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潘季驯-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潘季驯
… Page 3…
一、时代背景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生于1521年4月23日,浙江乌程(今湖州
市)人。明代著名的水利学、治河工程学专家。
潘季驯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潘氏共四兄弟,季驯排行第四。
潘季驯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宦官专权,国力衰微,
河患频繁,民不聊生。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经规定,宦官不准识字,如果干预朝政就要处斩。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历史上称为建文帝。
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为了夺取帝位,于公元1399年8月,起兵“靖
难”(靖是平的意思,难指皇帝周围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般奸臣当道,
皇帝有难,以兵平之)。
朱棣起兵时,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之助,对宦官渐次信用,并设东厂
让宦官提领。
朱棣取胜之后,在南京即位,后来迁都北京,历史上称为明成祖,即永
乐皇帝。
明成祖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政治,曾给予宦官一定的权柄,使他们成为皇
帝的得力助手。明朝又在宫内设置了宦官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
二十四衙门之首为司礼监,其中设提督太监,兼督东厂;设掌印太监,掌章
奏;设秉笔太监,掌照内阁的阁票批硃,也就是代皇帝对于内阁票拟的谕旨
以硃笔裁定。这样,宦官既掌握厂卫(东、西厂、锦衣卫),又有批红权,
便位在内阁之上了。
宣宗时又设立了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教宦官识字,明太祖朱元璋不
许太监识字读书的制度,从此就废除了。
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群臣争相攀附,如工部尚书王佑当面自称为儿。
王振家产有金银六十余库。王振操纵明朝政府的军政大权,对于威胁明朝北
部边防的蒙古瓦剌部,不但不布置边防,反而接受瓦剌的贿赂,私运兵器与
之贸易,实则暗中通敌。翰林院侍讲刘球上疏,指出瓦剌“包藏祸心”,应
该遣御史阅视京边,训练军士,行召募屯田之法。由于疏中触犯了王振,结
果下狱被杀。
公元1449年8月,也先分兵四路攻明,自己亲自统兵进攻大同。王振擅
自调动50万大军,挟持英宗亲征。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在王振面前奏事皆
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兵,王振命其跪于草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
明军到了大同,未及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说也先兵力强大,不可再进,
王振害怕,决定由蔚州(今属河北蔚县)撤回,用以在自己的蔚州家乡进行
炫耀,继而又怕官军踏坏庄稼,中途变卦,折向宣化。9月,明军至土木堡
(今河南怀来县东南),也先率军追到,将明军围住,王振死于乱军之中,
英宗被俘。瓦剌军很快兵临北京城下。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
兵部侍郎于谦立英宗弟郕王监国 (后为景泰帝);诛杀王振余党,并成
功地领导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因此而得释放。但英宗
回归不久,在宦官曹吉祥等人的策划下,于公元1457年2月,进东华门称帝,
于谦被杀,政权再次落入宦官之手。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南宫(英宗居地)
复辟”或“夺门之变”。
宪宗时,宦官汪直专权,以致当时的人“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
… Page 4…
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内阁大学士焦芳等与之勾结,朝廷大政的办理
不由内阁,而由刘瑾。他可以把大臣的章奏带回家中去处理。刘瑾有家产黄
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
其中大部分是文武官僚所敬奉。当时,北京城内外都传说,有两个皇帝,一
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宦官的专权,造成了明朝中期国力的衰微,而黄河流域连年的水灾,则
使人民遭受了更大的苦难。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七八
十万年以前,广阔的黄河流域就已经有了原始人的足迹。在以后漫长的历史
时期中,黄河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对中
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黄河在历史上又是一条多灾害的河流。当它咆哮东进,穿越西北
黄土高原的时候,挟带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因为地势平坦,流速减缓,
致使泥沙淤积河底,增高河床,所以每到夏秋汛季,常常泛滥成灾。自有文
字记载的2000多年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有1500多次,河床重大改道26
次,大致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灾范围北到天津,南抵江苏、安徽
等省,波及25万平方公里。再加上黄河流域旱灾频繁,战乱不断,更给广大
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次水灾、旱灾和战乱过后,常常造成赤地千里,
十室九空的悲惨景象。
为了征服黄河的水患,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进行了不屈不
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治黄成果和丰富的治水经验,
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治黄的杰出人物,譬如战国时期的白圭、东汉的王景、宋
朝的高超、元朝的贾鲁等等。
贾鲁(1297—1353)在公元1350年11月30日,堵塞了黄河在今山东曹
县白茅堤的决口。但是,由于黄河下游的水利设施在随后的连年战争中遭到
了很大的破坏,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河道十分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或者北
冲张秋运河的水道,或者南夺淮河、泗水入海。
公元1411年,明廷重新疏浚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以后,把保证
京杭运河畅通作为治理黄河的方针,采取了“北堵南疏”、“分流东势”的
治河方略。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为了适应社
会政治经济的需要,继续完成了大运河的开凿,大力发展南北漕运。当时,
黄河下游流向东南方向,经过徐州,在淮阴和淮河会合,流入东海。而运河
在淮阴一带和黄淮相交。在今苏北鲁南一带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水道网。这
种黄、淮、运相交的局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徐州以南大运河水量不足的时候,
可以得到黄河的接济;不利的一面是黄河泛滥的时候,会造成运道中断,并
且还常常危及皇帝在凤阳、盱眙一带的祖坟。
公元1558年,黄河又一次改道,淤塞了运河,使漕运中断,皇帝的祖坟
也面临着受灾的危险。朝廷深感惶恐,不得不把治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由于朝廷的目的是“治黄保运”,并且采用的是“分其流,杀其势”的传统
的治黄办法,使黄河水向多处分流,以减轻洪水对运河的威胁;同时为了保
护明朝皇帝祖坟,仅修筑加固祖坟所在一岸的大堤,而任凭黄河向另一岸泛
滥,致使黄河的河患越来越严重。六年间,负责治河的官员接连换了六个人,
河患还是依然如故。
… Page 5…
公元1365年8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运河被泥沙淤塞
200多里。徐州以上向东南分岔一度达13支之多,纵横几百里间一片泽国,
灾情空前严重。
二、走上治黄之路
公元1550年,潘季驯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先任九江府推官(负责勘问
刑狱的工作),擢为御史 (负责巡察地方),巡按广东。
潘季驯在巡按广东的时候,实行了一种均平里甲法。
里甲是明朝的乡村基层组织。明朝以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甲,设置
里长、甲长。里甲内的人民要相互知保,施行连坐。明朝在调查户籍的基础
上,编制了“黄册”,即户口册,其所以称为“黄册”,是因为呈送中央的
一份以黄纸作为封面。同时,又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编制了“鱼鳞册”,即
土地册,其以“鱼鳞册”为名,是因册内所画各户田地,图若鱼鳞。“黄册”
和“鱼鳞册”是明朝用以控制人民,向他们征收税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而
里甲又是编制“黄册”和“鱼鳞册”的单位。
史载,潘季驯在广东实行均平里甲法以后,“广人大便”。到了潘季驯
离任的时候,他向当时的嘉靖皇帝上了一道书,请求皇帝让后任遵守均平里
甲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允许。
潘季驯离任以后,又被朝廷任命为大理寺丞 (负责刑狱的工作)。
公元1565年12月,朝廷把潘季驯由左少卿(正卿的副职)进为右佥都
御史,总理河道。在此同时,还将南京刑部尚书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
还保存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为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
河漕。
潘季驯是靠近东海的浙江人,本来不了解黄河和淮河,作了河官以后,
他沿河而上,亲自访问有经验的老河工和老农,对治理河漕心里有了底。
这时朱衡也骑马来到决口,他看到旧河已经被黄河的泥沙淤成了陆地,
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的新河,从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转向东南到留城,
故址还在。因为这里地势高,黄河从沛县飞云桥决口后,流到邯阳湖就停止
了,不再向东流,可以通漕运。由于朱衡负责运河的漕运工作,主要考虑的
是保证运河漕运的畅通无阻,所以他决心要开新河,在吕孟湖筑堤以防溃决。
潘季驯坚决反对朱衡另开新河的说法,认为新河土浅泉涌,劳费很大,
留城以上的旧河是新淤的可以恢复。于是朱衡和潘季驯二人产生了矛盾。
公元1566年3月,朝廷又派遣工科给事中何起鸣去勘察河工。
何起鸣从沛县勘察河工回来以后,上书说,旧河因为五个方面的原因比
较难以恢复,这五个原因是:财力、施工、住所、水冲、淤塞。新河费省,
又能绝后来溃决之患,应该用朱衡的方案开新河。但是,何起鸣又同意“兼
采季驯言,不全弃旧河。”于是,廷臣们就议定下来。朱衡决定开凿新河。
当时潘季驯坚持他的恢复黄河旧道的看法,大多数廷臣也认为潘季驯讲
的有道理。于是,朝廷也命勘新集、郭贯楼等上游旧河。朱衡又上书反对。
朱衡反对疏浚旧河的理由也是五条,这五条是:地形不利、移祸异地、
筑坝困难、劳民太大、伤财太多。朱衡建议广开秦沟,使下流通行,修筑南
岸长堤。
朝廷通过了朱衡的建议。
… Page 6…
这样,潘季驯和朱衡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挑挖了鱼台南阳到沛县留城140
余里的新河,引鲇鱼、薛沙诸水入新河,又疏浚了从留城以南至境山 (今江
苏徐州市北)、茶城的53里旧河,与黄河交会。还修筑了马家桥堤35280
丈,石堤30里,来遏制飞云桥的黄河决口,从秦沟来泄洪。于是,黄河水不
再东侵,漕运也恢复了。竣工以后,嘉靖皇帝还赋诗四章来庆贺。
这年12月,潘季驯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按照封建社会的礼制,父母死后
三年之内,要在家中守孝,不得在外做官为宦。潘季驯只好停止了修河,回
家守制。
公元1569年8月,黄河又在沛县决口,从考城(今河南兰考)、虞城、
曹县、单县、丰县、沛县到徐州都受其害,茶城淤塞,漕船在邳州(治所在
今江苏睢宁北)受阻不能进。黄河水横溢沛地,秦沟、浊河口淤沙随疏随淤。
第二年8月,黄河暴至,茶城复淤,山东沙河、薛河、汶河、泗水等河
流暴溢,冲决了仲家浅运道,从梁山出戚家港,流入黄河。淮河也大溢,从
泰山庙到七里沟淤了十几里,水从诸家沟傍出,到清河县河南镇流入黄河。
9月,朝廷第二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10月,黄河又在邳州决口,从
睢宁白浪浅到宿迁小河口,淤了180里,粮船受阻不能进。
当时茶城到吕梁,黄河水被两崖所束,流不下来,也决不了口,形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