定的、是清净的。心清净、心专注就是修定,用读经的方法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这是慧,这个慧叫根本智。根本智在般若里面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之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所以你先要有根本智,然后才有后得智,才有『说法言辞无有碍』,那是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好像树一样,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后得智是枝叶花果,你先有根本,根本是无知。
  所以要晓得,古时候不但是佛家,道家、儒家都用这个方法让学生从小就修根本智。学生大概六、七岁上学,老师叫他天天读诵,高声朗诵。初学,课文不长,大概总是一、二百个字,但是要叫你念一百遍、念二百遍,念熟。像在佛门里面则是给你一部经,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多半分量都很大。《法华经》念的人很多,因为它长,一天有七、八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你心定在那个地方,所以戒定慧一次完成。你们在《六祖坛经》上看到法达禅师,他在见六祖之前就是念《法华经》的。他念了三千多部,一天念一部,就是念一遍,三千多遍估计要十年。十年这么长的时间,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他见六祖,六祖给他一开示,他就豁然大悟。他要没有十年这种功夫,六祖给他讲十年,他也不会开悟。
  他不是上上根人,他跟我们一样,中下根人,为什么在六祖会下,一听六祖开示就明心见性,什么道理?他已经训练了十年。就差那一点功夫,到开悟的边缘,开不了,六祖几句话把他打通。诸位明不明了六祖打通的是什么?我们在《华严》学了这么久,我说这个话你们应该知道,放下分别执著,就差这么一点。他是不是没放下?是没放下,见六祖的时候,他给六祖顶礼,头不著地。他起来之后六祖问他,我看你在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就没有放下吗?再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读过三千多部《法华经》,觉得别人没有我这个功夫,比我差远了,这一点。六祖开示主要也是针对这点,这一放下就大彻大悟。我们看经教要看出这里头的门道,你才会有受用,门道看不出来,看热闹,那就不行,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你要能懂得窍门,你要能看出门道。谚语所谓,过去听戏,会听的听门道,不会的看热闹,怎么会一样?所以一定智慧开了,不但智慧开了,智慧自在。自在就是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活活泼泼的全用上,全都享受到了,这是智慧。表现在哪里?最明显的表现是表现在言辞,无碍。
  现在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一样,一个世纪之前,就是一百年之前的社会,还是封建保守。这一百年当中起了极大的变化,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专制的体制结束,转变为民主的体制,封建保守的思想变成今天民主开放的思想,麻烦很大!以前没有资讯,交通不发达,人生长在一个地方,很多所谓老死不相往来。住在乡下,有住乡下一辈子没有进过城的,真有,不是假的,有一辈子没有到过别人村庄的。进过城那是开过世面的,哪里有什么出国,没听说出国的。今天资讯发达,全世界任何地方出了点小事情,马上就报导出来。交通便捷,度假到外国,甚至於环球旅行,非常普遍。这一来人跟人往来密切了,人跟人往来密切麻烦事情可多了。
  从前不相往来没事,现在一往来,文化不同,历史渊源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居住的环境不同,有的住在寒带,有的住在热带。像住在新加坡,一年只有一季,夏季,它没有春秋冬;住在西伯利亚北面的,寒带,它一年也只有一季,冬季,也没有春夏秋。生活习惯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现在大家凑在一起,怎么相处?这个问题麻烦了。如果不能和睦相处,冲突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现在世界就面临这个严重的问题。中国胡主席最近提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大同世界。要怎样落实?要开智慧,没有智慧不行,而且智慧还要自在,没有自在的智慧是做不到的。有了自在智慧,还要了解每个族群、每个地域他们的历史、地理、人文、文化,方方面面你都要有了解,然后才知道怎样调和。这要是没有真实智慧,你纵然接触,你也不能了解。
  前年印尼回教大学送我一个博士学位。那天赠送仪式上是非常殊胜,正好碰到学校举行毕业典礼。而且是博士班、硕士班、学士班的,学生四百多人,教授有五、六十个,在这个大会当中。我在大会里面做了一个小时的讲演。因为那是回教国家,回教大学,这个学位送给我,是回教大学头一次,以前这个学位没有送给不同宗教的人,送给佛教的没有过。我讲完话之后,有个学生举手发问,实际上在场有好几个学生发问,其中有一个学生问我,他说我们不同的宗教,怎么能够和睦相处而不会发生冲突?印尼国家承认五个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印尼全国人口有二亿三千万,信仰伊斯兰教的有二亿,回教国家。天主教跟基督教加起来是一千三百万,信仰佛教的大概只有七、八百万,信仰印度教的更少一点,是这样一个国家。所以他提出问题,我们不同宗教如何能够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我就告诉他,要学,要认真的学。怎么学?学你自己的宗教,别人的宗教暂时放在一边,学自己的。我说五个宗教像五个手指,你看,在这里不同,你就学,学到这个地方,还是不同,可是再深入,学到这个地方就同了,五个不都同了吗?到这个程度之后,达到这个地方,你再看不同宗教的经典,一看就明了,不费一点力气,就贯通了。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深入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通了。你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在这个程度你就要互相去研究,那争论太多,矛盾太多了。一定要到这里,到这里是什么?到这里开悟了,悟了就通了,智慧就现前。还是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一门深入,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心清净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般若智慧开了。其他各个地方的经典你要不要完全看?不需要。就正如法达见六祖大师一样,他学《法华经》,念了三千多部,六祖说我不认识字,我也没听过人念《法华经》,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就说行了,不要念了,我都明白了。你看,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全通了,给他一解释他就彻悟,真的明心见性,就这个道理。你自己没有这个功力不行。
  这个道理可以贯穿一切法。你就学《古兰经》,《古兰经》一门深入,深入到这里可以明心见性,然后什么宗教经典自然通了。我教他这个道理。现在我这五个手指的比喻,联合国都采用了。宗教可不可以团结?可以,到这里就团结了;在这个地方不能团结,到这儿就团结。所以我讲过《古兰经》,他们很赞叹,不输给阿訇。我讲过《玫瑰经》,我《玫瑰经》的光碟在天主教流通,不亚於神父。所以真的是贯通,这就是说法言辞无障碍。六祖的本事是什么?六祖的本事就是贯通了,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所以,他跟释迦牟尼佛两个人的示现是非常有味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他是求学十二年,然后怎么通的?放下,菩提树下一切放下,大彻大悟。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通了。六祖给我们示现的是没有学,不要学,放下也通了。学了十二年后放下,跟没有学的人放下,通了之后境界是一个,不是两个。
  从这里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三转法轮作证转。证明什么?证明佛在经上讲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现在就告诉你,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是佛,你就是智慧自在不思议,你就是说法言辞无有碍。你今天智慧没有了,就是烦恼,无碍的辩才没有了,你说话就处处都有障碍,道理就在此地。什么疑难杂症对自己都是个考验,不怕人问,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解答。解答之后,看听的人他欢不欢喜。如果答不出来,我们自己还有障碍,还没有真正圆融贯通,真正圆融贯通就无有障碍了。
  要想自己成就智慧,佛法终极的目标就是智慧,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法里头不求名闻利养、不求财富,世间一切法统统都不求,只求智慧,这个要知道。所以方东美先生他看佛经是哲学,哲学家所求的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求?智慧从清净心里面求,这是真智慧。不是说书念得很多,书念得很多没有用,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古人早就说过了。你智慧没开,你记得很多,常识很丰富,遇到困难问题依旧束手无策,不能解决。我们现在看到世界上多少专家学者,现在世界这么混乱,他们天天在开会,解决不了,什么原因?记问之学。不能说他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