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弗莱明_2-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式提炼盘尼西林成功后,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他本身及他的助理的实验
记录中,才能得知实情。
就像当初在偶然情形下发现了溶菌酵素一样,青微菌的发现过程也十分
偶然……
1928年的某一天早晨,弗莱明一如既往地前往实验室工作。今天,他准
备将放置已久的细菌培养基做一番淘汰清理工作。这时,他往日的助手普利
斯 (Pryce)来访,普利斯曾和他共同从事过许多实验,包括从发炎的脓脂、
脓疮、鼻腔、喉咙及皮肤组织中培养葡萄球菌,再将细菌培养基放置在室温
下,观察它会有什么变化。
弗莱明和普利斯一边闲聊着,一边检视准备丢弃的细菌培养基,然后一
一加以杀菌、清洗。就在他把一个培养基递给普利斯时,忽然像发现了什么,
又把它拿回来仔细地端详,他不禁惊叹道:“这可真有意思!”
普利斯接过来瞧了瞧,没说什么,那不过是一种常见的平滑的、呈群落
状散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罢了,没什么嘛!
他们轻轻地掀开了盖子,发现有一小片绒毛状的微菌,自边缘处慢慢生
长,而在这片微菌的周围,竟然没有半点葡萄球菌的踪影!
普利斯回想起那天早晨的情形:在当时,几乎所有在实验室里看过那个
细菌培养基的人,都和他一样,觉得它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想出从那个培养基上显露的不凡意义!
只有弗莱明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同,且内心为这雀跃不已!太奇妙了!
葡萄球菌竟然被微菌杀死了!弗莱明赶紧拍照存证,并将那个培养基保留下
来。如今它还被妥善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弗莱明不再浪费时间重复同样的实验,他直接拨了一些微菌到清洁的培
养基里,然后观察葡萄球菌是否能在其附近生长。
果然不出他所料,结果是不能生长!看来这种微菌能分泌一种抑制葡萄
球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为了寻找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已经费时多年,而且也尝试了
无数种的药品及物质。如今这一切的努力终于露出一线曙光,弗莱明工作得
更加起劲了。他不断实验微菌液的性质,想得知它们是否也能杀死其他的细
… Page 15…
菌?对血球中的吞噬细胞是否有害?以及它们会不会破坏人体的精密组织?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地令人满意,微菌液不但可以抑制某些危险细菌的繁
殖,而且对人体不会产生毒性。
这项结果太令人震惊了。一种无意中进入培养基的不知名的微菌,居然
可以溶解细菌,最令人兴奋的是它居然对人体无害!因为在显微镜下,吞噬
细胞依然生龙活虎地活动着。把它注入兔子或小白鼠体内,也没有不良的副
作用。即使大量地将之稀释,它仍会对可怕的细菌产生致命的威胁。
弗莱明这回真的发现一种比石碳酸更具威力的物质了,而且还对红血球
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经过一连串的测试之后,它的效力也并非尽如人意,还有不少难以
克服的问题。举例来说,一般化学杀菌剂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微生物,可是
微菌液却要花上好几小时。而且更糟是,将它放入血清中时,似乎完全失去
功效了。
这项结果真是令人感到泄气,它似乎意味着,当伤口一渗出血清时,微
菌液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幸好11年后,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难题一一解
决了,把微菌液变为神奇的救命仙丹——盘尼西林,而其优异的功能,也永
远改写了医学史。
十三、“盘尼西林”
一位在研究微菌学方面有专长的科学家告诉弗莱明,他所发现的微菌属
于青微菌(发音即是“盘尼西林”)类的一种。1929年2月,弗莱明正式把
这种可以消灭细菌的物质,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微菌)。
起初,弗莱明并不相信“盘尼西林”是唯一具有神奇药效的物质。于是,
他热心地收集各种微菌,自己或朋友家中发霉的乳酪、果酱、旧衣服、长统
靴、鞋子、旧书或古董等等,无不成为他收集的目标。
甚至连家里的所能找到的每一样东西的灰烬或尘土,都逃不出弗莱明的
眼光。一经发现,他就会立刻带回去做实验。
尽管如此,仍然只有微菌液才是唯一的灵丹。弗莱明对它做了越多的实
验,就越发现它的不凡。它甚至能杀死骇人听闻的坏疽——那是一种曾让弗
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穷于应付的致命恶疾。
弗莱明请奈德利和克莱达克两位助理帮忙,制造更多的微菌液,并进行
相关的研究。他们在一个敞口大瓶子里装满肉汁,让它自然腐坏发霉。几天
后,肉汁的表面就积存了一层绒毛般的微菌层,下层的肉汁则变得越来越黄,
实验显示青微菌所产生的“盘尼西林”的杀菌力也越来越惊人。
弗莱明、奈德利和克莱达克3人尝试以各种培养基来繁殖青微菌,结果
青微菌在室温下的肉汁里生长情形最好。当表面一层微菌形成时,底下的液
体变得越来越黄,杀菌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先将其倒出,并过滤掉残渣,
… Page 16…
然后使用脚踏气管加压,迫使其通过极细的过滤网,然而其中还掺杂有肉汁
及其他物质。现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盘尼西林从其中分离出来。
要把“盘尼西林”从肉汁或微菌液中分离出来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分
离出部分来,它的杀菌功能似乎又消失了。这个问题直到多年后,才由牛津
大学的研究群加以克服,并提取出纯化盘尼西林。
在1929年前,一项特殊的事件吸引了弗莱明的注意力。原来“盘尼西林”
并不能杀死所有细菌,至少它不能伤害一种当时科学家认为是造成流行感冒
的菲佛氏杆菌(Pfeiffer’sbdcillcs);同时这种细菌也很难分离得出来。
弗莱明当时马上就联想到,可以利用“盘尼西林”纯化流行性感冒疫苗;
它的作用就像是除草机一样,可以先清除掉其他细菌,只留下菲佛氏杆菌,
然后再将之分离及培养。10年前的严重流行注感冒曾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
命,至今令弗莱明心悸犹存,所以寻找对抗流行性感冒的利器,一直是他的
心愿。
同时,他也联想到,也可以利用它来分离其他的细菌,例如儿童最易患
的百日咳。
这种在实验室里选择培养细菌的技术,使得“盘尼西林”成为第一种有
效的抗生素。弗莱明大量地繁殖青微菌,周而复始地工作,将之制成菌。不
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也都纷纷来信向他索取样品,以便用来分离难缠的流
行性感冒细菌。
自1910年,“撒尔代散”被艾立克研究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无不致力于
寻找一种可注射到体内、杀死细菌的物质;就像当年找到可杀死梅毒菌的“撒
尔代散”一样。
1935年,一位名叫杰哈德·道麦柯 (Gerhard Domagk)的科学家声称他
已经发现一组新药,可经由服用或注射,使老鼠免于链球菌的侵袭,这组药
剂中最有效的,是一种称为“普浪多息”(Protosic)的红色药剂。
这种药剂口试用于人体,尤其是妇女身上,可免于生产时受到产褥热的
感染。
“普浪多息”被发明的消息不胫而走,科学家们于是都从事制造类似的
物质。不久,一组被称为“磺胺药”(Supluon… amides)的药物问世了。其
中的一些非常有效,尤其对于治疗危险的链球菌所感染的猩红热、肺炎、耳
部感染以及医生一直束手无策的脑膜炎。
可是,磺胺药同样有一些缺点。首先它们不能抑制所有的细菌;其次,
在用药后,有些细菌会产生抗药性,而变得更难以对付。最糟糕的是使用后
会有副作用,包括皮肤出疹、严重呕吐等,病人甚至可能死亡。
1935年,正当磺胺药产生革命性影响之际,霍华德·佛罗礼正担任牛津
大学威廉顿病理学院的病理学教授。他是一位澳洲医学家。1921年,当他23
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念书。由于他对于人体各部分的详细作用有独到的见解
及联想力,因而成就非凡,且享誉国际。
… Page 17…
佛罗礼同时也是制造“盘尼西林”的研究群的领导者。他本身不但是位
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位好的领导人才,他启用了数位有特殊才能的同僚,
以信心、热诚鼓舞研究人员,并使他们成为一个专注又有决断力的群体。
1929年,他对研究人体胃部的作用颇有心得,尤其对能杀死某些细菌的
胃液特别感兴趣。他记得弗莱明在1922年发表的论文中,曾提到存在于人类
体液中的天然杀菌剂——“溶菌酵素”,它同时也存在于胃液中。
佛罗礼马上进行“溶菌酵素”的实验,以了解其作用的关键。这项研究
一共进行了八九年。1938年,他和厄纪斯特·简联手合作从事研究。厄尼斯
特·简后来和佛罗礼、弗莱明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此时磺胺药的革命,给予科学家们一项崭新的观念。那就是他们逐渐了
解,对抗感染不应该是直接将杀菌剂撒在身体被感染的部分,而正确的做法
应该是将它注射到流动的血液里,藉由血液的循环系统,使人体自行产生杀
菌的力量。
自从这个新的观念逐渐在医生和科学家间普及以后,他们更兴致勃勃地
加入这场细菌大战,全力寻找更有效的循环系统利器。
1938年,随着“溶菌酵素”的研究工作进行到一段落,佛罗礼和简决定
同时着手于另一种天然杀菌物质的研究。简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文献报告,其
中包括将近两百篇有关阻止细菌生长的报告。其中一篇就是弗莱明在1929
年发表有关“盘尼西林”的论文研究报告。佛罗礼和简从这堆报告中选择了
3种物质进行研究,“盘尼西林”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在威廉顿学院其他实验室要来一些青微菌,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
青微菌一直都被用来从事分离细菌的工作。当佛罗礼和简对它做更进一步的
了解时,也遇到了早先人们所遇到的困难,那就是很难自微菌液提炼出杀菌
物质;即使勉强提炼出来,“盘尼西林”的功能也似乎消失了。
从他们设法解决难题,直到制造出适用于动物或人类身上的“盘尼西林”
为止,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结合智慧、想象力、毅力及科学技术的马拉松
竞赛。不只是佛罗礼和简,研究群里的所有的人,几乎都贡献了他们全部的
心血。
牛津研究群坚信“盘尼西林”的重要性,然而,在他们尚未证实其对人
体有效前,没有一家制药公司愿意出资制造它,然而,假使没有大量的“盘
尼西林”,他们又无法进行实验来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只好依靠自己的力
量。他们艰难地拼凑了一个临时工厂,甚至连牛奶搅拌器、浴缸、书架、铅
制薄片、软管、响筒、闹钟和灯泡等,也一一派上用场。他们已将威廉顿病
理学学院,从一所从事教学研究的实验医院,转变为“盘尼西林”的制造工
厂。很难想象,“盘尼西林”居然真的就这样制造出来了。这真是一场结合
想象力、科学技术和无悔奉献的马拉松竞赛。
牛津研究群的工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几个月。在这段黑暗的
日子里,英国人民都忙着挖掘防空洞,忍受食物、燃料及衣服配给的艰难,
… Page 18…
并从大都市迁往较少被轰炸的乡间。
他们之中压根儿没有人会想到,他们所研究的“盘尼西林”,居然会成
为赢得大战胜利的重大功臣!在1940年3月中旬,厄尼斯特·简成功地研制
出第一批“盘尼西林”。他提取出足够的份量,并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他用
了100毫克的棕色粉末,结果药力比弗莱明未经提炼过的微菌液要强得多,
尤其令他所惊讶的是,这种粉末不会对动物本身或体内的吞噬细胞及组织有
任何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