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庖簧木裆钍欠浅5姆岣唬悴耪嬲玫窖暗睦秩ぃ秆Ф毕爸灰嗨岛酢埂�
夫子所说,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意思说我曾经有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想,当然想很多问题;「以思」,最后一句话,「无益」,我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处,最后的结论,「不如学也」。所以这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生都在学习,学里面才有真正的乐趣。这是夫子描绘他自己一生的受用,天天在学,一天都不放松。
天天在学,天天在提升,他对自己提升的境界也略略的给我们叙说了一下,他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他的方向目标正确,立是这个意思,一生所求的目标方向正确。「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的时候,不惑就是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换句话说,在境界上自己能做得了主,不受影响。「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对於大自然的造化,自己一生的命运有所体会。能够到这个样子,你这一生无论处顺境、逆境可以做到什么?不怨天不尤人,能够在任何环境里面都保持著心平气和,五十岁!不容易。
「六十而耳顺」,这个耳顺我们前面经文讲过,顺逆皆顺,这是智慧现前,不是智慧现前做不到。顺境顺,逆境也顺,善人顺,恶人也顺,没有一样不顺。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内心深处跟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没有了,跟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他就顺了,有对立就不顺。你看一般人对善他顺,逆他就不顺,对好人顺,对恶人他就不原谅。你要晓得顺逆皆顺,那到什么?知道人性本善,真的起作用了。「人之初,性本善」,他的不善是习性,没有人教他,被环境污染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在此地,所以他能够原谅。而原谅什么?连原谅这个念头都没有,真的随顺。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人不是好人,我们佛门讲「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耳顺了,六十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一切可以称心如意,但是统统合乎规矩,那是什么?在佛法讲性德自然的流露。这是夫子讲,他一生学习境界不断提升的层次。我看了我很有体会,为什么?我学佛五十五年,确实是跟他这个样子差不多。天天在学,天天在读,不断的提升,这里头多快乐!有同学来给我讲世间有什么灾难,我说没事,天下太平。如何化解灾难?要在自己内心里面把对立化解,灾难就没有了。他说万一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子弹在空中爆炸怎么办?我说像看烟火一样,没有一丝毫恐怖。为什么?毁灭是身毁灭,灵性不灭,外国人讲灵魂不灭,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东西毁灭有什么关系?灵性不灭。
所以佛门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将不去就是所有一切物质你都带不去,应该把它放下,有什么好挂念的,绝不放在心上。业随身,那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要修善业、净业,我们决定不造恶业,决定不作染业,我们向纯净纯善,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灾难与我有什么关系?没关系,它来了我马上就提升,你说多快乐!这就是《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个苦厄就是灾难,对造作罪业的人有,对不造罪业的人没有,这就是佛菩萨常说的「境随心转」,心转境界,这就是神通深密的作用。
这个密不是秘密,深密,道理太深了,一般人看不到。佛法里面没有秘密,秘密不是好事情,不可告人言的。佛法里头光明磊落,没有秘密,深密,道理太深了,一般人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一般人心浮气躁,深密的境界要清净心,心愈清净,我们通常讲禅定功夫,定功愈深你就看得愈透,也看得愈广。定功,这个功夫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境界的深密也没有止境。你看看前面我们讲的八地菩萨,才看到阿赖耶识的动态。我们凡人没有办法,它那个动态真就是亿万分之一秒,我们怎么能看得出来?我们一般人连看电影,一秒钟动态二十四次,我们就已经被迷惑了,这个一秒钟是亿万分之一秒,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那是很清净的心,清净到极处,亿万分之一秒的动态他都能感觉到,佛说是八地菩萨。
再往上提升九地,这才是法师位,这就说明当法师要修清净心,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你对於一切法自然通达明了,你才能演,你才能说。演是什么?完全表现在自己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为什么那样的安详,为什么那样的和睦、那么样的慈悲,让人接触到就受感动,那就是神通深密的作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只讲了一首偈,下面这首我们明天再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八卷) 2006/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第九地,这两首颂我们看第二首:
【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若为诸佛所忆念。则以佛德自庄严。】
我们看这首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的,前面这两句是「三佛忆念增其慧力」。前面对於「了神通深密用」,必须要记住;实在讲,它句句都是密切的扣住,前面一句是因,后面一句是果。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就体会到修学是有次第的,如果前面没有,后面你就得不到。一切诸佛现前,善慧地是法师地,九地是法师,「作大法师」。头一个智慧开了,八地不动地开智慧,六地现前,八地不动,明心见性,所以九地才能教化众生,确实具足智慧德能。
在我们修学,求学的时候首先是德能、德行,我们讲品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这是摆在第一。我们看四弘誓愿的顺序就很清楚,首先教导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把心量拓开;否则的话,你心量很小,不能容忍,这就造成严重的障碍,不但不能证果、不能见性,连开悟的悟门都障碍了。为什么不能开悟?悟有大悟、有小悟,说实在话,不要说大悟,小悟都没有,我们一定要了解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心量太小。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你没有肚量怎么会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四弘誓愿第一愿就是要把心量拓开,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人有大福,有大福而后有大智,这个道理希望我们能够明了。学了佛,发了愿,心量还是那么小,还是不能容忍,这可怜!这就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不能容忍,那你智慧不开。心是浮躁而不能够平静,心浮气躁,不但佛法学不好,世间法也学不好,学世间法心也要清净。
心量拓开之后,第一桩大事情就是要修养德行,修养德行从哪里修?断烦恼。四弘誓愿第二条「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才能够学法门。烦恼是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尘沙烦恼断了是菩萨,无明烦恼断了就成佛。「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成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广学多闻,在这以前没有法子学,为什么?你烦恼习气没断,那是障碍,你去学叫白费工夫。这里头有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然后我们这心服口服。为什么不能学?那就是佛经字字句句是从佛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性用的是什么心?用妄心,妄心怎么能够觉悟真心?没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把妄心转变成真心,你才能接受佛法,这是法相宗讲的「转识成智」,没有转过来之前怎么学法?学一门。为什么?学一门是断烦恼。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断烦恼!让你的念头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样容易得定,容易开悟。
如果你没有开悟之前,这个开悟是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不是什么小悟、大悟;没有悟之前,你用的心是用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你就要想到在六道里面,从二十八层天到下面三途全都是用的这个心,用的不正。所以佛才警告我们,你没有证阿罗汉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错误的,你没有正知正见,你的想法、看法都有错误,你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你没见到。这时候佛菩萨引导你见性证果,用什么东西引导?用戒定慧三学,能引导你反妄归真,破迷开悟,这是希有的因缘。所以教你什么?一部经。你每天想就想一样,如果同时学二部经、三部经,你的妄念断不了,不能学太多,学太多造成障碍。
那么要问,四弘誓愿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不能学?你没到那个阶段,你先用一部经是要断烦恼,烦恼断了就开悟。你看看,见思烦恼断了叫正觉,阿罗汉称正觉;尘沙烦恼断了,正等正觉,菩萨;无明破了一品,无上正等正觉。《华严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才可以学四弘誓愿的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学的速度就太快了,为什么?一接触就通达明了。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是自性流露的,你已经见了性,所以你只听上几句就明白,是自己自性流露的,不是别人的。
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你要是见性了,随便在《华严经》上听个四句偈,全经就通达。一听这个四句偈,自性华严流露了,这么个道理!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通是什么意思?通到自性,教下的术语叫大开圆解。这个大开圆解就是宗门里面的明心见性,净土宗里面的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境界是一个。诸位要是不相信,没有法子接受,你就想想过去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佛门叫公案,我们一般人叫故事,你想想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为什么能通一切经?他见性了,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的,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哪一样他不通达!我们中国老祖宗教人「教之道,贵以专」,专是专一。教贵以专,学当然贵以专,学生听老师的。你不一门深入,一开头学好多样东西,这不行,这怎么能成就?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由一门深入。
我们在《华严经》这段经文里面,它讲的是十信位菩萨,位位都含摄一切位,菩萨五十一个位次,任何一位里面统统都能够学到全部修学的纲领。我们现在看到十信菩萨修十地的科目,这段讲十地科目,这讲到第九地。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我们现在连初信位的果位都没得到,我们是念佛法的幼稚园。初信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我们念幼稚园,可是念幼稚园居然也学五十一位菩萨的科目,这是《华严》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要循序渐进,统统都学到。正如同古时候中国教童蒙,启蒙,开始念书。启蒙是什么?幼稚园。年龄,聪明的四、五岁,一般是六岁上幼儿园,念什么?念《三字经》。你们诸位看看《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是整个中国传统学术大纲,里面有最高的哲学,有完整的历史,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智慧的教育、科学的教育,统统包含在薄薄的这本《三字经》里头,非常符合《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今天学习《华严经》就正如同童蒙学《三字经》一样,没什么两样。《华严经》是整个佛法的概论,我们可以说是概要,整个佛法的概要,所有宗派都离不开《华严》,《华严》是根,根本法轮,一定要晓得。我们从前面看,六地现前地,智慧现前,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就是智慧已经能够结合善巧方便,智慧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应用在日常工作,待人接物,很像菩萨,所以能够肩负起弘法利生的任务。「神通深密用」就是完全落实。
见一切佛现前,那就是真正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正如同《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你肯定一切众生本性本善。我们在这时候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叫「一切佛现其前」。对待任何一个众生决定不敢轻慢,跟对阿弥陀佛一样,跟对释迦牟尼佛一样,用真诚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有尊重没有怠慢,有真诚,决定没有欺骗。诸位想想,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修行的纲领是不是现前?现前了。现前了才真正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所学所行的能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就是深密用。
今天我们念的这首偈,『若了神通深密用』,你真正通达明了,『则为诸佛所忆念』,这是感应。清凉大师讲的「佛忆念增其慧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佛加持,三宝加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