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19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辱,遭受人毁谤,消业障,不生瞋恚,业障就消了。羞辱我的人是我的恩人,不是他,我业障怎么会消掉?不是他,我的忍辱、持戒、禅定怎么修成功?我这一生当中遭遇这些事情太多了,我念念感恩。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我赞叹他,为什么?他一百个不好,他会有一个好处,我就抓住那一个好处赞叹他,不善的地方一字不提,我感恩。同时,时间长久之后,他知道我们是这样心情回报他,他会生惭愧,他会回头是岸。他帮助我,我应该帮助他;他成就我,我应当成就他,这善学。
  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说我想学,我找不到老师,这是笑话,这就是你观念上错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统统是我的老师,谁说的?善财童子做给我们看到的。所以《华严经》,方东美先生非常赞叹,世界上最好的哲学书,有理论,有方法,后头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怎么回事情?就是从早到晚你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这里头有善人、有恶人,什么样的情况都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这个。你天天接触,你不会参,善财会参。善财会,所以他一生成佛。我们不会,跟这些人物接触都生烦恼,顺境起贪爱,逆境生瞋恚,统统生贪瞋痴。善财童子他生戒定慧,他不生贪瞋痴,叫会学。
  这是《华严经》上教导我们的,什么是善知识?各个人都是善知识,各个人都是老师。我们看到人家行持是正的,与法性相应的,我一看到,我们尊敬他、赞叹他,想想我有没有?我有,很好,要保持;我没有,跟他学。看到别人不善,我要想想我有没有?我有,赶快改;我要是没有,可不能犯他这个毛病。所有一切人事物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我们会不会觉悟?会不会接受?所以教学,学生,第一等的学生受教,他接受教诲。下根的人,他不接受,一定要佛、要大善知识来教,他才肯听,他到哪一辈子才能有成就?善财是个最好的榜样,他这些道理、原理原则,老师文殊菩萨教给他的,教了以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老师,统统是文殊,所以他成就了。我们如果不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方式,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成就,跟诸位说,那是不可能的。
  《华严经》上讲念劫圆融你怎么体会?会的人,无量劫浓缩成一念,我们讲一念,我们做不到,浓缩在一生。我这一生的修行是一般人的无量劫,为什么?一般人修行,一生当中未必遇到一个好老师,而我怎么样?天下之人都是我的好老师,这个进步就快!这是华严境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学生,我一个人。我《华严》讲了不少年,过去在台湾讲过十几年,那是断断续续讲的,因为常常出国去弘法,一出国就中断。在台湾那个时候,大概一年我在台湾住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个月,七、八个月都是在外国。我讲过很多,很多很多次,要学善财。善财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老师。不但人是老师,畜生是老师,树木花草是老师,山河大地是老师,他怎么会不成就!我们能入这个境界,你一生怎么会不成就?善财一生成就做了榜样,我们跟他一样学法,那你一生肯定成就。这种成就,念佛往生,给诸位说,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土、不是同居土,实报庄严土。
  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缘当中无比殊胜的,《华严》。古人为听《华严》,千里万里,真的是不远千里而来,为什么?为听《华严》。《华严经》听懂了,你就变成善财。《华严经》真正契入,你就晓得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我的好老师,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礼敬诸佛做到了,不学《华严》不懂得这一套。跟一个老师学,跟几个老师学,很有限。华严境界里面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他的言谈举止对我都有启发,都能够帮助我改正我的毛病习气,提升我修养的境界,所以对於一切众生生感恩的心。「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自己本来是这个样子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逐渐就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回归到自性。大乘教里面讲到这个境界,讲无量劫,讲三大阿僧只劫。《华严》里面讲的是,最后给我们示范,一生圆满。这里也有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也许三年、五年就圆满,你就完全契入;根性钝的,二十年、三十年契入了。念念为众生,自己跟众生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体,凡圣不二,生佛不二,这些句子我们在《华严经》上常常看到。
  所以上品十善的善心的修法,用儒家的话来说,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恢复自己的性德。《弥陀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也是上善之人。那我们就晓得,此地上善不求生净土,生天道,他是不知道净土,欲虽然是控制,没有断,控制住,到天上还是享受五欲六尘的乐。
  现在人间不善,人造业非常严重,也影响到天道。前几年我们听到长春百国兴隆寺常慧法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北朝鲜的山神,三百多位山神派了几个代表到中国来,要请一个法师来领导他们修净土。我们从这些讯息里面知道,这些山神做了多少年山神?常慧法师问他们:你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三千多年。常慧法师说:三千多年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么不学佛?那时候愚痴,不知道,疏忽了。现在看看这个世界很乱,灾难很多,不想再做山神。天上怎么样?天上去过,也不怎么样,还是极乐世界好。所以他们都是迫切的求生净土,找一个念佛法师去带领他们。可是中国护法神很厉害,不准他们带走,他们也无可奈何。最后他们这几位也没有再回去,在中国做了护法神。
  另一个维次空间就没有国家民族界限的分别,这些全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我们从西方《前世今生》报告里面也看到很多的资讯,一般报导都说人死了以后,他就进入另一个空间维次,跟我们三度空间不一样,进入另外一个空间维次。所以我们世间的三度空间维次里面的界限,国家的界限、种族的界限、文化的界限,统统都没有了,都圆融了。报告里面也很有趣味,人生在这个世间来了很多次,每次的身分不一样,有时候投胎做男人,有时候投胎做女人。来的时候国籍也不一样,不是每次投胎在一个国家;信仰宗教也不一样,这一世信佛教,可能来世信基督教。这我们也相信。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对宗教不排斥,对很多宗教都产生爱好,那是过去生中曾经信那个教,还有一分感情在里头。我自己本身的例子就很清楚,我对於每个宗教都尊敬,对任何宗教我没有排斥,我都一视同仁,我想非常可能过去这些宗教我都信仰过。所以细心去观察,资讯传来之后,细心观察、细心思惟,对自己就会有很多的启示,真的长智慧。
  上品的善心如何落实?我们最近所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规》,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教的《十善业道经》,你把这几样东西认真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上品善心。这个地方讲的原则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果烦恼能克服,习气不能克服,那是中品善心。也就是说我刚才讲的这几门功课,我们自己的成绩一定要到八十分以上,不是六十分及格。六十分及格是在人道,中品善心;八十分以上是上品善心,果报在欲界天,提升了,来生不再到人道来,天上去了。天人的福报比我们人间大,这是肯定的,为什么?《易经》上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级别不相同,现在人讲的,你的道德的级别不一样。
  欲界天是要高度的道德,高水平,有六层天,高水平也分六等。人可不可以这六层天我一下就到第六天,到最高的一层,行不行?行。我们在前面读过,扇提罗故事里面,提韦诚心诚意供养五比丘,用的是上品善心来修供养。他如不如法没关系,对她没妨碍,你看她生化乐天,第五天,从人道一下就到第五天去,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不但我们可以超越诸天,我们还可以超越声闻、缘觉、菩萨。前面跟诸位讲了,我们能够把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於一切法不再有分别执著,你就超过十法界,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生实报庄严土,就超过十法界,生方便有余土是超过六道轮回,真的是无比的殊胜,你说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这首偈前面两句,「不求五欲及王位」。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绝不贪求,一切随缘,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也不必拒绝,没有绝不希求,这个态度就好。王位,我们今天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泛指领导人,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不求。各个阶层领导人都是大家要争的,争就有嫉妒,就有瞋恚。富饶不求,就是财富不求,生活能过得去就很好了,一定要认真修行。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太清楚了,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财布施。这三种布施是我刚刚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他看我的命很薄、很苦,年轻的时候。命很薄就是寿命短,不是福相,所以看样子就很单薄。命里头没有财富,你的物质生活是非常艰难困苦,所以教我修福。财布施,你将来财用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在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开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一条也很重要。如果真的我四十五岁就死了,即使能往生,我也知道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的,只能到这个程度。我到今年,延寿(延长寿命)延了三十五年,这三十五年修行的功夫,我往生净土就不是凡圣同居土,这样说起来就是寿命很重要。
  在这个地方修行,将来往生大幅度的提升品位,这就是佛在经上讲,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你会不会修,会修,进步很快;不会修,退转很快,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是平平稳稳的,有进无退,但是进得很慢,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我们如果学善财那就大起,就不会大落;如果随顺我们的习气烦恼,真的是大落。就是不能够忍辱,顺境不能忍,生贪爱;逆境不能忍,生瞋恚,统统是堕落。生贪爱堕饿鬼,生瞋恚堕地狱。如何保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退,有进无退?那就要学善财,善财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也就是要学《华严》。好,今天时间到了。
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八卷)  2006/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发心行相偈颂第二首,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前面我们学习到清凉大师在《钞》文里面,跟我们讲发心错误的十种相。我们今天接著看第七小段,「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势,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此发欲界主心,行魔罗道」,这个「七」就是第七段。这在我们世间也是常见,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回过头来想想看自己有没有?念念都想求,威势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权力地位,现在人讲权位,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今天的社会,工商业里面也不例外。人民团体,有些大的团体走向国际组织,联合国有政治的组织,也有其他不同学术方面的组织,譬如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可以结盟,都可以参与,走上国际化。是不是都争这些权位、都要向高峰去攀缘?
  底下这一句,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全心全力争名逐利。这个问题归根结柢总是一个教育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有没有教人去争名位?没有。中国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教人要做一个好人,好人的教育,爱人的教育,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是什么样的行业,无非是为社会大众造福,不争名利。在因果教育里面讲得就更好。中国自古以来,因果教育可以说相当发达,相信人有命运,所谓命里有的肯定是有,丢也丢不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没有竞争的心?没有,真的像佛法所说的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位高权重,古时候做到宰相、做到总督,可以为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个布衣百姓,没有这种权位,像孔夫子、孟夫子没做官,能不能为国家服务?能,不但为国家,为整个民族;不但为当时,为万代。圣贤事业,这是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