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立斋外科发挥-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足,邪得以乘之。常治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脾虚及腠理不密者
,除而补之,伤寒余邪者,调而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见证之药。如久而疮口寒者
,更用豆豉饼或附子饼灸之;有脓管或瘀肉者,用针头散腐之自愈,锭子尤效。若不补血气
,及不慎饮食起居七情,俱不治。
一男子元气素弱,将欲患此,胸膈不利,饮食少思。余欲治以健脾胃,解郁结,养血气
。彼
腰肿一块,不溃而殁。盖此证本虚痞,今用克伐之剂,何以不死?况辛香燥热之剂,但能劫
滞气冲,快于一时,若不佐制,过服则益增郁火,煎熬气液而为痰,日久不散,愈成流注之
证。
一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块,尚不敛,发热作渴,脉浮大而涩,乃气血俱损,须多服生血
气之剂
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月余饮食渐进;以八珍汤,加肉桂三十余剂,疮色乃赤;更以十
全大补汤,外以附子饼灸之,仅年而瘥。《医林集要》云∶骨疽,乃流注之败证也,如用凉
药,则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受
冰,则气血不旺而愈滞。宜用理脾,脾健则肉自生,而气自营运矣。又有白虎飞廉,留连周
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则为终身废疾矣。有毒自
足
减
风,宜用附子八物汤治之。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旁,或两胯软肉处,名曰 痈,属冷
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道,致结核于颈项臂膊胸背之处,亦冷证也,俱用热药敷贴。以上诸
证,皆缘于肾。肾主骨,肾虚则骨冷而为患也。所谓骨疽,皆起于肾,亦以其根于此也,故
用大附子以补肾气,肾实则骨有生气,而疽不附骨矣。
一妇人经水不调,两月一至,或三月一至,四肢微肿,饮食少思,日晡发热。余曰∶“
此脾
以
云∶月水不调,久则血结于内生块,变为血瘕,亦作血 ,血水相并,壅塞不通,脾胃虚弱
,变为水肿。所以然者,脾候身之肌肉,象于土,土主克于水,水血既并,脾气衰弱不能克
消,致水气流溢浸渍肌肉,故肿满也。观此,岂宜用克伐之剂。
一妇人禀弱性躁,胁臂肿痛,胸膈痞满,服流气败毒药,反发热不食,以四七汤数剂,
胸宽
情所伤,遂致遍身作痛,或肢节肿痛,及气填胸满;或如梅核塞喉,咽吐不出;或涎痰壅盛
,上气喘急;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有此证,宜服四七汤,先调滞气,更以养
血之药。若因思忧,致小便白浊者,用此药,吞青州白丸子屡效。
x附方x
x方脉流气饮x 治瘰 流注,及郁结聚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咽塞不
利,胁腹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或四肢浮肿,大小便秘。
紫苏 青皮(去白) 当归(酒拌) 芍药(炒) 乌药 茯苓 桔梗(炒) 半夏(姜制) 川
芎
壳(麸炒,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x疮科流气饮x 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气结肿作痛,或胸膈痞闷,或风寒湿毒,搏于经
络,致气血不和,结成肿块,肉色不变,或漫肿木闷无头。
桔梗(炒) 人参 当归(酒拌) 官桂 甘草 浓朴(姜制) 黄 (盐汤浸炒) 防风 紫
苏
,食远服。
x益气养荣汤x(方见瘰 门)
x二陈汤x(方见臀痈门)
x黑丸子x 治风寒袭于经络,肿痛或不痛,或打扑跌坠,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
成肿毒;及风湿四肢疼痛,或手足缓弱,行步不前,并妇人血风劳损。
百草霜 芍药(各二两) 赤小豆(一两六钱) 白蔹(一两六钱) 白芨 当归(各四钱)
川乌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酒下。风疾哽吃,煨葱一茎,温酒下。孕妇勿服。
x人参败毒散x(方见溃疡发热门)
x豆豉饼x
x附子饼x(二方见臀痈门)
x小柴胡汤x
x四物汤x(二方见瘰 门)
x香附饼x 治瘰 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用香附为末,酒和,量疮
大
x六君子汤x(方见作呕门)
x十全大补汤x
x补中益气汤x(二方见溃疡发热门)
x大防风汤x(方见臀痈门)
x内塞散x 治阴虚阳气腠袭患肿,或溃而不敛,或风寒袭于患处,致气血不能运至
,久不愈,遂成漏证。
附子(用童便数碗浸三日,切作四块,再浸数日,炮童便一日一换,一两) 肉桂(去皮)
小豆 甘草(炙) 黄 (盐水浸炒) 当归(酒拌) 茯苓 白芷 桔梗(炒) 川芎 人参 远
志
盐汤下,亦可。或炼蜜为丸服亦可。
x八味丸x(方见臀痈门)
x二神丸x(方见作呕门)
x针头散x(方见瘰 门)
x八珍汤x
x人参养荣汤x(二方见溃疡发热门)
x四七汤x 治七情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鲠在咽间;或中脘痞满,痰涎壅盛;或喘,或
恶心,少食。
紫苏叶(一钱) 浓朴(一钱半) 茯苓(一钱) 半夏(姜制,七分) 作一剂,水一钟半,
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食远服。
卷五
疮疡作渴
属性:尺脉大或无力而渴者,宜滋阴降火。上部脉沉实而渴者,宜泻火。上部脉洪数而渴者,
宜降
者,宜补气血。脓血大泄,或疮口出血而渴者,大补气血。如不应,急用独参汤。
一男子作渴,欲发疽,以加减八味丸治之而消。
一男子患脑疽,发热,脉数无力,根据前丸治之,不信,自服滋阴药,以致不救。
一男子日饮水数碗,冬月亦然,彼恃壮切喜,后口舌生疮,欲治以前丸,彼以为谬,乃
服生津液药,渴不能止,发背疽而殁。
一男子脚面发疽,愈而作渴,以前丸治之而愈。
夫加减八味丸,治阴处火动之圣药也,有是证者,何以舍此。
一富商禀赋颇浓,素作渴,日饮水数碗,面发一毒,用消毒药,溃而虽愈,尺脉尚数,
滑亦
疽毒之患。”彼不信,至夏果脚背发疽,脉数,按之则涩而无力,足竟黑腐而死。
一男子禀颇实,乏嗣,服附子等药,致作渴,左足大趾患疽,色紫不痛,脉亦数而涩,
亦死。
大抵发背、脑疽、脱疽,肿痛色赤,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若紫,火极似水之象
也,
而不救者,十有八九。疽疾将安,而渴疾已作,宜服加减八味丸。既安之后,而渴疾未见,
宜先服之,以防其未然。若疾形已见,卒难救疗。凡痈疽愈后,宜服补药;若用峻补之药,
则发热;又况痈疾人,安乐之后,多传作渴疾,不可治疗,当预服加减八味丸;如能久服,
永不生渴疾,气血亦壮。未发疽人
,或先有渴证,尤宜服此药,渴疾既安,疽亦不作。
又一贵人病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愚遂献此方。诸医大笑云∶此药若能止
渴,
愈甚,数剂之后,茫无功效。不得已而用此,服之三日渴止,因此相信,遂久服,不特渴疾
不作,气血亦壮,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盖用此药,非余敢自执鄙见,实有源流。
自为儿时,闻先君知县云∶“有一士夫病渴疾,诸医皆用渴药,治疗累载不安。有一名医诲
之,使服加减八味丸,不半载而疾痊。”因疏其病源,今医者治痈,却以生津液止渴之药,
误
,降其心火,生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复疏其药性云∶内北五味子,最为得力,此一味,
独
言,专志服饵取效,无为庸医所惑,庶广前人之志。如臂痛、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气
眼晕,肺气喘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多子。
一老人冬月口舌生疮,作渴,心脉大而实,尺脉大而虚。余谓∶“乃下消证也,患在肾
,须
殁。东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
《脉诀》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成消中者,调胃承气汤、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
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 又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肉桂即加减八味丸)治之。《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
满
氏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前人用药,厥有旨哉!或曰∶未传疮
疽者何也?此火邪盛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
攻其阳,勿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
一妇人面患毒, 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二剂少愈;以消毒药,数
剂而平。
一男子有患疽作渴,脉数有力,以黄连解毒汤,三剂而止;更以仙方活命饮,四剂溃而
愈。
一男子溃而烦渴不安,以圣愈汤二剂而宁;以人参、黄 、当归、地黄,四剂渴止;以
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
大抵溃后有此证,属气血不足,须用参、 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若用苦寒之剂
,必致有误。
一男子患毒作渴,右关脉数,以竹叶黄 汤,治之稍愈;更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而愈
一男子溃后口干,遇劳益甚,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治之而愈;更以黄
六一汤而敛。
x附方x
x加减八味丸x 治疮疡痊后及将痊,口干渴,甚则舌或生黄,及未患先渴;此肾水
枯竭,
多,肌肤渐消,或腿肿脚先瘦,服此以生肾水,降心火,诸证顿止。及治口舌生疮不绝。
山药(一两) 桂心(去皮,半两) 山茱萸(净肉一两,酒浸杵膏) 泽泻(切片蒸焙) 白
茯苓
捣膏) 为细末,入二膏,加炼蜜少许,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语前,或
空心用盐汤送下。
x凉膈散x 治积热疮疡 痛,发热烦渴,大便秘,及咽肿痛,或生疮毒。
连翘(一钱) 山栀子(炒) 大黄(炒) 薄荷 黄芩(各五分) 甘草(一钱半) 朴硝(五
分)
x仙方活命饮x(方见发背门)
x黄连解毒汤x(方见作呕门)
x补中益气汤x(方见溃疡发热门)
x竹叶黄 汤x
淡竹叶(二钱)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黄 (蜜炙) 当归(酒拌) 川芎 甘草 黄芩
(炙)芍药 人参 半夏(姜制) 石膏( ,各二钱)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八珍汤x(方见溃疡发热门)
x圣愈汤x
x独参汤x(二方见杖疮门)
x黄 六一汤x 治溃后作渴。若人无故作渴必发痈疽,宜常服此药,可免患。
绵黄 (六两,一半生焙,一半盐水瓷器盛,饭上蒸三次,焙干) 甘草(一两,半生半
炙)
加人参尤效。
卷五
作呕
属性: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脉
细肠鸣腹痛,泻而呕者,托里温中。
一男子胸患毒, 肿喜冷,脉洪数,以黄连解毒汤,二剂顿退;更加金银花散,六剂而
消。
一男子因疮痛伤胃气,少食作呕,恶寒,以六君子汤加当归,四剂稍愈;以十宣散加
白术、茯苓、陈皮,数剂而脓成,针之;又以前散去防风、白芷,数剂而痊。
一男子患发背肿硬,烦渴便秘,脉沉实作呕,以内疏黄连汤,二剂愈;以金银花散,四
剂,并隔蒜灸而消。
一男子腋下患毒,咳逆不食,肠鸣切痛,四肢厥冷,脉细,以托里理中汤,二剂顿愈;
更以香砂六君子汤、二神丸,而饮食顿进;以十全大补汤,下十余剂而敛。
一妇人脾气素弱,患毒未作脓,发寒热兼呕,以不换金正气散,二剂而止;以托里散,
六剂而溃;更以健脾药敛。
一 妇恶心少食,服解毒药愈呕,此胃气虚也,以六君子汤加生姜,治之而安。戴氏(
名元
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也。
x附方x
x黄连解毒汤x 治积热疮疡, 肿作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口舌生疮,或疫毒
发狂。
黄芩 黄柏(炒) 黄连(炒) 山栀(各一钱半) 作一剂,水二钟,煎七分,热服。
x六君子汤x 治一切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或作呕,或食不化,或膨
胀,大便不实,面色痿黄,四肢倦怠。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姜制)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水二
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x香砂六君子汤x 治一切脾胃不健,饮食少思,或作呕,或过服凉药,致伤脾胃,
即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
x托里温中汤x 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
大便微溏,食则呕,气短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发 愦。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陈皮 木香 羌活 干姜(炮,各一钱) 甘草(炙) 附子